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动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动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006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
多余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

本文在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原因及其对企业、银行等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调高因素影响
近期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及作用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例,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

存款准备金与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

本文所指的存款准备金均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1998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数次调整,但是自2006年起,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除了3月和7月,央行每个月份均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频率和总体上调幅度前所未有,在其他国家的调控历史中也较为罕见。

如此频繁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1998-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如表1所示。

存款准备金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可以将金融机构分散保管的准备金集中起来,防止存款人集中、大量挤提存款而导致支付能力削弱,保证金融机构的清偿力和金融业的稳定;用于调节和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贷款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强化流动性管理。

同时,存款准备金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中央银行难以确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时机和幅度;商业银行很难迅速调整准备金数额以符合提高的法定限额,少量的超额准备金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动因分析
(一)货币信贷总量增长过快积聚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构成了通货膨胀压力。

据统计,初步核算,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

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

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

虽然CPI主要由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但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或维持高位,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诱发高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持续偏快、通货膨胀压力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可能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积聚金融风险。

贷款的过快增长还可能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加剧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使我国经济不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

因此,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频繁提高,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流量和良性发展的金融环境。

(二)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导致货币供给量短期剧增
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不单是经济高增长、银行系统追求利息与利润收入的结果。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外汇占款大幅度上升,需要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对流动性加以冻结。

在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外汇流入我国的主渠道就是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

从1991-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4118.88亿美元,而同期累计的贸易顺差为8679亿美元,因此可以说,外汇储备基本上是由我国发展物质产品的出口创汇换来的。

而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为1857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只有472亿美元,但国家外汇储备却增加了3673亿美元。

如果按30%的投资转换率计算,2007年上半年可以转换成外汇储备的外商直接投资是141.6亿美元,加上贸易顺差1857亿美元,按正常情况,2007年上半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应增加1998.6亿美元,只是实际增加额的54.41%。

当然还应考虑国际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因素,按美国国债5%的平均收益率计算,到2007年9月末,我国14336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全年收益额是716.8亿美元左右,但2007年9月末不到537.6亿美元,如此,9月末外汇储备增加的正常部分应是2536.2亿美元,只占全部增加额的69%,还有1136.8亿美元就可能是通过各种复杂渠道流入的,同时还有期待人民币升值的套利资金。

这些游资都是考虑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预期下的国际资本流入,长期来看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所以,我国货币当局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汇率制度的改革与其他各项制度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优先顺序,有序推进。

同时,我国政府将审慎减少资本项目的管制,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三)金融体系总体流动性偏松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长过快
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头寸的宽裕程度。

目前其出现总体偏松并导致我国货币信贷在资金的安排上缺乏政策性、层次性。

我国外汇市场继续表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2007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

从今后的发展形势来看,预计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还可能继续增加,主要是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由于外汇流入仍将增加,人民币外汇占款吐出的基础货币也会相应增加。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需要适当的外汇储备,但规模过大也有弊端。

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使得央行不得不放出更多的基础货币,这成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行汇率管理制度下,央行必须无限度地承担外汇资金的回购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并增长迅速,而且目前只有大约80%的新增外汇占款得到有效对冲。

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支付的成本也是相当巨大的。

同时,根据货币供给理论,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会成倍增加。

可以预计,若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继续放大,不仅会改变我国货币供给结构,而且会加大中央银行的货币对冲压力,进一步构成通货膨胀的潜在威胁。

2.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货币实际供应的增加。

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比2006年末加快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4.3万亿元,增长22.1%,加快4.6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29031亿元,增长1
3.0%,加快0.4个百分点。

积极财政政策从2004年开始逐步淡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历史重任需要货币政策发挥更为积极而灵活的作用。

因此,货币供应量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快速增长是完全必要的。

3.我国宏观面经济运行景气全面回升,存在强劲的货币内在需求。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外商投资、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多项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目前我国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更有可能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因为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和金融环境,而不是单纯地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随着不断攀升的CPI对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加大,以及中国在加入WTO后,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外汇储备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和投资增长过快(即“三过”)态势,使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

“三过”最直接的反映是流动性过剩,抑制流动性过剩,采取加息、减税、提高准备金率等方法是必然和必需的。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小。

直接影响的是市场资金供给,资本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大,必然会受到资金链趋紧的冲击;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金的依赖性较小,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小。

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重工业(汽车、钢铁等)、房地产、电信、信息产业、航空、金融类上市公司影响较大,但对轻工业如农业、旅游、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影响较小。

(二)对银行的影响
短期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 个百分点对银行盈利影响有限。

银行会通过减少同业资产或债券投资的方式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要求,这对盈利的银行有一定负面影响。

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后将推动市场利率上升,带来同业资产收益率的增加,这将抵消其负面影响。

长期看,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会带来银行信贷增速放缓,但对盈利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为了流动性管理的需要,银行并不能无限制压缩同业资产和债券投资,长期看银行信贷增速将逐渐放缓。

但伴随着债券收益率的提高,贷款和债券的税后收益率相差越来越小,对盈利的影响并不是太大。

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银行依然具有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使其保持适度增长,并不是紧缩货币信贷。

(三)对投资的影响
由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更多的是事后的对冲手段,不会影响目前的资本市场形势。

负利率的情况、居民保值增值意识的增强,使得储蓄搬家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甚,更多的资金会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流动。

因此,短期内政策的传导机制很难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投资。

我国经济自2003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

与以往高增长后紧随的明显回落相比,目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

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会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利于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扬等主编.中国金融理论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3.黄恒学.公共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