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早读情况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语文早读情况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市农村寄宿制初中的早读情况,以寻求提高早读效果的有效途径。
我市城区初中基本上是通读学生为主,学校不统一组织早读。
但农村情况有所不同,近几年我市进行了教育布局调整,农村初中原来基本上是一个乡镇一所初中,现在进行了整合,一所初中所辖的教学区是原来的几倍,学生家离学校远,为了安全,学校大都实行寄宿制管理,所以学生在校的早读时间必须进行有效组织。
本次问卷分学校、语文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调查,对学校层面主要是侧重于对整个早读的管理与组织情况的调查,而对语文教师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语文教师在语文早读课内的指导情况,对学生的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学生对语文早读课的目的的认识、效果的认可度,了解语文早读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
本课题组对我市……十所农村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有三所学校因活动安排冲突,改作访谈式进行)。
一、学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010年月日至月日,本课题组成员分头对我市十所农村寄宿制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向被调查学校讲清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纯学术的活动,是为了解早读管理现状,寻求提高早读效率的有效策略。
月日课题组成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早读课的人员安排
1、早读的管理安排上,早读岗位由学科教师负责的占30%,由班主任或非本学科教师负责的占70%。
2、主观上,学校负责人认为学科教师管理更有效的是80%,认为任课教师管理更有效的占20%,认为值周老师负责更有效的0%;
从实际情况来看,却并非如学校负责人认为的那样主要是安排学科教师,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大多家住城里,每周轮流休息,都由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负责早读,教师们不愿意。
从教师QQ群中了解到,学科教师不愿意全权负责早读,要休息是其一,其二是因为绩效工资后,早读是两元的补贴,一方面是学科教师觉得少,而没有安排到的非语文英语学科教师也有觉得不公平的想法。
所以学校负责人为了平衡,即使主观上认为学科教师负责更为有效,也还是将早读平均安排给所有教师,甚至是没有担任教学工作的图书管理员、实验员。
(二)早读课的时间安排
1、将早读安排在早起晨跑之后的占60%,安排在早饭后的10%,分成早饭前和早饭后两个时段的占30%
2、每周的早读分配,英语和语文各一个早晨的占60%,每天两个时段英语语文各半段的占30%,每个学科各一个早晨的占10%
3、早读的时间长度在四十五分钟或以下的占30%,在四十五分钟以上至一个小时的占70%,一个小时以上的0%。
(三)早读课的评价考核
1、早读课由学校进行定期检测,并将结果列入考核的为0%。
所调查学校都将班级语文成绩作为语文教师的绩效考核依据,没有直接考核早读的条例。
在早读的内容上也是由教师自行安排,没有内容、进度和达成目标的要求。
所有学校都对学科教师进行学期成绩考核,但只是学生的成绩考核,不是对早读效果的直接考核。
早读课的管理考核只考核被安排的教师是否到岗。
2、学校负责人都认为早读课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都认为学生早读都比较被动,负责早读的老师的认真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早读的认真程度。
大部分学校负责人认为早读的现状不佳,需要改进。
二、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2010年月日至月日,本课题组成员分头对我市十所农村寄宿制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5份,收回105份。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课题组成员对接受调查的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是纯学术的活动,是为了解早读管理现状,寻求提高早读效率的有效策略。
月日课题组成员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一)早读课的目标指导
1、语文早读课有总目标的又有阶段目标,并做到师生共同明确的只有17%。
大部分都是课文教到哪,就要求学生背到哪,没有学期目标。
2、在早读课上能做到每节课都有要求的只占46%。
(二)早读课的内容与方法指导
1、语文教师对语文早读课作用的认识基本一致,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早读课应用于背诵课文,是训练朗读能力的有效时间,有时也用于预习或复习,至于拓宽语文知识还很难做到,认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背背课文就差不多了。
2、100%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语文早读课上读课本古文古诗,但让学生在早读课读课外读物的很少。
大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学生课内的都读不了,更没有读课外必要和可能。
3、在读书形式上,大部分教师都采取让学生自由朗读的方式,能为早读课进行备课的只有8%。
而且这种备课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课前准备。
4、75%的语文教师认为有必要在早读课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但具体到每个教师是否在早读课对学生进行过指导,选没有的高达89%。
主要原因是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朗读能力不高,也有的坦言工作太多,早读课让学生自己读,而自己改作业。
也有一小部分教师选择不指导是觉得朗读指导是小学教师的事情,已经过了最佳训练期了。
当问及早读课时教师自己是否读书时,选择与学生一同读的只有11%。
(三)早读课的评价
在对学生早读情况的评价方法上,以抽查背书、让小组长检查是语文教师们主要采用的办法,只有一小部分教师偶尔也采用书面检测的形式。
教师认为一个班五十多个人,一个个检查是不可能的。
而且早读课也并非都是语文教师在岗,让别的教师替自己进行检测不是长久之计。
至于能读和不能读没有什么区别, 个别教师在低年级还有采用背诵名星的称号激励方法,但也说到此种办法时间一长对学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三、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2010年月日至月日,本课题组成员对我市十所农村寄宿制初中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校发出问卷516份(每个年级各按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发放),全部收回。
外校发出问卷450份,收回435份。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向学生讲清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早读管理现状,寻求提高早读效率的有效策略。
月日课题组成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语文早读都能正常进行的89.5%,只有少部分被占作他用,如用早读集训教育,校篮球队、田径队一般都占用早读时间进行晨训。
2、教师从不指导的占85%,与语文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基本一致
3、早读的内容“课内的古诗词”的是100%,而课内说明文散文等现代文体,基本上是自已爱读就读,不读教师也不查。
课外读物则很少出现在早读课内。
4、早读的形式都比较单一,有多种形式进行的只占18%
5、利用语文早读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的不在少数,有39.4%。
也有16%的同学选了“教师上课”。
看来早读被挪用现象带有普遍性。
6、早读课学生自认为能集中精力读书的87%的同学选择20至30分钟,超过三十分钟就觉得有些累。
而现状是早读课基本上在三十分钟以上。
7、在语文早读课上有收获而且轻松的只有34%,有5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早读课有收获得有点累,12%的同学认为“很难受,收获不大”,1%的同学觉得没有收获。
8、92%的同学认为早读课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早读课,但同时却有76%的同学不喜欢语文早读课。
1.合理安排朗读内容,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依托文本汇编出序列化晨读课诵读材料。
一般情况下,晨读课上学生读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
课本上的选文都是历代名篇,确实值得我去涵咏,但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在晨读课反复读背,一些理性很强的作品,通过默读冥想效果会更好些。
另外,晨读课上反复读某一篇文章,学生们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晨读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人对新鲜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鉴于此,我认为应精选一些课外的文章让学生读背,一方面可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扩大他们的积累,通过更多文章的积累可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
在此序列化的晨读课诵读材料就发挥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有导言部分,明确地指出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要求,我的晨读课诵读材料就是依据这个单元主题和要求来编写整理的,每单元一卷。
例如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回忆性散文单元。
课堂教学时,我首先就教材上的那几篇课文认真教学,让他们感受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受到感动和感染。
在此基础上我再补充一些名家名篇,供学生在晨读课上诵读品味、揣摩涵泳。
比如在学完胡适的《我的母亲》后,我又节选了朱德、肖复兴、毕淑敏、琦君的四篇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印发给学生,并作简单提示,使学生在晨读课上朗读。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更准确到位地理解“母爱”的深沉蕴含,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并由此汇编出诵读材料第一章《回忆的深处》。
依托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逐步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2、确定晨读课的学习活动方式,
(1).每节晨读课都先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并随之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予以恰当的指导方法。
晨读课上,老师先做好朗读指导和朗读激趣工作。
指导学生不但要读准字音、字义,更要读出文内美和文内情。
老师仔细揣摩、认真体味文章的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体会文章的美在何处,并把握朗读不同作品的语气和情感,让学生体验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体验到朗读的艺术魅力,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针对课本难易深浅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内容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始终处理一种积极的情绪化状态,创设出浓烈的朗读氛围。
(2).在形式上追求创新,富于变化,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①声情并茂的示范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是“情动而辞发,动情而缀文”,读者理应“披文入情”。
对一些文质兼美、感情充沛的课文,老师仔细揣摩,认真体味,在琅琅读书声中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激情澎湃的示范性朗读,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学生读错字、读破句,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诱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悟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因为语言文字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得到美的熏陶。
也可使学生受到老师情绪感染,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在晨读时达到音与情融为一体。
②诗情画意的配乐读。
文学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唤起人们的情感。
当文字与情调相吻合的音乐交相辉映时,便会产生和谐共振的效果。
如在读杜甫的《石壕吏》时,可播放古典音乐《江河水》,在音乐中朗读能更好体味出社会衰败时人民的凄惨辛酸,与诗人无力回天的苦痛与伤神。
在诵读《醉翁亭记》时,可播放古琴独奏曲《高山流水》,使学生领会诗人眼中的诗情画意与秀丽多姿。
③日积月累的扩充读。
中考作文新的评分标准要求,语言要有文采。
为了适应新要求,每天晨读课之前,我可以安排学生在黑板上摘抄优美语段,美文共赏,作为晨读一部分。
学生为此就必须去广泛阅读,有意识地去搜集摘录富有哲理文采的语句。
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去博览群书,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让学生感到读书有味,读书有趣,书中有奇,书中有理。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把教师的要求转变成学生的需要是改变教学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