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B.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D.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2、重水(D2O)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B.4gD2和20g18O2的单质化合时,最多可以生成22gD218O
C.标准状况下,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密度之比为1:2:3
D.1H与D互称同位素
3、近日,我国渤海探明超千亿立方的天然气田。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A.H2B.CH4C.CO2D.NH3
4、有机物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5、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8、8、18、32B.8、18、18、32
C.8、18、18、18D.8、8、18、18
6、现有核电荷数为a的微粒X n-和核电荷数为b的微粒Y m+两种单原子的简单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n=b+m
B.离子半径X n-<Y m+
C.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X或XH n;
D.Y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YO m
7、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列原子结构模型中最切近实际的是
A.汤姆生B.波尔C.卢瑟福D.
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B.A2 、B2 、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
C.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9、某鱼雷采用Al-Ag2O 动力电池,以溶解有氢氧化钾的流动海水为电解液,电池反应为:
2Al+3Ag2O+2KOH═6Ag+2KAl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2O 为电池的负极
B.Al 在电池反应中被氧化
C.该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增大
10、如图所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卡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SO42﹣向Zn极移动
④若有0.5mol电子流经导线,则产生5.6L气体
⑤外电路电流的流向是:Cu→Zn
⑥负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④⑤
11、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葡萄糖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淀粉葡萄糖 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蛋白质氨基酸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D.油脂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O2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1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甲烷 B.苏打 C.水泥 D.水玻璃
13、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CaO + H2O = Ca(OH)2B.C + H2O CO + H2
C.NaOH + HCl =" NaCl" + H2O D.2Mg + CO22MgO + C
14、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B.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II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15、反应H2(g)+I2(g)2HI(g) 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
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是()A.c(H2)=c(I2)B.H2的消耗速率等于HI的分解速率
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D.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16、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D.当有4.48L NO2(标准状况)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X Y Z M R Q
原子半径/nm 0.186 0.074 0.099 0.160 主要化合价+4,-4 -2 -1,+7
其它
阳离子核外
无电子无机非金属材
料的主角
六种元素中原子
半径最大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
电子数的4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___。
(3)Q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比Z的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下列事实能说明R非金属性比Y强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Y。
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
18、下图中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A、D为金属单质。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K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J与D反应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A在常温下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19、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18.4 mol·L-1的硫酸。
现用该浓硫酸配制
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①胶头滴管;②烧瓶;③烧杯;④药匙;⑤量筒;⑥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硫酸时,上述仪器中不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选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写仪器名称)。
(2)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保留一位小数),量取浓硫酸时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①10 mL、②50 mL、③100 mL)规格的量筒。
(3)实验中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
B.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并洗涤烧杯,定容
C.烧杯没有洗涤
D.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眼睛一直仰视刻度线
20、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在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_________。
(2)实验中他们取6.4 g铜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铁粉 B.BaCl2溶液 C.银粉 D.Na2CO3溶液
(3)装置C中试管D内盛装的是品红溶液,当B中气体收集满后,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向C中烧杯内加入沸水,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实验装置C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加以解决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用品自选)。
21、Ⅰ.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
①20mL 0.1mol·L-1H2C2O4溶液30mL 0.1 mol·L-1KMnO4溶液
②20mL 0.2mol·L-1H2C2O4溶液30mL 0.1mol·L-1KMnO4溶液
(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___(填实验序号)。
(2)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2.24m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c(MnO4-)___ mol·L-1(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mL)。
(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
Ⅱ.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充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NH3(g)。
N2(g)+3H2(g)催化剂
高温高压
(1)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___。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相同时间内有3mol H-H键断裂,有6mol N-H键形成
D.c(N2):c(H2):c(NH3)=1:3:2
E.NH3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2)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L-1的N2和15mol ·L-1的H2,10min时测得容器内NH3的浓度为1.5mol ·L-1。
10min 内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此时H2的转化率为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题分析】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 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二氧化硫不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因此SO2的氧化性弱于I2,A正确;
B. 二氧化硫溶于水得到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后不褪色,B 错误;
C.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一般用碱液吸收,NaCl溶液不能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C错误;
D.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试纸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D错误;答案选A。
2、A
【解题分析】分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V m;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根据概念进行分析。
详解:A.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H2O与D2O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 4gD2的物质的量是1mol, 20g18O2的物质的量为5/9mol,两种单质化合时:2D2+18O2= 2D218O,最多可以生成1molD218O,质量为22g,故B正确;C. 因为标准状况下=M/V m,所以氕(H)、氘(D)氘(T)对应的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4:6,其密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D.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或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11H与12D 质子数都为1,中子数分别为0、1,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答案:A 。
3、B
【解题分析】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故合理选项是B。
4、C
【解题分析】
有3种环境不同的H原子,即如图所示三种,故其一氯代物有3种,故选
C。
【题目点拨】
确定等效氢原子是解本题的关键,对于等效氢的判断:
①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
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有几种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烃。
5、B
【解题分析】
周期表中共有七个横行(七个周期)。
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各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分别是2、8、8种,四、五、六为长周期,各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分别为18、18、32种。
答案选B。
6、C
【解题分析】
核电荷数为a的微粒X n-和核电荷数为b的微粒Y m+两种单原子的简单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 n-是原子得到n 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电子数为a+n;Y m+是Y原子失去m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电子数为b-m;则a+n=b-m。
A、它们的关系式为a+n=b-m,选项A错误;
B、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X n->Y m+,选项B错误;
C、X n-带n个单位的负电荷,其元素化合价为-n价,氢元素显+1价,其氢化物化学式为H n X或XH n,选项C正确;
D、Y m+带m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元素化合价为+m价,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化学式为Y2O m,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题目点拨】
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主要化合价之间的关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B
【解题分析】
A、20世纪初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却象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不切实际,选项A不选;
B、玻尔的量子原子结构理论,解决了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
福经典原子理论中“原子坍塌”的问题,最切实际,选项B选;C、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缺陷是只能说明了原子中有电子的存在和电子带负电,不能正确表示原子的结构,不切实际,选项C不选;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每种单质均由很小的原子组成,不同的单质由不同质量的原子组成,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切实际,选项D不选;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的构成及人类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了解化学史及化学的发展历程即可解答,学生应辩证的看待每个理论的局限性和时代性。
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枣糕式模型;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
8、D
【解题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据此判断。
【题目详解】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A2、B2、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无法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答案选D。
【题目点拨】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9、B
【解题分析】
根据题中“电池反应”可以推断出,该题考察的内容是原电池的概念与应用。
在反应中,Al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则Al是电池的负极;Ag2O中的Ag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的事还原反应,则Ag2O是电池的正极。
【题目详解】
A. Ag2O 为电池的正极,A错误;
B. Al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则其被氧化,B正确;
C.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C错误;
D. 从方程式来看,KOH参与了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OH-的浓度逐渐减小,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D 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题目点拨】
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对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对应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出正负极的主要物质。
10、B
【解题分析】分析: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中,Zn作负极,发生Zn-2e-=Zn2+; Cu电极为正极,发生2H++2e-=H2↑,总电池反应Zn+2H+=Zn2++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此来解答。
详解:①Zn为负极,Cu为正极,①错误;②Cu电极上发生2H++2e-=H2↑,所以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②正确;③SO42﹣向负极锌极移动,③正确;④由2H++2e-=H2↑,可以知道,有0.5mol电子流向导线,产生氢气0.25mol,则产生5.6 L气体(标况),④正确;⑤电子由Zn电极经导线流向Cu电极,电流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⑤正确;⑥负极反应式:Zn-2e-= Zn2+,发生氧化反应,⑥错误;②③⑤均正确;正确选项B。
点睛: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子不能从电解质中通过。
11、A
【解题分析】A.纤维素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它在人体内主要是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A错误;B.淀粉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被氧化能释放出能量,B正确;C.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氨基酸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蛋白质,C正确;D.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能被氧化释放能量,D正确;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反应,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纤维素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它在人体内主要是加强胃肠蠕动,有通便功能。
12、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甲烷含碳元素,是有机物,正确;B、苏打虽然含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盐类,错误;C、水泥中虽然含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盐对混合物,错误;D、水玻璃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对有机物概念对理解
13、B
【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常见的放热反应类型有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分解反应,C与H2O、CO2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等。
A、C、D项均属于放热反应;B 项属于吸热反应。
考点:考查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判断。
14、C
【解题分析】
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因为断裂旧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A正确;
B.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
C. 图I所示的装置不是原电池,故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不正确;
D. 图II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放热反应,D正确;
本题选C。
15、C
【解题分析】A、c(H2)=c(I2)表示浓度相等,但达到平衡态的标志应该是两者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错误;B、H2和HI
系数之比为1:2,H2的消耗速率是HI的分解速率的一半时,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态。
错误;C、此反应中只有碘蒸气为紫色,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表明容器内碘蒸气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态。
正确;D、两边气体的计量数相等,所以容器内压强一直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6、C
【解题分析】
在反应6NO2+8NH3═7N2+12H2O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NH3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题目详解】
A.B为正极,A为负极,电子由负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所以电流从右侧的正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负极,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防止二氧化氮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导致原电池不能正常工作,B正确;
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方程式为2NH3-6e-+6OH-=N2+3H2O,C错误;
D.当有4.48L NO2(标准状况)即0.2mol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2mol×(4-0)=0.8mol,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H第三周期VIIA族大于0.099nm 小于0.160nm 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b、c
【解题分析】分析:X、Y、Z、M、R、Q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阳离子核外无电子,则X为氢元素;Y有-4、+4
价,处于ⅣA族,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Y为Si元素;R有+7、-1价,处于ⅦA族,R为Cl元素;M有-2价,处于ⅥA族,原子半径小于Cl原子,则M为氧元素;Q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Q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Q为Mg元素;Z在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Z为Na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X为氢元素,Y为Si元素,Z为Na元素,M为氧元素,R为Cl元素,Q为Mg元素。
(1)X为氢元素,R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ⅦA族,故答案为:H;第三周期ⅦA族;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Si的原子半径介于Mg以Cl原子半径之间,故Si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大于0.099nm,小于0.160nm,故答案为:大于0.099nm,小于0.160nm;
(3)Na+、Mg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
Na+>Mg2+,故答案为:Mg2+和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前者的核电荷数大于后者,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后者;
(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i,a.物质的聚集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氢化物越稳定,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稳定性HCl>SiH4,说明非金属性Cl>Si,故b正确;c.Si 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中Si呈正价,说明Cl吸引电子的能力强,Cl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正确;故答案为:bc。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利用原子半径及化合价来推断出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R的判断,要注意R不能判断为F,因为F没有正价。
18、Fe2O3Fe+2Fe3+=3Fe2+A1+2NaOH +2H2O =2NaAlO2 +3H2↑
【解题分析】A和D为金属单质,固体条件下,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能发生铝热反应,则A是Al,C是Al2O3,Al2O3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水,AlCl3和NaOH溶液反应,所以E为AlCl3,Al2O3和AlCl3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所以F是NaAlO2,H在空气中反应生成I,I为红褐色固体,则I为Fe(OH)3,H为Fe(OH)2,加热氢氧化铁固体生成Fe2O3和H2O,所以B是Fe2O3、K是H2O,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所以J是FeCl3,根据元素守恒知,D是Fe,G是FeCl2。
(1)通过以上分析知,B是Fe2O3,故答案为:Fe2O3;
(2)K是H2O,水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一对共用电子对,所以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
(3)铁和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2Fe3++Fe=3Fe2+;
(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点睛:本题以铝、铁为载体考查了无机物的推断,涉及离子方程式、反应方程式、电子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转化是解本题关键。
解答本题,可以根据铝热反应、物质的特殊颜色为突破口采用正逆结合的方法进行推断。
19、②④⑥100 mL容量瓶、玻璃棒 5.4①B
【解题分析】
(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用不到,烧瓶、药匙、托盘天平,还缺少的仪器为:玻璃棒和1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②④⑥;玻璃棒和100mL的容量瓶;
(2)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
M
ρω
=
1000 1.8498%
98
⨯⨯
=18.4mol/L,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
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8.4mol/L×VmL=1mol/L×100mL解得V=5.4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根据需要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可知应选择合适10mL的量筒,故答案为5.4;①;
(3)A.容量瓶中原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不选;B.浓硫酸的稀释存在放热现象,未经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并洗涤烧杯,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浓度偏大,选;C.烧杯没有洗涤,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浓度偏低,不选;D.向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时眼睛一直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不选;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根据c=n
V
可知,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
20、Cu+2H2SO4(浓)CuSO4+2H2O+SO2↑随着反应进行,硫酸被消耗,产物有水生成,所以
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停止AD 红色褪去恢复红色用浸有NaOH的溶液的面团塞在试管口
【解题分析】
(1)铜跟浓硫酸反应生成了SO2气体,SO2比空气重,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所以装置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装
置图为;
(2)①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CuSO4+2H2O+SO2↑;
②6.4g铜片的物质的量是0.1mol,该铜和12mL 18mol/L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2H2O+SO2↑的定量关系可知,0.1mol铜与含0.216mol硫酸的浓硫酸反应,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说明一定剩余酸,这是因为浓硫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变小成为稀硫酸,不再和铜发生反应,所以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用铜片完全溶解;
③根据反应后必有硫酸铜产生,所以要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只有证明氢离子,A.铁粉与氢离子反应产生气泡,正确;B.BaCl2溶液只能与硫酸根产生沉淀,无论硫酸是否过量,都会发生沉淀反应,因此不能证明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