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希望出现的活动; ④ 重复,即练习是运动学习所必须的。Rood治疗方法有三
部分组成,即调控性感觉刺激,应用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 和有目的性的活动。
基本技术: 触觉刺激、温度刺激、本体感觉刺激、特殊的感觉刺激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缩时即可进行。 (4) 作业疗法 作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
返回主目录
三、 病史与体检
病史:
1.头痛 2.疼痛 部位、性质、规律; 3.抽搐 4.瘫痪 发病的急缓、部位、程度、症状 5.麻木 6.视力障碍 7.眩晕 8.其它:脑神经障碍
内脏障碍 言语障碍 意识障碍 精神障碍 etc.
返回主目录
目的导向活动,结合促进技术,用来促进步行的生活自理学习。
基本治疗方法:
节律性启动、主动肌逆转、拮抗肌逆转、反复牵伸、收缩–放松、 保持–放松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5 运动再学习方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MRP)
观点: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是患者重新学习
------挪威神经解剖学家Acf brodal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一)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1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理论
可塑性
中枢神经的修饰能力
其核心为:突触的可塑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返回主目录
治疗措施 ①在健侧使用连指手套并训练瘫痪侧手; ②只训练瘫痪侧手; ③对患侧手进行强化的物理治疗(包括水疗、
神经生理学促进技术和任务实践)每天进 行5小时,连续10天。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10 主动性(操作性)肌电生物 反馈疗法(active–operative EMG–BF)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 特点: 强调目的性和反复联系。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 Rood感觉刺激疗法 -------
神经发育学治疗方法中最早的方法 四个理论原则: ① 正确使用某种感觉刺激,可以使张力正常化和引出可取
的肌肉反应,强调控制性感觉输入; ② 感觉运动控制是以发育为基础的,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目
前所处的发育水平,逐渐地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③ 运动是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有目的性的活动引出无意识
三 、 病史与体检
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
1. 一般情况 2. 意识状态
嗜睡 昏睡 昏迷
浅昏迷 深昏迷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7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疗法
概念: 是指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地模拟、训练,
而不伴有明显地身体活动。
理论基础 :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Psychoneuromuscular theory, PM理论)”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8 部分减重步行训练疗法
9 强制性运动疗法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12 双侧训练 概念:通过双侧肢体协调匹配效应,同时 使用健肢,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13 传统疗法
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二)周围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概述: 终末再生
神经膜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①神经功能失用; ②轴索断裂; ③神经断裂。 修复方法: 1.外科修复 2.组织工程学建构 :神经再生桥接物、支持细胞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c 潜伏通路的启用
定义:(备用通路)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
已经形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 对某一功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 处于备用状态,而一旦主要通路无效时才 承担主要功能的神经通路。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d 失神经过敏
• 定义: 是中枢神经损伤后机体通过突触传递有效性
发射机制得到巩固和维持 ④ 运动行为的成长最具有循环趋势,具有以屈肌为主导和以伸肌为主
导的交替过程 ⑤ 目的导向活动由来回运动组成 ⑥ 正常的运动和姿势取决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与协作 ⑦ 运动行为的发展表现为运动姿势的总体模式的有次序的发展过程 ⑧ 正常的运动发展是有次序的,但并非按部就班,交叉情况时有存在 ⑨ 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待于运动学习 ⑩ 利用刺激的频率与动作的重复来促进运动学习,增加肌力与耐力;
4 系统理论
• 要义:系统理论要求我们在治疗和评价病 人时,不仅要考虑单个系统,而且要考虑 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 不足:没有考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 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基础
1 Bobath神经发育疗法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 由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失去控制,低级中枢原始的反射失 去抑制而所致,表现为异常的肌张力、姿势控制的减弱或丧失、 异常的协调、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功能行为。 治疗的重点:改变患者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反射性抑制(RIP)、平衡反应训练和本 体感受器的刺激等。
运动:
反射运动 随意运动 节律性运动
中枢系统起主导作用
控制机构由低级到高级: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 小脑 基底节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主要的四种运动控制理论
1 反射理论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通过
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 局限性:
①它不是行为动作的主要成分。 ②它没能解释感觉刺激缺失时的运动。 ③它不能解释快速运动。 ④它不能解释单一刺激引起的多个反应。
第一章 神经康复学概述
.
目录
• 一、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三、 病史与体检 • 四、影像学检查
• 五、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 • 七、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概念
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 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 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哺乳动物轴 索横贯性破坏后的再生,但多数情况下, 是未受损的神经纤维代替了受损的部分”
成年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内源性修复的一 种。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g 细胞移植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h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 结合
细胞上的受体
调 控
神经元
神
• 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调节作 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i 药物 脑保护剂 j 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 k 其他 损伤区周围组织水肿的消退,侧
意义:为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分级理论
概述: 运动控制的三个水平结构虽有等级之分,但在一定程
度上也是平行结构。 大脑损伤后,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能力,
而且,下位水平的结构也可以承担大脑的部分功能。此外, 小脑、脑干和脊髓都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意义:
通过检测判断神经缺损情况及神经成熟程度,以此推 测预后。另外,还可以应用重建运动控制能力的治疗方法 来促进患者功能的改善。
又称为Kabat–Knott–Voss技术, 概述:PNF技术是一种种通过治疗性锻炼达到改 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 的方法。 技术要点: ①多关节、多肌群参与; ②对角线、螺旋式运动; ③治疗人员的言语刺激和患者的主动抗阻运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PNF技术的理论原则有:
① 任何人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 ② 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是由头到尾,由近端到远端 ③ 早期的运动行为是受反射活动所控制的,成熟的运动行为通过姿势
1 功能性电刺激(FES)
1
概念:
是指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丧失功能的器官或肢体, 以代替或纠正其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功能性电刺激 疗法。
适用范围:
它主要应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 是完好并且通路存在、有应急功能,但因失去上运动神经 元的信号,不能产生肌肉的正常运动,这时给予适当的电 刺激即可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补偿丧失的肢体运动,同 时也刺激传入神经,经脊髓投射到高级中枢,促进肢体功 能及心理状态的恢复。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a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b 神经轴突发芽
• 定义: 神经轴突发芽是神经系统适应性变化、再生的表 现。它是指当神经元的轴突损伤后,受损轴突的 残端向靶组织或神经元延伸,或损伤区邻近的正 常神经元轴突侧支芽,向靶组织或其他神经元延 伸,形成新的突触。
• 意义: 神经轴突发芽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重要形态 学基础。一般在2~6个月完成,但要出现较理想 的功能恢复,则需数月或一年以上时间。研究表 明:长期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轴突发芽的进行。
痉挛开始减轻; ⑤ 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轻; ⑥ 单关节活动成为可能,协调性接近正常,随着痉挛的消
失,患者能进行所有的运动模式; ⑦ 正常的运动功能。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 Brunnstrom运动疗法的中心: 促进患者沿着运动功能恢复顺序达到正常 运动功能。
• 治疗常用的方法: 本体感觉刺激、皮肤刺激诱发肌肉活动等。
(如神经膜细胞 )、神经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中较常用的是基因修 饰,它是将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 发病灶的细胞,或导入其它类型的 相关细胞,使目的基因的产物大量 表达,已达到治疗的目的。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 (1) 低、中频电刺激疗 (2) 感觉功能训练 (3)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在可触及肌肉收
改变而代偿丧失功能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神经损 伤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递质敏 感性增加的现象,这种敏感性增加的现象与乙酰 胆碱受体的分布有关。
• 作用: ①使失神经后的组织保持一定的兴奋性;
②使局部对将来的神经再支配易于发生反应;
③引起组织的自发性活动,减少失神经组织的变 性和萎缩。
返回主目录
运动功能的过程。 重心:
MRP强调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训练 中 应用功能性活动和真实环境。 适用范围: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上肢功能、口腔颜面功能、坐位功 能、站位功能、起立、坐下和行走七个部分进行相应返回的主训目练录 。
二、理论基础
6 抗痉挛理论
控制痉挛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通过神经 生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神经生理学方法上。 如:持续缓慢牵拉痉挛肌、抑制联合反应 和共同运动强化等。
二、理论基础 e 学习和记忆
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获得关于外界知识的神
经过程,是对经验作出反应而改变行为的 能力。 记忆:
则是将获得的知识储存并读出的神经 过程,是把学习所得的信息加以保存的能 力。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均需大脑皮层参与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实现: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Brunnstrom运动疗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的七个运动功能恢复阶段: ① 急性发病期,受累肢体软瘫,无主动运动,反射也不
能引起运动; ② 运动功能开始恢复,肢体基本的共同运动或共同运动的
某些成分以联合反应的形出现; ③ 患者能随意引起共同运动,但痉挛达到高峰; ④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组合,开始很困难,逐渐容易,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 运动程序理论
概念:当由反射引起某些固定的运动模式 时,去掉刺激或传入冲动,此时仍有模式 化的运动反应这种运动称为中枢性模式化 运动,也称为运动程序理论。
意义:根据运动程序理论,当患者运动障 碍时,可帮助我们分析中枢模式发生器的 问题,还是高位运动程序的问题。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学习和记忆过程是通过神经回路中突触的变 化而实现的。
Hebb最早提出突触修饰学说,即:两个相互连 接的神经元同步活动导致它们联系的加强。
• 基本神经机制: 突触效率的增强或减弱、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f 成年神经发生
定义: 成年神经发生指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
其前脑室下层(SVI)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I) 的神经发生增加,内源性的神经祖/干细胞向损伤 区迁移,并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使功能得以部分 恢复。
枝循环的建立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丰富的环境
定义:它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生存的单调环 境而言的。是指具有可操纵的多个物品, 社会整合因素刺激与体力活动(或运动) 的联合体的特征的环境。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
运动控制理论
概述:三层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包括神经系统中和运动有关的组织结与实 施运动的骨、关节、肌肉组织等。
部分组成,即调控性感觉刺激,应用运动控制的发育顺序 和有目的性的活动。
基本技术: 触觉刺激、温度刺激、本体感觉刺激、特殊的感觉刺激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缩时即可进行。 (4) 作业疗法 作它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
返回主目录
三、 病史与体检
病史:
1.头痛 2.疼痛 部位、性质、规律; 3.抽搐 4.瘫痪 发病的急缓、部位、程度、症状 5.麻木 6.视力障碍 7.眩晕 8.其它:脑神经障碍
内脏障碍 言语障碍 意识障碍 精神障碍 etc.
返回主目录
目的导向活动,结合促进技术,用来促进步行的生活自理学习。
基本治疗方法:
节律性启动、主动肌逆转、拮抗肌逆转、反复牵伸、收缩–放松、 保持–放松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5 运动再学习方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 ,MRP)
观点: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是患者重新学习
------挪威神经解剖学家Acf brodal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一)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1 中枢神经的可塑性理论
可塑性
中枢神经的修饰能力
其核心为:突触的可塑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返回主目录
治疗措施 ①在健侧使用连指手套并训练瘫痪侧手; ②只训练瘫痪侧手; ③对患侧手进行强化的物理治疗(包括水疗、
神经生理学促进技术和任务实践)每天进 行5小时,连续10天。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10 主动性(操作性)肌电生物 反馈疗法(active–operative EMG–BF)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 特点: 强调目的性和反复联系。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 Rood感觉刺激疗法 -------
神经发育学治疗方法中最早的方法 四个理论原则: ① 正确使用某种感觉刺激,可以使张力正常化和引出可取
的肌肉反应,强调控制性感觉输入; ② 感觉运动控制是以发育为基础的,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目
前所处的发育水平,逐渐地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③ 运动是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有目的性的活动引出无意识
三 、 病史与体检
体格检查:
1 一般检查
1. 一般情况 2. 意识状态
嗜睡 昏睡 昏迷
浅昏迷 深昏迷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7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疗法
概念: 是指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地模拟、训练,
而不伴有明显地身体活动。
理论基础 :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Psychoneuromuscular theory, PM理论)”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8 部分减重步行训练疗法
9 强制性运动疗法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12 双侧训练 概念:通过双侧肢体协调匹配效应,同时 使用健肢,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13 传统疗法
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二)周围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
概述: 终末再生
神经膜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①神经功能失用; ②轴索断裂; ③神经断裂。 修复方法: 1.外科修复 2.组织工程学建构 :神经再生桥接物、支持细胞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c 潜伏通路的启用
定义:(备用通路) 潜伏通路是指在动物或人发育过程中
已经形成并存在的,但在机体正常情况下 对某一功能不起主要作用或没有发挥作用, 处于备用状态,而一旦主要通路无效时才 承担主要功能的神经通路。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d 失神经过敏
• 定义: 是中枢神经损伤后机体通过突触传递有效性
发射机制得到巩固和维持 ④ 运动行为的成长最具有循环趋势,具有以屈肌为主导和以伸肌为主
导的交替过程 ⑤ 目的导向活动由来回运动组成 ⑥ 正常的运动和姿势取决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与协作 ⑦ 运动行为的发展表现为运动姿势的总体模式的有次序的发展过程 ⑧ 正常的运动发展是有次序的,但并非按部就班,交叉情况时有存在 ⑨ 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待于运动学习 ⑩ 利用刺激的频率与动作的重复来促进运动学习,增加肌力与耐力;
4 系统理论
• 要义:系统理论要求我们在治疗和评价病 人时,不仅要考虑单个系统,而且要考虑 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 不足:没有考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 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基础
1 Bobath神经发育疗法
基本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 由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失去控制,低级中枢原始的反射失 去抑制而所致,表现为异常的肌张力、姿势控制的减弱或丧失、 异常的协调、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异常的功能行为。 治疗的重点:改变患者的异常姿势和异常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的主要方法:反射性抑制(RIP)、平衡反应训练和本 体感受器的刺激等。
运动:
反射运动 随意运动 节律性运动
中枢系统起主导作用
控制机构由低级到高级:脊髓 脑干 大脑皮层 小脑 基底节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主要的四种运动控制理论
1 反射理论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患者可通过
反射刺激运动的产生。 局限性:
①它不是行为动作的主要成分。 ②它没能解释感觉刺激缺失时的运动。 ③它不能解释快速运动。 ④它不能解释单一刺激引起的多个反应。
第一章 神经康复学概述
.
目录
• 一、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三、 病史与体检 • 四、影像学检查
• 五、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 • 七、神经电生理检查
一、概念
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 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 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哺乳动物轴 索横贯性破坏后的再生,但多数情况下, 是未受损的神经纤维代替了受损的部分”
成年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内源性修复的一 种。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g 细胞移植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h 神经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
• 神经生长因子 结合
细胞上的受体
调 控
神经元
神
• 免疫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具有双向调节作 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i 药物 脑保护剂 j 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 k 其他 损伤区周围组织水肿的消退,侧
意义:为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分级理论
概述: 运动控制的三个水平结构虽有等级之分,但在一定程
度上也是平行结构。 大脑损伤后,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能力,
而且,下位水平的结构也可以承担大脑的部分功能。此外, 小脑、脑干和脊髓都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意义:
通过检测判断神经缺损情况及神经成熟程度,以此推 测预后。另外,还可以应用重建运动控制能力的治疗方法 来促进患者功能的改善。
又称为Kabat–Knott–Voss技术, 概述:PNF技术是一种种通过治疗性锻炼达到改 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 的方法。 技术要点: ①多关节、多肌群参与; ②对角线、螺旋式运动; ③治疗人员的言语刺激和患者的主动抗阻运动。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PNF技术的理论原则有:
① 任何人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 ② 正常的运动发育顺序是由头到尾,由近端到远端 ③ 早期的运动行为是受反射活动所控制的,成熟的运动行为通过姿势
1 功能性电刺激(FES)
1
概念:
是指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丧失功能的器官或肢体, 以代替或纠正其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功能性电刺激 疗法。
适用范围:
它主要应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 是完好并且通路存在、有应急功能,但因失去上运动神经 元的信号,不能产生肌肉的正常运动,这时给予适当的电 刺激即可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补偿丧失的肢体运动,同 时也刺激传入神经,经脊髓投射到高级中枢,促进肢体功 能及心理状态的恢复。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a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b 神经轴突发芽
• 定义: 神经轴突发芽是神经系统适应性变化、再生的表 现。它是指当神经元的轴突损伤后,受损轴突的 残端向靶组织或神经元延伸,或损伤区邻近的正 常神经元轴突侧支芽,向靶组织或其他神经元延 伸,形成新的突触。
• 意义: 神经轴突发芽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重要形态 学基础。一般在2~6个月完成,但要出现较理想 的功能恢复,则需数月或一年以上时间。研究表 明:长期运动训练可以促进神经轴突发芽的进行。
痉挛开始减轻; ⑤ 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轻; ⑥ 单关节活动成为可能,协调性接近正常,随着痉挛的消
失,患者能进行所有的运动模式; ⑦ 正常的运动功能。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 Brunnstrom运动疗法的中心: 促进患者沿着运动功能恢复顺序达到正常 运动功能。
• 治疗常用的方法: 本体感觉刺激、皮肤刺激诱发肌肉活动等。
(如神经膜细胞 )、神经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中较常用的是基因修 饰,它是将有功能的目的基因导入 发病灶的细胞,或导入其它类型的 相关细胞,使目的基因的产物大量 表达,已达到治疗的目的。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4.康复治疗的相关理论 (1) 低、中频电刺激疗 (2) 感觉功能训练 (3)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在可触及肌肉收
改变而代偿丧失功能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神经损 伤后,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或细胞对相应递质敏 感性增加的现象,这种敏感性增加的现象与乙酰 胆碱受体的分布有关。
• 作用: ①使失神经后的组织保持一定的兴奋性;
②使局部对将来的神经再支配易于发生反应;
③引起组织的自发性活动,减少失神经组织的变 性和萎缩。
返回主目录
运动功能的过程。 重心:
MRP强调患者的认知能力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训练 中 应用功能性活动和真实环境。 适用范围: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上肢功能、口腔颜面功能、坐位功 能、站位功能、起立、坐下和行走七个部分进行相应返回的主训目练录 。
二、理论基础
6 抗痉挛理论
控制痉挛的方法主要集中在通过神经 生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神经生理学方法上。 如:持续缓慢牵拉痉挛肌、抑制联合反应 和共同运动强化等。
二、理论基础 e 学习和记忆
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获得关于外界知识的神
经过程,是对经验作出反应而改变行为的 能力。 记忆:
则是将获得的知识储存并读出的神经 过程,是把学习所得的信息加以保存的能 力。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均需大脑皮层参与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实现: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Brunnstrom运动疗法
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的七个运动功能恢复阶段: ① 急性发病期,受累肢体软瘫,无主动运动,反射也不
能引起运动; ② 运动功能开始恢复,肢体基本的共同运动或共同运动的
某些成分以联合反应的形出现; ③ 患者能随意引起共同运动,但痉挛达到高峰; ④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组合,开始很困难,逐渐容易,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 运动程序理论
概念:当由反射引起某些固定的运动模式 时,去掉刺激或传入冲动,此时仍有模式 化的运动反应这种运动称为中枢性模式化 运动,也称为运动程序理论。
意义:根据运动程序理论,当患者运动障 碍时,可帮助我们分析中枢模式发生器的 问题,还是高位运动程序的问题。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学习和记忆过程是通过神经回路中突触的变 化而实现的。
Hebb最早提出突触修饰学说,即:两个相互连 接的神经元同步活动导致它们联系的加强。
• 基本神经机制: 突触效率的增强或减弱、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f 成年神经发生
定义: 成年神经发生指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
其前脑室下层(SVI)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I) 的神经发生增加,内源性的神经祖/干细胞向损伤 区迁移,并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使功能得以部分 恢复。
枝循环的建立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2
丰富的环境
定义:它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生存的单调环 境而言的。是指具有可操纵的多个物品, 社会整合因素刺激与体力活动(或运动) 的联合体的特征的环境。
返回主目录
二、理论基础
3
运动控制理论
概述:三层控制
运动控制系统:包括神经系统中和运动有关的组织结与实 施运动的骨、关节、肌肉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