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挖掘文章的隐含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挖掘文章的隐含信息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课文的隐含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思维空间。课堂上,教师要能善于挖掘文章的潜在部分,通过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小青石》这篇文章,开篇交代了小青石与小黑石同住山脚下,是好朋友。小青石向往城市,想过充满激情和富有意义的生活,十分厌倦山脚下这一沉闷无聊的环境。而小黑石恰恰相反,他喜欢山脚下的清闲与宁静。后来,小青石如愿以偿,被修路工人运到了城市,成了水泥马路的基石,为大众服务,他觉得很幸福。文章在写小青石经历的同时,却再也没有提到过小黑石。教完这篇课文时,我趁机引导:“小青石的生活幸福而有意义,而失去朋友的小黑石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本文的意图是教育学生向小青石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生活观。当学生的注意力由小青石骤然转至小黑石时,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新奇而有趣,思维的火花顿时被点燃,不久纷纷举手:“失去小青石的小黑石,一个人独自躺在草丛中,觉得闷极了。他越来越思念去了都市的小青石……后来有一天,又来了一群修路工人,小黑石被装进了斗车,也成了铺路的石基,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
“草丛中的小黑石自从失去伙伴后,觉得清静极了。闷的时候,有野花为他伴舞,有蝴蝶与他谈心。他在草丛里安稳地度过了一生……”更有同学出奇语:“城市有什么好。烟囱林立,污染严重,车多人杂,没有安全感。我就不明白小青石为啥羡慕城市。我这不是挺好的嘛!有青山绿水,有蓝天白云……想着想着,小黑石竟睡着了。”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想像之门一旦被开启,“异”语惊人,甚至连老师也意想不到,这是自然的。小学语文十一册《凡卡》一课,文章结尾写苦命的凡卡把信塞进邮筒后,晚上做了一个美梦。至于凡卡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凡卡后来生活会怎样,文章并没有写。我认为这正是大作家契诃夫写作技巧的体现,这样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刚教完全文,恰好有学生提问:“老师,凡卡后来会怎样?”我顺水推舟,把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并要求续说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凡卡的结局牵动着所有同学的心。大家议论纷纷。在举手发言时,有同学说:“第二天,凡卡醒来,就被老板揪着耳朵去扫地,接着又被老板娘抓着头发去柜台。可凡卡一心想着爷爷快点来带他离开这个罪恶的地方。他根本没心思做事,而得到的是更多的毒打。不久,大街上发现一具尸体。有人认出那是鞋匠里亚希涅家的学徒凡卡。”也有同学这样说:“从此,凡卡一有空总是背着老板躲在窗前向大街上张望,希望来去匆匆的人中有爷爷那熟悉的
身影。一天一天过去了,可结果让凡卡失望极了。他几乎一天都呆不住了。一个下雪的黄昏,他趁老板一家去教堂做礼拜,就套上一双新鞋,并裹上老板的厚皮袄,然后从抽屉里抓了一把零钱塞进口袋就往大街跑,他要孤身一人回村子里去。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回到了爷爷身边。”看,想像多么丰富,多么大胆!其它举手的同学发言也都很精彩。课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凡卡的结局》,大家写得很不错。这样,既延伸拓展了文章内容,又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童年凡卡的怜和对旧恶社会的恨。但如果老师不顺势而发。适时而挖,激活学生思维,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只要老师肯留心,善于挖掘和引导。许多课文都能刹那间激活学生思维,如:《赤壁之战》中黄盖的假降信,《给颜黎民的信》中颜黎民的原信
课堂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应当成为学生思维飞扬的时空。没有思维就没有想像,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发、想像的启迪。挖掘文章的隐含既延伸了课堂内容,训练了学生思维,又将新的语文知识直接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既有发现,又有创造,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彭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