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纳率:57%11级2013.05.16 一、信用缺失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实和日趋
严重的问题,它以经济领域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他们采取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产,以牟取暴利。

同时有的销售者,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卖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从而造成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

在金融领域,恶意贷款和有意拖欠不还或故意逃债等现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

虚假广告,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造假,瞒上欺下,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有的当权者不为民造福、谋利,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掺水数字”、“面子项目”、“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浮夸造假的工作作风日趋严重,一些官员实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

政治领域的信用缺失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
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

文化领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现象。

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剽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

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学术腐败。

学术界诚信求真精神面临挑战。

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

二、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多是指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和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当获得的道德规范。

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设想,没有了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政府债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仍能正常进行。

1.信用做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经济运行受阻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人们之所以能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易,是基于经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

但是面对大量的失信现象,为了防范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僵持在“钱不到帐不发货”,“收不到货不给钱”的尴尬局面,许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也不采取信用结算方式。

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的方式退化,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

在市场经济活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

此外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商品日益丰富,住宅等不动产以及耐用消费品,如轿车,大家电的销售,客观上也要求消费信用的出台。

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展,是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借助信用网络的作用,经济活动的效用才能提高,流通费用才能减少,社会福利才会增进。

但在一个信用缺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为了对信息进行甄别,考察对方信用度等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资金。

同时,对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来说,打经济纠纷官司,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也同样需要精力、时间和资金。

这自然导致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低下。

3.信用的缺失损坏了市场经济的信誉由于少数企业和个人采取违法、背信的手段暴富,不仅损害了市场经济的信誉,也造成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如顾虑重重、互不信任、互存戒心,认为市场经济处处是陷阱,处处怕上当,处于不安全的消费环境中,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4.信用的缺失,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消极影响一是信用缺失会危及企业和国家的国际生存空间,不利于中国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上世纪80年代初,不道德的中国“倒爷”将劣质的“阿迪达斯”运动服、运动鞋倒到俄罗斯市场,使物资匮乏的俄罗斯人欣喜后大呼上当,然后拒绝中国货进入市场,中国货成为伪劣的代名词,致使我国痛失黄金般的市场。

二是信用的缺失会严重降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效率。

在西方发达国家,90%的贸易是以
构改革的滞后,使政府行为出现的某些失范,如执法过程的权力滥用、权钱交易、执法不公等失信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导致整体社会信用的滑坡。

所以信用道德建设应从政府抓起。

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要深刻认识信用道德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自觉尊重并恪守信用的意识,做诚实守信的表率。

同时,政府要制止自己打“白条”行为和乱收费行为,克服官僚主义、惩治腐败,杜绝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通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信守承诺和实干精神,来维护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取信于民。

特别要完善和建立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程监督和全方位监督机制,让那些说假话、吹大话而不做实事的人自食恶果,并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失信的惩罚。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当前社会信用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完整配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迫在眉睫。

首先应建立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档案;二是建
立科学公正的社会信用评估机构,任何人都可以向社会信用评估机构征询任何一个准备与之交易的企业或以何种方式
交易;三是建立社会公示制度。

4.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产权,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在经济学意义上,信用从广义上讲是信守合约,从狭义上讲是指借贷活动。

借贷活动是使用权有条件的让渡,即以到期还本付息而让渡
使用权。

这当然以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为前提的。

而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客观上要求明晰产权,要求产权能够自我转让,也就要求构建起一个有效产权制度。

产权是信用的基础,它实质是利益的体现。

通过合理的产权制度设计使产权明晰化,物归其主。

人们就会有追求长远利益的恒心。

当人们享有完整的产权,就会自觉克服短期效益,不讲信用的行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产权模糊和产权保护不够等产权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这对于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十分不利,只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才能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5.
加强法制建设,切实保障社会信用秩序重塑社会信用不仅需要强化诚信观念,加强道德建设,更要强化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手段整治社会信用。

一是立法方面:立、改、废多管齐下,以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首先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法,使信用建设有法可依。

其次修改现行有关法法律,使其对信用建设更具有针对性。

如完善破产制度,维护债权人利益;完善代理制度,预防各种欺诈行为的发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交易透明度;对我国现行法律、规章进行清理,凡是与市场经济规则相抵触,与现行基本法律相冲突以及对相关领域信用建设不利的,要坚决废止。

二是执法方面:各部门转变理念,严格执法,维护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要认真解决执行难这一顽症,使法律真正起到惩罚失信者,警示欲
违约者,保护守信者效果,维护法律尊严。

三是加强各级政府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确保依法行政和执法的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法律的信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