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9.草船借箭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
器最好? ”
“用弓箭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
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
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 么时候用?”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西蜀(刘备) (诸葛亮)
联合 派诸葛亮
东吴(周瑜) (鲁肃)
整体感知
1.文中写到百度文库哪几个人物?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曹操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lángyá)阳
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 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 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 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 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 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 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 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 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 主要谋士。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 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 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 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 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 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 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 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 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 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 屈的人物。
yán 迟延
sī zhài léi nà yuán chéng 私自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探听 调度 顺风顺水 弓弩手 军令状 自有妙用
饮酒取乐
神机妙算
擂
léi lèi
擂鼓 打擂
调
tiáo
调解
xiàng 丞相
相
diào 调职
xiāng 相信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 好的人心怀怨恨。
还回去?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
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
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
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
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
“三
顾茅庐” “火烧赤壁” “空城计”,广为流传。作
者是
介绍背景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 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 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 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 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 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 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 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 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神机妙算
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妙: 巧妙;算:谋划。惊人的机智,巧妙的 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判断情势, 决策高明。
1.读读课文,分析人物关系
神 机 妙 算
周瑜 借 造 箭 加 害 诸葛亮
派
鲁肃
借箭
曹操
整体感知课文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 还讲到了什么?
故 诸葛亮借助鲁 事 肃的帮助,施妙 经 计用草船向曹操 过 “借箭”。
故事结果
表面结果: 诸葛亮神机妙算,周密 布置,如期交箭。
实际结果: 挫败了周瑜加害自己的 阴谋。
默读故事起因
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 1 、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 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 看出来?
2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 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 令状?
起因(1—2)
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 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 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 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 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 瑜自叹不如。小结: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自由朗读要求
•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它的 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 如何将课文划分段落?
d ù jì 妒忌 màn 幔子 推却
cáo 曹操
dū 都督
gān 甘心
lǔ mǎng 鲁 莽
推却:拒绝,推辞。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的保证书,表示如不 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 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 略。
近义词
才干 —( 才智 ) ) 推却—( 推辞 ) 吩咐—( 叮嘱 ) 惩罚—( 处罚
反义词
惩罚—( 奖励 ) 秘密—(公开 ) 齐全—( 短缺 )
情景导入
我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红楼梦
施耐庵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
草船借箭
•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 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 【 的 •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 他人的力量。
1、谁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
2、他为什么要借箭? 3、他为借箭做了那些准备工作? 4、借箭的结果怎样?这些箭他怎样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 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 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 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 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 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 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 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 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 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 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 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 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 《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 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 欺侮的典型。
1. 周瑜很( 妒忌 )诸葛亮的才干,用 ( 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这 起因 是草船借箭的( )。
2. 诸葛亮用( 草船借箭 )的妙计来对付周 瑜的暗算,这是草船借箭的( 经过 )。 3. 诸葛亮如期( 交箭 ),周瑜的阴谋 ( 失败 ),这是草船借箭的( 结果 )。
故事起因
表面起因:周瑜借战事紧急,请诸 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实际起因: 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 干想加害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