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万章》载∶“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由此可见,禅让
A.实现了权力平稳有序的过渡
B.反映了儒家治国安邦的理想
C.是为了政治需求虚构的历史
D.表明“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图1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这表明商鞅变法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瓦解了宗法制度
C.加强了地方统治
D.扩大了统治范围
3.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据此可知,当时
A.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
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4.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内容可推断出
A.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
B.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
C.田园诗歌是唐朝的主流
D.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
5.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B.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
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D.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6.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

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7.18世纪末,清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议定了“藏内善后章程”。

该章程规定,在处理
政务方面,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西藏军政官员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拣选,其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

该章程的颁行从法律上
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统治地位
B.体现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D.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8.1887年,黄遵宪完成了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书稿——《日本国志》。

虽经李鸿章、张之洞向总理衙门推赞此书,但仍未获刊印。

八年后,此书由广州一家民间书局刊印,迅速风行天下。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
B.维新变法已成为社会共识
C.腐朽的清政府成众矢之的
D.国内时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9.20世纪初,梁启超在其文章中提到,他欣赏西方学校教育中“注重于德育体育,锻炼强民体魄”的做法,主张中国的学校教育也应该是多彩的,少年儿童在学习之余,“或游苑圃以观生物,或习体操以强筋骨,或演音乐以调神魂。

”其观点意在
A.推动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转化
B.宣扬西方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C.以人的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
D.兴办学校以普及全民教育
10.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

这一时期
A.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
B.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进展
C.工农武装割据成燎原之势
D.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11.20世纪30年代初,鄂东工农银行和川陕省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等字样。

其史料价值是
A.研究土地革命的唯一材料
B.反映红军长征的一手史料
C.近代银行兴起的佐证材料
D.“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物证据
12.如图是邓小平为中国共产党某次大会致开幕词的摘录。

与中国共产党的这次大会有关的高频词汇包括
A.试验私有化体制集约经营
B.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
C.社队自留地提留集体副业
D.稳定利改税企业改革
13.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测在古希腊,诸神地位并没有明显的
等级划分。

这表明
A.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特点
C.理性精神与宗教神学有机结合
D.各地的神话传说渗透人文精神
14.典型地反映从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期间,相对于世俗君主罗马教廷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15.下图是一幅水彩画作品《印第安人献给埃尔南·科尔特斯一个束发带》(埃尔南·科尔特斯,西班牙航海家、军事家、探险家,1519年率西班牙军队登陆墨西哥),它选自西班牙画家迪亚特·杜兰的《印第安人历史》(1547年)。

该作品旨在
A.揭露殖民者残暴行径
B.客观还原历史真相
C.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
D.美化殖民扩张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5分。

16.(14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

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敛、刘怒、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

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材料三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6分)
17.(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掀起回国投资建厂的热潮,为支援祖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

1929年至1932 年底,南洋华侨归国者就超过二十八万人。

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抗战的不同时期,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变化。

注∶1932年,受日军侵华形势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以长安为陪都进行建设。

--据吴元、童莹(战时华侨投资国内空间分布∶基于政策视角的解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所给地图中画出中国抗战不同时期内海外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的主要区域及其方向变化,并任选其中两大区域说明理由。

(要求∶按图例要求圈画出大致的地城分布及其变化方向;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
宣传画表现的是鞍钢“老英雄”孟泰从劳模大会上回厂受到工友欢迎的情景。

孟泰胸带大红花,坐在木箱上休息,有人立刻给他端来一碗热水,孟素的身后有人将“劳动英雄”的锦旗展开供其他人观瞧。

结合所学知识,以“《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本英文书的要素
材料书籍不仅是人类思想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载体,而且书籍本身也留下了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浓厚印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一本现代的英文书。

它所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基本上厘清了这四大要素的大致传播路线,相关情况见下表。

——徐善伟《全球史视阈中的一本英文书——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基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本英文书的要素”,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14分)(要求∶多角度、多层次涵盖材料提供的信息;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A
5. D
6. B
7. D
8. D
9. C
10. A 11. D 12. C 13. A 14. B 15. D
16.【答案】(14分)
(1)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人才中心逐渐南移);人才辈出,领域广泛。

(2分)
原因:从政治军事的角度作答:宋代重文轻武,社会相对稳定。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作答: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作答:完善科举制度,理学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

(6分)(2)评述: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轻视科技。

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才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
养仍具有借鉴意义,但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

(6分)17.【答案】画图:
(注:1932年之前,主要分布在南京周边的华东地区及以广东、福建为主的华南地区;1932年之后,逐渐转至以陕西、甘肃为主的西北地区;1937年底以后,再次逐渐转至以重庆、四川、贵州为主的西南地区)说明理由:华东、华南地区(东部沿海、东南沿海)1932年之前,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华侨倾向回国投资;日本侵华战事集中在东北地区,华东、华南相对安定;南京周边的华东地区毗临国民政府政治和经济中心,投资条件便利;这些地区历史上原有经济发展基础;华南地区地近南洋且是著名侨乡;西北地区:1932年之后,日本侵略威胁到华北、华东地区,华侨投资受损;国民政府酝酿迁都西安,吸引华侨投资转移;西北地处抗战后方,地理位置险要,局势相对稳定;民族危机加深,华侨支援抗战的爱国意识增强。

西南地区:1937年底后,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侨爱国投资热情高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亟需加强西南地区开发建设;东部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工业大量向西南大后方迁移;西南地区富含军事工业急需的矿产资源。

18.【答案】《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赏析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

东北解放初期鞍钢恢复生产,孟泰组织工友们在当时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鞍钢高炉恢复生产,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奠定了雏形。

《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反映了“劳动英雄”孟泰回到工厂,受到工人们的欢迎,这说明当时社会对劳动的尊崇,反映了建国初期工人群众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无产阶级的劳动热情和时代新风貌。

【答案】(14分)
作答层次要求:
层次1:简单罗列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来进行主题设计的合理解释;0—4分。

层次2:从单一角度进行主题设计,并从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做出合理解释;5—9分。

层次3:从多个角度综合进行主题设计,并从知识层面和认识层面并做出合理解释;10—14分。

19.参考答案:
【示例1】
主题:一本英文书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缩影
理由: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一本英文书所涉及到的要素有英文文字、纸张、页码、印刷,均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成果。

从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始,历经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的发展,公元7世纪左右形成现在通用的英文字母。

造纸术由古代中国发
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大陆后不断发展、成熟。

页码使用的数字从古代印度数字发展而来,历经阿拉伯人、西班牙人传播,在13世纪成为相对固定的页码符号。

中国的印刷术一路向西传播,到15世纪西欧的印刷术成熟。

一本英文书的各基本要素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性、共存性。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示例2】
主题: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
理由:中华优秀文明成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中国汉代发明的造纸术,一方面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另一方面经埃及传入西欧,到15世纪末,用于书籍的印刷术在欧洲成熟。

中国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后经波斯、阿拉伯地区传到西欧各地,15世纪后期西欧印刷术在书籍出版中得到发展。

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体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说明: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各个古代文明成就的角度设计主题,如: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吸纳了古代埃及(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中介传播的角度设计主题,如:现代英文书的要素折射了阿拉伯人对文化的贡献;可以从现代英文书的要素在西欧内部传播的角度设计主题,如地中海沿岸国家对现代英文书的要素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