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家园同步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家园同步原则
如上所述,家庭与正规幼教机构的合作为教育效应综合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行动。
之所以将家园同步单列考察,是因为它在教育效应综合化中具有特别价值。
同时,它也是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家园同步”中的“家”,除了代表幼儿
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以外,更指幼儿的父母以及照料幼儿生活的人和这些人对幼儿实施的各方面的影响。
因此,其含义已远远超出了具体物质性和地域性的家,延伸到家庭气氛、家庭人际关系以及家庭以外的场所中家人的影响。
例如,家长带幼儿去公园、托儿所、学前班等机构中所有教育影响,但以教师的影响为主。
“同步”是同步教育的简称,它既包括生命生长的物质生活过程,也包括“教育”过程,即以促进幼儿心理、精神发展为主的过程。
另外,还要明确的是,家园同步不等于家园共育。
因为家园共育是客观事实,即不论我们承认与否,意识到与否,它都存在着;也不管我们是自觉的,
还是不自觉的,我们都在进行着共育幼儿的活动。
而家园同步,则是为了使家园共育指向共同目标,是优化教育影响,减少教育浪费的课程组织原则。
家园同步,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由于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生存权是幼儿的首要人权。
幼儿生命对于其生身父母的极大依赖以及幼儿与父母的血缘关系,决定家庭、家长对幼儿生存与以展的特殊作用。
儿童自出生以来与父母形成依赖、情感依恋、生命保护感以及彼此交往的经验,把幼儿与父母牢牢地联结在一起,进行着社会化。
家庭和家长在幼儿心中形成“安全基地”,成为幼儿走出家门,离开父母,转移到其它地方生活、发展的“后盾”,并奖在家中习得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带入新的生存地,同化和顺应着新的环境,形成着新的“自我”。
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就是幼儿走出家庭而普遍进入新场地。
在这里,幼儿除了继续“生活”以外,更主要的是在进行着“学习”,在获得经过更多选择的“教育”,开始了新的社会化。
家庭、幼儿园等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在此无需多谈。
所提“家园同
步”的重点在于强调,家园教育要取得一致:一致性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措施的一致性配合;而如何取得教育的一致性,教育效应的一致性,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则是课程组织的养分性的问题。
家完一致性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动态性整体教育原理(课程组织一体化)的具体化形式之一。
其目的在于通过家园合作,达成共识,采取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家园同育,着眼于
共同的教育目的,一致性的教育影响,并不是要求“家庭有什么、干什么”,“幼儿家长也必须做什么”;不是把家庭变成幼儿园,也不是将幼儿园变成家庭。
家园共育的根本是家园步调一致,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
互为补充,相互为用,促使幼儿向着家园期望的共同方向发展。
不了实现一体化教育,作为正规教育机构的幼儿园担负着了解家长、宣传
家长、教育家长的任务。
而身为家庭主要成员的家长拥有了解幼儿园、自我教育、配合幼儿园教育的责任。
彼此合作,但不是互相干涉、代替。
分清任务,
明确责任,选对措施,找准定位,各司其职,共同育人,是家园共育的指导性
思想准则。
家园共育,不仅表现在取得一致性、相互为用,取长补短方面,还表现在经过协商,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摆脱离开幼儿园便陷入“没有同龄伙伴”的“孤独状态”。
家园同步,不仅同“教”,也要同“育”,是育中有教,教中有育;不仅要育人,也要保人,是教育与保育紧密结合。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总原则,在课程组织中也必须加以贯彻。
提高保教质量,切实促进幼儿健全和谐发展。
家园同步,涉及方方面面不同程度的一致性教育问题。
所有家园的努力,
最终都将落到幼儿身上,发挥教育影响。
而要取得真正理想的教育价值,不能不充分考虑课程组织中的另一主体——幼儿的地位与作用。
前面讨论过的几个原则之于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各有侧重:生活化原则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课程及学前儿童生活之间的关系;活动化原则着重探讨充分调动、发展学前儿童主体性,使学前儿童心智“活动”起来的道理;游戏化原则则强调学前儿童活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综合化原则却是全面地有机地处理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综合因素,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家园同步原则单独列出,旨在说明与学前儿童发展紧密相关的两在影响源一致性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