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人物
发表时间:2018-07-30T11:30:43.2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陈佳星[导读] 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一代具有现代图书馆知识的人才,它们都曾接受西方教育,其中不少人都留学外国,专门研修图书馆学,同时他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等也有所研究,他们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071000)
摘要:辛亥革命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辛亥革命后,我国图书馆界出现了一代具有现代图书馆知识的人才,它们都曾接受西方教育,其中不少人都留学外国,专门研修图书馆学,同时他们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等也有所研究,他们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
引言:
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文化开始兴起,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科学的风尚。

科学知识通过图书馆、新式学校、教科书传播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这些杰出人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图书馆事业,一方面使得科学深入人心,培育了民众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具备了科学所特有的严谨、规范品质,使得图书馆事业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迷人魅力。

国内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的杜定友,最早提出了一切为读者、读者第一。

杜定友先生先后担任过多个图书馆馆长职务。

他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并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注意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许多图书馆在他的管理下面貌焕然一新,并且他采用开架阅览和外借,有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为宣传普及图书馆工作曾作出较大的努力,四处奔走,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

他认为图书馆事业的理论的基础应该是书、人、法三位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三要素说,是图书馆学理论的精华。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的沈祖荣倡导了推广普及现代图书馆的新图书馆运动,这次持续十年左右的运动,对于初步建立近代图书馆体系,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之前的图书馆界对新旧书籍采用不同分类法对于图书的管理和利用都有诸多不便,因此沈祖荣与胡庆生合编了《仿杜威书目十类法》将中西类目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法,在学习新技术编制图书分类法方面具有划时代的贡献,至今已经有100周年的历史,这部分类法是20世纪初图书馆运动的产物,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文献分类学的繁荣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文献分类法的里程碑。

1925年,为迎接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鲍士伟来华考察国内图书馆事业,并最终促使美国退还《辛丑条约》的庚款用于民国图书馆事业,国内文化教育界蔡元培、梁启超、黄炎培等56人请求建立中国图书馆协会。

同年4月,中国图书馆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图书馆运动达到了高潮,从之前的宣传图书馆为主转入到图书馆的建设时期。

中国图书馆协会在研究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同时,努力促使庚款基金董事会将兴建图书馆的内容纳入庚款,并于1925年6月获得了批准实行。

利用庚款建立了接手原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时还给我国第一所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校武昌文化图书馆专科学校提供了资助,使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这时期许多著名的学者大师,如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他们都非常热衷于图书馆事业。

蔡元培就认为大学图书馆不应该仅仅针对大学生,而应该面向群众开放。

蔡元培曾在国外多年,有感于各国社会教育的发达,因此竭力提倡社会教育,十分重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关心图书馆事业的建设。

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十分重视图书馆学建设。

蔡元培关心图书事业还体现在他亲自参加图书馆的一些活动。

1929年任聘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1933年受聘于鸿英教育基金董事会。

蔡元培的一生,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适也主张将封闭式的社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甚至私人图书馆对外开放,以发挥文献资源应有的作用。

李大钊则大力倡导并率先在北京大学实施开架阅览,促使全国不少图书馆完全或部分采用开架阅览,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同时馆际间的互借业务也开始出现,推广图书的同时方便了阅读,李大钊有关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是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宝贵遗产。

鲁迅积极从事京师图书馆的改组迁馆,建立分馆以及开展业务工作。

主管图书馆后,为了让这一具有独特社会教育功能的机构广泛地面向普通百姓,他开始筹办京师图书馆分馆和通俗图书馆。

由于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鲁迅认为青年总要超过老年,因此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通俗图书馆的建设就体现了鲁迅的这一思想。

该馆的藏书分普通用书和儿童用书两部分,还附设一个儿童体育场,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图书馆。

通俗图书馆后与图书分馆合并,就是今天首都图书馆的前身。

同时期还有袁同礼、蒋复璁等著名学者。

袁同礼是我国最早的参考工作者,1923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在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三年期间他积累了他积极采用西方新式管理方法,组织人员清理大量积压的西文书刊,边际馆藏目录书本式目录,使北大图书馆,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维持局面,并有所发展。

袁同礼热心图书馆学术交流,积极促进图书馆协会的成立,且其对图书馆学木学研究颇深。

除了大量的公立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建立,民间的力量也极大地推动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还出现了个人组织建设图书馆。

著名的华侨教育家陈嘉庚就曾出资50万在福州和厦门两地建造图书馆,苏州地方绅士奚萼铭出资建造了苏州图书馆等。

大部分图书馆在筹建期间,社会各界都进行了积极的捐赠图书。

如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创建初期自购书约占两成,其余八成均为捐赠这时期,政府的倡导、业内外人士的努力、民间捐赠的支持对于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迅速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使得中国图书馆事业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周文骏,王红元.杜定友先生的学术成就[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01):53-57.
[2]张敏.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研究[D].苏州大学,2015.
[3]范凡.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J].图书与情报,2011(01):131-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