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一款实用课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的一款实用课型

古诗词在中学课本里所占比重不小,而且古诗词很大程度上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教学历来为语文老师所头疼,讲多讲少,怎么讲,都是摆在案头的大事,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老师要么逐词句地分析,要么选择重点句子讲解,要么干脆一读一背了之。很多地方或学校也高度重视,前些年广东省教研室还就此专门开展过“古典诗词教学”研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古诗词的教学教研,以期寻获更有效的方式或途径。可见对古诗词教学法的探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各类学习中,也总结出一款有效的古诗词教学课型,其具体操作我们从课堂实录中总结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一.导入(上课式)

PPT出示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诵读。通过诵读提出问题。

师:大家看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即以慷慨豪壮之语相赠,同学们先把这首词读一遍,尝试读出题目所说的慷慨豪壮的气势。

生:(大声朗读,但有明显的节奏读得不够准确。)

师:停一下,同学们。我听出来了,气势可以,但节奏读得不太准。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一句)大家来看看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八百里分炙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

师:大家不会读主要是因为没弄懂这句话的意思。我换一个要求。调整一下这句话的语序,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句话中的“八百里”指的是一种牛,“麾下”是军旗下,是地点,而这个“炙”是烤肉;现在你们根据我对这一句的讲解把下一句理解一下。

生:“五十弦”在这里泛指乐器,“塞外”同样是地点,“翻”是弹或奏的意思。

师:意思弄清楚了,那么,按照我们日常的表达习惯,一般的陈述句应该遵循“什么对象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这种规律,所以调整后的语序应该是――

生:“麾下/分/八百里炙,塞外/翻/五十弦声。”

师:对,那意思就是在军旗下分食牛肉,在塞外演奏军乐。这是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学生恍然大悟状。)

师:那么原文这句话该怎么读?大家试试。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师:现在大家把这句再读两遍。

生:(声音洪亮且富有气势,节奏准确。)

〖关键环节解说〗

本环节,从诵读节奏入手,通过调整词序的方法,解读原句含义,再返回到诵读中来。这个简单的方法,其实适用于很多古诗词。这源于古诗词的写作需要,一为音律之美即(对偶和押韵),二为诗意表达。有时不得不作出的一些违反语法常态的调整,这种近似犯规的写法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致词工句丽,为文人追捧。在今天看来就显得特别,也颇有几分值得玩味的地方。如初中必读古诗中崔颢的《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本该就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正常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中学老师有必要了解这个常识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师:类似诗词我们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过,哪位同学记得?

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是的,非常好!“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正常语序应当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师: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近似倒装的句子,而不是应用一般规律的句子呢?

生:古人嘛,故意的。

师:很好,就是故意的,为什么这样呢?

生:为了读起来好听。

生:为了押韵。

师:很好很好!八百里分炙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哪个词押了韵?

生:声。

师:对,就是为了这个“声”字,现在我们把这首词的韵脚都找出来。

生:(一阵忙碌,有学生上台在PPT上划出:营、声、兵、惊、名、生)

师:对,他们就是韵脚,且押ng韵。押韵的这些字就叫韵脚。原来词之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除了用词有节奏感外,它们还押韵。这样我们就了解作者有时为了押韵的需要不得不调整一些词序了,而相关的对句就被迫跟着调整了。继续看后文。“沙场秋点兵”一句写的是军队阅兵的场景。所以上阕的军旅生活,写了军队进餐,唱军歌,大阅兵三个场景。下阕写了什么呢?

生:下阕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师:能具体点吗?

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一句就是。

师:不错。“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一句,经常有同学写错“生前身后”。当你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后,你就会写了。“生前”,举个例子,“我们老师生前是一位好老师”说的就是我活着的时候,“你要好好料理他的身后事”,指的是死了的时候,所以这个“生前”是活着的时候,“身后”是死了的时候,“赢得生前身后名”那就是说活着有功,死后有名。

〖关键环节解说〗

本环节操作一般重点关注两类问题:一是拗口的句子,二是工整的句子。一难一易,各有作用。拗口的句子,通过调整词序教习押韵;工整的句子则通过理解词义教习写法。

三、背读――掐头去尾从构思看主题

师:下面大家将整首词读一遍。能不能背下来?

生:(认真朗读,节奏、感情较之第一遍进步很大。有的尝试背诵。)师:大家看黑板,我将擦除词中的部分句子,大家看看有什么变化。

(黑板上留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生:议论纷纷。这就是描写一军旅生涯。写一战斗场景。写了通过战争建功立业了。

师:是呀,都说对了。可是我去掉了什么呀?

生:开头结尾。

师:对。我掐头去尾了。这个头和尾就是咱们平常写作中的嵌入式模套,开头通过一啥情景引起一件事情的叙述,最后回到原情景。我通常把这种形式称作“穿衣戴帽”,或者叫AB情景剧。说实话我很讨厌这种套路的写作,其实有时候完全可以不必穿衣戴帽。可问题来了,这首词,可不可以去掉呢?

生:不可以不可。不完整。太单一。(众说纷纭)

生:可能去掉不太符合实际吧!(老师留意到这个回答)

师:你认为不符合什么实际呢?

生:作者并没有做到“了却君王天下事”呀,也没有“赢得生前身后名”呀。

师:你了解作者吗?能不能讲一讲?

生:讲得不太清楚。

师:我来补充一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的什么事呢,这得说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了。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时期,他出生的时候,中原就已经被金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