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初探
作者:曹崴
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12期
摘要:新四军著名儒将彭雪枫,一生与报纸解下不解之缘。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先后创办了《猛攻报》、《拂晓》、《拂晓报》等多种报纸,其中尤以《拂晓报》影响最大。

在革命斗争实践和创办报刊的经历中,彭雪枫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军事新闻思想,本文重点探究其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军事新闻思想。

关键词:彭雪枫;抗日战争;军事新闻思想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57-02
一、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溯源
(一)早年的新闻工作经历
彭雪枫在军中以儒将著称,他20年代入北平西北军子弟学校,后入汇文中学和民国大学文学系。

学生时代的彭雪枫由于手头拮据,经常给报刊写稿,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塞上琐记》曾在《国闻周报》上连载9期,也曾经给《西北文化日报》和《世界日报》写过政论文章和小品文。

尽管不久彭雪枫就奉调去江西红军,十年征战之后成了一位出色的红军将领,但早年的这一段新闻工作经历却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功底。

新四军军长陈毅曾经称赞他文武双全,“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二)对新闻工作的极大热情
彭雪枫很早就接触到了新闻工作,并对新闻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

1928年他曾报考天津《大公报》校对职务,1931年他在江西红军任师政委的时候就重视新闻工作,曾经亲自编辑出版过油印的《猛进报》,他不仅亲自写稿,还做编辑、校队、发行工作。

在创办《拂晓报》后,他曾经风趣地对《拂晓报》的年轻新闻兵说:“将来革命胜利了,我要当个新闻记者。

真的,我从少年开始就和党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知识都是从党报里得来的,那时我喜欢给党报投个稿,我对党报有特殊的感情啊!”[1]
(三)革命斗争实践的磨砺
彭雪枫始终将政治宣传作为重点工作加以强调,高度关注军事新闻宣传工作,是人民军队中极富宣传斗争经验的高级将领。

早在红军时期,彭雪枫就创办过《猛攻报》和《拂晓》,这两份报纸密切反映部队实际,文章简洁生动,为战士们喜爱,成为当时连队政治工作的有力工具,《猛攻报》是红军中创办最早的党报之一。

[2]抗战中他又以“拂晓”为名,领导创办了大量报刊杂志。

在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彭雪枫深知政治宣传工作意义重大,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军事胜利。

彭雪枫重视《拂晓报》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他曾经说,“《拂晓报》作为党的一支铁军,其威力赛过千军万马。

” 可以说,彭雪枫的军事新闻思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二、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党报必须保持政治上的绝对正确
彭雪枫认为党报必须在政治绝对正确,必须无条件宣传党的政策和理论。

彭雪枫曾经说,“政策是党报的生命,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根据党的政策进行宣传。

”[3]他认为,“宣传党的主张党的政策,解释党外人士对党的误解,驳斥反动派造谣污蔑,是每个共产党员(公开的或秘密的)的起码任务。

” “一个党的宣传家”必须“富于警觉性”,必须“是最坚决的党的利益的卫护者。

”[4]在具体的宣传方针上,彭雪枫认为党报必须要围绕党的主要政策来组织宣传,要避免毫无中心漫无目的的宣传方式,防止导致官兵和群众思想上的混乱,他说:“要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在一定时期,报道应该有中心,不能无目标的东放一枪,西放一炮。


彭雪枫十分重视党报上刊登的新闻的真实性,他要求《拂晓报》上刊登的新闻必须充分依据客观事实,做到言之有据,这样才能获得官兵和群众的信任。

彭雪枫常讲:“事实俱在,真理固自在人心。

”[4]“读者看到事实,一目了然,作者就不必站出来演说一番了,事实胜过雄辩嘛!”[2]彭雪枫还十分重视党报的作风,认为党报必须严谨认真,每篇消息甚至是每个标点符号都应该认真校对,不能出现错误,尤其不能出政治上的错误。

《拂晓报》曾经刊发过一个消息,报道青年农民踊跃参加新四军,小标题上说他们是“从家里开小差”。

彭雪枫对此提出了批评:“这不是幽默,是卖噱头。

这样的标题出现在党报上,是不严肃的。

”[5]可见,彭雪枫对党报宣传怎样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深刻的认识。

(二)党报必须坚持斗争精神
彭雪枫重视党报的斗争精神,他十分推崇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的说法:“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者和集体的鼓舞者,而且还是集体的组织者。

”在《拂晓报》报的创刊词《拂晓报——我们的良友》一文中,彭雪枫深情地写道:“要和不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做无情的
斗争。

她指点我们,她批评我们,她纠正我们,她说服我们。

她是我们的密友,她是我们的良师。

”1939年秋,《拂晓报》创刊一周年,彭雪枫亲自写了纪念文章《拂晓报的产生和壮大及其今后的方针》,在谈到《拂晓报》今后的方针时他说:“我们的新闻,必须包含着充分的斗争精神,不然就成为了纯客观的报道。

列宁在《做什么》一书中说,共产党人写出的东西,总是应该带有斗志的,我们要实现列宁这个教导。


彭雪枫尤其重视评论在开展党报斗争精神中的作用。

他认为“党报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报道,党报的内容,从新闻、社论、论文,都应该包含着他的教育性、斗争性和组织性。

”他曾经教育《拂晓报》社的同志,“要根据党的指示,撰写社论、专论,特别是要写短而精的文章。

我们不赞成那种光看消息而不看社论或者其他论文的同志。

《拂晓报》在艰难的条件下,以尖锐的词句、理直气壮的声调、有凭有据的事实,及时将党的路线、主张、政策、决议以及个别时期的指令通过党报传布出去,提高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战意志,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这是彭雪枫对党报斗争精神重视的一大功绩。

(三)党报要重视理论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彭雪枫十分重视党报的理论性。

在指导《拂晓报》宣传工作时,他坚决反对“为了将就读者或听众的水平和兴趣,而就不写或者不讲关于理论方面的原则上的问题”。

指出:“写大文章要少,写小文章要多,但要反对那种忽视理论的、较大的政治论文的倾向。

”[4]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时,彭雪枫非常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实际相结合,重视将大的理论简单化、口语化,使广大官兵和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彭雪枫曾以毛泽东的指示教育广大干部:“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4]
彭雪枫还非常强调党报的可读性,认为党的理论和政策,必须要在群众容易接受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普遍影响。

《拂晓报》所刊登的文章大多文风质朴、有血有肉,这得益于彭雪枫的一贯主张“每一个宣传品必须有血有肉有内容。

”他反复强调宣传口号“决不是老一套‘军民合作打日本’,决不是必从国际形势讲起,决不是‘卢沟桥的炮声响了’[4],必须适时而变。

”针对一些同志过于追求稿件文艺性的做法,彭雪枫曾经提出,“现在我们的党报上,过多地追求所谓文艺性了。

开口学生腔,描写不切实际;枉自抒情,流于空泛;文字半文半白,尾巴上拖个云云,就是缺乏活生生的事实,这一点应该改进。

我们的文章还是写的朴素一些才好。

”[3]
(四)党报要重视读者反馈和调查研究
重视和读者的联系,是贯彻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的体现。

彭雪枫在《拂晓报的产生壮大及其今后的方针》中检讨了《拂晓报》在联系群众和读者方面的缺点,“对于与读者的联系、贯通、讨论以至实际上的帮助,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水平,用种种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还是做得不够。

更不能引起读者,尤其是作者们写文章的积极性。


彭雪枫强调读者调查的重要性,他始终认为:“谁能深入群众,谁能倾听群众的呼声,谁能注意群众的舆论,谁能揣摩群众的心理,谁能了解群众的苦处,谁能迎合群众的斗争。

于是,谁也自然能够提出具体的动人的活泼的有血有肉的鼓动口号。

”[4]为了保证调查制度的经常性,他要求《拂晓报》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促进调查研究的开展。

彭雪枫对读者反馈和对调查研究的重视,至今对党报和军队报刊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实践和丰富了中共党报思想
彭雪枫的军事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他早期的新闻思想萌芽于宣传鼓动,受苏联共产党的理论宣传较多,尤其是列宁革命宣传理论影响较深。

他曾经认为“宣传鼓动得到了效果,既是说已经激起了群众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马上要组织群众行动起来。

”到后期,彭雪枫则越来越重视遵循新闻规律,提出了新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党报要重视理论性和可读性的统一,要重视读者甚至是敌对官兵反馈等军事新闻思想。

彭雪枫的军事新闻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思想,为党报功能发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为新四军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

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来源于其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办报实践,同时也指导了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其他报刊。

彭雪枫军事思想通过报人训练班的开办,为更多新四军的新闻工作者接受。

“1940年春,第四师政治部按照彭雪枫的指示在河南永城举办了办报人员训练班,培训了20多名学员。

报训班开设政治理论、新闻理论和印刷技术等课程,由支队首长和《拂晓报》的办报人讲授新闻采编印刷等知识。

彭雪枫亲任班主任,并且讲授新闻理论课程,他号召大家刻苦学习,不断努力,做新闻的“职业家”。

”[2]彭雪枫在指导报人训练班的过程中,传递了自己的军事新闻思想,为新四军培养了许多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工作人员。

(三)拓展了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报刊的影响
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使新四军抗日根据地报刊的影响辐射到了敌后甚至是国外。

报人训练班结束后,这些受训的报人回到各自部队后,先后创办了《永光报》、《夏声报》、《宿风报》、《抗大生活》报、联中《学习》报、《淮上导报》等报刊,进而促进了被称为“文化垦荒”的新文化运动在豫皖苏边区的兴起,并引起了由范长江领导的“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和“国际
新闻社”的重视,这其中代表和实践着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的《拂晓报》最为引人注目。

后来,通过“国新社”和宋庆龄主持的“保卫中国同盟”,《拂晓报》先后发行到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尼、越南和缅甸,以及印度的新德里、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国,极大地拓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报刊的影响。

“正像新四军游击队副司令员、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吴芝圃描绘的那样,从‘拂晓到金辉遍地,到日午当天’,彭雪枫军事新闻思想培育出的“拂晓之花”开遍豫皖苏边区,有力地推动了抗战事业。


参考文献:
[1] 单斐.拂晓报成长的道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2] 杨居人.拂晓报史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3] 单斐.园丁夜话.拂晓报[N],第300期.
[4] 彭雪枫著.彭雪枫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5] 单斐.彭雪枫将军与拂晓报[C].河南史志资料,第七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