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三组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并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编写方法。
第二节为分论部分,具体介绍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的体现,同时又为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提供了范例。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是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季风水田农业,包括它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二是商品谷物农业,也包括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
在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自主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内容还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培养。
教材首先介绍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又通过图表让学生们思考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将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来。
教材对季风水田农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对于商品谷物农业则相对简单。
这就要求学生们根据学习季风水田农业时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自主的分析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的形成,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的态度、人地和谐的理念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育学生们珍惜爱护粮食、激发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以及基本特征等,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
通过读图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运用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方法,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为例学,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区位条件。
(3)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因素的差别。
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实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
(2)在分析商品谷物农业时,采用绘制概念图框的形式,训练地理图表的绘制能力。
(3)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培养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3)通过了解我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巨大成就来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4)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
1.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
(2)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难点内容是)
2.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说教法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也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说教法,课堂上,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采取启发式教学,比如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外时间,可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部分,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学习具有一定主动性和求知欲的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初步根据地图和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所学的地理知识。
因此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时,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着重训练学生们的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我认为学生要学好这节课内容,主要从“读、思、议、做、记”这五个方面做起:
第一,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读课本上的文字和图表;
第二,思: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理清思路;
第三,议: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讨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四,做:做笔记,做课堂练习等
第五,记:让学生在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识记重点内容。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将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步骤:课前复习—导入新课—教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板书设计。
(一)课前复习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农业区位因素 (随着学生的复习一一出现)
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是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复习上节课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对该问题进行了巩固提高。
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也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新课
开始,我巧设情景,借助多媒体插播一段视频,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问题:视频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主人公种植的是什么作物?)从而让学生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导入本节课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将本节新课引出。
(三)讲授新课
要点一: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和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图表——提出问题——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以及区位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水稻主要分布图、气候图、亚洲地形图、全球人口密度图等图表,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1.读水稻分布图和气候图回答:它们共同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这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读水稻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3.读水稻分布图和全球人口密度分析: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区与人口的关系。
)
来引导学生们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地区分布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最后进行归纳小结,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列表总结,培养学生归纳结论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让学生将前一节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要点二: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原因以及发展方向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总结特点
设计意图:在对这部分进行教学时,展示季风水田农业的具体图片,知道学生们阅读课本归纳总结,让同学们提取图片和文字信息,总结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并带领同学们逐条分析特点、原因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要点三: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展示美国地形图、商品谷物分布图、气候图等图表信息,让学生们进行内部小组讨论,运用季风水田农业的学习方法,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及形成的区位条件和特点,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要点四: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差异
教师活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内容,和同学们一起对比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
农业的区位差异。
从而能够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提问要点。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了的知识必须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化为学生素质并形成能力;同时,课内完成一些作业,不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六)板书设计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与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
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分布地主要作物 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
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