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渲染了荒凉的气氛,突出此地环境的 恶劣。暗示了种树的艰难,烘托了牧 羊人坚韧、顽强的品质。与下文改变 后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 阅读第③段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内容, 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从 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 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 第④段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人 物?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 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 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 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 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 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 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 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1.托尔斯泰给你的总体印象。 2.理清文章层次。
(1—5) (6—9) ·
外
列
貌 失调、平庸 深
夫 托 尔 斯 泰
特 征
丑陋
邃 的
眼 光
如探照灯
精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神
犀 匕首
世
利 有魔力
界
磁性
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 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 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修辞+含义+作用)
• 4.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 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 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 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2分 )
•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 ”,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 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 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 。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
• • 二、叙述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 • 三、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
第二人称。 • • 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 五、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 ③深化主题。 •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 ⑤感染读者。 •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七、描写景物的方法: • 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
• 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 选一个)。(2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 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 示例:(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 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 象了。
•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 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眼睛的犀利
欲 扬
说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 先
大众化
一员,与俄国人民 抑
同呼吸共命运
欲扬先抑的手法
也叫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 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 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造成鲜明对比
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 的手法,在课文前半部描写托 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 以此来反衬后半部其深邃的目 光和高贵的灵魂。
• 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 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 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 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 ”,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 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 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 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 1945年。
在长达82年的生命里,他用极具天才的艺 术手笔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留下 了90卷的鸿篇巨制。
他家是名门贵族,却终其一生同情底层百 姓;他厌弃贵族生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人民解脱苦难。他主张“博爱”,反对暴力 革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
• 5.(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 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 么作 用?(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 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 (3分)
• 示例:(1)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 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 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 、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 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2) “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 ”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 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 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zèng
àng
àn
càn
锃亮 盎然 黯然 粲然
jīn
hàn
mào yín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滞留:停留不动。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藏污纳垢(gò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
里头显得很突出。
• 3.(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 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2)选文 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3分)
• 示例:(1)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 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 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 和丰饶。 (2)“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 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 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是 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他做到了只有上 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话表现了作者无比敬 佩之情。
• (2)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 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 机的壮观景象。
及远或由远及近。
泛读课文
•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课文探究
• 文题解说: • 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 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 系列: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 成果如何呢? •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的阅读兴趣。
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 读情感。
课件PPT
7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课件PPT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 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
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 4.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课件PPT
• 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对 话)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精读课文
• 1.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3分)
• 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顺叙的叙事方法。第一部分写 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很详细。1920年 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最后一次见面写得较详,文章材料的详略,按照 表现人物的需要合理安排。
• 2.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选文的四至七段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 如他一点一点把破旧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 地板没灰尘,猎枪上过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刮过 胡子,衣服扣子缝得很结实,补丁针脚很细,他不 抽烟,认认真真挑选橡子……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 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课件PPT
斯蒂芬·茨威(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他的写作成就以小 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 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 位大师》《罗曼·罗兰》等。之 前,我们学过他的《伟大的悲 剧》。
课件PPT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举世公认的大文豪,被称为 “天才艺术家”、 “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生平
布置作业:
1.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 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 最精彩?为什么?
2.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 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 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课件PPT
第二课时
检查预习
• 音形识记。 • 戳( chu)ō tān( • 山毛榉( jǔ ) 废xū( • Chóu( 酬)劳 水qú( • 缝隙( x ì) 干涸(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 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 作者作运者用用以什时么间先顺后序为记序述的故顺事叙,方哪法些。作详 者与写牧,羊哪人些第略一次写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 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 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 之极。
• 5、不毛之地:是一个成语,出自《公羊传·宣公 十二年》,意为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 凉的土地或地带。
作者作品
•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让 ·乔诺 ), ( 法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 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 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
复习回顾记叙文知识。
• Kāngkǎi( 慷慨 )
坍)塌 墟) 渠) hé)
• 词语解释。
• 1、坍塌:山坡、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 2、废墟:废墟表示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 变成的荒凉的地方或被破坏的地方上面的垃圾和 被破坏物。
• 3、干涸:指夏季的浅塘干涸现象。
• 4、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
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 有什么作用?
•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 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 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 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 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 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 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 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 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 吼叫。”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 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 胡子。
额头: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 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 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 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 了玻璃。
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已的那一份幸 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 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讨论明确。
“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 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 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 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 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 他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 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 写作特色: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一方 面展现气势磅礴的史诗场面,另一方面在 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如实地 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yǒu
黝黑
xuān
轩昂
gān gà
尴尬
liǔ
一绺
xī
犀利
chì
炽热
zhì
gù
滞留 禁锢
zhū rú
sì
侏儒 酒肆
tiáo qióng
失调 穹顶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 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 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 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 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分析肖像画: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 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反衬 灵魂的高贵,
平庸丑陋
• 阅读第③段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内容, 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从 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 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 第④段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人 物?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 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 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 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列夫•托尔 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 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 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 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 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1.托尔斯泰给你的总体印象。 2.理清文章层次。
(1—5) (6—9) ·
外
列
貌 失调、平庸 深
夫 托 尔 斯 泰
特 征
丑陋
邃 的
眼 光
如探照灯
精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神
犀 匕首
世
利 有魔力
界
磁性
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 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 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修辞+含义+作用)
• 4.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 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 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 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2分 )
•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 ”,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 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 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敬佩和感动 。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1945年。
•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
• • 二、叙述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 • 三、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
第二人称。 • • 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 • 五、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 ③深化主题。 •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 ⑤感染读者。 •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七、描写景物的方法: • 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
• 6.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 选一个)。(2分)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 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 示例:(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 在已经是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 象了。
•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 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眼睛的犀利
欲 扬
说明 是人民大众的普通 先
大众化
一员,与俄国人民 抑
同呼吸共命运
欲扬先抑的手法
也叫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 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 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作用:造成鲜明对比
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 的手法,在课文前半部描写托 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 以此来反衬后半部其深邃的目 光和高贵的灵魂。
• 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 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 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 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 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 ”,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 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 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 照应了那句话。共种了35年。从1910年到 1945年。
在长达82年的生命里,他用极具天才的艺 术手笔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俄罗斯历史,留下 了90卷的鸿篇巨制。
他家是名门贵族,却终其一生同情底层百 姓;他厌弃贵族生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 人民解脱苦难。他主张“博爱”,反对暴力 革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
• 5.(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 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 么作 用?(2)第九段中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 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 (3分)
• 示例:(1)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 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 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 、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 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2) “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 ”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 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 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zèng
àng
àn
càn
锃亮 盎然 黯然 粲然
jīn
hàn
mào yín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广袤无垠
滞留:停留不动。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藏污纳垢(gò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
里头显得很突出。
• 3.(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 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2)选文 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3分)
• 示例:(1)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 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 人,寓意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 和丰饶。 (2)“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 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 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是 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他做到了只有上 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话表现了作者无比敬 佩之情。
• (2)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 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 机的壮观景象。
及远或由远及近。
泛读课文
•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课文探究
• 文题解说: • 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 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 系列: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 成果如何呢? • 题目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的阅读兴趣。
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 读情感。
课件PPT
7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课时
课件PPT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 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
的崇敬赞美之情和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 4.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课件PPT
• 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对 话)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精读课文
• 1.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3分)
• 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顺叙的叙事方法。第一部分写 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很详细。1920年 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最后一次见面写得较详,文章材料的详略,按照 表现人物的需要合理安排。
• 2.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选文的四至七段从正面直接的刻画牧羊人的性格, 如他一点一点把破旧房子收拾整齐,餐具很干净, 地板没灰尘,猎枪上过油,炉子上煮着汤,刚刮过 胡子,衣服扣子缝得很结实,补丁针脚很细,他不 抽烟,认认真真挑选橡子……从中可看出他是一个积 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课件PPT
斯蒂芬·茨威(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他的写作成就以小 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 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 位大师》《罗曼·罗兰》等。之 前,我们学过他的《伟大的悲 剧》。
课件PPT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举世公认的大文豪,被称为 “天才艺术家”、 “俄罗斯文学的灵魂”。
生平
布置作业:
1.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 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 最精彩?为什么?
2.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 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 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课件PPT
第二课时
检查预习
• 音形识记。 • 戳( chu)ō tān( • 山毛榉( jǔ ) 废xū( • Chóu( 酬)劳 水qú( • 缝隙( x ì) 干涸(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 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 作者作运者用用以什时么间先顺后序为记序述的故顺事叙,方哪法些。作详 者与写牧,羊哪人些第略一次写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 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1920年后我 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 之极。
• 5、不毛之地:是一个成语,出自《公羊传·宣公 十二年》,意为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 凉的土地或地带。
作者作品
•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让 ·乔诺 ), ( 法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 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 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
复习回顾记叙文知识。
• Kāngkǎi( 慷慨 )
坍)塌 墟) 渠) hé)
• 词语解释。
• 1、坍塌:山坡、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 2、废墟:废墟表示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 变成的荒凉的地方或被破坏的地方上面的垃圾和 被破坏物。
• 3、干涸:指夏季的浅塘干涸现象。
• 4、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
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 有什么作用?
• 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 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 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 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 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 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 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 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 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 吼叫。”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 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 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 胡子。
额头: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 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 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 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 了玻璃。
拓展延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已的那一份幸 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 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讨论明确。
“具有这种犀利目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 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 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 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 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 他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 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 写作特色: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一方 面展现气势磅礴的史诗场面,另一方面在 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如实地 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yǒu
黝黑
xuān
轩昂
gān gà
尴尬
liǔ
一绺
xī
犀利
chì
炽热
zhì
gù
滞留 禁锢
zhū rú
sì
侏儒 酒肆
tiáo qióng
失调 穹顶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 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 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 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 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分析肖像画: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 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反衬 灵魂的高贵,
平庸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