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金夏元时期》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藏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3.著名学者余秋雨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市民文化的发展③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④城市经济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南宋灭亡②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③蒙古军队灭金④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5.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A.修建长城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开发江南
6.元朝商业繁荣,其中国际性商业大都市是()
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杭州
7.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
A.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C.苏湖地区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D.宋代长江太湖地区开始开发
8.《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9.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0.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为此,下列不属于他采取的措施的是( )
A.给予主要文官武将更大的权力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11.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

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
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毕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以下发明与他相关的是()
A.造纸术 B.元代火炮 C.宋代罗盘针 D.活字印刷术14.下列史实与“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无关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C.元朝回族的形成 D.明朝戚继光抗倭
15.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B.李白在酒馆的墙壁上题诗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16.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1)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制瓷业发达,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A.(1)(2)(3) B.(1)(2)(4) C.(2)(3)(4) D.(1)(3)(4)
17.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编写体例是()A.纪传体 B.编年体 C.纪事本末体 D.国别体
18.关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B.都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C.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19.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
A.杨坚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松赞干布
20.“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这最主要反映了宋朝什么经济现象()
A.造船业发达 B.市场繁荣 C.造船为政府创造丰厚收入 D.海外贸易繁荣
21.小静看完电视剧《贞观长歌》,对唐朝的历史很感兴趣,想了解唐朝的历史可以翻阅( )
A.《史记》 B.《春秋》 C.《尚书》 D.《资治通鉴》
22.五代至元朝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的少数民族政权。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②金③西夏④蒙古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2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B.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C.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 D.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
24.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

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
二、简答题
25.哪个朝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

①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为这一重大变化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27.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发展、海外贸易兴盛。

请写出如下问题的答案:(1)北宋的哪个城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出现在何时何地?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何时何地?
(4)宋朝时期的哪座城市造船业水平很高,又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5)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三、综合题
2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

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

(2)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

2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巩固统治,秦与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行政制度?
(2)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该地区最初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什么官职的设立?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3)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除在当地册封宗教首领外,还采取了
什么措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1.B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我国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宣政院,专门管辖西藏事务,西藏成为了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故B符合题意;唐朝和西藏关系密切,“和同为一家”。

故A不符合题意;明朝、清朝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没有送岁币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而在北宋时期,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宋与西夏和谈,宋给西夏岁币;在南宋时期,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因此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蒙古。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B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中可以发现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文化下移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有直接关系,所以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②④两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①③两项与上述推动文学主流形式的变化原因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南宋灭亡是在1276年;②忽必烈建立元朝是在1271年;
③蒙古军队灭金是在1234年;④统一蒙古是在1206年。

因此只有选项④③②①符合题意;故选A。

5.B
【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部落,12世纪时,各部落之间混战不已,铁木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议,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修建长城的是秦始皇,A项不符合题意;忽必烈建立了元朝,C项不符合题意;开发江南不是成吉思汗的成就,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都不属于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排除;故选B。

6.C
【分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元朝的都城的相关知识点。

元朝的都城是大都(今北京),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元朝的都城
7.A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中苏湖是指苏州,湖州两地,而这两地都位于太湖流域,属于江南地区,这说明,表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错误。

故选A。

8.B
【分析】
试题分析:《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而《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
西周到五代时期的历史,所以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应该是图中的B阶段。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9.C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回族形成的史实,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0.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故A不是宋太祖的措施,符合题意;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故B属于宋太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故C属于宋太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宋太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故D属于宋太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分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已经发明辨别方向的司南,北宋时期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排除ACD,所以选B。

点睛:本题以指南针的应用为切入点,熟悉指南针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

12.D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不可能重用武将,故③的说法错误;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首先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还经常对军队进行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的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13.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毕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毕昇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使印刷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A项不符合题意;元代火炮和宋代罗盘针也不是毕昇的发明,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人物是毕昇,结合课本关于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毕昇是北宋时期发明家,他的主要成就是发明活字印刷术,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解答本题。

14.D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来往,A项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B项不符合题意;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 项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倭,是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的事件,属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5.D
【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

故A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故B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唐朝对外开放,故C不需要修改,不符合题意;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唐玄宗时期未出现活字印刷术。

故D需要修改,符合题意。

故选D。

16.A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苏湖熟,天下足”代表的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难移,南方经济的发达;(2)北宋时期的景德镇著名的瓷都,代表着手工业的发达;(3)在宋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筒车发明于隋朝而胜于唐朝。

所以(4)项不符合材料中的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特征,故排除,(1)(2)(3)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范围“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1)(2)(3)项都是宋朝时期经济重心难移后经济发展的表现,由此可以排除(4项),做出正确的判断。

17.B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
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的内容与《资治通鉴》体例不符合,排除;故选B。

18.C
【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都是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发展,C 项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主动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而进行的改革,A项不是三者的相同点;忽必烈改制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奠定了基础,B项也不是三者的相同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D项也不是三者的相同点,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限定词语“相同点”,需要学生掌握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的内容,通过分析三次改革的内容从中找到相同点,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19.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耶律阿保机;A项建立的是隋朝;C项建立的是西夏;D项是吐蕃的松赞干布。

故选B。

20.D
【分析】
依据题干“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
的地位,“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体现的就是宋朝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D项符合题意;AC项指的是手工业的繁荣,不是海外贸易,不符合题意;市场繁荣是商业方面的表现,也不是市舶司管辖的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D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唐朝历史不属于《史记》记载的范畴;B项《春秋》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唐朝历史不属于《春秋》记载的范畴;C 项《尚书》是关于上古时代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政事史料汇编,唐朝历史不属于《尚书》记载的范畴;D项《资治通鉴》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历史,包括唐朝历史,故选D。

22.C
【分析】①项辽建立的时间是916年;②项金建立的时间是1115年;③项西夏建立的时间是1038年;④项蒙古建立的时间是1206年;因此题干中的四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C。

23.D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这个应该是铁农具; B.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不对,有时间限制;C.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应该是筒车。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24.C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岳飞班师回朝,宋金达成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不属于宋辽、宋夏之间“和议”的共同点。

C项符合题意;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

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西夏政权建立之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由此可知ABD三项是共同点,不合题意,故选择C项。

25.北宋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北宋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故答案为:北宋。

26.①经济重心南移;(2分)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分)
②民族大融合;(2分)回族(1分)
【分析】
试题分析:①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三吴地区指的是南方地区,南方经济的发展逐步超过了北方,充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是因为北方战乱,南方社会较为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移,充实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民族大融合和回族的出现。

“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

”意思是:到元朝时,百年的时间,全国之内起居饮食方面,都相同了。

充分说明元朝时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已经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7.(1)景德镇
(2)北宋东京郊外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广州
(5)市舶司
【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瓷器制作精美。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故答案为:景德镇。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故答案为:北宋东京郊外。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南方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是著名的造船业基地,同时又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故答案为:广州。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故答案为:市舶司。

28.(1)原因: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意思接近即可)
(2)原因: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获利丰厚.
【分析】(1)根据材料一“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吨以上”和图片,反映了宋代造船业发达,船只的结构和性能很好,加上有指南针作为航海的辨别方向,这是这些诸多优势,很受外国商人的欢迎。

(2)根据材料二“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由此得出:宋代的造船业发达一方面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依据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其意海外贸易的利益最大,若措施设置得当,所得利益数百万计。

由此得出:宋代的造船业发达另一方面是海外贸易获利丰厚,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点睛:(1)问海船的外观,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吨以上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得出宋代造船技术的发达;(2)问材料二“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是解题的关键,理解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的意思是关键。

由此确定答案。

29.
(1)秦:郡县制(1分);元:行省制。

(1分)
(2)西域都护府(1分);设置伊犁将军。

(1分)
(3)设置驻藏大臣(1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分)
(4)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1分)
【分析】
试题分析:(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郡县制。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

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

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

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对西藏的管辖。

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纵观中国古代到现在的民族关系,可以看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是中国各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