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特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和思考,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人教版教材关于人与自然的相关单元如下所列:
散文:人与自然七上(三);散文、记叙文、小品八上(六)优美的自然山水;说明文八下(三)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八下(六)古代散文,写景记游;九上(一)赞颂大自然,体味人生情趣。

本文属于科学文艺作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

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揭示罗布泊这一曾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本文极富文学性,有很多形象的描写,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形象鲜明的描述中,又饱含痛惜之情。

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悟情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真正将本课上出语文味。

2、说目标:
新课标要求: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领会对比和引用数字、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方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2)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及其体裁的多样性,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本课教学目标:
( 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
烈的忧患意识。

(3)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能结合语句体会其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揣摩语言,领会对比和引用数字、拟人方法使语言表达更鲜明、更准确的特点。


(4)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通过揣摩语言,领会对比和引用数字、拟人方法使语言表达更鲜明、更准确的特点,从而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学生对课文中提到了相关事物如沙漠,胡杨等应有一些了解,但如果用图片展示,效果就会更直观了,由于我们处于农村,学生平时对环境的知识和案例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而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侧重说明,阅读时要把握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兼顾文体特点,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接触说明文这种体裁,对说明文有了粗浅的认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接触新闻这种文学体裁,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又接触散文这一文学样式,本文兼有以上文体的特点,学生学起来较为轻松。

相关文章七上(三)散文:人与自然;八上(六)散文、记叙文、小品,优美的自然山水;八下(三)说明文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另外八下(六)古代散文,写景记游,也属于人与自然的。

三、说教法:
面对同样的一篇文章,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而且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1.情境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 3.合作探究法.首先,情境导入 :罗布泊,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

楼兰美女的木乃伊在这里发现;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考察时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徒步孤身探险时失踪……象这样的事例在这里可谓层出不穷。

甚至有科学家发现,罗布泊一直在移动。

罗布泊这个谜样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布泊,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

然后,诵读教学: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读懂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再次,合作探究:自己讨论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四、说学法: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
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

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查找和收集资料。

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1、查阅相关材料,了解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

查阅彭加木、余纯顺、斯文•赫定的有关资料。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3、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五、说模式:
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将“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做到“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反馈实、检测实”,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

1.单元导入,呈现目标
2.朗读课文,掌握字词,感知内容。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4.写法总结,归纳提升
5.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六、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情境导入:罗布泊,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

楼兰美女的木乃伊在这里发现;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考察时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徒步孤身探险时失踪……象这样的事例在这里可谓层出不穷。

甚至有科学家发现,罗布泊一直在移动。

罗布泊这个谜样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布泊,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

(二)出示目标:
( 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能结合语句体会其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揣摩语言,领会对比和引用数字、拟人方法使语言表达更鲜明、更准确的特点。


(4)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了解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学习时有的放矢,知道哪些知识是自己需要掌握的,学习时思路就会更清晰,就更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三)预习检测:(实现学习目标1)
1、注音:和煦干涸吞噬
裸露戈壁张骞
咫尺萧瑟庇护所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

干涸:
(2)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

沧海桑田:
(四)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读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下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铺石。

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展现_________________,
并由此写到________、_______的颓势,水到渠成地发出______的强烈呼吁。

(五)预习提纲: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2、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有的形象生动,从文中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3、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习提纲分别对应以下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实现学习目标2
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报告文学的语言特点,实现学习目标3
认识还有很多像罗布泊这样的悲剧发生,结合感悟从而提高环保意识,实现学习目标4
(六)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深深地进入文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再表达” ,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文章内容及语言特点,体会情感与文体特点。

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1.过去的罗布泊(图片展示)
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明如镜鸟栖天堂水丰鱼美
1).文章描写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时,哪些语句能展现出她仙境般的景致,让你感受到“仙湖”之美?你最欣赏、喜欢哪些句子?
学生筛选信息,自由表达,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指导朗读。

2).文中哪个短语能概括罗布泊的过去?(板书:生命绿洲)
3).从字里行间的描述中,你们有怎样的感受?我们能有幸见到美丽的罗布泊吗?
2.现在的罗布泊(图片展示)
死寂的荒漠凝固的生命永恒的眺望枯木哭泣静默的抗议
1).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什么?(荒漠)具体是怎样的景象?
2).勾画描写现在罗布泊景象的句子,最打动你的有哪些句子?你觉得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3. 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从前绿林环绕、碧波荡漾,现在却变得寸草不生、飞鸟难度,昔日美丽富饶的生命绿洲变成了荒凉恐怖的生命禁区,原因何在?
2).是谁毁灭了罗布泊呢?
4.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忧患意识。

1).理解“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有的形象生动,从文中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文体知识简介: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①“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明确:“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②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挖堤修引水口138处,
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

明确: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③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农,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体现了罗布泊的惨状,令人痛心而沉重。

5、明确主题,拓展延伸
1).理解“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明确:连用了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句,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2).你认为该怎么拯救?.我们一起来朗读前一课《敬畏生命》中的一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罗布泊消逝的痛惜,对短视的人们的批判,警示世人,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6、总结归纳。

同学们,美丽、鲜活的“仙湖”罗布泊干涸了,大家看,汉字是很讲究造字艺术的,“泊”字失去了水就成了一片“白”地,了无生机,恐怖荒凉。

罗布泊留下的这段“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我们大家都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走过今天的繁华,我们留给未来的,会是荒凉吗? 6月5日,就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如果你愿意,如果你坚持,那么行动起来,保护
生态环境,制止生态恶化,不要让悲剧重演!
7.当堂检测:
课内检测: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遇难 nàn 难堪nán 牲畜 chù畜牧chù
B好转 zh uăn 转速zhuàn 夹缝jiā夹被jiá
C 露面 lòu 裸露lòu 效率lǜ率先shuài
D记载 zài 载重 zăi 停泊 bó罗布泊pō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2)、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划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连用了四个“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2分)
课外检测:阅读小卷:《城市绿地》(说明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其它的文章,学以致用。


1).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2分)
A.过滤、阻挡、吸收 B.过滤、吸收、阻挡
C.阻挡、过滤、吸收 D.吸收、阻挡、过滤
2).文中画线句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细读全文,请列举出城市绿地的作用。

(至少答出3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本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为什么?(2分)
(七)说板书设计
过去生命的绿洲鲜明的对比
罗布泊现在死寂的荒漠巨大的反差
未来?
保护生态环境制止生态恶化
(八)说得失(课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

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

不足之处: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