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析题必备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三民主义的具体解释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是旧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历史上称为“新三民主义”。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他们的主张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其反动统治最终也被推翻。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先后以孙中山和某些民主党派人士为代表,其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孙中山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政权很快被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后来某些民主党派人士虽然力图实现这一建国主张,但已为国内外条件所不允许。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量”的?(6分)
【板块运用】
考点定位:
第一步,解读“主义”和“信仰”的含义:“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步,分析“主义”和“信仰”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转化成力量: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力量。
最后,总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完成的三件大事。
【答案解析】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2010年第36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气泡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想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要点提炼:
1.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1)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2)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1)基本原则
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2)方针政策
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派别,由于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因此,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对反共顽固派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的特点
第一,它的成分极其广泛和复杂,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第二,它是在国共两党经历了十年对峙后两个政权、两支军队基础上的合作。
第三,这次合作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采用遇事临时协商的办法。
第四,它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
所有这些,既有利于联合国内外一切抗日或支持中国抗日的力量,又增加了抗日民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