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
作者:易宗柱
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3年第2期
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中心学校(441724)易宗柱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活动。
它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与猜想,通过实验获取信息,得出结论。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呢?
1重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化学教育理论来看,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①准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②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③科学选择仪器、试剂和实验条件的能力;④正确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的实验能力;⑤对实验方案进行选择、组合和自我修改的实验设计能力;⑥正确处理数据、表达结果及对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其中,准确操作仪器的能力是这6种能力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把训练学生基本操作能力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
认真挖掘实验中有关的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称量、溶解、振荡、搅拌、加热、过滤、蒸发等。
课堂上要强调学生注意掌握,同时放手让几个学生上台来充当“小老师”,教师在旁指导,让学生参与评价正误。
实践证明,一些较简单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去做,除了可增加他们的操作机会以外,还可起到以下两个作用:①纠正学生认为是无所谓或被忽视的常规操作(如试剂的取用,取量的多少,试管夹持,一般加热,等等),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在实验过程中,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技能。
2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现行修订的初中化学新教材共有57个演示和学生实验,28个探究实验,11个家庭小实验,其中80 %的实验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50 %的实验通过探究完成。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但又非完全理解且能够引起思考的知识,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讲明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实验还是教师演示过的,学生极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此外,实验课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
若能设立一些内容不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
”
2.1选题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的实验设计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探索能力。
如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笔者采取在理论和实验的结合点上找突破口,精心选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实验试题的选择中遵循以下原则:①选题要浅。
初期的实验设计题一定要浅,要立足于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
②选题要巧。
所谓“巧”,主要是指组编实验设计题时,注意把多方面的知识巧妙地组合起来训练学生。
③选题要新。
所谓“新”,指的是实验设
计题要新颖,要注意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新知识、新常识引入试题。
④选题要活。
所谓“活”,主要是指选题要源于基础,高于基础。
2.2形成实验方案
在实验设计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种方案,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则是有道理甚至是完全正确的。
要认真批阅每一份实验设计方案,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点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方案报告出来,与大家一起
交流讨论,优化出最佳方案。
如在用红磷测定空气成分实验时,学生发现实验出现的误差较大,他们通过不断改进,先将塞子塞紧,然后在瓶外用放大镜聚光点火,既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又防止
瓶外燃烧红磷污染空气。
2.3动手实验
动手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要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
备工作,比如检查仪器是否齐全,有无破损;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完好;检查药品等。
其次,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同时,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让学生安全有效地完成实验。
2.4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出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
写好实验报告的关键是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并实事求是作好记录,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
总结。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分析、结论、我的收获。
[现象分析]这一步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便可以进
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点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制作,形成知识体系,并实现知识之间的“互联网络”,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信手拈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笔者在讲述质量守恒定律时精心编拟了几个实验。
例1:磷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吗?请同学们作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你的
猜想。
例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吗?请同学们作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
明你的猜想。
分析:上面两道题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即只要是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要用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就
要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同学们知道这些原理,所以在设计实验中,都能把反应物放在密闭
容器中。
但是,这里产生了问题,例1中怎样使磷与氧气发生反应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到燃烧的条件。
例2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逸出怎么办呢?有同学想到用气球装起来。
这样,通实验方案的设计,把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
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养成了一种探求、思索、创新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