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层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包括直辖市、地级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以及县级市)城镇体系规划
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0—2020)
1、城镇化水平(总人口与城镇人口基数为“五普”前数据)
1998年30.4%
2005年38%
2010年43%
2015年47%
2020年52%
2、城镇发展总方针(一个推进,两个加强)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加强城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3、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
逐步形成由东部沿海、长江沿岸、京广铁路沿线、新欧亚大陆桥、俄罗斯—中国西部—东南亚大陆桥构成的“中”字型城市空间轴带骨架,由国际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城市密集区镶嵌其中的多层次、开放式、高效能的国家城镇体系。

形成全国三纵两横交通主骨架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国家一级轴线
•三纵:沿海岸线(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京广铁路(南、北联系)
包兰—宝成—成昆铁路沿线(西部地带大动脉)
•两横:长江沿线(东部和西南地区的联系)
陇海—兰新铁路(联系东部和西北地区)
●国家二级轴线
•京沪—沪杭甬铁路沿线
•哈大、京沈铁路沿线
•京九铁路沿线
4、国家一级中心城市和重要中心城市
·东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以沈阳为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为副中心城市。

·华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四省(区)。

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济南、青岛为副中心城市。

·西北城市经济区
——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

西安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为副中心城市。

·华东城市经济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三省。

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城市。

·华中城市经济区
——包括湖北、湖南、河南三省。

武汉为中心城市,郑州、长沙为副中心城市。

·西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重庆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区)。

重庆为中心城市,成都、昆明为副中心城市。

华南城市经济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广州为中心城市,澳门、深圳、厦门为副中心城市。

5、重点培育和引导的城市密集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主要城市有无锡、苏州、常州、镇江、扬州、南通、宁波、湖州、绍兴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
——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顺德、惠州、肇庆等。

·京津唐城市密集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

·辽中南城市密集区
——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

·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区
——以青岛、济南为中心,主要城市有烟台、威海、淄博等。

·江汉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武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荆州、宜昌、黄石等。

·中原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郑州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洛阳、开封、新乡等。

·湘中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长沙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株洲、湘潭等。

·松嫩平原城市密集区
——以哈尔滨为中心,主要城市有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

·四川盆地城市密集区
——以重庆为中心,主要城市有成都、绵阳、自贡、内江等。

·关中地区城市密集区
——以西安为中心,主要城市有咸阳、宝鸡等。

6、总体等级结构框架
·国际性城市——香港、上海、北京、
·大经济区中心城市
·Ⅰ类经济中心城市——天津(华北)、沈阳(东北)、武汉(华中)、广州(华南)、西安(西北)、重庆(西南)
·Ⅱ类经济中心城市——大连、哈尔滨、青岛、济南、南京、杭州、郑州、长沙、澳门、深圳、厦门、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
·省域中心城市
大部分为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包括长春、呼和浩特、太原、石家庄、合肥、南昌、福州、南宁、海口、贵阳、拉萨、银川、西宁。

另外还有对省内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城市,如包头、唐山、宁波等。

·地方中心城市
包括省内经济区中心和影响范围跨相邻省域的城市。

三、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案例(浙江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化水平
2010年46—48%
2、城镇体系框架
·杭州、宁波、温州为一级经济主区中心发展成省域中心;
·台州、金华为一级经济亚区中心发展成省域次中心;
·嘉兴、湖州、绍兴、舟山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工贸城市和港口、旅游城市,衢州、丽水为二级经济区中心发展成边界地区中心和山区中心城市。

·县(市)域中心城镇作为基层城市经济区中心发展成县(市)域中心或次中心。

·一般建制镇作为农村地区中心形成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地和农村现代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地。

3、规划特色
·突出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区,加快杭州湾两岸“V”型和温台沿海“I”型两个城镇连绵区发展。

杭州大都市区范围包括杭州市区、萧山、余杭、富阳,强化提高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与地位。

·宁波大都市区包括宁波市区、舟山市区、鄞县、奉化市,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和工业基地,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

·温州大都市区包括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出海口岸之一,东海石油勘探后勤基地,浙南中心城市。

·杭州湾两岸“V”型城镇连绵区包括嘉善县、平湖市、嘉兴市区、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湖州市区、德清县、杭州大都市区、绍兴市区、绍兴县、上虞市、余姚市、慈溪市、宁波大都市区。

发展成为全省经济和城镇最发达区域,产业高度化先行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带,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科技及人才集中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

·温台沿海“I”型城镇连绵区包括台州市区、温岭市、玉环县、温州大都市区、平阳县、苍南县,发展成为全省城镇建设市场化发展的先行地区,重要农业基地和海洋开发基地。

·对城镇分区建设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分别对大都市区、城镇连绵区、城镇点轴发展区、城镇点状发展区的不同区域,划定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建设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即限制城市建设的控制区域,主要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并对城市建设区和城市建设控制区作出城镇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予以管理。

·对区域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目标
分别对大都市区、城镇连绵区、全省11个主要城市的环境保护、整治提出具体指标。

·处理好城镇发展与资源的协调
主要是土地资源、淡水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的协调。

四、跨地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群规划)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1、城市群发展的功能体系
核心城市:广州,发展成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副核心城市:深圳、珠海
次中心城市: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中山、东莞
地方性城市:包括县级市、县城、有实力的镇
小城镇
2、三大都市区
·中部都市区
——以广州为中心,包括佛山、南海、三水、顺德、番禺、花都、从化、增城
·珠江口东岸都市区
——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惠阳、惠东和博罗一部分,与香港一起共同成为大都市区的前景已较明朗。

·珠江口西岸都市区
——包括珠海、中山、江门、新会,与澳门共同组成大都市区。

3、四种用地发展模式
·都会区
——指已经成形或将要形成的规模大、聚集度高、中心地位和作用突出的市区化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不是行政范围。

城市设施和机能基本完善,有组团的隔离带,不存在明显的分离开敞地。

·市镇密集区
——是由中小城镇在一定地域内集聚而成,各城镇间距离较小,市镇密集度较大,以便捷的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

市镇间有明显分离地带,但距离较近。

区内土地利用以城镇为主导,农业用地仍占一定比重。

·开敞区
——是指以农业为主,包括镇、村、农田、水网、山丘等用地的地区。

土地利用功能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城镇密度低,规模小,城镇间有明显农业地带。

·生态敏感区
——是指对珠江三角洲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山体、大型水库、海岸带、自然景观旅游区等。

其保护、生长、发育的好坏决定了区域环境质量的高低,一旦受到人为破坏,将很难有效地恢复。

4、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的检讨
a、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 规划提出的“两条发展主轴,三大都市区”格局已初步形成;
· 确定并划分了四种用地模式,特别是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被普遍接受和认同;
· 严格把好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关,根据城市群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对外交通网络等提出相应的意见;
· 为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其它地区性的协调规划提供依据。

b、规划实施的欠缺性
· 外部环境制约方面:
· 立法工作滞后,实施规划没有依据;
· 实施规划的手段不足;
· 规划内容欠缺方面:
· 规划停留在“远景蓝图”概念上,缺乏对规划实施动态过程的研究;
· 用地模式特别是开敞区、生态敏感区的确定和划分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没有具体落实到空间,也没有切实的保障手段;
· 对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的关注较少;
· 缺乏对区域性重大项目的研究和统一部署,如区域交通、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问题;
· 对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考虑不够深入。

五、实例
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1、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中心聚集,南北伸展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以建设现代化都市为目标,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以及浙西南与闽东北的重要核心。

虹桥—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作为温州中心城市功能南北向延伸的发展区;鳌江下流城镇群作为温州南部中心发展区。

●点轴开发,分片均衡
以温瑞平原为核心区向南北两翼伸展形成温州市域的一级发展轴,通过轴线的带动作用,均衡各片区域的城镇发展。

扶植重点城镇,通过交通轴线的辐射,带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小城镇(重点镇)布局
打破原有的城镇分布格局,突出与确保重点镇的建设。

在小城市(重点镇)的选定与建设过程中,根据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一般建制镇进行合理重组。

2、城镇体系总体布局
规划形成“两大城镇密集区”:即以温州市区为中心的,包括乐城——黄华平原和温瑞平原内的城市组成的温州中心都市圈;在市域的南部以鳌江下游的龙港——鳌江城市为中心的温州市域南部城镇群。

3、近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近期城镇体系的布局的总体结构为:“一主三副”,中心集聚,南北伸展。

其中“一主”为温州市区,“三副”为市域北部乐清组合城市、中部瑞安市区、南部龙港—鳌江城市。

·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 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 市域市场体系规划
· 市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 市域水资源与给排水规划
· 市域供电系统规划
· 市域通信系统规划
· 市域环境保护规划
· 市域防灾系统规划
苍南北部城镇群综合发展规划(1999—2020)
(二)县域分区
县内在地理上可划分为北、西、中、南四个片区,其中,北片地区城镇密集,经济强盛,是典型的密集型城镇聚落。

北片土地469Km2,占全县37%
北片人口84万人,占全县70%
北片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占全县94.5%
(三)北片基本情况
苍南县北片区是指县北部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江南平原、县城灵溪镇等地区,共24个乡镇,即:龙港、灵溪、钱库等13个镇,以及渎浦、云岩、江山乡等11个乡。

北片地区城镇之间的间距在1—8Km
北片有5个镇的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其中县城灵溪镇11.8万人,龙港镇14.6万人。

苍南北片区密集型城镇聚落的主要特征:
●片区地理空间上城镇密集
●片区产业经济上的密集
●人口与城镇化人口密集
苍南北片区密集型城镇聚落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镇规模小,缺乏能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龙头城镇
●城镇产业结构简单、雷同,缺少层次,产业体系脆弱
●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少地区性的大型基础设施
●分散发展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生态恶化
●工业企业用地粗放,耕地锐减
●城镇片面发展,文化、科技、社会服务事业的规模不大、档次不高
六、规划概要
(一)规划目标
1、探索城镇密集区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2、探索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探索提高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二)规划构思方案
松散型聚落城市——组合城市
方案Ⅰ:“两点一片”,均衡聚落
“两点”为灵溪镇、龙港镇;“一片”为金乡、钱库、宜山等乡镇;
灵溪镇作为行政、文化、商业综合性中心城镇;龙港镇作为发展外向性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以宜山、钱库、金乡三个大镇及其周边小乡镇形成一整片,作为组合城区的主要工业基地。

方案Ⅱ:“一点一片”,灵溪重点
以灵溪为核心点与江南城镇网组成点面结合的发展格局;灵溪镇作为组合城区以及整个苍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龙港镇继续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与宜山、钱库、金乡四大城镇与其周围的其它乡镇构成网络状工业城镇群;北片松散型聚落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辐射苍南西部山区和中部地区,同时成为温州地区和福闽地区经济交往的区域性枢纽。

方案Ⅲ:“一点一片”,龙港重点
以龙港镇联合鳌江、湖前镇成为温州南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现苍南县城灵溪仍作为苍南县内的经济中心,并与金乡、钱库、宜山等镇成环带状格局,共同构成“龙港――螯江湖前”中心的第二圈层,同时作为“龙港――螯江”中心与以藻溪、桥墩为代表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扩散桥梁。

(三)规划内容
(四)组合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1、户籍管理
建立地区联网的灵活型户籍管理系统,松散型聚落城市域内的人口迁移不受现有户籍的限制,可以以居住地登记的形式加以简化,远期结合行政区划的调整统一户籍管理。

2、金融与财政
制订地方性金融与财政政策,形成银行自觉支持城市建设、财政自觉安排建设资金的体制。

3、土地管理
探索建立有效的集体土地内部流转制度,鼓励农田向种田大户集中,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允许农民带建设用地指标进城,原宅基地还耕,鼓励山区、半山区和平原另星村落带建设用地指标整村进城迁建,原村落还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允许乡村企业进城迁建,原企业用地还耕,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4、投资体制
促进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明确权责关系,采用BOT等承包、发包模式,鼓励民间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生产性社会公益设施和市政设施,减少政府包袱,筹集资金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

5、建设方式
组建城建投资公司,以其为主体实现滚动开发。

6、行政调整
结合聚落城市的发展时段,近期将渎浦、灵江、沪山等与灵溪相邻近的镇并入灵溪,将湖前、江山、平等并入龙港,其它乡镇可按就近原则适当归并;中期将观美、蒲亭、风池等并入灵溪;远期将龙港与鳌江、湖前镇合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