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感觉器官的功能(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躯体和内脏感觉
一、痛觉
痛觉感受器:不存在适宜刺激,任何形式(机械、温度、化学)的刺激只要达到对机体伤害的程度均可使痛觉感受器兴奋,因此痛觉感受器又称伤害性感受器。

特点:不易发生适应、慢适应感受器,可成为机体遭遇危险的警报信号,具有保护意义。

致痛物质:K+、H+、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等。

痛觉信息的传导:
传入纤维有:Aδ有髓纤维(产生快痛)、C类无髓纤维(产生慢痛)
二、内脏感觉
(一)内脏痛
①定位不准确;
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常成渐进性增强,但有时可迅速转为剧烈疼痛
③中空内脏器官如胃、肠、胆囊等,这些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而对针刺、切割、灼烧等易引起体表痛的刺激却不敏感;
④常伴有情绪和自主神经的活动改变,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和呼吸活动的改变。

(二)牵涉痛
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特殊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如:心肌缺血——心前区、左肩、左上臂疼
胆囊炎——右肩胛区疼
胃溃疡、胰腺炎——左上腹和肩胛间疼
阑尾炎——上腹部和脐周区疼
第三节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由于角膜的折射率明显高于空气的折射率,而眼内4种折光体的折射率之间
以及各折射界面的曲率之间均相差不大,故入眼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前表面。

●在处于安静状态,不做任何调节情况下的正常人眼,其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
恰好落在视网膜上,由远处物体各发光点发出的平行光线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人眼一样,也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如果视网膜上的成像小于4.5um(ab),一般不能产生清晰视觉,这表明正常人的视力有一个限度,用最小视网膜像大小来表示不能用物体大小表示,因为物象大小不仅与本身大小有关,也与物体与眼之间距离有关;
人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大致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的一个视锥细胞的直径。

(二)眼的调节
远点: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定义:瞳孔大小可随光线强弱而改变,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散大。

这种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特点:瞳孔对光反应效应是双侧性的,光照一侧眼的视网膜时,双测眼瞳孔均缩小,故又称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应用:反射中枢在中脑,因此临床上常将他用作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一个指标。

(三)眼的折光异常
(四)房水和眼内压
房水循环:房水(来源血浆)→睫状体脉络膜丛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许氏管→静脉→房水。

作用:①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②维持一定的眼压。

临床:青光眼——房水循环障碍导致眼压增高。

打甘露醇缓解。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一种结合蛋白质,由一分子视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和一分子视黄醛的生色基团组成。

❖视黄醛:维生素A转变而来,在暗处为11-顺视黄醛,当受到光照后,视黄醛发生构型改变,转变为全反型视黄醛并与视蛋白分离,同时视蛋白激活,并激活下游效应酶诱发视杆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视紫红质失去颜色,称为漂白。

❖亮处:视紫红质分解大于合成,视杆细胞几乎失去感受光刺激的能力;
❖暗处:视紫红质合成大于分解,视网膜对弱光较敏感。

夜盲症:视紫红质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依赖于食物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维生素A来补充。

如果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会影响人的暗视觉,引起夜盲症。

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①由Na+经过外段膜中的cGMP门控阳离子通道(主要允许Na+通过,也允许少量Ca2+通过)内流产生,这一内向电流可使膜发生去极化,在暗处cGMP浓度较高,产生稳定的内向电流,称为暗电流;
②K+通过内段膜中的非门控钾通道外流引起,这种外向电流使膜超极化。

视杆细胞不能产生AP,在外段膜产生的超级化电位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到细胞终足,影响其递质释放,将光刺激的信息传递给双极细胞,最终在神经节细胞产生AP,实现光-电换能作用。

三、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视力(视敏度):指人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

视力的量度通常以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视角:物体上两点的光线投射入眼内,通过节点相交时形成的夹角。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4.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视觉。

暗适应:当人长时间从明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敏度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视色素合成增加。

明适应: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逐渐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紫红质大量迅速分解
视野: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大小:下方>上方;颞侧>鼻侧;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视后像:视后像的持续时间与光刺激的强度有关,如果光刺激很强,视后像的持续时间也较长;
融合现象:重复的闪光刺激可引起主观上的连续光感,称为融合现象,是由于闪光的间歇时间比视后像的时间更短产生的。

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可使临界融合频率下降,因此在劳动生理中将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中枢疲劳的指标。

复视:在眼外肌瘫痪或眼球内肿瘤压迫等情况下,可使物象落在两眼视网膜的非对称点上,因而在主观上产生有一定程度互相重叠的两个物体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