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弛张热区别开。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耳他岛从死于“马耳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1897年Hughes 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才由Boone于重庆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国际上将布鲁氏菌分为羊、牛、猪、犬、森林鼠及绵羊6个物种,19个生物型。
我国感染的菌种主要为羊种,其次为牛种,猪种仅为少数地区。
由于该病可引起腰背痛,故在牧区对腰背痛病人应考虑到本病。
国内主要传染源为羊,其次为牛和猪。
国内受传染者为牧民,他们为羊、牛接生时,被其阴道分泌物传染。
其他为接触病畜的皮毛、粪便、奶、肉、尿液而被传染。
男多于女,好发于40~50岁,患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者也不少见。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鲁氏菌性脊柱
炎是布鲁氏菌病的骨关节系统表现之一,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脊柱炎。
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缺乏统一的认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系统性感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一种,其在布氏菌病中的发生率为2%~53%,由Kulowski 和Vinke在1932年首次描述。
在我国,近年来因养殖业的发展和城市宠物饲养的增加,本病有扩大流行的趋势。
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典型的表现可总结为三联征,即腰背痛、午后高热、大汗、椎间隙及椎体感染征象。
发热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最常见的表现,通常发生在午后至午夜前,为38.5℃以上的高热,持续1~3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或用解热镇痛药后缓解,热退后伴随全身大汗,汗液有黏稠感。
腰部疼痛症状通常较为剧烈,甚至难以忍受,类似于椎间隙感所致的腰背疼痛。
本组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背疼痛、高热、热退大汗。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体征缺乏特异性,通常只有病变局部的叩压痛,并有明显的脊柱活动受限,有较轻微神经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在影像学表现上,主要靠MRI检查,显示椎间盘和邻近椎体炎症改变。
X线平片和CT 显示椎间隙狭窄和终板上下骨密度不均一变化,严重时出现椎体破坏,一般不出现椎体死骨改变。
椎旁软组织脓肿少见,即使出现范围也很小。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尚没有
统一的诊断标准。
主要靠流行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局部的组织活检病理确诊。
诊断的金标准应该是血培养阳性,同时局部病理结果阳性。
目前通用的诊断标准是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布氏菌血清凝集试验>1:160,且血液布氏杆菌培养阳性及上述典型的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支持,以及后续有效治疗的支持,诊断明确。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主要应与普通椎间盘炎、椎体骨髓炎、脊柱结核和肿瘤相鉴别。
最主要的是与脊柱结核鉴别。
脊柱结核通常不伴高热,且无明显的大汗,腰背疼痛较轻,影像学上通常可见≥2个椎体受累,以椎体骨质破坏为主,且以胸腰段脊柱为多见,常引起椎体塌陷,椎间隙狭窄,常见椎旁软组织较大脓肿。
而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最常见于L3~4,其次为胸腰段,以椎间盘炎症改变为主,无椎体破坏或破坏轻微,通常位于椎间盘前方,影像学上少见椎旁脓肿。
当然最终的鉴别诊断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
由于布氏杆菌培养周期长,难以作为快速常规检测方法,如患者有腰背痛病史,午后高热、大汗,血常规检查正常,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影像学显示椎间盘和邻近椎体炎症,同时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清学检查阳性,可以基本确诊。
但最好能作局部穿刺活检明确局部病变性质。
本组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非结核性炎症病变,术后病理证实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治疗: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早期患者通常用抗生素治疗即已足够,尤其是对于急性期、没有神经受损症状和椎旁软组织脓肿的病例,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最常
采用的是多烯环素和利福平联合治疗,有的加用链霉素或四环素。
由于布氏杆菌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细菌,有效的杀灭方法尚待研究,复发率较高。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报道较少。
Katonis等报道10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受累椎间盘切除,并放置引流管灌洗,前或后路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即刻腰背疼痛缓解,结合抗生素治疗,均取得了好的效果。
其手术适应证是:①经药物治疗1个疗程症状不见好转,具有下列指征应手术治疗:a.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b.椎间盘破坏;c.脊柱不稳定;d.脊髓或神经根受压;e.伴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者。
②手术方式依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方法,实施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病灶清除术,手术途径则视病灶部位而定。
③手术内容包括:清除炎性肉芽组织、脓肿、坏死间盘及破坏的骨病灶,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原因,稳定脊柱结构。
④术后的药物治疗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