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试卷 第1页(共30页) 化学试卷 第2页(共30页)
绝密★启用前
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 学
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3.5—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酒精挥发 B .湿衣晾干 C .冰雪融化 D .纸张燃烧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3.宜昌“富硒茶”是较好的保健饮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4.要补充维生素,可以在饮食中适量增加
( ) A .蔬菜 B .米饭 C .豆油 D .瘦肉 5.201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 .鼓励燃煤发电,确保电力供应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就地焚烧秸秆,增加田间肥料 D .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 .铁丝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燃烧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闻气体气味
B .稀释浓硫酸
C .倾倒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8.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

为缓解症状,最好涂抹
( )
A .苹果汁
B .牛奶
C .肥皂水
D .炉具清洁剂 9.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
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10.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5n =
B .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形成的离子是Br -
D .原子序数为35 11.24K MnO 中Mn 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4+
B .5+
C .6+
D .7+ 12.某纯净物M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22M+3O 2CO +2H O 点燃
,则M 的化学式是
( ) A .22C H
B .24
C H
C .26C H
D .24C H O
13.“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截取溶解性表中的一部分,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
效----------------
化学试卷 第4页(共30页)
A .①处物质的化学式是2FeCl
B .①处物质的名称是氯化铁
C .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D .①处物质类别属于盐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是
15.能验证Zn 、Cu 、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
( )
A .Zn 、Ag 、4CuSO 溶液
B .Zn 、Cu 、Ag 、24H SO 溶液
C .Cu 、Ag 、4ZnSO 溶液
D .Ag 、4ZnSO 溶液、4CuSO 溶液
16.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 .甲是2H ,乙是2O
B .甲是3HNO ,丙是3NaNO
C .乙是CO ,丙是2CO
D .
乙是2
Cu(OH),丙是4CuSO 17.下列实验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
A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 .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 .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8.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7分) 19.(1.520.(3.5分)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如图是常见的电源插头,在标示的部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铜能制成插头和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和 性。

(3)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 。

(4)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

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里的“水”作 。

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60℃,药性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 (答一条)。

21.(2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2℃t 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t ℃,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3)2℃t 时,把20g 乙物质加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
化学试卷 第5页(共30页) 化学试卷 第6页(共30页)
是 。

三、说明题(本题共2小题,共7.5分)
22.(1.5分)“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

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入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

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

(1)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3.(6分)图甲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选择D 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 。

将带火星的木炭深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能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氨气:24223()()(Ca OH +2NH Cl Ca )
()Cl +2H O+2NH △
固固固 ,要
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 )(填字母代号)。

(3)为探究氨气的性质,按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同时反应中还有一种气体单质生成。


【查阅资料】2C u
O
是红色固体,易与稀硫酸反应:22442Cu O+H SO CuSO +Cu+H O 。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①是Cu ;②是2Cu O ;③是 。

若猜想①成立,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说明
3NH 具有 性。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红色物质中是否存在2Cu O : 。

四、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6.5分)
24.(2分)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多种。

方法Ⅰ:电解水法。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方法Ⅱ:光解水法。

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25
量比空气中的高
实验设计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
26.(3分)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效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化学试卷 第7页(共30页) 化学试卷 第8页(共30页)
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吸收塔中,用NaOH 溶液吸收2SO ,生成 和2H O 。

NaOH 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2SO 的原因是 。

(2)沉淀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氧化室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有利于节约成本。

五、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7.(6分)设计方案是实验探究的保证,感悟方法是探究的根本目的。

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分析】从组成上看,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 (填符号),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但由于解离出的+Na 和2+Ca 不同,
所以性质也不同。

设计实验时可加入能解离出23CO ﹣的试剂,利用23CO ﹣与2+Ca 结合
产生白色沉淀这一特殊现象予以检验。

写出上述方案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方法感悟】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 ,据此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
实验二:有一种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上述实验中,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小晶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推知: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

(3)为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小燕对沉淀C 进行实验。

(4)小虎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还要物质不能确认其是否存在,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如要确认,只需将上述实验方案中所加的一种试剂改为 即可。

【方法感悟】若其他物质的存在对所检验的物质有干扰时,可先将干扰物质转化,再选择加入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5分)
28.(1分)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葡萄糖酸钙(122214C H O Ca )是一种常用的补钙剂。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为
(保留一位小数)。

29.(4分)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提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取5 g 样品,加入27 水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稀盐酸,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当pH=7时,刚好用去10%的稀盐酸36.5 g ,试计算:
(1)将100 g 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g 。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A项,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项,湿衣服晾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项,冰雪融化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项,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关键点解读】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考点】物质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B项。

【考点】空气的组成成分。

3.【答案】C
【解析】“富硒茶”中的“硒”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

故选C项。

【考点】物质的组成。

4.【答案】A
【解析】A项,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正确;B项,米饭中富含淀粉,错误;C项,豆油中富含油脂,错误;
D项,瘦肉中富含蛋白质,错误。

【考点】食物中的营养素。

5.【答案】B
【解析】A项,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错误;B项,提倡公交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正确;C项,焚烧秸秆时,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人颗粒物的含量,污染空气,错误;D项,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污染空气,错误。

【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

6.【答案】C
【解析】A项,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错误;B项,红磷在空气中燃
5 / 15
化学试卷 第11页(共30页)
化学试卷 第12页(共30页)
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C 项,硫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D 项,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错误。

【关键点解读】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现象泛指一切能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影像(颜色变
化、物体形状等)、声音(爆鸣声等)、气味(如氨气的刺激性气味)、仪器的数据(如温度、PH 等),即凡是人体能够直接感受到的都归结为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则指根据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推导等思维过程得到的观点、论断。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把实验结论错当成实验现象。

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描述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错误的,应该描述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7.【答案】A
【解析】A 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正确;B 项,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人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C 项,取用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

以防止污染瓶塞,进而污染药品,错误;D 项,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8.【答案】C
【解析】蚁酸显酸性。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可以使酸性减弱,从而减轻疼痛,苹果汁和牛奶都呈酸性。

肥皂
水呈碱性。

炉具清洁剂呈碱性,但是碱性太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不能用于除去蚁酸。

故选C 项。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

9.【答案】D
【解析】A 项,氢气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B 项,在火灾逃生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过滤有害气体和烟尘并起到降温的作用,正确;C 项,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故加油站附近应严禁烟火,正确;D 项,由于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应在天然气燃气灶上方安装报警器,错误。

【考点】燃烧与爆炸。

10.【答案】A
【解析】A 项,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则n 7=,错误;B 项,溴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C
项。

由于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

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正确;D 项,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表。

7 / 15
11.【答案】C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24MnO K ,中Mn 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有()12
+?()x 240+-?解得x 6=+故选C 项。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12.【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每个M 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构成,则物质M 的化学式为4CH 故选B 项。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3.【答案】B
【解析】①处物质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阴离子是氯离子,化学式为2FeCl ,名称为氯化亚铁,A 项正确、
B 项错误;
C 项,氯化亚铁可溶于水。

正确;
D 项,氮化亚铁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正确。

【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

14.【答案】D
【解析】A 项,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
没有引人新的杂质,正确;B 项,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人新的杂质,正确;C 项,铁粉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

可得到纯净的铜粉,正确;D 项,硫酸能与足量氧化铁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铁,错误。

【关键点解读】选用除杂的试剂时,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需要根据实
际情况控制所选试剂的量。

【考点】物质的除杂。

15.【答案】A
【解析】A 项,锌可以置换出4CuSO 溶液中的铜,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4CuSO ,溶液不反应,证
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正确;B 项,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银不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银活泼,但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C 项。

铜、银都不与4ZnSO ,溶液反应,证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错误;D 项,银不与4ZnSO ,溶液、4CuSO ,溶液反应,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错误。

化学试卷 第15页(共30页)
化学试卷 第16页(共30页)
【关键点解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即金属发
生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6.【答案】B
【解析】A 项,甲是2H 乙是2O ,氢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若丙为水,水和氧气能相互转化,该情况可
能,正确;B 项,硝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但由3NaNO 与其他物质交换成分,得到的是硝酸盐和钠盐,而硝酸盐和钠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硝酸钠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该情况不可能,错误;C 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若甲是氧气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氧气能转化为二氧化碳,该情况可能,正确;D 项,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若甲是硫酸,符合图示转化,该情况可能,正确。

【考点】物质的推断。

17.【答案】D
【解析】A 项,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
不再改变,为一定值,错误;B 项,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溶液的质量减小,错误;C 项,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由于氧化钙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小,错误;D 项,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周体溶解至溶液饱和,溶液的质量先变大,然后不变,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过程中图象分析。

l8.【答案】C
【解析】A 项,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错误;B 项,食盐水不能除去水壶中的水垢,错误;
D 项,施用过量化肥、农药会引起土壤和水污染等,要合理施用,错误。

【考点】化学与生活,物质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二、填空题 19.【答案】①P ②2个氮原子 ③223H O
【解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P ”表示磷元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 ”表示2
个氮原子;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23H O ”表示3个过氧化氢分子。

9 / 15
【考点】化学用语。

20.【答案】(1)绝缘塑料 (2)延展 导电
(3)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4)溶剂
能(可)溶于乙醇(或受热不稳定) 【解析】(1)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铜能制成插头和导线,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3)厕所用清洁剂(含盐酸)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是碳酸钙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化
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4)“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此时水作的是溶剂;控制温度60℃,药性显著提高。

说明青蒿素在温度高
于60℃时不稳定。

【考点】化学材料,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1.【答案】(1)50g (2)丙 (3)65 蒸发结晶
【解析】(1)通过图示可以查出,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

(2)2t 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t ,因为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丙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甲、乙溶液中有溶质析出,丙溶液各组分含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丙。

(3)2t 时,乙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把20g 乙物质加到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g ;因
为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蒸发溶剂。

【关键点解读】将一定量的溶质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计算溶液的质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先计
算溶质是否全部溶解。

【考点】溶解度。

化学试卷 第19页(共30页)
化学试卷 第20页(共30页)
三、说明题
22.【答案】(1)2
2Mg O 2MgO 点燃
+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2Mg O 2MgO 点燃
+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
可燃物着火点,“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的条件。

23.【答案】(1)2
3
2MnO 2KClO 2KCl 3O +?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支持燃烧(或助燃)
2
2C O CO +点燃
(2)AGE (3)Cu 和2Cu O
322
3NH 3CuO
3Cu 3H O N +++
还原
取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无色溶液变蓝色,证明红色物质中含有2Cu O 。

否则,无2Cu O 【解析】(1)A 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无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3
2MnO 2KClO 2KCl 3O +?;氧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
大;将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能支持物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2C O CO +点燃。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 ,浓硫酸与氨气可反应,干燥氨气不能用浓
硫酸,要用碱石灰,收集干燥的气体用排空气法,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31729+?<,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GE 。

(3)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红色物质还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若猜想D
成立,则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铜,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
的产生,还有一种无色气态单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气体是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223NH 3CuO 3Cu 3H O N +++;氨气使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说明其具
有还原性;由资料可知:2Cu O 是红色固体,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可取少量红色物质放于试管,向试管中倒人稀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蓝,并据此判断是否含有氧化亚铜。

【考点】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的探究。

四、分析题 24.【答案】2222H O 2H O 通电
??
①④②⑤③ 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电解水能牛成氢气和通电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
??;学变化的实质是分
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④②⑤③;在此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25.【答案】加入的澄清石灰水体积 温度 不能
【解析】一:在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时,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
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加的饱和石灰水的量相同。

二:此实验还说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可见温度也是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三:该实验只能证明铁的锈蚀与氧气有关,无法证明与水有关。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6.【答案】23Na SO 增大接触面积
()2332
Na SO Ca OH 2NaOH CaSO ++?
(3)化合 (4)NaOH
【解析】(1)吸收塔中,用NaOH 溶液吸收2SO 生成亚硫酸钠和水;NaOH 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2SO 的
原因是增大接触面积。

(2)亚硫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32
Na SO Ca OH 2NaOH CaSO ++?
(3)氧化室中通人氧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234O 2CaSO 2CaSO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
型是化合反应。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 ,有利于节约成本。

【考点】“双碱法”胶硫。

五、探究题
27.【答案】实验一:
OH -
23K CO [或23Na CO 或()432NH CO ] ()2322
CO Ca OH CaCO H O +?[或()322
NaCO Ca OH CaCO 2NaOH +?]
性质(或化学性质) 实验二:
(1)漏斗 (2)()32Ba NO
(3)稀HCl (或稀3HNO )
23Na CO
(4)()23
32BaCl 2AgNO Ba NO 2AgCl ++?(或223
3BaCl Na CO BaCO 2NaCl +?)
()32Ba NO 溶液
【解析】实验一:碱溶于水时都能解离出相同的OH -,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钙溶液能和:二
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等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2322
CO Ca OH CaCO H O +?[或
()322
NaCO Ca OH CaCO 2NaOH +?];在检验物质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据此选择加人
恰当的试剂,最后根据不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二:碳酸钠和硫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

分别产生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白色固体样品加入足量水得无
色溶液,说明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不能同时存在,否则溶液会变浑浊;加人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能产生沉淀C.说明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一定不含有硝酸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后,溶液显红色说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先加人稀硝酸。

再滴加硝酸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红色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但不能确定氯离子是来自氯化钠还是氯化钡。

综上所述,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一定不含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

(1)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硝酸钡。

(3)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气泡产生、沉淀全部消失说明沉淀
是碳酸钡,则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的原因是,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

化学方程式为()23
32BaCl 2AgNO Ba NO 2AgCl ++?;(或
2233BaCl Na CO BaCO 2NaCl +?);只需将氯化钡溶液改为硝酸钡溶液即可消除氯化钡溶液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