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1
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
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
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
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
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
”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
”“你学习怎么不积极呀?好事找不到你,坏事离不开你。
”有的还加以拳打脚踢。
试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得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不言而喻。
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理解,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
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相信自己,只有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肖川先生告诉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作为教育者,让我们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2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文章的话题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
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六个
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一、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
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
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二、学会分享
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
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给予,而不是施舍。
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
三、学会宽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定会取得悬崖提缰的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
宽容是爱的甘露,通过教师耐心地引导,犯错的学生会得到滋润和营养,必将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转化。
教师要善于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
教师要做“大智若愚”的人,通过自己的无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潜能。
这样教师的`心智就不会闭锁,头脑不会固执,思想不会僵化,眼界也不会狭隘。
学会了宽容的教师,才能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珍视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教师学会了宽容,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自然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对自己所认同的事物常常也会抱以审
慎的态度,而对学生所信赖的事物也能假设它确有合理之处,从而避免了武断性。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
宽容孩子的特性,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才会欣赏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壮观。
四、要善于选择
教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激励这一方式的选择。
教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一个夸张的表情,都可以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开发了潜能。
激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源于信任。
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憾。
所以说,教师要学会选择,只有教师具有不俗的选择能力,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五、学会合作
教师要善于合作,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的意识,教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差异、另类,甚至异端;教师就会“求大同,存小异”,作必要的妥协、退让、隐忍和放弃。
作为教师,在合作中,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在合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方法;在合作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
教师善于合作、善于沟通,而又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已及人的胸怀,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体悟、分析等自觉行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学会创新
学会创新,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设创新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培养我们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
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
精神和探究的兴趣。
掩卷深思,不仅让我们感叹书中到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倾听教育大师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我将怀着永恒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3
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
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
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
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
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
”然而。
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
人人都企盼被欣
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
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
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4
走进肖川,走进这本书,我又重新认识到,关心“人”的成长是教育的一种情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吗?
一、关心学生的成长,从学生的角度处理教学。
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如果仅仅关心学生的分数,那是很自私的想法,不能因为教师用心的讲了,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
爱学生,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入手组织教学内容,并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
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
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
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
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关注学生的成长,用理想去点燃理想。
在学校里,学生的心灵在碰撞,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并带着这种幸福感去学习与生活,迎接遇到的各种困难。
学生在深思,创造,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努力拼搏的过程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在面对社会上的压力时,我想他也能在辛苦工作中体验到生活趣味,而不会散失自我。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读书笔记5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
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
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
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
游历他
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
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
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
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