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一上期中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工业上常用氨气来检测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漏气,其原理为3Cl2 + 8NH3 = 6NH4Cl + N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发生氧化反应
B.氯气为氧化剂,氮气为还原产物
C.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氯气的氧化性比氮气的氧化性弱
2、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B.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C.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 === K+ + H+ + SO42-
D.氯化钠水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
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A.银、干冰、硫酸、纯碱、食盐
B.碘酒、冰、盐酸、烧碱、碳酸钙
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烧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氯化铜
4、下列变化中该反应物作为还原剂的是
A.Cl2 → NaCl B.Na → Na2O2
C.H2SO4 (稀) → H2D.NaHCO3 → Na2CO3
5、关于分散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Al(OH)3胶体和AlCl3溶液都能通过滤纸
B.“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俗语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D.在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6、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
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
C.溶液的总质量增大,有H2放出
D.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有H2放出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HCO
A.过量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OHˉ+CO2=-
3
B.铁片投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ˉ+H+=H2O
SO=BaSO4↓+2H2O D.向Ba(OH)2溶液滴加NaHSO4溶液至Ba2+恰好沉淀:Ba2++2H++2OHˉ+2-4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
A.标况下,22.4L由N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2N A
B.1mol·L-1 K2SO4溶液所含K+数目为2N A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分子数目为N A
D.18g D2O中所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
9、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质奖章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充有H2的“喜羊羊”娃娃遇明火发生爆炸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轮船底部生锈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B.1 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与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
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1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Ca2+、SO42-B.Ag+、K+、NO3-
C.Ba2+、HCO3-、NO3-D.Na+、NO3-、CO32-
12、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②中的物质预测①中现象
A 淀粉碘化钾溶液浓硝酸无明显现象
B 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现象
C 氯化铝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
D 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A.A B.B C.C D.D
13、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的是()
A.硫酸(H2SO4)、纯碱(Na2CO3)、食盐(NaCl)
B.硝酸(HNO3)、烧碱(NaOH)、胆矾(CuSO4•5H2O)
C.醋酸(CH3COOH)、乙醇(C2H5OH)、硫酸铵[(NH4)2SO4]
D.盐酸(HCl)、熟石灰[Ca(OH)2]、苛性钠(NaOH)
14、下列属于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的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B.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 nm之间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D.胶体和其它分散系都是混合物
15、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3 D.2:1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用分液漏斗分离酒精和水
②用11 mL量筒量取6.2 mL稀硫酸
③配制111 mL1.11 mol/LNaCI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晶体
④用蒸发皿高温灼烧石灰石
⑤洗涤沉淀时,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⑥用511 mL容量瓶配制481 mL 1.2 mol/L的NaOH溶液
A.②⑥B.③⑥C.①④D.①⑤
17、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2KI===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
④I2+SO2+2H2O===H2SO4+2HI
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Cl2>I2>Fe3+>SO2B.Cl2>Fe3+>I2>SO2
C.Cl2>Fe3+>SO2>I2D.Fe3+>I2>Cl2>SO2
18、牛奶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这里的“钙”应理解为( )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
1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内容基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熔化时没有破坏化学键的是
A.氯化钠B.金刚石C.干冰D.烧碱
21、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分子数相等④碳原子数相等⑤电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③④D.③④⑤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把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金属钠着火后,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C.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
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NaOH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某淡黄色粉末可在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常被用作供氧剂。

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该淡黄色粉末为__________________;
(2)X粉末的名称或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① NaHSO4、② KHCO3、③ Ba(NO3)2、④ CaCl2、⑤ NaNO3、⑥ Mg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少量固体投入水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

②过滤,取少量滤液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

③再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也无沉淀产生。

(1)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①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实验步骤①中产生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1-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填“上”或“下” )口进水。

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流下,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再打开下端活塞。

26、(10分)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

(离子在物质中不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

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少量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2分)用98%的浓硫酸(ρ=1.84g/mL)配制100mL浓度为1 mol⋅L−1的稀硫酸,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mL的浓硫酸,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约30mL蒸馏水,分成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洗涤液都倒入M里.
c.将稀释后的硫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入M.
d.检查M是否发生滴漏.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M,至液面接近刻度线2cm至3cm处.
f.盖紧瓶塞,反复倾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________________向M里逐滴滴入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恰好与环形刻度线相切.据此填写: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2)进行A步操作时,应量取______mL浓硫酸,选用量筒的规格是(填序号) _________ .
a. 10mL
b. 50mL
c. 1000mL
d. 1000mL
(3)配置上述溶液时,多次提到的实验仪器M是______________。

步骤G中横线处是_________。

(4)进行A步骤操作时,必须_____后,才能进行后面的操作.
(5)实验操作中,下列操作会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M中__________________
b.定容时,眼睛俯视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c.容量瓶中原残留少量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
d.定容后M中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定容到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
e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1)现有标准状况下以下五种物质:①44.8L甲烷(CH4)②6.02×1024个水分子③196g H2SO4④0.5mol CO2,它们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写序号,下同)____,原子数最少的是____,体积最大的是_____。

(2)①CO2 ②Na2CO3溶液③NaOH 固体④CaCO3⑤CH3COOH ⑥NH3·H2O ⑦乙醇⑧液态氯化氢
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3)用双线桥法表示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

3S+6KOH
K2SO3+2K2S+3H2O
29、(10分)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

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

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可以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B.加入AgNO3,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I2遇淀粉呈蓝色)
(3)某同学把氯气通入到NaNO2溶液中,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若FeSO4和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
______FeSO4+______K2O2—______K2FeO4+______K2O+______K2SO4+______O2↑
(5)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它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的两点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解题分析】
根据反应3Cl2 + 8NH3 = 6NH4Cl + N2分析,氧化剂为Cl2,还原剂为NH3,氧化产物为N2,还原产物为NH4Cl。

【题目详解】
A. Cl2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 氯气为氧化剂,氮气为氧化产物,B错误。

C. 根据反应可知,每8molNH3参与反应,只有2mol为还原剂,6mol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未被氧化的NH3与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C正确。

D. 氯气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氯气的氧化性比氮气的氧化性强,D错误。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的综合应用。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计量数之比不一定等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

2、D
【解题分析】
A.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符号是mol,故A正确;
B.江河中的泥沙属于胶体分散系,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性质有关,故B正确;
C. K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 === K+ + H+ + SO42-,故C正确;
D. 氯化钠在溶解于水时即能电离出Na+和Cl-,电解质的电离无需外加电流的作用,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3、C
【解题分析】
A.纯碱是Na2CO3的俗称,该物质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不属于碱,A不符合题意;
B.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酸,B不符合题意;
C.各种物质符合分类标准,C符合题意;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碱,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4、B
【解题分析】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可分析变化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升高来解答。

【题目详解】
A.Cl2 → NaCl的变化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则氯气在反应中作为氧化剂,故A与题意不符;
B. Na → Na2O2的变化中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其中钠单质在反应中作为还原剂,故B符合题意;
C. H2SO4 (稀) → H2的变化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为0,则稀硫酸在反应中作为氧化剂,故C与题意不符;
D. NaHCO3 → Na2CO3的变化中无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与题意不符;
答案选B。

5、C
【解题分析】
A. 胶体和溶液中的微粒直径小于滤纸空隙。

B. 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

C. 溶液和胶体都是电中性,但胶粒带电。

D. 依据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水中发生水解。

【题目详解】
A. Al(OH)3 胶体和 AlCl 3 溶液都能通过滤纸,A 正确。

B.卤水是电解质溶液,能让豆浆胶体产生聚沉得到豆腐,B 正确。

C.溶液和胶体都是电中性,但胶粒带电,C 错误。

D.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和氯化氢,该反应可用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 正确。

【题目点拨】
本题综合考查了胶体的性质。

需注意胶粒带电,但胶体是电中性。

胶体和溶液中的微粒都能通过滤纸。

6、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钠投入溶液后,立即与水作用生成NaOH 和H 2,由于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因此NaOH 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但由于反应消耗水,溶液的总质量减小,答案选B 。

考点:考查钠的化学性质,饱和溶液等知识。

7、A 【解题分析】
A .过量的CO 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3HC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OH -═-
3HCO ,故A 正确; B .铁片投入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Fe+2H +=Fe 2++H 2↑,故B 错误;
C .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CO -3+ OH -=2-3CO + H 2O ,故C 错误;
D .向Ba(OH)2溶液滴加NaHSO 4溶液至Ba 2+恰好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OH -+H ++2-4SO ═BaSO 4↓+H 2O ,故D 错误; 故选A 。

8、A 【解题分析】
A. 因为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氮原子,标况下,22.4L 由N 2和N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的氮原子个数为2N A ,故正确;
B. 没有说明1mol·L -1 K 2SO 4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所含K +数目,故错误;
C. 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 22.4 L 水不是1mol ,故所含分子数目不为N A ,故错误;
D. 18g D2O的物质的量为18/20=0.9mol,其中所含有的质子数为9N A,故错误。

故选A。

9、C
【解题分析】
【题目详解】
A项:金属铜和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B项: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
C项: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是因为碳酸钙能和酸反应,该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可选;
D项:铁在氧气、水存在时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故不选。

故选C。

10、B
【解题分析】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一水合氨是电解质,但是氨气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B.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二者比较。

硫酸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较大,且硫酸根离子带的电荷多,所以硫酸钠溶液导电能力强,故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导电性不一定强,故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不能是电解质,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是电解质就可以导电。

11、B
【解题分析】
根据常见离子间的相互反应判断。

【题目详解】
A项:Ca2+与SO42-会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而不能大量共存。

A项错误;
B项:Ag+、K+、NO3-彼此不反应,且都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

B项正确;
C项:HCO3-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

C项错误;
D项:CO32-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

D项错误。

本题选B。

12、A
A.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进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B正确;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氯化铝溶液,一水合氨与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故C正确;D.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纸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纸条褪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3、B
【解题分析】
A、硫酸属于酸,纯碱属于盐,食盐属于盐,故A错误;
B、硝酸属于酸,烧碱属于碱,胆矾属于盐,故B正确;
C、醋酸属于酸,乙醇不属于碱,硫酸铵属于盐,故C错误;
D、盐酸属于酸,熟石灰属于碱,苛性钠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B。

14、B
【解题分析】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其中大于100nm的是浊液,小于1nm
的是溶液,介于1nm与100nm之间的是胶体,答案选B。

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与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不同,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性质的体现,不能作为判断与其他分散系不同的标志。

15、B
【解题分析】
1molCO2中含有2molO,1molCO中含有1molO,因此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

答案选B。

16、A
【解题分析】
酒精和水可以互溶,故①错误;11 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1mL,可读数到小数点后1位,故②正确;托盘天平精确度为1.1g,故③错误;在坩埚中灼烧固体,不能在蒸发皿中灼烧,故④错误;洗涤沉淀,不能搅拌,应向漏斗中加适量水,使水自然流下,故⑤错误;配制481 mL溶液,只能使用511mL容量瓶,故⑥正确。

故选A。

17、B
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的左边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右边的氧化剂,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右边的还原剂,①Cl2+2KI2KCl+I2中,氧化性Cl2>I2,②2FeCl2+Cl22FeCl3中,氧化性Cl2>Fe3+,③2FeCl3+2KI2KCl+I2+2FeCl2中,氧化性Fe3+>I2,④I2+SO2+2H2O2H2SO4+2HI中,氧化性I2>SO2,所以本题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l2>Fe3+>I2>SO2,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该题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的左边的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右边的氧化剂,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右边的还原剂。

本题难度不大。

18、A
【解题分析】
牛奶和豆腐都是混合物,里面的成分较复杂,通常用元素描述其化学组成,这里的“钙”应理解为元素,答案选A。

19、C
【解题分析】
A.爆竹中炸药爆炸,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合题意;
B.石灰石煅烧,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合题意;
C.美人的金首饰和王侯的金印所用的金子,都是从浪底的沙子中淘洗出来,只涉及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D不合题意;
故选C。

20、C
【解题分析】
物质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说明该物质不属于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题目详解】
A. 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故A错误;
B.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故B错误;
C. 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只是状态发生变化,不破坏化学键,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C正确;
D. 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21、C
【解题分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碳原子个数
相等,根据m = nM可知,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因此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结合分子中电子数目判断含有电子数目。

【题目详解】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同,
①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根据m = nM可知,二者质量不相等,故①错误;
②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密度不相等,故②错误;
③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分子数相等,故③正确;
④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每个分子都含有1个C原子,故含有碳原子数相等,故④正确;
⑤CO分子与CO2分子含有电子数目不相等,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电子数不相等,故⑤错误;
答案选C。

22、D
【解题分析】
A.钠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而隔绝空气和水,故A正确;
B.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钠失火时可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故B正确;
C.钠极易与水和氧气反应,所以实验后剩余的钠,需要放回原试剂瓶,故C正确;
D.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干抹布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D错误;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Na2O2或过氧化钠铜或Cu2Na2O2 + 2CO2 =2Na2CO3+ O2Na2CO3+Ca(OH)2 =CaCO3↓+ 2NaOH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
【解题分析】
淡黄色粉末为Na2O2,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据以上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淡黄色粉末为Na2O2,生成气体为氧气,固体为碳酸钠,由氧气和X反应的产物以及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的颜色可以知道X为Cu,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沉淀为碳酸钙,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淡黄色粉末为Na2O2或过氧化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Na2O2或过氧化钠。

(2)据以上分析可知,X粉末为铜或Cu;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铜或Cu。

(3) 反应(I)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O2 =2Na2CO3 +O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2O2 +2CO2 =2Na2CO3 +O2。

(4)反应Ⅱ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 =CaCO3↓+
2NaOH;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CO3+Ca(OH)2 =CaCO3↓+ 2NaOH。

(5)反应(Ⅲ)为氢氧化钠与硫酸酮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2NaOH +CuSO4 =Na2SO4 + Cu(OH)2↓。

24、①②③④⑥⑤H+ + HCO3- = H2O + CO2↑Ba2+ + SO42- = BaSO4↓
【解题分析】
①取少量固体投入水中,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可能含有硝酸钡或氯化钙。

②过滤,取少量滤液加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有氯化钙,则一定含有硝酸钡。

③再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也无沉淀产生,说明不含硫酸镁。

【题目详解】
(1)根据分析可确定含有硫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和硝酸钡,肯定不含氯化钙和硫酸镁。

不能确定硝酸钠。

(2)步骤①中产生气体是碳酸氢钾和硫酸氢钠反应,即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H+ + HCO3- = H2O + CO2↑; (3)溶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 + SO42- = BaSO4↓。

25、D A B(或B、A)萃取(或萃取、分液、蒸馏)冷凝管下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解题分析】
A.蒸馏——适用于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B.萃取、分液——根据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称为萃取。

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称为分液;
C.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来的方法;
D.蒸发结晶——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开来的方法。

【题目详解】
(1)加热氯化钾溶液时水不断挥发,因溶剂的减少,氯化钾以晶体形式逐渐析出,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溶液蒸干即得到氯化钾固体,所以应选用D装置;自来水中含有Na+、Mg2+、Cl-、SO42-等形成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的沸点较高,加热使自来水沸腾,温度控制在1000C下蒸馏,水转化为水蒸气,再经冷凝即可得到不含Cl-等杂质的蒸馏水,所以选用A装置。

(2)根据I2在有机溶剂如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的性质,从碘水中分离出I2的方法是:先在碘水中
加适量的CCl4进行萃取,分液得到含I2的CCl4溶液,最后将I2的CCl4溶液蒸馏,得到固体I2,所以应选择装置B(或
B、A),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萃取(或萃取、分液、蒸馏)。

(3)装置A是一套蒸馏装置,①的名称是冷凝管;为了提高冷凝管的热交换效率,通常采用逆流的方法,即细管中的热蒸气从上往下流动,外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往上流动,所以进水的方向是从下口进水。

装置B打开下端的活塞时,分液漏斗内的气压往往小于外面的大气压,以致液体不能顺利流下,为了平衡气压,先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26、BaCl2AgNO3H+ +CO32-=HCO3-Ba2++2OH-+SO42-+Cu2+=BaSO4↓+Cu(OH)2↓
【解题分析】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①②的推断,A为BaCl2,C为CuSO4;据此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氯化钡,B为硝酸银,C为CuSO4,D为碳酸钠。


(1)A的化学式为BaCl2,B的化学式为AgNO3。

(2)D为Na2CO3,少量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钠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CO32-=HCO3-。

(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离子的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互斥原则(相互间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守恒原则(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27、DACBEGF 5.4 A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冷却至室温偏低偏高无影响偏低偏高
【解题分析】
(1)根据用浓溶液配置稀溶液的一般操作步骤分析;
(2)量筒的选择规格遵循“大而近”的原则;
(3)量筒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溶质的质量偏多;
(4)转移溶液时应将溶液的温度恢复至室温;
(5)根据c=nV计算不当操作对n或V的影响,如果n偏大或V偏小,则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