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川纪章的建筑体会他的文学性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黑川纪章的建筑体会他的文学性思想
作者:张强
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8期
黑川纪章,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在他40年的设计活动中曾多次荣获各种国际授奖、荣誉,同时黑川还是日本艺术院设定的全日本3名院士建筑家之一。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他期望自己的设计能以不同的表情来适应不同的人,叙述不同的故事。
黑川先生在他的作品中所追求的,是一种表现日本文化本质的内在的美,是日本传统文学艺术理念的视觉体现。
黑川纪章,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他致力于形成日本江户时代与现代之间的延续性,把自己民族的古老的美学和精神价值体现在现代建筑中。
无论古代和现代的西方建筑都很明确,形式明确地表现功能。
内外、私用和公共空间都是截然分开的。
这在日本却恰好相反,不定性就像一层薄雾似的到处可见。
黑川先生说:“你甚至可以说对日本人来说美就是不定性。
但是,自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的时间里,它的价值仍在下降。
现在,如果你回答问题时说:‘这对我来说是个模糊不清的问题’,那就是说你不够聪明。
如今事事都很清楚,每件事就是照搬西方。
这就是我要给不定性恢复名誉的想法。
”
当然,黑川先生在建筑中对佛教思想的体现不是从宗教观,而是从美的意识、空间感觉以至于生活方式等方面来进行考虑的。
他认为同西欧各个时代所具有的明确形态上的样式相比,日本文化与其说是眼睛看得见的形态上的样式,还不如说是由眼睛看不到的美的意识和空间感觉构成的。
黑川先生爱用大胆新颖的造型,喜欢把自己设想的概念,直截了当的用建筑形态加以表现,甚至有的时候让人感觉变化莫测、目不暇接。
人们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对传统的东西在形式上的模仿,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表现日本文化本质的内在的美,这是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美,而正是这种独到的见解使他的作品更具有强烈的个性。
日本红十字会总部、福冈银行本店、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石川厚生年金会馆……还有许多建在不同国家的建筑物,黑川先生设计的这些建筑物,显然无一不是基于现实的目的加以设计,在考虑了所有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它们于现实的世界中建造起来的同时,在那无边无际地扩展着的非现实的宇宙中,一个一个的梦幻也耸立了起来。
在这些梦幻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日本红十字会总部。
站在这座建筑物的面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那由大片玻璃作成的正立面,反映着天空的情境。
在这里,镜面玻璃正呈现出一种淡蓝色的美妙色彩,街道对面各色各样的房子也被清晰地反映出来。
这里呈现的是建筑内部与外部关系,与黑川先生关于主要入口所说的“外部与内部的逆转感觉”稍有不同,它是外部侵入了内部。
在内部的实质(里面的人、物、空间)俨然存在的同时,人们站在外面,由于镜面玻璃的效果,却感到外部变成了内部的内容了。
在一
种现实之上,映照出另一个现实的虚像来,一个奇妙的空间出现了。
黑川先生曾说过,“走在路上,偶尔间会从前面出现的街道的空隙或者沿街房屋的各个角落,窥视到突然地、意想不到的另一个世界、蓝色的天空”。
他经常把从这种体验中得到的“空隙”这个概念,是现在自己的建筑中。
而在这里,在相同的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把“蓝天”这个概念引进来了。
当人们带着这种惊异走进了主入口的大门,正如黑川先生所说:“在与外部相联结的素材的引导下,人们几乎不会意识到已经从外部进入了内部的这种境界的变换。
但是,由于门的引导,在理性上确实知道已经置身于内部了。
而在这以后,通过玻璃穹顶,空间又再次向外部反转过去。
”
在这里,内部与外部相互融合,建筑内部具有不同功能的两个部分相互融合。
在大厅中央叫做“枯池”的凹坑面上,通过玻璃穹顶,映照出天空,从而,天空与地上互相融合。
就这样,所谓“暧昧领域”,也就是“中间体”,在这里集中的实现了。
这个“中间体”的概念是黑川先生为了将本来基于二元论的西方建筑在日本的精神与风土上现实地加以发展、利用,而创造出来的。
所谓二元论的世界,就是性质不同的东西互相对立、互相抗争的世界。
这本来是日本人所没有的。
黑川先生的“中间体”的概念,之所以能够扎根,就在于它是生长在日本人的精神构造上的所谓暧昧性、两义性、中间性的土壤之上。
把这一概念用什么样的美学形式加以表现,这是黑川先生的原理。
这个“中间体”在文学家看来,是极富文学意味的。
特别是那个立面上的镜面玻璃所造成的外部向内部侵入的奇妙空间,就是明显的例子。
某个层次的东西与另一个层次的东西相互渗透,产生出一个既不是原来的这个,也不是原来的那个的领域。
这用黑川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共存”或“连续”。
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比“共存”或者“连续”这种概念更高的东西了。
在黑川先生的建筑中,上面所说的这种幻象的美,隐藏在叫做建筑物的以实用为目的的物体之中。
正是从这里人们看到了叫做文学性的性质。
因为它出发于文学的构思,它不是绘画性,也不是雕塑性,它是文学性。
(作者单位为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