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43课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课地质灾害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辨识常见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并说明其危害。

2.运用地图,描述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

必备知识梳理
一、地震
1.形成
2.地震构造
(1)图中a为_、b为_、ab为_、bc为_。

(2)弧线de为_线:把地面_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
4.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_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_健康。

(3)次生灾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_、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5.分布
(2)我国: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6.防避措施
[知识链接]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破坏或掩埋_、_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_、_的特殊洪流。

(2)危害: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_、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知识体系构建】
感悟: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1)产生原因
(2)时空分布
2.滑坡和泥石流的防避 (1)
防灾减灾措施
(2)
自救
[典例][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

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

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

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4分)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6分)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6分)
[解题能力培养]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答案]
(1)
(2)
(3)
[2023·福建卷]沟口的冲出量与沟内残留物有关,2013、2019、2020年分别发生三次泥石流,其降水依次下降,泥石流量分别为11.50、11.91、11.02平方米。

据此完成1~2题。

1.2013年冲出量较少是由于泥石流爆发前()
A.雨水冲刷作用较强
B.河道弯曲程度减弱
C.沟口内空间较大
D.土壤含水量较低
2.PQ切面堆积物为()
感悟:
随堂巩固训练
[2024·浙江宁波高三专练]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烈度越高,破坏越强。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km,下图为此次地震部分地区烈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上地幔
C.下地幔D.软流层
2.图中四地()
A.甲震级最高B.乙烈度最高
C.丙破坏最强D.丁震中距最大
我国西南某地地质时期发生过一次大型滑坡,滑坡体堵江后形成了大型古堰塞湖。

古堰塞湖从形成到溃坝后,滑坡体上、下游水文特征均变化显著,对河床地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图为当地古堰塞湖、滑坡位置示意图,图中滑坡边界内含滑坡源区和堆积区。

据此完成3~5题。

3.滑坡体滑动方向及滑坡边界内的河流主要流向分别是()
A.滑向西南,向北流B.滑向东北,向南流
C.滑向西南,向南流D.滑向东北,向北流
4.经测定,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万~3万年,可推测()
A.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年前
B.古滑坡的发生时间至少在3万年前
C.古堰塞湖存活的时长大约为3万年
D.古堰塞湖溃坝的时间约在2万年前
5.能示意该河流河床纵剖面变化的是()
[2024·河北联考]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貌类型复杂,地壳运动活跃。

在气候及地质活动的双重作用下,该区域内泥石流、崩塌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图一为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图二为各分区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分级统计图。

据此完成6~7题。

6.研究发现,综合分区Ⅰ小、中型地质灾害的主要动因是()
A.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变
B.道路建设破坏沿途坡面的稳定
C.人口增长带来的过度垦殖
D.超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7.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在() A.地质地貌复杂,山高谷深地带
B.岩层深厚坚硬,对称分布地带
C.石灰岩面积广,溶洞发育地带
D.火山喷发活跃,内能释放地带
第43课地质灾害
必备知识梳理
一、
1.断裂
2.(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2)等震破坏程度
3.能量破坏一多震源深度建筑
4.(1)房屋(2)心理(3)海啸
5.(1)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6.应急救援包避难场所安全时机余震广告牌
二、
1.(1)重力(2)农田道路
2.(1)泥沙石块(2)森林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真题感悟]
[典例]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2013年为第一次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前,沟口内空间较大,可容纳的残留物较多,因而冲出量较少,C正确;雨水冲刷作用强,径流的搬运能力也强,冲出量大,A错误;河道弯曲程度弱,洪水排泄畅通,流水搬运能力强,挟带的泥沙多,冲出量大,B错误;土壤含水量低,不易形成泥石流,D错误。

故选C。

第2题,由图可知,沟口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沟口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沉积岸,泥石流形成的沉积物在沟口的东西并不是对称分布的,C错误;泥石流形成的冲积物在沟口的东侧沉积多,故最高点偏东,B错误;由于沟口的西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以侵蚀为主,沉积物的层面较平直,东侧以沉积为主,沉积面凹凸不平,A正确,D错误。

故选A。

答案:1.C2.A
随堂巩固训练
1~2.解析:第1题,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青海当地的地壳厚度应更厚,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17km,所以震源位于地壳。

故选A。

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四地震级相同,A错误;四地中丙处烈度最高,破坏最强,B错误,C正确;四地均位于以震中为圆心的圆上,震中距相同,D错误。

故选C。

答案:1.A2.C
3~5.解析:第3题,图中古堰塞湖的边界相当于等高线,据此可知河流流向是自北向南,说明该区域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滑坡是自高处向低处滑动,可推测滑坡体滑动方向为滑向西南,C正确。

第4题,由图可知,滑坡掩埋的阶地位于湖相沉积物的下游方向,可推测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早于湖相沉积物的形成时间,而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万~3万年,故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3万年前,A错误;由图中古堰塞湖的位置可知,古滑坡发生在湖相沉积物形成之前,即3万年前,B正确;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为3万年前,其下游的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万~3万年,由此无法推测古堰塞湖溃坝时间和存活时间,C、D错误。

第5题,滑坡体阻塞河流,在其上游方向形成堰塞湖,导致其上游方向水流受阻,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A、D错误;同时导致其下游方向泥沙来源减少,河床侵蚀大于淤积,河床降低,B正确,C错误。

答案:3.C4.B5.B
6~7.解析:第6题,综合分区Ⅰ主要包括横断山区南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南部区域,人口密度高于综合分区Ⅱ和Ⅲ,道路的修建密度和强度高于综合分区Ⅱ和Ⅲ。

该区因山高谷深,河流纵贯,降水集中多暴雨,修建道路会破坏山坡的植被和水系,进而破坏坡面物质的稳定性,最终酿成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B正确。

第7题,地质地貌复杂,山高谷深的地方,山坡陡峻,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松散物质多,重力作用显著,易促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A正确。

岩层深厚坚硬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云贵高原石灰岩面积广,溶洞发育;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火山很少,B、C、D错误。

答案:6.B7.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