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而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的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状态。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

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

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行为方面: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目前,中小学生也在为学习、考试忙得焦点烂额,“郁闷”成为当下校园里最流行的一个词。

一些学生竟因心理压力过重而崩溃,甚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开始关注起一个严肃的课题: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

他能够帮助心理疾病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并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扭转错位的心理。

危机干预分为预防性、治疗性和补救性三种。

XYQ ,女,高一学生。

这是一个很文静,很有礼貌,也曾经是很有理想很有抱负的女孩子。

在初中时成绩相当不错,是父母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心中的榜样。

可是由于中考失利,来到我校,第一次月考成绩不是很理想,结果成绩离理想的相去甚远,想到自己曾经的辉煌不由失落感倍增。

特别是同桌Z,原来的成绩比她更不好,而现在的同桌成绩远远超过了他,这无疑使她更受打击。

可她强烈地想把成绩搞上去,总怕自己上课漏听什么,结果每次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

每次考试他都想着要翻本,可事实是一次比一次差,甚至拿到试卷就会发抖,脑中一片空白。

从此她一度萎靡,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连头也不敢抬,总感觉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话她,都在歧视她。

就在这时她和C在宿舍因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曾拿起小刀,想自杀。

经过我的教育和开导,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

C也没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可XYQ 却认为这是C
对他轻视践踏的突出表现,又联想到从开学到现在很多次他自认为C 侮辱他的事情,断定自己有今天全是C这个小人背后搞的鬼,他越想越气,决心要报复,但又没胆量,总这样憋着,渐渐地感觉胸闷,心慌,头痛和厌食。

最后,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向C发出了挑战书,也辱骂C。

幸亏我及时得到消息予以阻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开始于考试焦虑
我们从XYQ 第一次月考考试失败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可以推断,他一开始是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他的自负和脆弱让他无法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矛盾使得他心力交瘁。

考试焦虑是后天习得的心理障碍,它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数是因为家长、
老师或自己对学习提出过高要求,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并形成了过度的心理压力。

一般来说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
(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
(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
(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2.经历了抑郁
XYQ在多次自我挣扎而不能扬眉吐气后陷入了深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深的不安和忧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XYQ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核心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内心愁苦,缺乏愉悦感,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心慌等生理变化。

它是心灵的杀手,近年来,中学生抑郁症患者呈迅速上升、日渐严重的趋势,甚至于有的学生走上绝食、自杀的极端道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其实,抑郁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生活中,人人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不如意,遭遇形形色色的挫折,但绝大多数人都能化解不快,忘却烦恼,只有小部分人不由自主地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日积月累,沮丧悲观。

而XYQ 的心理素质较差,对于一时的失败不能正确认识,一直耿耿
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抑郁症的产生。

3.发展成暴力倾向
XYQ一直很痛苦,也想早日解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的却是用
自残来解决问题。

其实她本来是一个文静胆小的女孩子,自己也知道有心理问题,她需要寻找突破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归因”,但他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和不如意都归到了别人身上,认为是C把她害成这样的,把一腔怒气全部倾注在C头上。

她的这种自残倾向比较特殊,并不是因为受到某些暴力因素的影响,而是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

这种突然的情绪爆发危害性是很大的,往往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1.认真倾听,鼓励当事人的感情宣泄。

一开始她还不太愿意说,我主动表示了同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XYQ 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她痛苦的人,她其实也渴望倾诉,在
断断续续的讲诉过程中,她神情激动、痛苦和焦虑,并痛哭。

我鼓励他把内心的痛苦宣泄出来,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

这次谈话后,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倾诉开始转向主动找我聊天,有时一聊
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次谈话,她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上课有时还能抬起头来听了。

2.启发引导,调节不良认知
通过谈话,了解了事情 __,也了解了她的学习、生活、交友、家庭等情况,从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他存在着不正确的观念,因此,首先要矫正她的一些不良认知。

认知的改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2)分析考试的作用,介绍考试的策略。

(3)一起分析从忧虑到恐惧考试的盲目性。

(4)一起分析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归咎于他人的不合理性。

通过多次引导,最后我在时机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安排了XYQ 和C的见面,我鼓励双方当着老师的面把对对方的看法说出来,结果说来说去大家发现竟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注意到XYQ用力甩了下头,然后伸出手对C说:“对不起!”我感觉这三个字真的可以用掷地有声来形容,当时我们师生三人都很激动,也许这就是他怨气的释放和释然吧。

3.缓解考试压力,正确自我定位,重塑自信
其实,XYQ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和学习压力有关,她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学习压力特别是
竞争压力,对自己的要求又过于高,这样就导致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的心理辅导重点就放在了建立正确的压力观了。

我主要帮助她认识如下问题:
(1)得失心不要太重。

得失心太重往往会使自己患得患失,更增加心中的压力和紧张。

人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勇敢地爬起来。

如果能从考试失败中站起来,才是真正勇者的表现。

(2)正视考试的价值。

不要怕考试,把考试当作自己努力成效的工具。

考试不但能指出你该努力的方向,也能警告你是否该努力了,这样的“益友”到哪里找呢?人一生中最丢脸的事,莫过于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我们要吸取考试经验,才能使今日的失败成为明日的胜利。

(3)充实实力最重要。

如果每天都在想“考不好,怎么办?”只会造成无谓的烦恼,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倒不如把心思和时间花在读书上,有了实力,还怕考不好吗?学习永远不嫌迟,只要努力再努力,成功必然属于你。

在谈话阶段,我发现XYQ的变化是让人欣喜的,她重新拿起了他厌恶的课本和练习卷,甚至还会找同学问问题,看来她已经准备认真投入学习了。

目前即使是发达城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也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现在学校对心理干预关注得还不是很多,而且现在的危机干预机制多数还是停留在补救阶段,预防性的危机干预机制还不普遍。

就连日常的心理教育也面临很多困难。

很多学校还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因此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业务水平需要尽力提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的研究工作基本上还是模仿、借鉴他人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更需要进一步融合
【摘要】文章结合真实案例,总结出预防、干预、巩固三者相结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式,这对于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案例;反思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

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困境时所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它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着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暂时地干扰或破坏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模式,并有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心理危机引起的伤害行为发生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生命安全,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进而提高大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重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学生自伤或危害他人,同时帮助危机学生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新的应对危机的技能并步入正常生活。

[1]
张某,女,22岁,大学四年级学生。

―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在家排行第三,有二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弟弟在她上高中时意外死亡,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是永远抹不掉的悲伤和大笔的债务。

她于xx年考入某师范大学,就读一个月后退学复读。

xx年高考前得了一场大病,影响了高考,又没有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

张某在
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在班级中没有要好朋友。

在家庭中,因高考一事与父母意见分歧较大,交流较少。

在学校也很少与老师沟通。

xx年11月15日,在学生会早操出勤记录里,班主任老师发现张某连续旷操一周,寝室长也反映她近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异常。

如她每晚都在熄灯后才去洗漱,而且声音很大,总让人感觉她是在故意制造噪音。

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很久不能进入到睡眠状态。

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最近还经常旷课。

同时在新生心理普查报告显示:她有严重的自闭心理和自杀倾向。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

她赶紧把这些情况向学院主管领导做了汇报。

领导指出情况危急,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院领导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向上级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并与校、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协商处置对策。

先是积极联系她的家长,她父母介绍: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只能耕种很少的土地,家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

一家人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此小儿子在这个家里倍受宠爱和关注。

可一场意外不仅夺去了家中独子的生命,肇事者逃逸给这个本来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发奋学习,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承
担起家庭的责任。

xx高考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报到一个月后,她总觉得当老师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执意要退学复读。

为此与父母弄得很僵。

复读期间,她成绩一直很好,老师认为以她的成绩考“985”“211”院校没问题。

可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不幸出了水痘,影响了高考,最终被录取到了一个二本学校。

她想继续复读,可家里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父母就百般说服,她最终拿着两千块钱来学校报到。

到校后,她发现这个学校的环境还不如师范大学,与同学比家庭的贫困又让她觉得很自卑,认为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她给家里打过电话说又不想念了,父母都强烈反对。

她的父母在电话里再三恳求院领导一定要做通张某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学校安心读书。

院领导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向她父母汇报了她在校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和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寝室找到了张某并与其进行交流。

“你这几天身体好吗?是不是感冒了没上操呀?”“老师,我失眠头痛。

”“失眠的感觉可难受,都影响上课了吧?”“不,没事。

老师你知道休学的手续怎么办吗?是不是休学就可以不交学费了?”“你想休学,是因为学费吗?咱们都办绿色通道了,以后还可以办贷款,这事你不用担心,学校会帮你解决的。

”“老师,我想再参加一年高考,昨天旷课是去取复习了。

我不甘心考这儿,高中老师都知道我应该走一个更好的学校,我有这样的实力,去年考师范没念就是觉得当老师太平庸
了,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今年本想考个更好的学校,没成想高考前得了病,影响了高考成绩的发挥。

我想复读考更好的大学,家里面都不同意。

又害怕复读考的更糟……”“你的理想学校是?”老师知道,这个时候,只有真正走进她的心灵,她们才能更好的沟通。

于是她耐心地听她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理想。

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老师握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你现在心理很矛盾,不知如何选择。

是啊,每个人面临这样选择都会很难。

我真的很佩服你的执着和勇气,可你要记住一点: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如果留下来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你想复读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


离开寝室后,班主任又与她的班长和室友进行了谈话,嘱咐她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有情况及时汇报。

之后,班主任将谈话过程向领导做了汇报。

隔了两天,院领导又把张某请到办公室与其班主任一同谈话,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疏导。

一周后,校心理辅导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

通过多次谈话,张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心理危机渐渐得到解除。

此后,院领导、班主任和学院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张某身上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经常找她谈话。

同时还通过班干部和她的室友侧面了解情况,发现她的状态越来越好。

现在,已经大四的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成绩优秀,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

前几天,她告诉老师以后要考公务员。


师说,公务员现在可不好考,很容易失败。

她自信地说:“老师,您放心吧,我早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无论今后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充满信心。


高校应始终坚持“防止危机事件发生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深入全面地了解心理问题学生的详细情况,科学地分析成因,建立档案。

同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每学期初,辅导员都要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跟踪记录。

另外,学校要建立寝室长、班级心育委员、班主任、院心理教师、校心理教师之间自下而上的五级预警机制。

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目前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方面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做过心理咨询或找心
理医生。

要扫除这些盲区,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阶段,学校要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举办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日等活动。

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心理卫生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便及时能得到心
理咨询员的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自伤或伤人,力图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导致危机最根本的因素是压力和问题的重要性,当个人经历或目
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超过其平时身心所能承受的压力,又无法通过常规的解决手段去应付面临的困难时,便会陷入惊慌失措的情绪状态,使个人失去导向及自控力。

这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局面,它具有引起人的心理结构颓败的潜在可能,因此必须尽早干预。

[2]尤
其要及时提供释放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恰当地释放不良情绪或冲动,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危机。

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消除引发其危险行为的导火线。

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之后,并不意味着管理危机过程已经完成。


校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跟进辅导阶段。

校、院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与配合,继续跟踪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状态的变化。

随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恢复创伤的理性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功能,减少以后的心理风险,使他们能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危机,学习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健康的生活。

危机既意味着“危险”,又存在着“机会”。

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甚至杀人或自杀;另一方面
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

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另外,学校应以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为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一些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再度发生的各种有关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同时,认真经验教训,制定未来危机管理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危机制度。

并以危机事件为“活教材”,加强师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技能,增进学校师生处理心理危机的水平。

只有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规律,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科学途径,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从危险的边缘解救出来,帮助大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和减少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确保高校的安全与稳定。

[3]
【 __】
[1]赵瑞君,马喜亭.大学生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xx.5.247.
[2]林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xx.28.4.366-367.
[3]赵生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xx.8.225.
【作者简介】
贾鑫(1974-)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政治教育研究.
李玉波(1978-)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控学院团委书记.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

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

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

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
碍。

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

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

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

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