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孕妇抗病毒策略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儿,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
-
3
母婴传播途径
➢ 一是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 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母婴阻断 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感染的病例。
➢ 二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 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 ,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 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必物也含有病毒,也可以 传播乙肝。
➢ 监测HBV-DNA载量下降情况,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
➢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监测;
➢ 服药的顺从性及副反应。
➢ 对照组孕妇亦接受相同的孕期监测。
-
38
联合免疫
➢ 新生儿联合免疫 ➢ 被动免疫:出生24小时内、1月分别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
球蛋白200单位; ➢ 主动免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于0、1、6月龄分别注
妊娠期间药物安全性分类
➢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被归入B类 如果应用这些药物对于母亲和胎儿所带来的收益超过 风险,则可以应用这些药物。
➢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胚胎和胎儿毒性, 被归入C类。
➢ 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 期间禁忌应用。
-Hepatology, 2007, 45:1056-1075
乙肝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
-
1
概述
➢ 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有HBV 携带者约9600万,女性占40%,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约5-10%,围产 期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 自采取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以来, 婴儿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约10%的婴儿阻断失败。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01, 153(4):434-442.
22
Neurotoxicol Teratol, 1999, 21(4):365-373.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遗传毒性研究:
拉米夫定在微生物致突变试验和体外细胞转化实验未显 示致突变活性,但在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和小鼠淋巴瘤 实验中显示出其微弱的致突变活性
➢ 拉米夫定组:孕28周起服用拉米夫定100mg/日至产后1月。
➢ 替比夫定组:孕28周起服用替比夫定600mg/日至产后1月。
➢ 对照组不用药物干预。
➢ 其他入选标准、孕期监测、分娩期处理、新生儿联合免疫等都 一样,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优势、药物副反应、胎儿安全性影 响等。
-
37
检测指标
➢ 干预组孕妇每月一次检测血清HBV-DNA定量、肝功能、 心肌酶谱,胎儿B超+常规孕检项目等;
替诺福韦的抗病毒效果较强:治疗12个月时85%的患 者血清中HBV-DNA消失;
替诺福韦的耐药率较低,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 卡韦无相同耐药位点,且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患者 仍然有效;
替诺福韦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B类药物,且已经用于 HIV感染的妊娠妇女,并有少量安全性数据。
-
36
孕期用药
-
28
美国提出乙肝母婴阻断路线图
-
29
慢性乙肝女性妊娠期的治疗
➢ 大约1/3的乙肝女性在妊娠前即出现肝病 活动,需要治疗
➢ 但是: 干扰素的疗效是有限的,只有不到 30%的患者治疗成功 核苷(酸)类似物疗程长,仅有12%的 患者经短期治疗可以停药
-
30
慢性乙肝女性妊娠期的治疗
➢ 如果中断治疗,有可能发生肝病加重,威协母婴的安全
母亲HBV-DNA水平与母婴传播
在没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
-
17
Chinex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2, 40(2): 84-87.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
-
18
妊娠期间药物安全性分类
➢ 美国FDA根据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程度把药物分为五类: A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 B类: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没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 能 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 C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 但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 D类:临床有资料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 病 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再用 X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 ,妊He娠pat期olog禁y, 2用007, 45:1056-1075 19
➢ 研究表明: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而发生宫内感染的 婴儿目前尚无补救措施。
➢ 孕妇血清中HBV-DNA载量与母婴传播呈正相关,降低母血病毒载量 能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
➢ 阻断母婴传播是乙肝的源头预防。
-
2
“母婴传播”概念
➢ 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 ➢ 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 ➢ 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
Int J Gy- naecol Obstet. 1998 ;63:195-202
7
宫内感染
-
8
胎盘结构
-
9
产时感染
-
10
N Engl J Med 1976; 294:746-9
产后感染
-
11
www.who.int/vaccines-documents/
乙型肝炎疫苗
NS Med J. 1987; 100: 412-4.
-
34
替比夫定在妊娠期的应用
➢ 替比夫定上市时间较短(3年),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 性数据较少。
➢ 不良反应: 肌病发生率:0.3%~0.88% 周围神经病发生率:0.3%
➢ 因此,尽管该药属于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级,但它对 胎儿的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资料证实。-Βιβλιοθήκη 35展望未来的替诺福韦
➢ 替诺福韦即将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
药品说明书
-
24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生殖毒性研究: 当家兔血药浓度与人临床推荐剂量的血药浓度相近时, 出现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 大鼠血药浓度达到相当于人临床推荐剂量血药浓度的 60倍时,未见此类现象发生。
药品说明书
-
25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B类
➢ 在艾滋病的治疗中,拉米夫定被归为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 B类药物,用于艾滋病的母婴阻断。
➢ 免疫无应答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和抗HBs均为阴性,无论HBeAb及HBcAb阳性或阴性。
➢ 免疫低应答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阴性, 抗-HBs阳性但滴度<10 IU/L。
➢ 宫内感染标准:新生儿出生后在注射疫苗和HBIG前外周静脉血 HBsAg阳性且规范主被动联合免疫而持续1年仍阳性。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85; 32: 658.
Am J Dis Child 1993; 147: 1316-20. -
12
我国HBV感染率下降
-
13
乙肝后代疫苗免疫的失败率
疫苗预防失败率各家报道不一
-
14
乙肝宝宝疫苗免疫的失败率
➢ HBV DNA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时免 疫失败率>20%
➢ 结论:新生儿异常率没有高于CDC提供的群体监测数据 3.1%
Am J Obstet Gynecol, 2004,191(3):985-92
-
33
替比夫定在妊娠期的应用
➢ 替比夫定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的B类药物,其优势在于: 抗病毒作用比拉米夫定强而快 第1年的病毒耐药率低
➢ 在妊娠晚期有可能更快地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降 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率。
➢ 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仍有10%左右的婴 儿阻断失败
➢ 这些免疫失败的婴儿大部分是产前宫内感染引起的,而 宫内感染与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
-
15
母亲HBV -DNA水平与母婴传播
在没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
-
16
Chinex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2, 40(2): 84-87.
射。 ➢ 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7月、12月龄时抽股静脉血查乙肝
五项,采用进口雅培试剂检测,如乙肝五项中HBsAg阳性 ,加查HBV-DNA定量,判断比较评价两组母婴阻断的效 果。
-
39
初步结果
➢ 孕28周开始服药 ➢ 4W:HBV-DNA下降2-3个对数; ➢ 8W:HBV-DNA下降3-4个对数; ➢ 12W:HBV-DNA下降至103-4或转阴。
20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早期研究:
妊娠38周的妇女对拉米夫定药物动力学与非 妊娠的成年妇女相同
可透过胎盘
经乳汁分泌
新生婴儿的拉米夫定清除率仅为其他儿童的
一半
Clin Pharmacokinet, 1999, 36(1):41-66. J Infect Dis, 1998, 178(5):1327-1333. Am J Obstet Gynecol, 2001, 184(2):153-158.
➢ 2007年,在美国的一次肝病专家研讨会上拉米夫定和替比 夫定、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被归入乙肝妊娠期的B类药物。
-
26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B类
-
27
Hepatology, 2007, 45:1056-1075
拉米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
➢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 在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是安全的 能有效地预防胎儿子宫内HBV感染,减少乙 肝疫苗免疫的失败率,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
大鼠经口给予拉米夫定2000mg/kg(血药浓度为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推荐临床剂量的60-70倍),未见明显的 遗传毒性
药品说明书
-
23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生殖毒性研究: 大鼠经口给予拉米夫定4000mg/kg/天(血药浓度为人 临床血药浓度的80-120倍),其生育力和断奶后仔代 的存活、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 大鼠和家兔分别给予拉米夫定4000和1000 mg/kg/d (血药浓度约为人临床推荐剂量血药浓度的60倍)口服, 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
-
21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以后的研究表明: 拉米夫定对动物没有致畸性,对雌性和雄性的生殖能力 也没有影响 只有在高剂量(500 mg/kg)的情况下,可能对幼鼠出 生后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我国的研究证明,拉米夫定对妊娠鼠及其幼仔均是安全 的,并能有效降低母鼠的HBV-DNA水平。
Teratology, 2001, 63(1):26-37.
2、胎盘屏障的完整性
3、胎儿的遗传易感性
4、E抗原的相关性
-
6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估计有40%~ 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
➢ 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 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
➢ 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 ➢ 采取干预措施后母婴传播率在10%以下。
➢ 停用拉咪呋定致乙型肝炎孕妇重度发作死亡一例。 海峡医药 2005年第17卷第四期报告。
➢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接受治疗的乙肝女性有可能需要在治 疗过程中受孕
-
31
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的安全性
➢ 在HIV感染女性中的研究: 在希望生育前需要服用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预 防HIV的性传播 妊娠后继续抗病毒治疗,预防HIV的母婴传播
➢ 三是分娩后。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 传播乙肝病毒。
-
4
母婴传播途径
-
5
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
1、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高风险: HBV-DNA>1×106 copeis/ml; 低风险: HBV-DNA 1×103-6 copeis/ml; 极低风险:HBV-DNA<1×103 copeis/ml。
➢ 所以,HIV感染的女性妊娠均需要全程服用拉米夫 定和齐多夫定治疗。
J Infect Dis, 1998,178(5):1327-33 Lancet, 1999,354(9184):1084-9
-
32
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的安全性
➢ 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在2003年7月已经监测到 3583例使用了抗逆转录酶药物(拉米夫定、那非那韦、奈 韦拉平、司他夫定和齐多夫定)的母亲所生婴儿,其中 1391例在妊娠早期即使用药物治疗。
➢ 替比夫定的降病毒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快而持久) ➢ 拉米夫定将病毒速度慢且易反跳不稳定。 ➢ 母婴配对检测乙肝五项: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
40
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 母婴阻断成功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阴性 ,同时HBsAb阳性且滴度≥10 IU/L。
➢ 母婴阻断失败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和 HBcAb均为阳性,伴有或不伴有HBeAg阳性。
-
3
母婴传播途径
➢ 一是宫内传播。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液循环而感染乙肝病 毒,这种垂直传播方式引起的感染约占5-15%,母婴阻断 失败主要发生在宫内感染的病例。
➢ 二是产程传播。即在分娩时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 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 ,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 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必物也含有病毒,也可以 传播乙肝。
➢ 监测HBV-DNA载量下降情况,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
➢ 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监测;
➢ 服药的顺从性及副反应。
➢ 对照组孕妇亦接受相同的孕期监测。
-
38
联合免疫
➢ 新生儿联合免疫 ➢ 被动免疫:出生24小时内、1月分别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
球蛋白200单位; ➢ 主动免疫: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于0、1、6月龄分别注
妊娠期间药物安全性分类
➢ 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被归入B类 如果应用这些药物对于母亲和胎儿所带来的收益超过 风险,则可以应用这些药物。
➢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胚胎和胎儿毒性, 被归入C类。
➢ 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由于具有抗增殖作用在妊娠 期间禁忌应用。
-Hepatology, 2007, 45:1056-1075
乙肝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
-
1
概述
➢ 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有HBV 携带者约9600万,女性占40%,孕妇携带乙肝病毒约5-10%,围产 期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 自采取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以来, 婴儿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约10%的婴儿阻断失败。
Psychoph-armacology (Berl), 2001, 153(4):434-442.
22
Neurotoxicol Teratol, 1999, 21(4):365-373.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遗传毒性研究:
拉米夫定在微生物致突变试验和体外细胞转化实验未显 示致突变活性,但在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和小鼠淋巴瘤 实验中显示出其微弱的致突变活性
➢ 拉米夫定组:孕28周起服用拉米夫定100mg/日至产后1月。
➢ 替比夫定组:孕28周起服用替比夫定600mg/日至产后1月。
➢ 对照组不用药物干预。
➢ 其他入选标准、孕期监测、分娩期处理、新生儿联合免疫等都 一样,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优势、药物副反应、胎儿安全性影 响等。
-
37
检测指标
➢ 干预组孕妇每月一次检测血清HBV-DNA定量、肝功能、 心肌酶谱,胎儿B超+常规孕检项目等;
替诺福韦的抗病毒效果较强:治疗12个月时85%的患 者血清中HBV-DNA消失;
替诺福韦的耐药率较低,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 卡韦无相同耐药位点,且对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的患者 仍然有效;
替诺福韦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B类药物,且已经用于 HIV感染的妊娠妇女,并有少量安全性数据。
-
36
孕期用药
-
28
美国提出乙肝母婴阻断路线图
-
29
慢性乙肝女性妊娠期的治疗
➢ 大约1/3的乙肝女性在妊娠前即出现肝病 活动,需要治疗
➢ 但是: 干扰素的疗效是有限的,只有不到 30%的患者治疗成功 核苷(酸)类似物疗程长,仅有12%的 患者经短期治疗可以停药
-
30
慢性乙肝女性妊娠期的治疗
➢ 如果中断治疗,有可能发生肝病加重,威协母婴的安全
母亲HBV-DNA水平与母婴传播
在没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
-
17
Chinex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2, 40(2): 84-87.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
-
18
妊娠期间药物安全性分类
➢ 美国FDA根据妊娠期间药物的安全程度把药物分为五类: A类: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发现对胎儿有损害 B类: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没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 能 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 C类: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 但人类缺乏研究资料证实 D类:临床有资料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 病 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再用 X类:证实对胎儿有危害- ,妊He娠pat期olog禁y, 2用007, 45:1056-1075 19
➢ 研究表明: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而发生宫内感染的 婴儿目前尚无补救措施。
➢ 孕妇血清中HBV-DNA载量与母婴传播呈正相关,降低母血病毒载量 能降低宫内感染的风险。
➢ 阻断母婴传播是乙肝的源头预防。
-
2
“母婴传播”概念
➢ 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 ➢ 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 ➢ 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
Int J Gy- naecol Obstet. 1998 ;63:195-202
7
宫内感染
-
8
胎盘结构
-
9
产时感染
-
10
N Engl J Med 1976; 294:746-9
产后感染
-
11
www.who.int/vaccines-documents/
乙型肝炎疫苗
NS Med J. 1987; 100: 412-4.
-
34
替比夫定在妊娠期的应用
➢ 替比夫定上市时间较短(3年),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 性数据较少。
➢ 不良反应: 肌病发生率:0.3%~0.88% 周围神经病发生率:0.3%
➢ 因此,尽管该药属于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B级,但它对 胎儿的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资料证实。-Βιβλιοθήκη 35展望未来的替诺福韦
➢ 替诺福韦即将在我国进行临床试验,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
药品说明书
-
24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生殖毒性研究: 当家兔血药浓度与人临床推荐剂量的血药浓度相近时, 出现早期胚胎死亡率升高 大鼠血药浓度达到相当于人临床推荐剂量血药浓度的 60倍时,未见此类现象发生。
药品说明书
-
25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B类
➢ 在艾滋病的治疗中,拉米夫定被归为妊娠期间安全程度的 B类药物,用于艾滋病的母婴阻断。
➢ 免疫无应答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和抗HBs均为阴性,无论HBeAb及HBcAb阳性或阴性。
➢ 免疫低应答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阴性, 抗-HBs阳性但滴度<10 IU/L。
➢ 宫内感染标准:新生儿出生后在注射疫苗和HBIG前外周静脉血 HBsAg阳性且规范主被动联合免疫而持续1年仍阳性。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85; 32: 658.
Am J Dis Child 1993; 147: 1316-20. -
12
我国HBV感染率下降
-
13
乙肝后代疫苗免疫的失败率
疫苗预防失败率各家报道不一
-
14
乙肝宝宝疫苗免疫的失败率
➢ HBV DNA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时免 疫失败率>20%
➢ 结论:新生儿异常率没有高于CDC提供的群体监测数据 3.1%
Am J Obstet Gynecol, 2004,191(3):985-92
-
33
替比夫定在妊娠期的应用
➢ 替比夫定属于妊娠期安全程度的B类药物,其优势在于: 抗病毒作用比拉米夫定强而快 第1年的病毒耐药率低
➢ 在妊娠晚期有可能更快地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降 低病毒载量,减少母婴传播阻断的失败率。
➢ 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仍有10%左右的婴 儿阻断失败
➢ 这些免疫失败的婴儿大部分是产前宫内感染引起的,而 宫内感染与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
-
15
母亲HBV -DNA水平与母婴传播
在没有疫苗预防的情况下
-
16
Chinex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2, 40(2): 84-87.
射。 ➢ 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7月、12月龄时抽股静脉血查乙肝
五项,采用进口雅培试剂检测,如乙肝五项中HBsAg阳性 ,加查HBV-DNA定量,判断比较评价两组母婴阻断的效 果。
-
39
初步结果
➢ 孕28周开始服药 ➢ 4W:HBV-DNA下降2-3个对数; ➢ 8W:HBV-DNA下降3-4个对数; ➢ 12W:HBV-DNA下降至103-4或转阴。
20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早期研究:
妊娠38周的妇女对拉米夫定药物动力学与非 妊娠的成年妇女相同
可透过胎盘
经乳汁分泌
新生婴儿的拉米夫定清除率仅为其他儿童的
一半
Clin Pharmacokinet, 1999, 36(1):41-66. J Infect Dis, 1998, 178(5):1327-1333. Am J Obstet Gynecol, 2001, 184(2):153-158.
➢ 2007年,在美国的一次肝病专家研讨会上拉米夫定和替比 夫定、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被归入乙肝妊娠期的B类药物。
-
26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B类
-
27
Hepatology, 2007, 45:1056-1075
拉米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
➢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 在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是安全的 能有效地预防胎儿子宫内HBV感染,减少乙 肝疫苗免疫的失败率,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
大鼠经口给予拉米夫定2000mg/kg(血药浓度为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推荐临床剂量的60-70倍),未见明显的 遗传毒性
药品说明书
-
23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生殖毒性研究: 大鼠经口给予拉米夫定4000mg/kg/天(血药浓度为人 临床血药浓度的80-120倍),其生育力和断奶后仔代 的存活、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 大鼠和家兔分别给予拉米夫定4000和1000 mg/kg/d (血药浓度约为人临床推荐剂量血药浓度的60倍)口服, 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
-
21
拉米夫定妊娠期安全性研究
➢ 以后的研究表明: 拉米夫定对动物没有致畸性,对雌性和雄性的生殖能力 也没有影响 只有在高剂量(500 mg/kg)的情况下,可能对幼鼠出 生后的行为有一定影响。 我国的研究证明,拉米夫定对妊娠鼠及其幼仔均是安全 的,并能有效降低母鼠的HBV-DNA水平。
Teratology, 2001, 63(1):26-37.
2、胎盘屏障的完整性
3、胎儿的遗传易感性
4、E抗原的相关性
-
6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
➢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估计有40%~ 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而感染
➢ 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妈妈所生的孩子60%在 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
➢ e抗原阳性的妈妈所生的孩子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 ➢ 采取干预措施后母婴传播率在10%以下。
➢ 停用拉咪呋定致乙型肝炎孕妇重度发作死亡一例。 海峡医药 2005年第17卷第四期报告。
➢ 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接受治疗的乙肝女性有可能需要在治 疗过程中受孕
-
31
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的安全性
➢ 在HIV感染女性中的研究: 在希望生育前需要服用拉米夫定和齐多夫定预 防HIV的性传播 妊娠后继续抗病毒治疗,预防HIV的母婴传播
➢ 三是分娩后。婴儿与母亲的密切接触、母乳喂养,也可以 传播乙肝病毒。
-
4
母婴传播途径
-
5
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
1、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高风险: HBV-DNA>1×106 copeis/ml; 低风险: HBV-DNA 1×103-6 copeis/ml; 极低风险:HBV-DNA<1×103 copeis/ml。
➢ 所以,HIV感染的女性妊娠均需要全程服用拉米夫 定和齐多夫定治疗。
J Infect Dis, 1998,178(5):1327-33 Lancet, 1999,354(9184):1084-9
-
32
拉米夫定在妊娠早期的安全性
➢ 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在2003年7月已经监测到 3583例使用了抗逆转录酶药物(拉米夫定、那非那韦、奈 韦拉平、司他夫定和齐多夫定)的母亲所生婴儿,其中 1391例在妊娠早期即使用药物治疗。
➢ 替比夫定的降病毒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快而持久) ➢ 拉米夫定将病毒速度慢且易反跳不稳定。 ➢ 母婴配对检测乙肝五项: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
-
40
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 母婴阻断成功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阴性 ,同时HBsAb阳性且滴度≥10 IU/L。
➢ 母婴阻断失败标准:新生儿出生后12个月随访期内HBsAg和 HBcAb均为阳性,伴有或不伴有HBeAg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