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称象》教学设计范文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称象》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称象》教学设计范文1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

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

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

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
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

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学着摇了一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

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果然”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板块二: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

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

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

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

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

(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

(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

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

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

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

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

好吗?第三课时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3、朗读指导。

板块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

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

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

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板块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yuányìlùnchuánxián
()()()
chènggǎnzǎigēyìdǔqiáng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2)dé()(3)děi()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
(2)把弯由的伸开()
(3)爽快()
(4)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一()秤一()船
四()柱子两()树一()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称()柱()象()
宫()秤()住()像()
《称象》教学设计范文2
《称象》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

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

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

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

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
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

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

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4.完成课后作业2、3题。

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
(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lùn chuán xián
( ) ( ) ( )
chèng gǎn zǎi gēyìdǔqiá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2)dé()(3)děi()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
(2)把弯由的伸开()
(3)爽快()
(4)一个劲儿地()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2)只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一( )秤一( )船
四( )柱子两( )树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
宫( ) 秤( ) 住( ) 像( )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