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16迟到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朗读,体会父亲之严.
(2)从动作体会出示句子: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①理解形象:“抄”、“抡”是什么意思?②丰富形象: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语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全文共十九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节,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态度“疼"和“严”;第二部分为二至十八节,具体写父亲管教我如何严格以及如何疼爱我;第三部分是最后一节,写我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改掉了迟到的坏毛病。
【学情分析】
学生在阅读中能自主读文,能够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人物的品质.部分学生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但理解课文深刻的内涵还比较困难。
①指名朗读。②对比理解:为什么那一天“我”赖床不起?平时你的爸爸是怎样催你起床的?“我”的父亲又是怎么做的?读父亲的话,细细品味,你有什么感受?(从语句上看,都很简短,没有称呼语,毫无亲切感,说明父亲十分严厉;从标点看,多用叹号,带有明显的命令语气。仅用一个“起”字命令我,毫无商量的余地,让“我"闻而生畏.)
交流生活中的经历。
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入,亲切自然,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文体会特殊的父爱作铺垫;揭题设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指向明确。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大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选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好好朗读。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生字板书。
2。检查字词:需要注意的多音字如扎(zā)辫子、夹(jiá)袄,需要注意的字形可板书强调。
指名朗读。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扣词读悟:你从哪里感受到父亲打“我”之狠?(重点研读“一下”、“拖”、“抄"、“倒转来拿”、“抡”等词,想象当时父亲拖我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打我时咬牙切齿的痛。)
④感情朗读:对于“我”的感受,作者没有用太多的语言来表达,只用了四个字“我挨打了"。如果是你,怎么读这个句子?带着想象读句子,体会父亲打“我”之狠。
迟到
【教材分析】
这是第九册的第16篇课文,也是一篇讲读课文。
《迟到》一文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主要记叙了“我”上一年级时因赖床不起而挨了父亲的打,被逼着上学,后来父亲送夹袄和铜板到学校,此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的事.文章以回忆的口吻叙述,首尾互相照应,情感真挚朴实,多处细节描写体现出平凡而伟大的父爱。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从小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亲严厉而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懂得要正确对待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新课;初读,感知大意;默读,读中思疑;布置作业.
3。指名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4.同伴互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同桌听,互相评价,共同提高.5。感知文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选自己感兴趣的语段朗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同桌听。
学生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环节“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整体把握全文。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二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让学生懂得正确对待错误及时改正错误。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以读为经,以悟为纬,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升华情感,层层感悟严厉而深沉的父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情感体验,感悟父爱的严厉与深沉,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四、作业,抄写字词
抄写课文生字词语,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把被忽视的传统作业挤入课堂,保证字词学习的时间,真正落实字词教学目标,体现扎实的点。
第二课时:
一、过渡,直接导入
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位父亲的形象.
过渡:上节课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对这位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两个词概括这位父亲的形象吗?(严格、严爱相济、疼爱孩子、爱子心切……)
(3)从神态体会出示句子:……爸爸就进来了,他站到床前,瞪着我……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再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学生谈谈这篇文章给他们的整体感受。
第三学段应加强默读。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尝试自主阅读,读中质疑,读中思疑。谈印象深刻的内容,学生的话题自然集中在父亲身上,多元的答案是对文本最初的个性化解读,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
(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因赖床不起而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父亲逼着“我"去上学,又给我送来夹袄和铜板,从此“我”便再也没有迟到过。)
三、默读,读中思疑
1。以疑促读:一次上学迟到,为什么会带给作者这么大的触动呢?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再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
2。互动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情况.3.整体感受: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预设:爸爸打“我”时很凶;父亲其实很爱我;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才使我改掉了坏习惯……)
第二课时:过渡,直接导入;研读,感悟父爱;拓展,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平时上学你迟到过吗?当你快要迟到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
2。揭题设疑: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上学也迟到过,但这次迟到却给她一生以影响,使她从此成为一个守时守信的人。那是怎样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到她的文章《迟到》中去寻找答案。
二、研读,感悟父爱
(一)感悟父爱之严
过渡: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呢?
1.研读品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梳理,抓住父亲打“我”这件事,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入手,体会他的严格。
(1)从语言体会出示句子:“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