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在口腔医学中的临床应用康强网,口腔资讯,口腔新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形束CT在口腔医学中的临床应用康强网,口腔资讯,口腔新闻,
摘要】目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在口腔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普通CT扫描相比其放射剂量低、三维解剖结构清晰、能精确测量距离、表面积和体积,尤其可进行颌面整形手术的术前设计和术后随访。
在牙种植科、牙体牙髓科、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中应用十分普遍。
本文就CBCT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CBCT技术;颌骨;牙齿
锥形束CT不同于普通CT的扫描方式,它所采用的X线摄影方式是类似于全口曲面断层机的低能量的旋转阳极管,并采用带有特殊影像增强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椎体状X线束捕捉影像数据,是针对口腔颌面部较复杂的解剖结构而设计的计算机断层摄影仪器,主要有X线管、探测器和计算机组成。
所需电压电流条件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在一定时间(20-40s)内围绕患者头部旋转一周即可获得全部数据,除一次性采集全口牙齿、颌面部的容积数据外,还可以有选择地采集研究兴趣点的局部数据。
获得原始数据后,经计算机重新成像处理,可以对任意牙位进行正切、侧切、斜切等不同角度断层,同时还可经计算机重建成MPR、CPR和VR。
(图1、2)而普通CT扫描时患者常采取仰卧位,并采用扇形的X线束成像记录在呈360°排列于患者周围的固态线性接受器上,其X线源是一种高输出的旋转阳极发生器,设备需要在持续的螺旋形运动中连续拍摄一系列的轴平面图像,然后运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图3)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临床医生和患者也越来越关注放射线可能引起的问题,能否在放射剂量降低的同时又不改变图像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CBCT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其X线放射剂量可以降低至50mSV,约与全口系列根尖片的总放射剂量范围等同。
但图像质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与普通CT图像相比,CBCT对小的骨结构细节显影分辨率更高。
这是因为CBCT具有很高的各向同性空间分辨力和有限的暴露区,(图4)因此从放射剂量的角度
来看,CBCT技术代替普通CT扫描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极大欢迎。
[1,2]
1.CBCT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1.1在牙种植中的应用
牙种植手术中,术前的完善设计是种植成功的关键,而完善的设计来自对颌骨情况全面准确的了解,选择合适的种植体,并将种植体植入准确的位置,是保证种植成功的关键。
以往口腔医生在种植牙术前检查颌骨的常规方法是曲面断层摄片,用它来判断颌骨有无足够骨组织来容纳种植牙时会遇到很多困难, Lam等[3]的研究表明,曲面断层所显示的牙槽骨高度有误差,认为种植术前使用曲面断层是不适合的。
CBCT技术通过后处理的多平面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检查部位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并能准确定位下颌神经管、颏孔、下颌孔、切牙孔和上颌窦底等重要结构,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在特殊软件上对骨密度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人工种植体,将其植入最佳位置,避免骨侧穿,鼻腔、上颌窦底传透和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减少并发症。
(图5、6)
1.2对埋伏阻生牙的指导
以往口腔外科医生利用根尖片、全景片来判断埋伏阻生牙齿的位置时,常常因牙齿、骨头及神经管的影像重叠而发生判读困难,同时传统二维图像的局限性也会导致问题的发生,给手术带来潜在的风险。
CBCT技术的应用可使外科医生在术前预先知道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帮助医生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将风险尤其是神经损伤的风险降到最低。
[4]这是因为CBCT技术可以对任意牙点进行正切、侧切、斜切等不同角度断层。
利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MPR、CPR及VR重建,分析埋伏阻生牙在这些平面上的形态,显示其牙根的数目、弯曲情况及与上颌窦底、鼻腔、下牙槽骨神经管、颏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根据埋伏阻生牙在牙槽骨内的高度和距颊舌侧骨皮质间距,外科医生就可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因此对术前埋伏阻生牙的拔出有指导意义。
(图7)[5,6]
1.3对颌骨囊肿及肿瘤的鉴别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组织重叠多,虽然常规X线摄影对某些病变(如颌骨肿瘤等)能反映病变整体信息,对病变与牙的关系也能确切显示,但因其成像为二维图像,影像重叠多,且颌骨囊肿及肿瘤又常侵犯眼眶、鼻腔、上颌窦、翼腭凹乃至颅底等部位,对囊肿、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CBCT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对扫描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切割,以立体形态的方式显示人体复杂区域的解剖结构,了解病变与上颌窦、神经管、颅底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颌骨病变并明确病变在三维空间中的范围,尤其是颊舌向骨板受累情况,对确定手术范围及制定详细准确的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图8、9)
1.4在牙体牙髓科中的应用
由于口腔牙齿的排列不在一个平面上,且具有一定的生理弧度,普通口内X线摄片常因采用不同角度投照,胶片、牙齿、X线球管三点不能垂直在一条直线上,往往使图像相互重叠,不能清晰显示牙根的走向,对临床医生有误导作用,致使根管治疗时出现根管遗漏。
在磨牙部牙根病变诊断中,对判断哪一牙根被病变侵蚀及侵蚀面积大小,牙根间和牙根周围骨质有无异常带来困难。
而CBCT技术经一次性曝光获得原始数据后,经计算机重建成MPR和CPR,因其空间分辨率高,得到图像分层细密,边界清晰,根管及侧副根管显影清晰,且从髓腔至根尖部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同时对牙体、牙周膜、骨小梁的微细结构显示更加清晰,结果表明从三维角度分析根管的变化,对根管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10、11)
1.5在颞下颌关节病中的应用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omandiular disorders,TMD)是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因素较复杂。
虽然传统(TMJ)X线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应用历史较长,是TMJ放射影像学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
但因是二维图像且受解剖位置复杂的影响,X线影像骨质重叠的部分较多,关键部位的观察如:关节间隙的改变情况、髁突运动度的变化、骨质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出现较多的髁状突形态变异、骨折等,
都会因体位的摆放不当及投照角度的原因造成变形和模糊不清,影响诊断。
CBCT技术进行扫描时,通过正确的摆位方法,扫描得到的断层片可清楚地显示其关节结节、关节凹、髁状突的真正影像,以及真实的反映关节中部的关节间隙,而不受投照角度的影响。
同时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获得髁突长轴的冠、矢状位、双髁突曲面影像,适当的调整其窗宽窗位,可较精确的测量颅颌面三维结构、定性、定量分析骨质改变及颌骨大小形态变化,分析髁突位置和形态及关节窝的适应性变化。
常用以检查下颌骨发育不全,颞颌关节骨性结构改变及髁突骨折等。
(图12)
1.6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的应用
颌骨内埋伏牙多见于上颌前牙区,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局部因素两大类。
可造成邻牙牙根吸收、囊肿形成、牙列不齐、咬合关系紊乱及邻牙迟萌、牙间隙增宽等各种并发症,进而影响口腔咀嚼功能和美观,必须及早诊治,因而其空间定位在临床上特别重要。
CBCT技术利用一次性曝光所采集的容积数据可从任意角度对影像进行三维重建。
通过对轴面不同角度的切割可从多方位观察埋伏牙情况,并可根据诊断的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
[7]使图像的空间立体感、真实感增强,解剖关系清晰,完整展现解剖结构的三维形态与毗邻空间位置的关系,有助于外科医生判断埋伏牙在颌骨中的具体位置、类型、萌出方向、移位情况,颊舌侧的深度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对制定手术路径及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图13)
1.7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检查中的应用
以往X线片和曲面断层片是诊断口腔颌面部外伤最主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较复杂,常规X线影像骨重叠较多且受投照角度关系的影响,常不能获得可靠的临床影像信息,进而影响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CBCT检查所获得的容积数据经工作站进行MPR、CPR和VR后处理,图像能清晰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及骨折移位的特点,不仅可以直观的反映骨折线的长度、方向、骨块移
位的距离以及骨折毗邻的骨解剖关系,同时还能真实的模拟出颌骨骨折部位的复杂空间关系及骨折后的愈合情况,甚至能够清楚的显示出骨折后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骨痂,大大提高了对颌骨骨折的诊断速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骨折愈合后恢复的估计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图14)
2. 总结与展望
CBCT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自应用口腔临床以来,以其低放射剂量(相当于传统CT射线量的1/40)、高分辨率图像(最小断层精度可达0.125mm),为口腔临床诊断传递了更丰富的信息,开阔了视野。
随着在口腔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必将大大提高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可以肯定,CBCT技术的普及必将对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Arai Y,Honda K,Iwai K,et al.Practical model "3DX"of Limited cone-beam X-ray CT for dental use[J].Int Conger Ser,2001,1230(7):713-718.
[2] Honda K,Larheim T,Stein J,et al.Ortho cubic super-high resolution omputed tomography(Otho-CT):a new radiographic technique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temporo-mandlibular joint[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1,91(2):239-243.
[3]Tatum OH,Lebowitz MS.Anatomic considerrations for dental implants[J].J Oral implantol,1991,22(1):16-20.
[4] Garmon WB. The accuracy of dental panoramic tomographs
in determining the root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 teeth before surger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3.95(1):119-125.
[5] Sawamura T,Minowa K,NA Kamura M.Impacted teeth in the maxilla:usefulness of 3D Dental-CT for preoperative
evaluation[J].Eur J Radiol,2003,47(3):221-226.
[6] Reyes E,Robert AD,Emanuel S,et al.Third-molar impaction diagnostic with 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J].Int Congr Ser,2005,1281(5):1196-1199.
[7]Freisfeld M,Dahl IA,Jagar A,et al. [J].J Orthop,1999,60(3):1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