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第1讲实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 文言文阅读
第1讲 实词含义
一、导入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从前,有个小和尚,每天早起,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

的确,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深秋,冬天就要来临的时侯,每天一次起风,满院子的大树随风摇摆,树叶随风飞舞落下,满地都是,厚厚的一层。

要清扫完这些叶子,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而且,过不了半天,树叶有飘落满地。

这让小和尚头疼不已,他冥思苦想,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

后来有个大些的和尚和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用力摇树,把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一次性扫干净,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扫地之前,使劲的摇树,把院子里的树摇了个遍,树叶也扑簌簌掉了一地。

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起扫干净了。

这一整天小和尚都很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了眼:院子里同往常一样,依旧是落叶满地。

这是,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明天的落叶还会飘落下。

”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原来,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完成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二、考点小罗盘
☆考点一 一词多义
《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

把握一词多义,除了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外,还需注意词的比喻义和假借义。

如“畔”,其本义是田界;田界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又如“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蚓无爪牙之利”的“爪牙”是用其本义;“祈父,予王之爪牙”,这里是用“爪牙”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士,是用其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2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

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2、词义缩小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
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

“走”,古代指跑,“走马观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

“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用吸烟”。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

“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

“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

“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阿里理解,如“布衣”“左右”“社稷”“足下”等。

☆考点三 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

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3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句中只有“园”的意义
“以先国家..
之急而后私仇也”,“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大夫的封地,此处只有“国”的意义
2、两个语素意义相反的偏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
”,只有“作”的意义;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只有“异”的意思。

☆考点五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①名词+宾语
例:籍.
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范增数目.
项王 目:用眼睛示意 ③能愿动词+名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④所+名词
例:及书帛曰“陈胜王”,置于所罾.
鱼腹中 罾:用网捕 ⑤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心词的位置,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花:开花
2、名词作状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4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例:又间令吴广……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狐:像狐狸一样
②表示动作行为(或待人、事物)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上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当面
⑥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西:向西
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例:夜.缒而出 夜:在夜晚
3、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称王
4、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

例: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
②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③鱼肉..缙绅 鱼肉:以……为鱼肉
④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以……为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5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①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亡:败逃的人
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收获、心得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馋、饥:诬陷、嘲讽的话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珠
⑥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2、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命
②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③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④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⑤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

如: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为……而死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哀:为……哀叹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6
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①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坚固的铠甲 锐:锐利的兵器
②秦孝公据肴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如:①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③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3、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

如: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
4、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①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
②子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四)数词的活用
1、活用为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7
如: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
②孰能一之 一:统一
2、活用为形容词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专注
3、活用为副词
如: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一:全,都
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一:一旦
4、意动用法
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三、考点小巧法
1、语法分析推断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在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可以推断词义。

如“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2、结构分析推断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句中“跬步”的意义。

“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的“忧劳”与“逸豫”的意义。

“忧劳”与“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我们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8
【例题】
①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借助“地”可以推断“固”应该是名词,进而解释为“坚固的地方)
②良.将劲.
驽守要害之处 (借助“良”可以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释为“硬”“硬的”“强有力的”)
③变.姓名,诡.
踪迹 (借助“变”可以推断“诡”为动词,就可以避免将“诡”解释为“诡秘”的错误了,而将“诡”较为顺利地解释为“隐蔽”)
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
白玉之环 (借助“戴”将“腰”定为动词,因而解释为“腰上佩戴着”)
3、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分为句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环境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如: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
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虽知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文化水平低,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因此这句中的“言”可理解为“记载”。

4、联想推断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的实词的含义。

如“不以外夷见易”的“见”,我们可联想课文中“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放在动词前,是第一人称“我”,“不以外夷见易”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可以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
西山)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
萃) ③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言听计从.

四、巩固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9
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严.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左右欲刃.
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 D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我尝闻少.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例: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②间.至赵矣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
之 ④臣请完.璧归赵 ⑤序.八州而朝同列 ⑥得其尤绝者家.
焉 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⑧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 A 、①③⑥ B 、③⑥⑦ C 、②④⑦ D 、⑤⑦⑧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赢粮而景.从 ⑤范增数目.
项王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
其根本 ⑧去今之墓.而葬焉 ⑨余自齐安舟.
行适临汝 A 、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 B 、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 、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
D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

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

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

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何则?有亡之势异也。

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

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

”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神爵元年卒。

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0 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

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

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

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选自《汉书·循吏传序》)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 ②匈:同“胸” 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存.问耆老孤寡 存:抚养
B 、迁.
北海太守 迁:升官 C 、犹饥者甘.糟糠 甘:以……为甘 D 、死见.
奉祀 见:被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朱邑“廉洁奉公”的一组是( )
①廉平不苟,以爱利为行 ②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
③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粱肉 ④廉洁守节,退食自公
⑤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 ⑥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邑出身农夫,为人公正,淳朴厚道,待人宽容,深得吏民敬爱,因政绩和德行第一任大司农。

B 、张敞非常钦佩朱邑,他曾会见朱邑,劝朱邑为国家广荐贤才。

朱邑接受了建议,举荐了不少贤士。

C 、朱邑居官,廉洁奉公,乐善好施,为官一方,百姓富裕。

死后,皇上曾赐给他儿子黄金以祭祀他。

D 、朱邑死后,他儿子遵从他的遗愿,将他安葬于桐乡的城西,桐乡百姓为他修坟建祠,并年年祭祀。

7、翻译。

(1)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译文:
(2)遭离凶灾,朕甚闵之。

译文:
(3)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1 五、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鼠好夜窃粟。

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

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

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燕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恣.鼠啮( ) ②必饫.
而后反( ) ③逮.夜,复呼,群次第入( ) ④咸.
溺死( ) 2、下列各项“置”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越人置.
粟于盎 A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B 、郑人有且置.
履者 C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 、内外多置.
小门墙,往往而是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3~4题。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 岁岁如之。

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

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 ) ②海塘上呼看潮,余遄.
往( ) ③著面..
皆湿( ) ④看之惊眩,坐半日,颜.
始定( ) 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①故事..
,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2 古义:( ) 今义:( )
②看者辟易,走.
避塘下 古义:( ) 今义:( )
③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古义:( ) 今义:( )
六、反思总结
七、当堂过手训练
1、下列各句中的“爱”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中的“爱”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B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
一牛 C 、古之遗爱.也 D 、爱.
而不见,搔首踯躅 2、下列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张良出,要项伯 ③虽一毫而莫取
④钿头银篦击节碎 ⑤形似酒尊 ⑥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⑦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A 、①③④⑧
B 、①②⑥⑧
C 、②④⑥⑦
D 、④⑤⑦⑧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成语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例:晋军.
函陵 ①不期.而遇 ②土崩.瓦解 ③扬长.避短 ④披坚执锐. ⑤打草惊.蛇 ⑥不翼.而飞 ⑦衣.锦还乡 ⑧丰衣足.
食 A 、②③⑧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⑥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辄.
积年不徙 辄:都 ②视事..
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观察事实 ③苟.
非吾之所有 苟:苟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3 ④酾酒..
临江 酾酒:斟酒 ⑤秦时与臣游.
游:结交,往来 ⑥昼夜勤作息..
作息:劳作和休息 ⑦素.
善留侯张良 素:平时 ⑧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⑤⑧ C 、①④⑥⑧ D 、④⑤⑦⑧
(2011·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 .灌迎.
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 .敌惊以为神,逡巡敛.
去 敛:躲藏 D .铁骑来追,灌射皆彻.
甲 彻:穿透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14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 .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 、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

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 、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