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知识迁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后面有关知识的基础,新旧知识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教材本身的编排也十分重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使学生在以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间迁移,掌握新的知识。

数学课没有不与旧知识产生联系的,我们应如何把握这一特点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把握知识的联系,精心设置复习内容。

迁移依赖的是知识间的共同因素。

教学新课时通过复习铺垫,挖掘出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导出新知识,再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例如,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设置这样的复习:
沙河子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__________。

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多少人?1、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提问:问题(1)“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多少人。

)问题(2)“三年级有多少人,题中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样求?四年级有多少个人?题中有没有告诉我们?(没有)怎么办?(3)指定学生补充条件,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通过复习题复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把复习题中学生补的条件改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38人”,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

这样就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便于知识的迁移。

又如,教学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复习题:1、口算:14+9 120+90
0.1+0。

2 200—82 24-9 0.4-0。

2
2、填空:3735克=()千克4075克=()千克
3、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克。

两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先让学生板演,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再让学生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复习完整数加法的意义后,把复习中的“3735克”和“4075克”分别改为“千克”.通过这样的复习过渡,就很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二、利用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往往需要借助形象直观。

如今教材的编排就很重视,通过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的直观形象思维进行知识迁移,抽象出数学知识.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就是通过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又通过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

又再通过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就这样利用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的直观形象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几分之一。

又如,教学分数乘以整数就是通过吃蛋糕的实例来引入,又通过一瓶桔汁重3/5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1/2瓶重多少千克?2/3瓶重多少千克?这样的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理解抽象出“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利用类推掌握新知识。

类推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这种推理比较简单具体,虽然推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但这种推理有很大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这种方法加速知识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写法(含有三级的数)时,引导学生从含有两位数的读法、写法类推到含有三级数的读、写法;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类推到亿以上的数的大小比较;从求一个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类推到求比亿大的数的近似数;从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推到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出了触类旁通缩短了知识迁移的过程,从而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由于类推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因此教学中有必要设计一些类推出来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子,帮助学生养成检验结论的习惯,提高判断能力。

四、精心设计练习,使知识再迁移。

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

知识的应用也可以看作是知识的再迁移。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般从表面理解到比较深刻理解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应重视练习的设计,有意识地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拓展练习,为今后学习打下更好伏笔。

例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当学生完成“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3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2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完成?”这基本题的练习后,再把题目变成为:(1)两队合修应几天后还剩这段公路的1/3?(条件不变)。

(2)甲队先修5天后,两队再合修,还要多少天完成?(3)两队合修4天后,剩下的由甲队独修,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等变式题.这样通过多个层次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这类型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也使知识得到再迁移。

又如,当教学完乘法的意义后设计了这一组练习:
9+9+9+9+9+9=
8+8+8+8+8+8+7=
7+7+……+7+8=(一共有99个7)
让学生说出解题办法;当教学完三角形的分类后,出现这样的问题,“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当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完成基本练习后,再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个分数的分母是7,当分母增加14后,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能使知识得到再迁移,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训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