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精细高效复习学案资料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基础知识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说明:①平衡态:②惯性:(惯性不是力)③力和运动的关系: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2、说明:①力的单位:②牛顿第二定律“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因果性;④同一性3、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①超重②失重③完全失重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将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浮力消失,支持面间的弹力消失)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2、说明: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②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四、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步骤:⑴弄清两个情况: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画受力示意图和运动草图)⑵求加速度:从合力上求(已知力)或从运动学公式求(已知运动)⑶列方程: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方程五、试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1、目的2、原理3、器材4、步骤5、数据记录与处理6、误差分析7、结论8、注意事项常见题型一、加速度与力的瞬时对应关系1.如图所示,小球 A 、B 的质量分别 为m 和 2m ,用轻弹簧相连,然后用细线悬挂而静止,在剪断弹簧的瞬间,求 A 和 B 的加速度各为多少?在剪断细线的瞬间, A 和 B 的加速度又各为多少?2.如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A 、B 两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m A =2kg ,m B =1kg , 在6N 的水平力F作用下,它们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在突然撤去 F 的瞬间,两球加速度a A = a B = 。
3.如图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 】A .0B .大小为233g ,方向竖直向下C .大小为233g ,方向垂直木板向下D .大小为33g ,方向水平向右3.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
在弹簧正上方有一个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 ,将弹簧压缩。
当弹簧被压缩了x 0时,物块的速度减小到零。
2019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课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 ①理想斜面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静止状态④质量⑤控制变量法⑥成正比⑦成反比⑧合外力⑨F合=ma⑩大小相等⑪方向相反⑫同一条直线上⑬静止⑭匀速直线运动⑮F x合=0 ⑯F y合=0 ⑰超重⑱失重⑲完全失重主题1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矢量三角形法(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闭三角形,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解相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的有直角三角形、动态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2.正交分解法.在正交分解法中,平衡条件F合=0可写成:∑F x=F1x+F2x+…+F nx=0(即x方向合力为零);∑F y=F1y+F2y+…+F ny=0(即y方向合力为零).3.整体法和隔离法: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弄清楚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采用隔离法;若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可采用整体法.【典例1】如图所示,将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木块,对木块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和斜面体间可能无摩擦B.木块和斜面体间一定有摩擦C.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可能无摩擦D.撤掉拉力F后,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一定有摩擦解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若:F cos α=mg sin α,则木块与斜面体间无摩擦力,故A正确,B 错误.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等于F 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右,故C错误.撤掉拉力F后,若物块仍然保持静止,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则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D错误,故选A.答案:A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固定有一个光滑的半圆形支架(AB为直径),支架上套着一个小球,轻绳的一端悬于P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已知半圆形支架的半径为R,轻绳长度为L,且R<L<2L.现将轻绳的上端点P沿墙壁缓慢下移至A点,此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F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A.F1和F2均增大B.F1保持不变,F2先增大后减小C.F1先减小后增大,F2保持不变D.F1先增大后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设小球所在位置为Q,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G、绳对小球的拉力F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2,三力平衡,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OPQ相似,可有GOP=F1FQ=F2OQ,重力为恒力,P点下移的过程,OP间距离减小,比例式比值增大,PQ间距离为绳长,OQ间距离为圆形支架的半径,均保持不变,所以F1和F2均增大,故A正确,B、C、D 错误.答案:A主题2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概念.(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2)极值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2.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3.常见类型.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间的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紧与松弛的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滑动与不滑动问题.4.解题关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描述,对临界状态的判断与分析,找出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的拉力为零.(3)存在静摩擦的系统,当系统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间不一定有相对滑动,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典例❷]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两根细绳OA、OB挂在小车上,两根细绳与车顶水平面夹角分别为53°和37°.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若小车静止不动,绳OA 拉力T 1和绳OB 拉力T 2分别为多大?(2)若小车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绳OA 拉力T 1和绳OB 拉力T 2分别为多大?(3)若OA 绳中恰好没有拉力,则小车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析:(1)小车静止不动,物体受力平衡T 1=mg cos 37°=0.8mg ,T 2=mg sin 37°=0.6mg(2)若小车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建立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直角坐标系: 竖直方向:T 2sin 37°+T 1cos 37°=mg ① 水平方向:T 2cos 37°-T 1sin 37°=mg ② 联立①②得T 1=0.2mg ,T 2=1.4mg(3)若OA 绳中恰好没有拉力,物体受到重力和绳子OB 的拉力,mg tan 53°=ma ,解得:a =43g答案:(1)0.8mg 0.6mg (2)T 1=0.2mg ,T 2=1.4mg (3)a =43g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而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长为L =1.4 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 取10 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在木板M 上,为使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问:F 大小的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M 上,最终使得m 能从M 上滑落下来,问: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1)要使m 能从M 上滑下,则m 与M 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m :μmg =ma 1, 对M :F -μmg =Ma 2,且a 2>a 1,解得F >20 N.(2)当F =22.8 N 时,由(1)知m 和M 相对滑动, 对M :F -μmg =Ma 3 设经时间t ,m 、M 脱离,则 12a 3t 2-12a 1t 2=L ,解得t =2 s. 答案:(1)F >20 N (2)2 s统揽考情本章知识是必修1的核心,是前三章的综合,也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比较高,在高考命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有时也出实验题.既有本章的单独考查,也有和以后的机械能、电场、磁场的知识综合考查.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出现在平衡条件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等方面,分值在20分到30分之间.真题例析(2017·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 0和s 1(s 1<s 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解析:(1)设冰球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 1=μg ①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 1s 0=v 21-v 20②联立①②得μ=a 1g =v 20-v 212gs 0③(2)设冰球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v 0-v 1μg④ 又s 1=12at 2⑤由③④⑤得a =s 1(v 0+v 1)22s 2⑥ 答案:(1)v 20-v 212gs 0 (2)s 1(v 0+v 1)22s 2针对训练(多选)(2015·课标全国Ⅰ卷)如图(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1=v 0t 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v 1t 1.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1,mg sin θ-f =ma 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v 0+v 12t 1g, 滑动摩擦力f =m (v 0-v 1)2t 1,而f =μF N =μmg 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由vt 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答案:ACD1.(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2.(2016·全国卷Ⅲ)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m2 B.32m C .m D .2m答案:C3.(2015·课标全国Ⅱ卷)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图(a)图(b)(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打C 点时物块的速度v =________m/s ;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高度C .斜面的倾角解析:(1)物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纸带可得连续两段距离之差为0.13 cm ,由a =Δx T 2得a =0.13×10-2(0.02)2 m/s 2=3.25m/s 2,其中C 点速度v =x BD t BD =(3.65+3.52)×10-22×0.02 m/s ≈1.79 m/s.(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物块所受合外力为:F 合=mg sin θ-μmg cos θ,即a =g sin θ-μg cos θ 得μ=g sin θ-ag cos θ,所以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θ.答案:(1)3.25 1.79 (2)C4.(2014·上海卷)如图,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 >g tan 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 2=2a ′s 1、v 2=2as 2,且s =s 1+s 2,解得:a ′=av 22as -v2.(2)假设球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N sin θ=ma ,N cos θ=mg , 解得:a =g tan θ.减速时加速度向左,此加速度由斜面支持力N 与左壁支持力F 左共同决定,当a >g tan θ,F 左=0,球受力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 sin θ=ma ,在竖直方向有N cos θ-F 上=mg ,解得:F 上=m (a cot θ-g ).答案:(1)av 22as -v2 (2)0 m (a cot θ-g )5.(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图(a) 图(b)(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判定碰撞前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 =4 m/s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 =4 m/s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g =4 m/s -0 m/s1 s解得μ2=0.4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t =1 s ,位移x =4.5 m ,末速度v =4 m/s 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x =vt +12at 2代入可得a =1 m/s 2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μ1g =a 可得μ1=0.1(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 +m )g +μ2mg =Ma 1 可得a 1=43m/s 2对滑块,则有加速度a 2=4 m/s 2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t 1=1 s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x 1=vt 1-12a 1t 21=103m 末速度v 1=83 m/s滑块向右位移x 2=4 m/s +02t 1=2 m此后,木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仍为a 2=4 m/s 2木块继续减速,加速度仍为a 1=43m/s 2假设又经历t 2二者速度相等,则有a 2t 2=v 1-a 1t 2 解得t 2=0.5 s此过程,木板位移x 3=v 1t 2-12a 1t 22=76 m 末速度v 3=v 1-a 1t 2=2 m/s滑块位移x 4=12a 2t 22=12 m此后木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Δx =x 1+x 3+x 2-x 4=6 m 滑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 m(3)最后阶段滑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a =μ1g =1 m/s 2位移x 5=v 232a=2 m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x 1+x 3+x 5=6.5 m. 答案:(1)μ1=0.1μ2=0.4 (2)6 m (3)6.5 m。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5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会解决简单问题.3.理解一对平衡力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把它们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二、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图1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任何物体都受重力,其方向竖直向下.(2)弹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时就会产生弹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填“平行”或“垂直”).(3)摩擦力:当两个粗糙且挤压的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其方向与接触面平行(填“平行”或“垂直”).2.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一个(填“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填“一个”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则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4)物体间的摩擦力一定与压力垂直.(√)(5)物体间的作用力可能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6)物块静止放在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物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导学探究]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答案(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无先后顺序.(2)前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弹力,后者相互作用力都是引力或都是斥力.(3)两个.2.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呢?答案不是.1.牛顿第三定律表达式:F=-F′,式中的“-”号表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1)三个性质(2)四个特征例1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图2所示,一运动员站在3 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 )图2A.先有F1后有F2B.一旦人离开跳板,F2立即消失,F1依旧存在C.因人离开跳板前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F2大于F1D.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答案 D解析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正确.【考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题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例2如图3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对本章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培养归纳能力2、初步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3、初步理解临界和及值问题4、进一步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的理解课本导读合作探究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箱子的质量M=5、0 kg,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2、在箱子顶处系一细线,悬挂一个质量m=0、1 kg的小球,箱子受到水平恒力F的作用,使小球的悬线与竖直方向的摆角θ=30,试求力F的大小、(g取10 m/s2)二、临界和极值问题例2 如图所示,两个物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mA=4 kg,B的质量mB=5 kg,在A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A、当FA=20 N时,A、B间恰好开始发生相对运动、在撤去FA后,求:若要保持A、B间相对静止,对B物块能施加的最大水平力为多大?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例3 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90 kg、气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发现气球因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 m/s,且做匀加速运动,4 s内下降了12 m、为使气球安全着陆,向舱外缓慢抛出一定的压舱物、此后发现气球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速度在5分钟内减少了3 m/s、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9、89 m/s2,求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例4 在倾斜角为θ的长斜面上,一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连同风帆)的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风帆受到向后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v大小成正比,即f=kv、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的倾斜直线是t=0时刻速度图线的切线、(1)由图象求滑块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大小、(2)若m=2 kg,θ=37,g=10 m/s2,求出μ和k的值、(sin37=0、6,cos37=0、8)巩固提高1、如图所示,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杆上套着一个圆环。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公式:
理解要点:
此时小球受力如图2,由水平和竖直方向状态可列方程分别为:
解得:
由滑块A的加速度,所以小球将飘离滑块A,其受力如图3所示,设线和竖直方向成角,由小球水平竖直方向状态可列方程
解得:
知识总结
归纳分析
把握重难点
规律总结
方法总结
例题训练
加深印象
板
书
章末复习
(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二)牛顿第二定律
(三)力的平衡
(四)牛顿第三定律
(五)力学基本单位制
教学
反思
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找准临界条件与极值条件,是解决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的关键。
【例题讨论】
例1.如图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
解析:当小球和斜面接触,但两者之间无压力时,设滑块的加速度为a'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高中物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学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复习总结与训练【学习目标】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分析】牛顿运动定律【自主学习】【知识回顾整理】一、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把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联系起来了。
二、解决的两类问题1.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图。
(3)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F、m、a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强调:牛顿第二定律是“桥梁”,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基础,正交分解是方法。
三、物体的平衡三力平衡常用方法: 多力平衡我们一般用 方法四、总结一下超重和适中的本质【当堂检测】1、如图,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绳OA ,使连接点A 向上移,但保持O 点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时,绳OA 的拉力(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题小结:2、(09江苏卷)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 。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
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m/s 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 。
求飞行器所阻力f 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
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宽度h ;力的合成分解 F 合=ma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F 1、F 2……F 合a3、质量是5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个弹簧秤,弹簧秤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m=5 kg的物体A,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他看到弹簧秤的示数为40 N, g 取10 m/s2,求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本章综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Word版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案(一)【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方向相同。
2.公式:;若受力较多,用正交分解其表达式为二、两类动力学问题第一类: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思路: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求: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等。
第二类: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思路: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 【例题】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 ,在水平方向受到5.0N 的拉力,物体跟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1。
(1)求物体在4.0s 末的速度;(2)若在4s 末撤去拉力,求:①物体滑行时间;②从启动到停止所通过的位移;③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步骤】确定对象、画图受力分析和过程、列方程、求解、检验结果。
【练习1】1、一木箱质量为m ,在水平力T 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
现用斜向右下方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 推木箱而做加速运动,求:经过时间t 木箱的速度和位移。
2.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1)若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始终沿水平面向右运动,拉力F的大小范围;(2)若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后,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撤去拉力,已知F=100 N、m=10 kg、μ=0.5、θ=37°,撤去拉力后物体滑行的时间t。
vFθ【例题】例2.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0kg,现在用一个大小为60N的水平推力使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移动9.0m时,速度达到6.0m/s,求:①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物体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练习2】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 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作业1】⒈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0.25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 N、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o角的斜向上的拉力,已知sin37o=0.6,cos37o=0.8,取g=10m/s2.求:(1)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5 s内通过的位移.2.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 30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0 kg的箱子匀速前进,如图(a)所示,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0.求:(1)推力F的大小;(2)若该人不改变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去拉这个静止的箱子,如图(b)所示,拉力作用2.0 s 后撤去,箱子最多还能运动多长距离?(g取10 m/s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学案(二)【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成正比,跟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方向相同。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4章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本章复习学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加强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全面深刻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
2.进一步加强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熟练掌握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3.深化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能熟练运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4.强化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灵活、熟练运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这种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成立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3.理解(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状态或保持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来维持。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状态,因为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0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例1 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
现突Array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4-1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3.表达式:。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例2 某学校教室里的磁性黑板上通常粘挂一些小磁铁,小磁铁被吸在黑板上可以用于“贴”挂图或试题答案。
关于小磁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磁铁受到黑板的吸引力大于受到的弹力才能被吸在黑板上B.小磁铁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小磁铁受到五个力的作用D.小磁铁受到的支持力与黑板受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二、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考点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跟它的质量成,加速度的方向跟相同。
全国通用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5 牛顿第三定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等的影响、4、会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预习案】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______,物体之间____________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____________,另一个力叫做____________、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直线上、自主探究:1、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怎样认识的?探究: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等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思考:(1)既然大人拉小孩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样大,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2)如果让大人穿上溜冰鞋站在水泥地面上,再比力气时,小孩能否将大人拉过来?提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及怎样改变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并非由物体所受的某一个力决定、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什么?【探究案】1、作用与反作用: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同时性:究竟哪个力是作用力,哪个力是反作用力,可任意选择,没有主次之分、(2)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高中物理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复习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
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内容学习目标1、对本章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培养归纳能力2、初步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3、初步理解临界和及值问题4、进一步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的理解课本导读合作探究一、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箱子的质量M=5.0 kg,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2.在箱子顶处系一细线,悬挂一个质量m=0.1 kg的小球,箱子受到水平恒力F的作用,使小球的悬线与竖直方向的摆角θ=30°,试求力F的大小.(g取10 m/s2)二、临界和极值问题例2 如图所示,两个物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m A=4 kg,B的质量m B=5 kg,在A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 A.当F A=20 N时,A、B间恰好开始发生相对运动.在撤去F A后,求:若要保持A、B间相对静止,对B物块能施加的最大水平力为多大?三、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例3 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90 kg.气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发现气球因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 m/s,且做匀加速运动,4 s内下降了12 m.为使气球安全着陆,向舱外缓慢抛出一定的压舱物.此后发现气球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速度在5分钟内减少了3 m/s.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9.89 m/s2,求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例4 在倾斜角为θ的长斜面上,一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连同风帆)的质量为m,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风帆受到向后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v大小成正比,即f=kv.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的倾斜直线是t=0时刻速度图线的切线.(1)由图象求滑块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大小.(2)若m=2 kg,θ=37°,g=10 m/s2,求出μ和k的值.(sin 37°=0.6,cos 37°=0.8)巩固提高1、如图所示,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杆上套着一个圆环。
人教版全国通用版2018_2019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学案必修1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 一)[ 学习目标 ] 1. 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一、牛顿第二定律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揭穿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协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碰到的协力的方向相同.二、两类基本问题1.依照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若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则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依照运动学规律就能够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依照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若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则可依照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就能够确定物体所受的力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1)依照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能够判断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 )(2)依照物体加速度的方向能够判断物体碰到的每个力的方向.( ×)(3)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的受力决定的.( √ )(4)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它对其他物体的施力情况决定的.( ×)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以108 km/h 的速度向前行驶,司机看到前方有紧急情况而刹车,已知刹车时汽车所受制动力为车重的倍.则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是多大?汽车刹车2后行驶多远距离才能停下?汽车的刹车时间是多少?( 取g= 10 m/s )答案由=可得a =kmg2=5 m/skmg ma mv2则汽车刹车距离为s=2a=90 m.v刹车时间为t ==6 s.a1.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剖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剖析图.(2)依照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协力 ( 包括大小和方向 ).(3)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运动学量——随意时辰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 .2.注意问题: (1) 若物体受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作用,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协力;若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常用正交分解法求协力;(2)用正交分解法求协力时,平常以加速度 a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成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各力分解在 x 轴和 y 轴上,依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两个方向上的协力分别产生各自的加速度,解方程组 F x=ma, F y=0.例 1 如图 1 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川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它们间弹力的0.25 倍,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F=8 N、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斜向上的拉力,已知 sin 37 °= 0.6 , cos 37 °= 0.8 ,g取 10 m/s 2. 求:图 1(1)画出物体的受力求,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拉力作用下 5 s 末的速度大小;(3)物体在拉力作用下 5 s 内经过的位移大小 .答案(1)见剖析图 1.3 m/s2,方向水平向右(2)6.5 m/s(3)16.25 m剖析(1)对物体受力剖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cosθ - F f=maF sinθ +F N=mgF f=μF N解得: a=1.3 m/s2,方向水平向右(2) v=at=1.3 ×5 m/ s= 6.5 m/s1212(3) x=at=×1.3 ×5 m= 16.25 m22【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流程针对训练1如图 2 所示,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与水平川面成θ=37°角,一装潢工人手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木杆对刷子的作使劲向来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10 N,刷子的质量为m=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天花板长为L=4 m, sin 37 °= 0.6 , cos 37 °= 0.8 ,g= 10 m/s 2. 试求:图 2(1)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大小;(2)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答案 (1)2 m/s 2(2)2 s剖析(1) 以刷子为研究对象,受力剖析以以下列图设杆对刷子的作使劲为F,滑动摩擦力为F f,天花板对刷子的弹力为F N,刷子所受重力为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 37°-μ( -)cos 37°=maF mg F mg代入数据解得a=2 m/s2.1(2)由运动学公式得 L=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 s.【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剖析和运动过程剖析,并画出受力求和运动草图.(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3)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4)依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协力求出所需的力.例2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4 s内经过8 m的距离,此后封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 2 s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m=2×103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封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碰到的阻力大小;(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 .答案(1)4 m/s(2)4 ×10 3 N (3)6 ×10 3 N剖析(1) 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0 + 0x = 2 t1解得 v0=2x0= 4 m/s t1(2) 封闭发动机后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a2=0-v0=- 2 m/s 2 t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a23解得 F f=4×10 N(3) 设开始加速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为a1x0=1a1t 12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f= ma13解得 F= F f+ ma1=6×10 N【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应注意的两点问题1.由运动学规律求加速度,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进而确定协力的方向,不能够将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混杂.2.题目中所求的力可能是协力,也可能是某一特定的力,均要先求出协力的大小、方向,再依照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分力 .针对训练2如图 3 所示,质量为m=3 kg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 30°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木块能够沿斜面匀速下滑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经过. 若用沿斜面向上的力t =2 s时间木块沿斜面上升F 作用于木块上,使其由静止开4 m 的距离,则推力 F 的大小为 ( g取 10 m/s2)()图 3A.42 NB.6 NC.21 ND.36 N答案D剖析因木块能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平衡条件知:sinθ=μ cosθ,因此μ= tanmg mgθ ;当在推力作用下加速上滑时,由运动学公式122,由牛顿第二定律x= at得 a=2 m/s2得: F- mg sinθ -μmg cosθ=ma,得F=36 N,D正确.【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三、多过程问题剖析1.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剖析每个过程.联系点:前一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其他还有位移关系、时间关系等.2.注意:由于不相同过程中力发生了变化,因此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对每一过程都要分别进行受力剖析,分别求加速度.例3 如图 4所示,是一滑雪场表示图,其中是长L = 8 m、倾角θ= 37°的斜坡,ACD ACCD段是与斜坡圆滑连结的水平面. 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 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0.25 ,不计空气阻2力 .( 取g= 10 m/s , sin 37 °= 0.6 , cos 37 °= 0.8) 求:图 4(1)人从斜坡顶端 A 滑至底端 C所用的时间;(2)人在离 C点多远处停下?答案(1)2 s(2)12.8 m剖析(1) 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对人受力剖析以以下列图.设人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θ -F f=maF f=μF N垂直于斜坡方向有F N- mg cosθ=0联立以上各式得a=g sinθ -μ g cosθ =4 m/s21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L=2at解得: t =2 s(2) 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碰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作用. 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 mg=ma′设人抵达 C处的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人在斜坡上下滑的过程:v2=2aL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0-v2=- 2a′x联立解得 x=12.8 m【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多过程问题剖析多过程问题的剖析方法1.剖析每个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依照每个过程的受力特点和运动特点确定解题方法 ( 正交分解法或合成法 ) 及采纳合适的运动学公式 .2. 注意前后过程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及速度关系.1.( 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某气枪子弹的出口速度达100 m/s ,若气枪的枪膛长0.5 m ,子弹的质量为 20 g ,若把子弹在枪膛内的运动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使劲为 ()×10 2 N B.2 ×10 2N C.2 ×105 N D.2 ×10 4 N答案B2v21002242剖析依照 v=2ax,得a=2x=2×m/s=1×10m/s,进而得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作使劲 F=ma=20×10-3×1×104N=2×102N.【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2.(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如图 5 所示,某高速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可达270 km/h ,机车持续牵引力为 1.57 ×10 5N. 设列车总质量为100 t ,列车所受阻力为所受重力的0.1 倍,如果列车在该连续牵引力牵引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列车从开始启动抵达到最大运行速度共需要多长时间?( g取 10 m/s 2)图 5答案131.58 s剖析已知列车总质量m=100 t=×105kg,列车最大运行速度v=270 km/h=75 m/s,5列车所受阻力F f= mg=×10N.因此列车的加速度a=F-Ff=0.57 m/s2.m又由运动学公式v= v0+ at ,可得列车从开始启动抵达到最大运行速度需要的时间为t =v-v0≈ 131.58 s.a【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3.( 多过程问题剖析) 总质量为m=75 kg的滑雪者以初速度v0=8 m/s沿倾角为θ=37°的斜面向上自由滑行,已知雪橇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5 ,假定斜面足够长 .sin 37°= 0.6 ,g取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 试求:(1)滑雪者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2)若滑雪者滑行至最高点后掉转方向向下自由滑行,求他滑到起点时的速度大小.答案(1)4 m (2)4 2 m/s剖析(1) 上滑过程中,对滑雪者进行受力剖析,如图甲所示,滑雪者受重力mg、支持力N、摩擦力f 作用,设滑雪者的加速度大小为a 1.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F Fmg sinθ +F f=ma1,a1方向沿斜面向下.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有:F N= mg cosθ又摩擦力f =μ NFF由以上各式解得: a1= g(sinθ+μ cos θ ) = 8 m/s 2v 02滑雪者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x=2a1=4 m,即滑雪者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 4 m.(2) 滑雪者沿斜面下滑时,对其受力剖析如图乙所示.滑雪者碰到重力mg、支持力 F N′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 f′,设加速度大小为a2.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θ -F f′=ma2,a2方向沿斜面向下.N在垂直于斜面方向有: F ′= mg cosθ又摩擦力f ′=μ N′F F由以上各式解得: a2= g(sinθ-μcosθ)=4 m/s2滑雪者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滑到出发点时的位移大小为 4 m,速度大小为 v=2a2x= 4 2 m/s.【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多过程问题剖析一、选择题考点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1.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以以下列图的图象能够正确反应出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答案C剖析对雨滴受力剖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f= ma.雨滴加速下落,速度增大,阻力增大,故加速度减小,在 v-t 图象中其斜率变小,应选项C正确.【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2. 用30 N的水平外力F,拉一个静止在圆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力 F 作用3 s后消失. 则第 5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v = 4.5 m/s , a = 1.5 m/sB. v = 7.5 m/s , a = 1.5 m/sC. v = 4.5 m/s , a = 0D. v = 7.5 m/s , a = 022答案 C剖析力F 作用下a = F =30 m/s 2= 1.5 m/s 2, 3 s 末的速度 = at = 4.5 m/s , 3 s 后撤m 20v去拉力后 F =0, a = 0,物体做匀速运动,故 C 正确 .【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3. 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时间 t ,速度变为 v ,若是要使物体的速度变为 2v ,以下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将水平恒力增加到2F ,其他条件不变B. 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C. 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两倍D. 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 2 倍,其他条件不变答案D剖析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 μmg = ma ,因此 a = - μ g ,比较 A 、 B 、C 三项,均不能够满m足要求,应选项 A 、 B 、C 均错,由 v = at 可得选项 D 对 .【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4. 物体放在圆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 t 经过的位移是 x . 若是水平恒力变为 2F ,物体仍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2t 经过的位移是 ()A. x xxx答案 D剖析当水平恒力为F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ax = 1 a t 2= Ft2 .22m当水平恒力为 2F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 ′,F ma124Ft2x ′= 2a ′ (2 t ) = m .联立得, x ′= 8x .【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5.在交通事故的剖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照,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印迹. 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 m,假定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 ,g取 10 m/s 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为 ()A.7 m/sB.14 m/sC.10 m/sD.20 m/s答案B剖析设汽车刹车后滑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解得:a=μ g.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式得2v0=2ax,可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为:v =2ax = 2μ gx= 2×0.7 ×10×14 m/s =14 m/s ,因此 B 正确 .【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考点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6.行车过程中,若是车距不够,刹车不实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碰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碰撞所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90 km/h,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好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安全带对乘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约为( 不计人与座椅间的摩擦,刹车过程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450 NB.400 NC.350 ND.300 N答案C剖析汽车刹车前的速度v0=90 km/h=25 m/s设汽车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v0t= 5 m/s2对乘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70×5 N=350 N,因此C正确.【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7.(多项选择)如图1 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θ 的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水平力 F 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所有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 1A. 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为mg cos θB. 斜面和竖直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协力为maC. 若增大加速度a,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必然增大D. 若增大加速度,竖直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必然增大a答案AD剖析对小球受力剖析以以下列图,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F N2进行正交分解,竖直方向有N2cosθ =,水平方向有N1- N2sinθ=,因此斜面对F mg F F ma小球的弹力为N2=mg,A 正确 . N1=+tanθ . 由于N2=mg与F cosθF ma mg F cos θa 没关,故当增大加速度 a 时,斜面对小球的弹力不变,挡板对小球的弹力 F 随 a 增大N1而增大,故 C 错误, D正确 . 小球碰到的协力为ma,故B错误.【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8.(多项选择)如图2 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 2 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经过圆滑定滑轮连结质量为m1的物体1,与物体 1 相连结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 ( 物体 1 和物体 2 相对车厢静止)()图 2A. 车厢的加速度为 tan θgm1gB. 绳对物体 1 的拉力为cosθC. 底板对物体 2 的支持力为 (2- 1)m m gD. 物体 2 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g sinθ2答案AB剖析对物体 1 进行受力剖析,且把拉力T 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分解,有FF T cosθ= m1g,F T sinθ =m1am1g得F T=cosθ,a=g tanθ,因此 A、 B正确 .对物体 2 进行受力剖析有F N+ F T′= m2gF f静= m2a依照牛顿第三定律,F T′= F T解得 F N= m2g-m1g cosθF f静= m2g tanθ ,故 C、D错误 .【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考点三多过程问题剖析9. 竖直上抛物体碰到的空气阻力F f大小恒定,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间为t 1,从最高点再落回抛出点所需时间为t 2,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1,下降时加速度大小为a2,则()aA. a1>a2,t1<t2B. a1 >a2,t1>t2C. a <a,t<t2D. a <a,t >t2121121答案A剖析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f= ma1①12设上升高度为h,则 h=2a1t 1②下降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f= ma2③12h=2a2t 2④由①②③④得,a1>a2, t 1<t 2,A正确.【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多过程问题剖析10.一物块从粗拙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滑行,抵达某地址后又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A.上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下滑时的摩擦力B.上滑时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下滑时的摩擦力C.上滑时的加速度小于下滑时的加速度D.上滑的时间大于下滑的时间答案B剖析设斜面倾角为θ ,物块碰到的摩擦力 f =μcos θ,物块上滑与下滑时的滑动F mg摩擦力大小相等,应选项 A 错误, B 正确;上滑时的加速度 a 上= g sinθ+μg cosθ,下滑时的加速度 a 下= g sinθ -μ g cosθ,由此可知,上滑时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应选项 C 错误;由t =2x,位移x相等,a上> 下,因此t上<下,应选项 D 错误 .a a t【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多过程问题剖析二、非选择题11.(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如图3 所示,质量为 2 kg的物体在40 N 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 1 s内沿足够长的竖直墙壁下滑 3 m.求:(取g=10 m/s2)图 3(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物体碰到的摩擦力大小;(3)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 .答案(1)6 m/s 2剖析(1)由=12,可得:a =2h= 6 m/s 2h2at t2(2)剖析物体受力情况以以下列图:水平方向: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F N= F=40 N竖直方向:取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f= ma 可得: F f= mg-ma=8 N(3) 物体与墙壁间的滑动摩擦力F f=μ F NFf8因此μ===0.2.FN 40【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12.(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使劲传感器研究小球与竖直挡板间的作使劲,实验装置如图 4 所示,已知斜面倾角为45°,圆滑小球的质量m=3 kg,力传感器固定在竖直挡板上. 求: ( g=10 m/s2)图 4(1)当整个装置静止时,力传感器的示数;(2)当整个装置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为36 N,此时装置的加速度大小;(3)某次整个装置在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力传感器示数恰巧为0,此时整个装置的运动方向怎样?加速度为多大?答案(1)30 N (2)2 m/s 2(3) 方向向左,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剖析(1)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设小球与力传感器静止时的作使劲大小为F,小球与斜面间的作使劲大小为F N,对小球受力剖析以以下列图,由几何关系可知:F=mg=3×10 N=30 N;(2)竖直方向 F N cos 45°= mg;水平方向 F′- F N sin 45°= ma;解得: a=2 m/s2;(3)要使力传感器示数为 0,则有:F N cos 45°= mg; F N sin 45°= ma′;解得: a′=10 m/s2,方向向左.【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13.( 多过程问题剖析) 如图 5 所示,一固定足够长的粗拙斜面与水平面夹角θ =30° .一个质量 m=1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 F=10 N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 已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g取 10 m/s 2 . 则:6图 5(1)求物体在拉力 F 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1;(2) 若力F作用 1.2 s后撤去,求物体在上滑过程中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答案(1)2.5 m/s2(2)2.4 m剖析(1) 对物体受力剖析,依照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碰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F = mg cosθ=5 3 N ,N物体的加速度 a =F- mgsin θ -Ff2=2.5 m/s .1m12 (2) 力F作用t0= 1.2 s 后,速度大小为v=a1t0=3 m/s,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x1=2a1t 0= 1.8 m.今后它将向上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mgsin θ+ Ff2 a2=m=7.5 m/s .这一过程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x2=v2= 0.6 m. 2a2整个上滑过程搬动的最大距离x= x1+ x2=2.4 m.【考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问题【题点】多过程问题剖析。
高中物理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复习〕教案★新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复习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Ⅰ物理思维方法l、理想实验法: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理想实验〞不同于科学实验,它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作出更深层次的抽象思维过程。
惯性定律的得出,就是理想实验的一个重要结论。
2、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让其中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确定F、m、a三者关系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
3、整体法:这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法是把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隔离法是把系统中的某个物体单独拿出来研究。
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将有助于简便解题。
Ⅱ基本解题思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条件和所求量。
2、选取研究对象。
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那么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 ①理想斜面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静止状态④质量⑤控制变量法⑥成正比⑦成反比⑧合外力⑨F合=ma⑩大小相等⑪方向相反⑫同一条直线上⑬静止⑭匀速直线运动⑮F x合=0 ⑯F y合=0 ⑰超重⑱失重⑲完全失重主题1 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矢量三角形法(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闭三角形,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解相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的有直角三角形、动态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2.正交分解法.在正交分解法中,平衡条件F合=0可写成:∑F x=F1x+F2x+…+F nx=0(即x方向合力为零);∑F y=F1y+F2y+…+F ny=0(即y方向合力为零).3.整体法和隔离法: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弄清楚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采用隔离法;若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可采用整体法.【典例1】如图所示,将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有一木块,对木块施加一斜向上的拉力F,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和斜面体间可能无摩擦B.木块和斜面体间一定有摩擦C.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可能无摩擦D.撤掉拉力F后,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一定有摩擦解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若:F cos α=mg sin α,则木块与斜面体间无摩擦力,故A正确,B 错误.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斜面体和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等于F 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右,故C错误.撤掉拉力F后,若物块仍然保持静止,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则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D错误,故选A.答案:A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固定有一个光滑的半圆形支架(AB为直径),支架上套着一个小球,轻绳的一端悬于P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已知半圆形支架的半径为R,轻绳长度为L,且R<L<2L.现将轻绳的上端点P沿墙壁缓慢下移至A点,此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F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A.F1和F2均增大B.F1保持不变,F2先增大后减小C.F1先减小后增大,F2保持不变D.F1先增大后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设小球所在位置为Q,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小球受重力G、绳对小球的拉力F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2,三力平衡,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OPQ相似,可有GOP=F1FQ=F2OQ,重力为恒力,P点下移的过程,OP间距离减小,比例式比值增大,PQ间距离为绳长,OQ间距离为圆形支架的半径,均保持不变,所以F1和F2均增大,故A正确,B、C、D 错误.答案:A主题2 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概念.(1)临界问题: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2)极值问题: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2.关键词语.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3.常见类型.动力学中的常见临界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弹力发生突变时接触物体间的脱离与不脱离的问题;二是绳子的绷紧与松弛的问题;三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滑动与不滑动问题.4.解题关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正确描述,对临界状态的判断与分析,找出处于临界状态时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关系,即临界条件.常见的三类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的拉力为零.(3)存在静摩擦的系统,当系统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间不一定有相对滑动,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典例❷]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被两根细绳OA、OB挂在小车上,两根细绳与车顶水平面夹角分别为53°和37°.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若小车静止不动,绳OA 拉力T 1和绳OB 拉力T 2分别为多大?(2)若小车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绳OA 拉力T 1和绳OB 拉力T 2分别为多大?(3)若OA 绳中恰好没有拉力,则小车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析:(1)小车静止不动,物体受力平衡T 1=mg cos 37°=0.8mg ,T 2=mg sin 37°=0.6mg(2)若小车以大小为g 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建立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直角坐标系: 竖直方向:T 2sin 37°+T 1cos 37°=mg ① 水平方向:T 2cos 37°-T 1sin 37°=mg ② 联立①②得T 1=0.2mg ,T 2=1.4mg(3)若OA 绳中恰好没有拉力,物体受到重力和绳子OB 的拉力,mg tan 53°=ma ,解得:a =43g答案:(1)0.8mg 0.6mg (2)T 1=0.2mg ,T 2=1.4mg (3)a =43g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而且足够长的水平面上,木板的质量为M =4 kg 、长为L =1.4 m ,木板右端放着一个小滑块,小滑块质量m =1 kg ,其尺寸远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 取10 m/s 2).(1)现用恒力F 作用在木板M 上,为使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问:F 大小的范围是多少?(2)其他条件不变,若恒力F =22.8 N ,且始终作用在M 上,最终使得m 能从M 上滑落下来,问:m 在M 上面滑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1)要使m 能从M 上滑下,则m 与M 发生相对滑动,此时对m :μmg =ma 1, 对M :F -μmg =Ma 2,且a 2>a 1,解得F >20 N.(2)当F =22.8 N 时,由(1)知m 和M 相对滑动, 对M :F -μmg =Ma 3 设经时间t ,m 、M 脱离,则 12a 3t 2-12a 1t 2=L ,解得t =2 s. 答案:(1)F >20 N (2)2 s统揽考情本章知识是必修1的核心,是前三章的综合,也是力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比较高,在高考命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有时也出实验题.既有本章的单独考查,也有和以后的机械能、电场、磁场的知识综合考查.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出现在平衡条件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等方面,分值在20分到30分之间.真题例析(2017·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 0和s 1(s 1<s 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解析:(1)设冰球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 1=μg ①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 1s 0=v 21-v 20②联立①②得μ=a 1g =v 20-v 212gs 0③(2)设冰球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v 0-v 1μg④ 又s 1=12at 2⑤由③④⑤得a =s 1(v 0+v 1)22s 2⑥ 答案:(1)v 20-v 212gs 0 (2)s 1(v 0+v 1)22s 2针对训练(多选)(2015·课标全国Ⅰ卷)如图(a),一物块在t =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 0、v 1、t 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 .斜面的倾角B .物块的质量C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 .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1=v 0t 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2=v 1t 1.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ma 1,mg sin θ-f =ma 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θ=v 0+v 12t 1g, 滑动摩擦力f =m (v 0-v 1)2t 1,而f =μF N =μmg cos θ,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 、C 正确.由vt 图象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答案:ACD1.(2017·全国卷Ⅰ)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D2.(2016·全国卷Ⅲ)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m2 B.32m C .m D .2m答案:C3.(2015·课标全国Ⅱ卷)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图(a)图(b)(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打C 点时物块的速度v =________m/s ;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物块的质量B .斜面的高度C .斜面的倾角解析:(1)物块沿斜面下滑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纸带可得连续两段距离之差为0.13 cm ,由a =Δx T 2得a =0.13×10-2(0.02)2 m/s 2=3.25m/s 2,其中C 点速度v =x BD t BD =(3.65+3.52)×10-22×0.02 m/s ≈1.79 m/s.(2)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物块所受合外力为:F 合=mg sin θ-μmg cos θ,即a =g sin θ-μg cos θ 得μ=g sin θ-ag cos θ,所以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θ.答案:(1)3.25 1.79 (2)C4.(2014·上海卷)如图,水平地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若a >g tan 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解析:(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v 2=2a ′s 1、v 2=2as 2,且s =s 1+s 2,解得:a ′=av 22as -v2.(2)假设球不受箱子作用,应满足:N sin θ=ma ,N cos θ=mg , 解得:a =g tan θ.减速时加速度向左,此加速度由斜面支持力N 与左壁支持力F 左共同决定,当a >g tan θ,F 左=0,球受力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N sin θ=ma ,在竖直方向有N cos θ-F 上=mg ,解得:F 上=m (a cot θ-g ).答案:(1)av 22as -v2 (2)0 m (a cot θ-g )5.(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a)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图(a) 图(b)(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1)根据图象可以判定碰撞前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 =4 m/s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 =4 m/s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2g =4 m/s -0 m/s1 s解得μ2=0.4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t =1 s ,位移x =4.5 m ,末速度v =4 m/s 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x =vt +12at 2代入可得a =1 m/s 2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μ1g =a 可得μ1=0.1(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 +m )g +μ2mg =Ma 1 可得a 1=43m/s 2对滑块,则有加速度a 2=4 m/s 2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t 1=1 s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x 1=vt 1-12a 1t 21=103m 末速度v 1=83 m/s滑块向右位移x 2=4 m/s +02t 1=2 m此后,木块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仍为a 2=4 m/s 2木块继续减速,加速度仍为a 1=43m/s 2假设又经历t 2二者速度相等,则有a 2t 2=v 1-a 1t 2 解得t 2=0.5 s此过程,木板位移x 3=v 1t 2-12a 1t 22=76 m 末速度v 3=v 1-a 1t 2=2 m/s滑块位移x 4=12a 2t 22=12 m此后木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二者的相对位移最大为Δx =x 1+x 3+x 2-x 4=6 m 滑块始终没有离开木板,所以木板最小的长度为6 m(3)最后阶段滑块和木板一起匀减速直到停止,整体加速度a =μ1g =1 m/s 2位移x 5=v 232a=2 m所以木板右端离墙壁最远的距离为x 1+x 3+x 5=6.5 m. 答案:(1)μ1=0.1μ2=0.4 (2)6 m (3)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