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及背景场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

中国历年冬天平均气候1、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3—2014年冬季,中国平均气温为-4.7摄氏度,是1987年以来的最低值这是指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7度(是指所有的测站数据的平均值之后的再平均得出来的)。

2、全国各大城市的年平均温度城市夏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城市夏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北京 26.1 11.8 -4.6 杭州 28.1 15.8 4.7天津 25.2 12.2 -4.2 福州 28.9 19.3 11.6石家庄 27.4 13.3 -2 郑州 27.2 14.2 0.3南京 27.7 15.6 -2.7 武汉 29.1 16.5 4.3兰州 23.4 9.5 -4.1 长沙 28.9 17.25 4.7银川 24.1 8.4 -7.2 南昌 28.6 17.8 8.4济南 28.2 14.6 -0.4 南宁 28.3 21.7 13.7西安 27.36 13.7 0 广州 28.5 21.8 14.2太原 24.2 9.9 -5.2 成都 25.8 16.6 6.2西宁 14.7 5.1 -8 重庆 29 17.8 8乌鲁木齐 24.1 5.7 -13 昆明 21.1 20.6 9.4呼和浩特 23.7 6.2 -11.4 贵阳 23.6 19.9 4.9哈尔滨 24.3 4.4 -17.2 拉萨 15.8 7.9 0.8长春 24.5 5.1 -15.2 合肥 28 15.3 2.5沈阳 25.6 7.8 -12 上海 28.6 17.9 4.7大连 24.4 10.8 -3.8 香港 28 23.3 15海口 29.1 23.8 -18.8 澳门 28.5 22.3 14.53、天津地区历年冬季平均气温是多少度?多年历史统计,天津12月、1月、2月平均气温分别为-0.8、-3.1和 -1.0℃,也就是冬季平均气温为-1.6℃。

由于统计资料起止时间不同可能有微小差异,但应该相差不大。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解析

区域地理华北平原解析

华北春旱严重原因: 自然: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②春季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尚未到达, 降水稀少; 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人为: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春季农 业用水量大。 东北春旱程度比华北小的原因: ①东北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②冻土改变了土壤水分条件: (冻结后水分被凝固保存;解冻后表层先融解, 供春播用水,底层未解冻形成不透水层)
讨论海河水患原因和如何治理?
海 河 流 域 图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1、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 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使海河含沙量很大,泥 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3、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水系, 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海,无法顺利 渲泄,常常造成。 根治海河的措施 1.在主要支流的上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并修 建水库,以调节河流水量。 2.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中 国 地 理
——华 北 平 原
华北平原
40º N
120º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淮海平原 即华北平原, 位于黄河下游,地 跨冀、鲁、豫、苏、 皖、京、津五省二市, 自古有“中原”之称。






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地势
地形平坦,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西高东低
自然环境特征
滨海平原 斜缓平原 冲积低平原
淮河
35
30
5、华北平原的农业
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 (棉花:黄河中下游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中国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中国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因 子可直接用于华北地区冬季温度趋势预测。
关键词 : 华北地 区; 冬季冷暖; 变化特征; 影响 因子 中图分 类 号 : P 4 2 3 . 3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0 2 3 9 ( 2 0 1 3 ) 0 6 — 0 0 5 8 — 0 9
近期 的 1 9 9 5 -2 0 0 6 年, 全球变暖毋庸置疑。由于全 球气候变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 自然生态系统和社 会经济部 门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 涉及 水资源 、 农业 、 陆地生态系统 、 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系 统, 以及人类社会 的生产 、 消费和生活方式等经济 社会 的诸多领域 , 甚至对 国家和国防安全也构成极
大威胁口 。 。因此 , 气候变化问题 , 已成为 当今 国际 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 问题 , 也已不再仅仅是

及其它 自然资源 , 减少 和预 防气候灾害 , 增强人们
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 提高全球环境意识 和减缓气候
变化行动参与意识都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关 于
个科学问题 , 而是演化 成为一个长期性的重大 国
6 期
李培等 : 中国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的变化特征及影响 因子分析
5 9
是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分析 , 且未过多涉及具体影响 因子 问题。许多研究表 明【 1 。 , 东亚冬季风 、 西伯利
依据 9 个代表站冬季平均温度距平 和之大小 , 确定
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年份 , 对异常年份进行北半 球海平面气压场和北半球 5 0 0 h P a 高度场及北太平 洋海温场合成 与对 比分析 , 并结合相关分析方法 , 找 出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 暖年份北半球海平面气 压场 、 北半球 5 0 0 h P a 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场的 主要特征和对 华北地区冬季温度变化趋势具有显

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大气环流分析

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及大气环流分析
a ay i t n l ss ec,t e i trd c d lv rainso n e i e e au e i o t n n h t s h rc cr h ne ・ e a a a to fwit ra rt mp r tr n n rh Chia a d t e amo p e i i- i
际异常的根本原 因, 在近地面层, 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 华北冬季偏冷, 反之亦然; 在对流层中层, 东 亚 大槽 及 贝加 尔湖高压 脊 为主要 影响 系统 ; 空风 场分 析 结果 显 示 , 低 华北 冬 季偏 冷 期 中、 高纬 纬 向
环流减 弱, 向环 流 明显增 强 , 要盛行偏 北风 , 经 主 暖期情况 正好 相反 。另据分 析 , 北极涛 动 的年 代 际
n rh Ch n So vo .T e it rd c d lv rain o ic lto n wit ri un a n a e s n c u. o i a i b ius h n e . e a a a to fcr u ain i n e s a f d me tlr a o a t i sn n e — e a a b o mi fartmpe au e i o h Ch n . I h e rs ra e,whe i e a g i g i tr d c d la n r t o i e y r t r n n r i a n t e n a —u f c t n S b r n hih i p e s r s sr n e ,i wi e c l n n rh Chna,a d t e v c e s . I h d l r p s h r r s u e i to g r t l b od i o i l t n h ie v ra n t e mi d e to o p e e,t e h e s in to h a d L k i a d e o g r s u e a e t i mp c y tm.T n l sso o a tAsa r ug n a e Bak lr g fhih p e s r r hema n i a ts se i hea ay i flw—

风寒温度

风寒温度

近五十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变化1冯胜辉,龚道溢,张自银,何学兆,郭栋,雷杨娜(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摘要:风寒温度是冬季表征人体热舒适度常用的参数,也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关注的要素。

本文利用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的气温和风速,计算和分析了1956~2005年中国冬季风寒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冬季风寒温度普遍呈上升趋势,全国平均升高3.2℃,变化速率达0.64℃/10a;西北、华北、东北和青藏地区的上升速率分别为0.79℃/10a、0.84℃/10a、0.81℃/10a、0.80℃/10a,其中华北北部农牧交错带地区上升趋势最为强烈,超过1℃/10a;35°N以南的我国南方地区上升速率较低,为0.39℃/10a。

风寒温度的这种变化特征是近50年来气温升高和风速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气温变化造成的风寒温度上升是2.4℃,而地表风速下降对风寒温度的贡献为0.8 ℃。

东亚气温和风速的变化受诸多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分析表明影响东亚气候的几个主要环流因子中,西伯利亚高压、北极涛动、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和欧亚遥相关型等与风寒温度有显著相关。

这四个环流因子一起能解释50年来全国平均风寒温度方差的46.7%。

全国平均气温与这四个环流因子的相关分别达到-0.65,+0.49,+0.31和-0.32;而平均风速与北极涛动的相关最显著,达-0.51。

关键词:冬季;风寒温度;气温;风速;趋势1 引言影响室外人体热舒适度的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风速、湿度等,以及吸收和散失的热量、对流和传导,还有人体可以改变自身热量舒适程度的诸多因子[1]。

在这些要素中,气温和风速起主导作用[2]。

早在1920年,Hill[3,4]就开始了大气环境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Siple 和Passel[1]在南极进行科学研究探险时提出风寒(windchill)概念,用以描述冷空气以风的形式运动时人体所承受寒冷感觉的程度,以及裸露体表被冻伤的危险度,并定义风寒指数(wind chill index ,WCI,单位Kcal/m2·h-1)来表示一定气温和风速作用下,裸露的体表面每平方米每小时散发的热量,同时利用大量的实验数据拟合出了风寒指数的经验公式。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2005年3月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引言:2005年3月,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寒潮天气过程。

这次寒潮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一、形势背景分析在2005年3月初,中国东北地区正逢冬季结束进入春季的过渡时期,气温已经有所回升。

然而,在3月10日左右,北方地区突然遭遇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这次寒潮给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带来了大风、低温、大范围的降雪等恶劣天气条件。

二、数据分析1. 高空环流状况:通过分析高空500hPa位势场图和涡度场图,可以看出这次寒潮过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环流背景下。

北方地区从西北方向流入了一股强冷空气,与西南气流形成锋面。

同时,高空也存在准6波动扰动,对于锋面的移动和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地面天气要素:(1)风场分布:寒潮过程期间,北方地区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风力增大且有明显的风速梯度。

气旋性冷涡沿锋面生成并移动,加强了锋面附近的风速。

(2)温度分布:寒潮过程期间,北方地区降温明显,温度普遍下降8-10摄氏度。

华北、黄淮等地最低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其中一些地区降温超过15摄氏度。

由于这次寒潮的性质是湿润型寒潮,降雪范围广,致使气温降得更快、更低。

(3)降水形式和量:这次寒潮过程伴随着大范围的降雪。

受锋面移交影响,降雪区域沿着锋面南北延伸,从皖南到河北的黄淮、华北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雪。

最重的降雪主要出现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局部地区降雪量超过20毫米。

三、原因分析1. 高空环流因素:这次寒潮过程发生在一个复杂的高空环流背景下。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存在一个强大的高压脊,控制了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

同时,西南方向流入的暖湿空气受到高压脊的阻挡,形成了一个锋面。

这个锋面区域是寒潮天气生成的主要区域。

2. 低层天气系统:在这次寒潮过程中,低层有一个低槽通过,冷空气得以向南方输送。

中国温度带图

中国温度带图

中国的温度带分布中国地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交界处,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

在全国地图上描绘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可以清晰展示中国独特的气候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出发,分析中国的温度带分布。

东北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是典型的寒温带气候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

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等城市常年被寒冷的气流所影响,冬季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以上,夏季也只有短短的几个月。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提出了挑战。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暖温带过渡冷、温带气候区,受温带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北京、天津等城市是典型的代表,冬季寒风凛冽,夏季酷热难耐。

这里的气候条件对于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有一定的优势,也适宜冬小麦的生长。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暖温带湿润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

上海、南京等城市在这个地区,冬季较为温和,夏季炎热潮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比较集中的地区。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常年高温多雨。

广州、深圳等城市是这一气候区的代表,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潮湿。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水果等作物,也是中国南方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西北地区中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区,气温变化较大,干旱少雨。

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位于这个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高原特点明显。

这里适宜种植青稞、小麦、马铃薯等高原农作物。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拥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从寒带到热带,从干旱到湿润,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的温度带分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绚丽文化的国家。

北方四季气候知识

北方四季气候知识

北方四季气候知识
北方四季气候是指位于地球北半球地区的季节变化。

北方的四季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以下是一些北方四季气候的相关知识:
1. 春季:春季一般从3月到5月,气温渐渐回暖,植物开始发芽和生长。

春季的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

2. 夏季:夏季一般从6月到8月,气温较高,天气炎热。

夏季是北方最热的季节,一些地区还会有雷阵雨和多风。

3. 秋季:秋季一般从9月到11月,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凉爽宜人。

秋季是北方最干燥的季节,也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

4. 冬季:冬季一般从12月到2月,气温最低,天气寒冷。

冬季北方地区会有降雪和寒冷的天气,在一些地区还会有寒潮和冰冻。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地区的气候会因地理位置和经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比如北方的维多利亚城市和北极的气候是不同的。

此外,气候也会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而发生变化。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中国自然地理:华北地区
黄土堆积的总厚度在地域上有明显的变化,陇东、陕北、晋西是 黄土分布的中心区。除黄河峡谷两岸地带黄土厚度为60—70米以外, 黄土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子午岭西侧的董志塬和东侧的洛川源,出 现两个最大厚度中心,分别达到200米和180米,六盘山以西,吕梁山 以东,渭河北山以南的地区,黄土总厚度减为50—100米。 黄土颗粒成分,从整体看有很大的均一性,以细粉沙为主,次为粗粉 沙。黄土的粗粉沙含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粘土含量则由西北向东 南增加。
(2)华北地区由于水分自东向西减少,植被土壤的经度递变也 很明显。 a.东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属落叶阔叶林-棕壤带。年降水量一 般大于700毫米,干燥度小于1.可以生长华北的代表树种麻栎、 栓皮栎、槲 (hú)栎。以槲 树和辽东栎为主体组成的落叶阔叶 林,以及由赤松、油松组成的赤松林、油松林是地带性植被。 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棕壤发育于不同的母质,由于夏季气温高, 降水多,不但土壤中粘化作用强烈,而且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 用。
(三)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 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和植被
1、植物区系特征
(1)华北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组成本区植被 的建群种甚为丰富。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以松属和壳斗科 的栎属的种类为主。针叶林中的赤松分布于辽东半岛南 部、胶东半岛直到苏北云台山一带;油松则广泛分布于 华山山地的丘陵上;华山松分布于华北西部地区。 (2)在本区的自然植被中,目前面积最大而且分布最广 的是森林遭受破坏之后而出现的灌草丛。这是一种常见 的次生植被,其建群种灌木以荆条和酸枣为主,草本种 类以黄背草和白羊草最占优势。
西面:乌鞘岭—祁连山东—洮河以西—白龙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0米等 高线)
南面:秦岭—淮河( ≥ 10℃ 积温4500℃的等值线 ) 东面:濒黄、渤二海。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1第四篇 水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上海)必修1第四篇 水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曹操的《观沧海》有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李白在《横江词》中写到“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二位古人描述的海水运动形式分别是()A. 潮汐海浪B. 海浪潮汐C. 潮汐洋流D. 洋流海浪【答案】【解析】2.(1)图中洋流可能流经()2.(2)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2.(3)当地沿岸海域有一大渔场它的成因主要是()A. 美国东岸的寒流B. 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C. 北美洲西岸的暖流D. 南美洲西岸的寒流【答案】D【解析】(1)图中洋流使等温线向北凸出其洋流或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暖流或是南半球向北流的寒流结合题中选项南美洲西岸的寒流导致大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符合图示美国东岸为墨西哥湾暖流澳大利亚东岸的暖流自北向南流等温线应向南凸出北美洲西岸副热带海区流经的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故选D【答案】B【解析】(2)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是向北流的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故选B【答案】B【解析】(3)该洋流位于南美洲西岸向北流的寒流该洋流为秘鲁寒流秘鲁渔场的成因主要是下层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故选B3.(1)图中②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3.(2)下列能表示图中②环节的是()3.(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A. 降水B. 水汽输送C. 地表径流D. 蒸发【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答案】D【解析】4.(1)关于图中河流的描述错误的是()4.(2)敦煌市()A. 汛期在夏季B. 下游均为季节性河流C. 有结冰期D. 流向多为自北向南流【答案】D【解析】【答案】C【解析】5.(1)图中显示大翅鲸()5.(2)生活在阿拉伯海的大翅鲸是个特例常年不进行洄游与此最相关的因素可能是()A. 繁殖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海域B. 在东北大西洋顺流去往繁殖地C. 在东南太平洋顺流去往捕食区D. 7月沿澳大利亚东岸向北洄游【答案】D【解析】(1)繁殖区为温暖海域图示可知为低纬度 A错在东北大西洋为逆北大西洋暖流、顺加那利寒流去往繁殖地 B错在东南太平洋去捕食区为逆秘鲁寒流方向 C错冬季到温暖海域可知7月沿澳大利亚东岸向北洄游正确 D对故选D【答案】A【解析】(2)阿拉伯海由于受季风影响夏季形成寒流所以阿拉伯海的大翅鲸常年不进行洄游与季风有关故选A6.当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主要面临干旱、洪涝、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总量少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B. 水质危机大于水量危机C. 水环境恶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D. 珠江口排水不畅是造成洪涝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略7.(1)与其它植被相比红松阔叶林土壤CO_2排放量峰值明显滞后的原因是()7.(2)由图示信息可推断仅考虑生物体作用和土壤温度下列自然带土壤CO_2排放量较大的是()A. 蒸发量较小土壤湿度大B. 生物群落多多样性丰富C. 枯枝落叶多微生物丰富D. 树冠较茂密土壤升温慢【答案】D【解析】图示的四个植物群落中红松阔叶林生物量最大土壤中生物残体(或枯枝落叶)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土壤呼吸排放CO_2多所以红松阔叶林土壤CO_2排放量峰值高依题意知图示坐标反映的是8月份的数据 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答案】A【解析】由题中图表资料可知红松阔叶林土壤中排放的CO_2 结合材料“壤中排放的CO_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 土壤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生物残体分解结合选项可知热带雨林带温度最高符合题意8.(1)“狭长的冷水带”的形成原因是()8.(2)图上的沙丁鱼迁徙时间可能为()A. 海水受寒冷的西风影响B. 沿岸高山冰雪降温C. 离岸风吹拂冷海水上泛D. 受上升气流影响雨天多【答案】C【解析】(1)西风是温暖湿润的且西风是向岸风 A错误该区域没有高大的山脉 B错误当太阳直射点南移该区域受东南风影响明显盛行离岸风上升补偿流冷水上涌 C正确上升气流雨天多并不会导致沿岸地区形成冷水带 D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2)读南非沿岸海域洋流分布及沙丁鱼迁徙路线图并材料可知 6—7 月为当地冬季南极冰冷的洋流由南向北侵袭与厄加勒斯暖流相交汇搅动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同时可降低沿线海域温度为沙丁鱼提供适宜环境迁徙方向与该洋流流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 C正确故选C9.如图表示“以南极为中心的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图中代号所示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C【解析】读“以南极为中心的洋流分布示意图” 图中代号所示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③(北赤道暖流)④(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10.(1)关于华北地区地下水深度变化特点及成因理解正确的是()10.(2)有人针对上述问题引起网上六位网民的评论进行分析错误的是()A. 因为靠近海洋华北平原不会形成世界最大地下水亏损区B. 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高是地下水下降快的主要原因D. 河流少地下水补给少是华北地下水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1)A.华北平原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形成世界最大地下水亏损区故错误B.华北平原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地表径流小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故正确C.黄土高原地区地势高不是地下水下降快的主要原因故错误D.用水量大是华北地下水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故错误故选B【答案】C【解析】(2)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故选C11.(1)推测永兴机场的走向为()11.(2)目前该岛屿淡水资源短缺主要原因是()A. 南北走向B. 东北—西南走向C. 东南—西北走向D. 东西走向【答案】B【解析】(1)根据材料若盛行风向与飞机飞行方向垂直将会对飞行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机场跑道建设多与当地盛行风向平行根据永兴岛的盛行风向(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可以推测机场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答案】C【解析】(2)该岛屿四面环海面积小岛上无河流、湖泊蓄水条件差因而水资源缺乏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说出乌尔米耶湖丰水期主要补给水源12.(2)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减小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其缩小的原因12.(3)针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答案】(1)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补给【解析】(1)由图中河流及当地气候分析乌尔米耶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有河流补给秋末到夏初降水相对较多有大气降水补给但冬季气温低于0度有降雪发生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答案】(2)流域内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水量收入小于支出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区周围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入湖径流量减少【解析】(2)要注意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流域内蒸发旺盛降水稀少降水量(小于400mm)远远小于蒸发量(年蒸发量可达1200mm)全球气候变暖蒸发进一步加剧湖泊水量继续减少湖区周围有大量的灌溉农业区大量引河水灌溉和生活生产过渡抽取河流水用水以及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河水等造成地表径流减少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不断减小【答案】(3)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解析】(3)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当地生产、生活过度截留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所致所以可以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如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等应对措施13.(1)派从菲律宾以东海域漂流到墨西哥西部海域最有可能依次经过的洋()13.(2)船只在丙海域航行时洋流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_13.(3)材料二中 A洋流的名称为________ 其对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气候的影响为________ B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________ 该渔场成因是________ C洋流的形成是受________(风带)的影响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③④①D. ①④③【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4.(1)有关M、N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14.(2)M海域出现油轮石油泄漏环保部门为快速获悉并预测油污的扩散方向及速度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①RS②RIS③GPS④数字地球A. M海域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形成B. M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C. 夏半年M海域风高浪急D. 流经N海域的洋流加大了该区与同纬度海域的温差【答案】D【解析】读图 M为加那利寒流、N为北大西洋暖流流经N海域的洋流加大了该区与同纬度海域的温差 N海域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为快速获悉并预测油污的扩散方向及速度要采用RS获取实时数据并利用GIS进行处理和测算15.(1)地下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省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流域15.(2)根据“中国各省区年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归纳我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_15.(3)我国各省区中降水量稀少但地下水资源极丰富的是_________ 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下水而闻名世界的一项工程是__________【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 (3)【解析】(3)。

区域地理中国北方地区

区域地理中国北方地区
20%。
秦岭一淮河线
气温方面:一月0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
降水方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读“北方地区”,回答:
• 山脉:
A__大__兴__安__岭___; B__小__兴__安__岭___; C___长__白__山____; D___太__行__山____; E___六__盘__山____; F____秦__岭_____。
景观和土地利用。
一、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
东北地区 (120°E~135 °E;40N° ~ 53N°)
华北地区 (105°E~120E °;34N °~ 42)0N相°对)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 原以东,内蒙古高 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亚洲东部,俄罗斯、 朝鲜;韩国、日本 104°E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 区,地形开阔平坦, 海拔较低。北部多沼 泽,南部多低湿地和 盐碱地。黄土高原沟 谷纵横,水土流失严 重。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
岭、小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干燥多风、夏高温多雨,秋凉爽晴
400mm,湿润和半湿润区。
朗、半湿润区
河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黄河、海河、淮河、渭河
湖 水文特征:水量较少,汛期短(有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水位
两次汛期)、水位变化较大、含沙 变化大、含沙量大、结冰期短(黄
量小、结冰期长
河有凌汛)
植被 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

NCAR r a l ss e nay i daa r m 1 61 o 0 8. he haa t rsi s f e ai e c umult d e t fo 9 t 2 0 t c r ce it o n g tv a c c ae t mpe au e rtr
( NAT) c a g n No h Chn n t cruain b c go n r tde h o g to ss c s h n e i r ia a d i ic lt a k r u d wee s id tr u h meh d u h a t s o u
变化与华北 负 温异常有一定相关关系。合成分析的结果表 明, 积 在近地面层 , 偏冷年西伯利亚高压
偏 强 , 北冬 季偏冷 , 华 负积 温绝 对值偏 大 ; 对流层 中层 , 在 东亚 大槽 及乌拉 尔山 高压脊 为主要 影响 系
统, 东亚大槽较 深 、 乌拉 尔山脊偏 强 , 空气活动 偏 强 ; 暖年 则反 之 。 冷 偏 关键 词 : 气候 变化 ; 负积 温 ; 突变 ; 流特征 环 中图分 类号 :4 7 P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6 47 9 ( 0 2 0 — 4 . 1 7 — 7 2 1 ) 40 81 0 4 0
Ga n -u Z agR n , unZ a—og 2 1 . hrc rt so engt eacmua dtmprtr h nei ot C iai eet 0 yas oQig i, hn o g G a hoyn .0 2 C aat ii ft ea v cu le e ea ec ag nN r hn nrcn er j e sc h i t u h 5
摘要 : 用华 北地 区 6 利 2个 气象站 1 6 - 2 0 9 1 0 8年 冬季 日平均 气温 资料和 NC P N A E / C R再 分析 资料 , 运 用经验 正 交函数分 解 ( m icl r o o a fnt n E ) 旋 转 经 验 正 交 函数 分 解 (oa de e pr a o h g nl u c o , OF 、 i t i rt e m— t pr a o h g n lu c o , E F 、 r t icl r o o a fnt n R O ) Mol 小波和合 成 分 析 等 方 法 , 析 了华 北地 区 负积 温 变化 特 i t i e 分 征及 同期 环流 背景场 的 变化 特征 。 结果表 明 , ) 北 负积 温 具有 全 区一 致性 增 加 的 特 点 , 中山 1华 其

《2024年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范文

《2024年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范文

《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篇一一、引言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其暖季对流性天气的变化规律及其气候背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NCEP(北美区域气候预测中心)等资料的运用,可以更加精确地把握这一区域对流性天气的发生机制及变化趋势。

本文将结合NCEP气象数据,对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进行深入分析。

二、NCEP资料介绍NCEP是全球气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

其中,对流天气现象的分析依赖于NCEP 提供的多种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以及高度场、经度、纬度等空间分布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和气候背景。

三、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1. 气候特征华北暖季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温、高湿、多风和强对流天气。

在这一时期,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容易形成强降水、雷暴等对流天气。

2. 气象因素分析通过对NCEP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关键因素。

包括低空水汽分布、高低层大气热力条件、大尺度气象场的动态变化等。

(1)低空水汽分布:水汽是对流天气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NCEP资料显示,在华北暖季,水汽在低空区域的分布对于对流天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高湿度区容易引发对流活动,导致强降水、雷暴等天气现象。

(2)高低层大气热力条件:高低层大气的温度差异也是影响对流天气的重要因素。

在华北暖季,由于地表受热强烈,近地面气温较高,而高空气温相对较低,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大尺度气象场的动态变化:大尺度气象场的动态变化对对流天气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华北地区,受到西风带和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常有较大变化,从而引发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活动。

这些系统在不断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对流天气现象。

四、NCEP资料在分析中的应用NCEP资料在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

影响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的大气背景场差异分析作者:靳鑫桐周波涛谢文欣胡跃鹏范怡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首先识别了1961—2020年华北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年份,对比分析了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背景差异。

结果表明,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发生频次的高值区分别位于华北北部和中南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重度和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重度高温热浪事件频次的增加更为明显。

对应华北重度高温热浪事件多发,东亚中纬度地区为准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华北地区位于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东南部。

在该异常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上空呈现异常下沉运动、云量偏少、大气整体偏干。

在异常下沉绝热增温的同时,晴朗干燥的配置有利于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表,相应的向上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增加,进一步加热近地表大气。

在华北轻度高温热浪事件高发年,华北位于异常反气旋(东南侧)和气旋(西北侧)性环流之间,主要受异常西南风控制。

异常西南风向华北输送暖平流加热大气的同时,增加了华北上空的水汽。

偏多的水汽捕获更多的长波辐射并反射至地表,利于气温升高。

关键词重度高温热浪;轻度高温热浪;华北;大气背景;动力水汽条件;热力条件近几十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显著升高。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相较工业化前增暖约1.09 ℃(IPCC,2021)。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周波涛和钱进,2021)。

特别是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明显增加(IPCC,2021),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重要影响(Dunne et al.,2013;Porfiriev,2014;Orlov et al.,2019;Ebi et al.,2021)。

低温天气总结

低温天气总结

低温天气总结一、背景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天气。

这种极端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天气,有必要对低温天气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二、低温天气特点1. 持续时间长:此次低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达数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 温度低:最低温度达到了历史极值,部分地区的气温甚至跌破了零下30度。

3. 影响范围广:从东北到南方,几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低温天气的波及。

三、影响分析1. 农业影响:低温天气对农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农作物生长受到抑制,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冻害。

这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交通影响:低温天气导致路面结冰,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同时,飞机和火车等交通工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部分航班和列车被迫延误或取消。

3. 电力影响:由于低温导致用电负荷激增,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短缺的情况。

电力部门采取了限电措施以保障居民用电。

4. 健康影响:低温天气增加了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医院接收了大量相关病例,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压力。

四、应对措施1.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启动应急预案、发放救援物资、为困难群众提供取暖保障等。

2. 媒体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寒保暖和安全出行。

3. 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时间和安排,尽量减少员工在寒冷天气中的外出。

4. 个人加强了防寒保暖意识,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低温天气,如增加衣物、使用取暖设备等。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测准确率,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的低温天气。

2.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作物的抗寒能力,减少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特别是在冰雪天气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4.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够保障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

5. 提高公众对低温天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寒保暖和安全出行知识。

立冬的气候特点冷空气来袭温度逐降

立冬的气候特点冷空气来袭温度逐降

立冬的气候特点冷空气来袭温度逐降立冬的气候特点-冷空气来袭温度逐降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1月7日或8日。

在北半球,立冬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天气逐渐寒冷,气温逐步下降,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

本文将详细介绍立冬的气候特点,重点讨论冷空气的影响和温度的变化。

1. 冷空气席卷而来在立冬这一时期,随着季节的转变,冷空气开始南下,给大部分地区带来明显的降温效应。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如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冷空气的影响更加显著。

寒潮和冷空气潮汐频繁出现,带来大风、寒冷和降雪等天气现象。

2. 温度逐渐下降立冬之后,气温逐渐下降。

白天的最高气温开始稳步下降,夜晚的最低气温也逐渐下滑。

尤其在北方地区,早晚温差明显增大,人们感受到了冬季的来临。

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影响,气温波动较大,人们需要增加衣物保暖。

3. 多降雨少降雪立冬后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雨水为主,而雪的出现相对较少。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大部分降水转化为雨水。

但是在北方地区,随着冷空气的加强,降雪频率逐渐增加,局部地区会出现大雪和暴雪天气。

4. 日照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冬季的来临,立冬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日照时间逐渐减少。

太阳直射地面的角度逐渐偏离,每天的日照时间减少,给人们带来了寒意和阴郁感。

这也是冬季传统节日不少的原因之一,人们通过节日庆祝来提振士气和增加生活乐趣。

5. 风力增大立冬后,大部分地区的风力开始增大,尤其是受冷空气影响较为明显的地区。

冷空气带来的较强冷风和强风雨天气,增加了风险和不便,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此时,户外活动需注意保暖和安全。

总之,立冬的气候特点是冷空气来袭,温度逐渐下降。

这一时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明显下降,日照时间减少,风力增大,而降水形式以雨水为主,雪的出现相对较少。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适应寒冷的气候变化。

尽管天气寒冷,但也可以透过冬季的魅力,享受冬日带来的乐趣和美景。

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李一鸣;陈国华;吴国清;曹锋;徐友【摘要】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华北地区19个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EOF分解、相关分析、合成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近60年冬季及各月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环流背景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华北地区1月、2月、冬季平均气温有升温趋势和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月、2月、冬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偏冷,在80年代中后期之后偏暖;12月平均气温没有趋势变化,但年代际变化显著,1961 ~ 1971年偏冷,1972~1991年偏暖.1、2月华北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80年代中后期之前东亚冬季风偏强,华北地区冬季1、2月偏冷;80年代中后期之后东亚冬季风偏弱,华北地区冬季1、2月偏暖.但12月气温的年代际变化除了与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年代际变化有关外,可能还与其他因子有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9【总页数】6页(P237-242)【关键词】华北;冬季气温;环流背景场;年代际变化【作者】李一鸣;陈国华;吴国清;曹锋;徐友【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江苏苏州213000;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江苏苏州213000;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江苏苏州213000;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江苏苏州213000;江苏省苏州市气象局,江苏苏州2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2我国气温变化情况十分复杂,其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十分明显,华北地区气温变化也有自身特点,特别是近年来的暖冬和酷夏非常引人注目。

华北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

研究指出,华北地区冬季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2 ~1984 年为冷冬,1988 ~2003 年为暖冬[1-3]。

申红艳等[4]分析也指出华北地区冬季气温具有年代际变化特点,1960~1985年为冷冬,1986~2004年为暖冬。

《2024年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范文

《2024年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范文

《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篇一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的气候变化也呈现出复杂的时空特征。

特别是近年来,寒潮与冬季增暖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的规律,以期为未来的气候预测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寒潮与冬季增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寒潮与冬季增暖现象在我国频繁出现,对农业、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时空变化与冬季增暖,对于理解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气象数据与现代气候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近46年来我国各地的气象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寒潮与冬季增暖的时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结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分析我国寒潮与冬季增暖的原因和影响。

四、研究结果1. 寒潮时空变化特征近46年来,我国寒潮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变化。

总体上,寒潮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寒潮相对较少。

从时间上看,近年来寒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和春季。

空间上,寒潮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受寒潮影响较为明显。

2. 冬季增暖趋势及特点随着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冬季增暖现象也日益明显。

近46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均有所上升。

其中,南方地区增暖幅度较大,尤其是华南和西南地区。

北方地区虽然增暖幅度相对较小,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

此外,冬季增暖还表现为极端气温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极寒天气和暖冬现象。

五、分析讨论1. 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近46年来的寒潮与冬季增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主要因素之一,导致我国气候系统发生改变。

此外,自然因素如海温、极地冰盖变化等也对寒潮与冬季增暖产生影响。

人为因素如城市化、工业排放等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小寒的冬季天气分析

小寒的冬季天气分析

小寒的冬季天气分析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季正式来临。

在小寒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严寒的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温度骤降,气温持续低迷。

本文将对小寒的冬季天气进行分析,从气温、降水、风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温分析小寒期间,气温开始下降得更加明显。

尤其是北方地区,气温已经降至零下,并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同时,南方地区也会明显感受到气温的下降,但相对北方而言,依然相对较暖。

小寒时,寒潮的频繁来袭也会导致气温的急剧下降,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

二、降水分析小寒时节,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减少。

北方地区多呈现为少雪或无雪的情况,而南方地区也很少有持续性的降水。

尽管如此,小寒时的局地降雪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高海拔地区和西北地区。

此时的降雪往往与寒潮和冷空气活动有关。

三、风力分析小寒期间,各地的风力相对较强。

北方地区的风力更为显著,寒潮和冷空气的活动会带来大风,甚至会引发风雪天气。

而南方地区的风力相对较小,但也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微风或者偏北风。

四、特殊天气现象分析小寒是寒潮活动频繁的时节,寒潮的到来可能会引发特殊的天气现象。

北方地区常常出现风雪天气,甚至出现大雪封路的情况。

南方地区则可能出现雾霾和低温冰冻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困扰。

综上所述,小寒是我国冬季的重要节气之一,其天气特点表现为气温明显下降,降水量减少,风力相对较强,并伴有特殊天气现象的出现。

对于人们,要及时增加衣物保暖,注意防寒防冻,合理安排出行,以确保个人安全。

同时,天气现象的分析对于气象部门和农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他们进行气象预测和农作物种植提供依据。

希望今后对小寒期间的天气变化能有更加准确的了解,以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ab 、分别给 出了冬季气温 E F第 1 O 特征 向量
对应的时问系数曲线和华北 1 个代表站冬季气温平 7
均 值距平 变化趋 势 , 显然华北地 区气 温变化表现 出明
作者简介 ; 孔凡超 , ,9 1年生 , 士, 男 18 学 助理工程师 , 从事天气预报和科研工作 , malf ca kn E i a hoog@1 3 cm :n 6 .o
南、 临沂 、 荷泽 、 郑州 、 长治 、 太原和临汾。在分析华 北地区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 , 对华北气温 年代际变化对应的环流形势场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 之间 的联 系进行 了探 讨 。
图 1 华北地区冬季气温距平 ] 分解 的第 1 F 特征 向量分布
12 华 北地 区的 暖冬 和冷 冬 年 .
平 ( 对值 大 于 1℃ ) 绝 从大 到小 排列 。选 取 2种方 法 共 同 的 年 份 , 定 18 、 9 0 19 、 94 19 、 确 98 1 9 、 92 19 、 9 6
1 9 、9 8 2 0 、0 3年 为 暖冬 ,9 2 1 5 、9 6 9 7 1 9 、0 1 2 0 15 、94 15 、 1 6 、 9 6 16 、 9 1 1 8 为 冷冬 年 。 9 3 1 6 、9 7 1 7 、9 4年
15 -2 0 月平 均 温度 场资 料 、 C P NC 9 1 0 3年 N E / AR全 球 再 分析 资料 以及 N A气 候诊 断 中心 S T 资料 , OA S 选取 的华 北地 区 1 代 表站 依 次 为 承 德 、 京 、 7个 北 天 津 、 家 庄 、 州 、 台 、 阳 、 台、 岛 、 坊 、 石 德 邢 安 烟 青 潍 济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2期 5
2 0 年 4月 07




M_ TE E OROL GI L CI o CA S ENCE AND C TE HNOL GY o
V0. 5。 . 13 No 2 Av .2 0 r 07
华北冬季气温 变化 及背景场 分析
孔凡 超 史 印 山 尤凤 春 池俊 成
( 河北省气象 台 , 石家庄 0 0 2 ) 5 0 1 摘要 利用国家气候 中心 1 5 -2 0 9 1 0 3年全 国 1 0站月平 均气 温资料 和 NC P N A 6 E / C R全 球再 分析资 料 , 用经验 采
正交函数 ( 0 )线性趋势 变化 、 K突变检验 、 E F、 M— 相关分析 、 检验 等方 法揭示 5 t 0多年 来华北地 区冬季气 温的时空 分布特征 , 探讨华北冬季气 温的年代 际变化 与大尺 度环 流特征 。结 果表 明 : 华北地 区冬季气 温常 表现 出一 致 的 ① 偏低 或偏 高 , 偏低年份 主要集 中在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以前 ,0年代后期华北冬 季气温明显升高 , 8 由冷 变暖 的突变 点为 1 8 ; 9 7年 ②华北地 区冬 季气 温偏低 、 偏高年 的北半球环 流形 势存 在明显 的差 异 , 亚洲 区极涡 面积 、 拉尔 山东 乌 部 高压脊 、 东亚大槽及蒙古高压是重要 的影响 因子 ; ③华北冬 季气温与 我 国近海 和 日本海 的 S T存在 较好 的正相 S
年份
年份
图 2 () OF分 析第 1特征 向量 时间系数 和( ) aE b 华北冬季 气温距平℃序列
显 的年代 际 特 征 ,0世 纪 8 2 0年 代 中期 以 前 华 北 冬 季 气温 以偏低 为 主 , 之后则 出现 了相反 的情 况 。
5 3 5 2 5 1 5 O 5 1 5 2 5 3 5 4
对华北地区 1 个代表站冬季气温距平资料进 7
行 了 E F分解 , 1给 出 了 E O 图 OF分 解 的第 1特征
向量( 贡献率达到 8 . %) 由此 可见 , 21 , 华北地 区冬
季 气 温变 化趋势 基本 一致 。
价报告(O 1 ) 指 出, 2O 年 J 全球平均气温在 2 0世纪 上升了 06 0 2 , . ± . ℃ 但在不同的地区气候变化情况
是不 同的 , 与平 均 状 况存 在 一 定 的差 异 。华 北 地处 北 半球 欧亚 大陆东 岸 , 温年 际变 化较大 , 气 特别 是 近 年来 , 暖冬 和酷夏 非 常引人 注 目。因此 , 必要 了解 有 在北 半球 冬 季大气 环 流和北 太平 洋海 温 的大背 景下
华北地区冬季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本文利用全国








1 0

1 5

2O
1 5 1 0 96 95 96 1 5 1 0 97 97 1 5 1 0 1 85 99 1 5 2 98 9 1 0 99 000
1 955 960 9 1 1 1 65 970 1 5 1 0 985 1 97 98 1 990 995 00 1 2 0
收稿 日期 :0 5 1 2 0 年 2月 1 9日; 定稿 日 :0 6 2 2 期 2 0 年 月 8日
维普资讯
第 2期
孔 凡超等 : 华北冬 季气温变化及 背景 场分析
1 5
1 0




一 5




一 一


.关关Biblioteka 系。 关键词冬季气温
极涡
& T 环流特征 S
引言
1 华北 地 区冬季 气温 的 区域特 征及 冷 暖年
1 1 华 北地 区冬 季气 温 的区域 特征 .
2 世纪 8 0 0年代 以来 ,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 了各
国政府 和社 会 各 界 的 广 泛关 注 。对 于这 一 问 题 , 各 国 的专 家学 者从 不 同角 度 做 了大 量研 究 , 取 得 了 并 许 多有 意 义 的成 果 _ …。IC 1 P C第 3次气 候变 化 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