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在经济活动中起监督制约作用,既能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管理水平,还能保证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以审计推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能够充分有效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文献梳理(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不仅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风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风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金融领域已经积累了不少矛盾。我国金融行业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我国金融风险愈加严重。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当前的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应对重大风险更是刻不容缓。要在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力争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将其解决,必须加强调研、精准定位研究、准确判断风险,深入了解剖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是风险之中的高风险,对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所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及应对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必经之路。
审计是规避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审计部门通过监督经济活动,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情况,提出审计意见,排除风险隐患,有效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二)文献梳理
夏志琦阐述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现状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金融审
计标准国际化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促进作用[1]。熊景伟从金融审计视角阐明了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他认为金融审计的核心作用不能只停留在金融业务本身,而应该更多地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去思考金融对国家经济的辐射效应[2]。周德刚则强调要以审计监督助力,并鲜明地提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四条路径[3]。陈文夏认为,应着重把握审计的职能特点和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重点构建防范重大风险的动态预警体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4]。蔡利等人则论证了连续审计对监控系统性重大风险的适用性,随后又论证了国家审计通过其功能发挥,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从而有效防范了重大风险[5]。
国外的审计体制与我国不同,国有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基于审计权限,政府很少对银行开展直接的全面审计或者业务审计。国外审计机关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目前鲜有发现国外文献直接探讨审计与重大风险方面的相关话题。
近些年,学术界逐渐重视对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的研究,涌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总结,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部分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研究范围较窄。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事务所审计风险方面,而关于以风险导向为视角的审计研究成果较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成为审计机关的工作中心,而对金融领域的监督主要围绕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不仅如此,监督对象也是局限于几家大的国有银行,审计内容与财务审计的趋同,也没有形成单独的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理论
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
陈
园,王
微
(沈阳理工大学,沈阳110159)
摘要: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重大风险主要是指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成为核心工作。通过审计能够发现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增强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现有审计防范重大风险研究成果仍存在局限性,对此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路径,促进其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计;重大风险;路径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24)05-0107-03
基金项目:辽宁省审计厅重点课题“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2022lnsj131)(课题主持人:陈园)
作者简介:陈园(1973-),女,浙江绍兴人,副教授,从事财务管理研究;王微(1998-),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会计学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559期
2024年第05期
Serial No.559
No.05,2024107--
体系和执行机制。另一方面是缺乏健全完备的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以往关于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研究大多较分散,未能依照严密的逻辑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防范重大风险的系统分析和研究。部分关于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研究内容较为空泛,构建的理论体系与具体的审计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具体内容
第一,中央政府债务风险。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央政府的债务风险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但是过大的债务规模也相应带来了偿债压力、债务利息支出压力。不止于此,政府财政的统筹能力也会相应降低,部分地方的财政负担也有所增加,财务风险程度提高,甚至可能造成财政紧张运行。
第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部分地方政府超出财力举债、违规举债时有发生,对管控债务的措施视若无睹。实际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违规承诺或担保,或者是利用违规变相举债的途径,不加节制,不断地加重财务风险。同时,这也是导致财务杠杆提高的重要因素,严重阻碍了国有部门降杠杆。
第三,银行和金融机构风险。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带动了金融领域的创新,市面上各类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与市场紧密联系,不断迎合着大众的需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风险也在随之扩大。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多层嵌套、多通道叠加等手段,层层放大杠杆率,使得风险急剧增加。
第四,企业债务风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企业的财务杠杆率也是迅猛上升,尤其是实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上升,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弱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个别企业的信用危机蔓延扩散,进而引发了蝴蝶效应,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制约。
第五,个人债务风险。资金存在“脱实向虚”倾向,部分个人消费贷款资金实际流入楼市、股市,加剧了资产泡沫化,同样也加大了金融风险。
三、目前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各地审计部门纷纷出台意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做法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治上出现错误和偏差。地方审计部门也没有建立相匹配的整改进展情况反馈机制,以致审计成果和效力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监管职责不清晰
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推动行业发展壮大,我国的监管体制进行了变革,即从“一行三会”到“一委一行二会”。但是在变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监管职责不够清晰明了,导致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弊端日益明显。近些年,金融产品日益复杂,金融业务呈综合化发展趋势,但总体上还是以分业监管和部门监管为主,两者并未协调发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三)风险防御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与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方式严重不匹配,现有的金融系统难以预测及防范金融风险,系统的防御性亟待提高。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虽在风险管理方面构建了大量模型,但金融审计[6]监管模型的风险审查视角不全面,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等未进行持续跟踪及问题研判,金融审计的事前预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审计平台构建不成熟
目前市面上的大数据审计平台构建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数据审计平台利用价值低、审计取证成本高,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除此之外,企业的硬件、设备监控和管理也可能存在漏洞,从而导致硬件设备存在盗用和失窃的风险,信息安全和数据保密工作受到威胁。
四、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路径
第一,全面综合监督,预防金融风险。国家审计防范工作的实施,引导企业做好内部审计的标杆,可以加强风险防范,及时有效规避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对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层面加以评估,使企业做出准确的生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国家金融审计可以利用地位优势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多个市场、多个金融业务进行审计,进而开展全面综合的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宏观金融风险的防控。同时,关注落实金融监管机构各项政策措施、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管举措的时效与成效。将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紧密有机结合,有力揭露腐败行为和违法违规问题。作为审计重点,除了要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对重大政策执行的跟踪进行审计,也要突出对关键人物的行为审计,力争在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发生。
第二,独立专业监督,为风险防范与掌控提供依据。国家金融审计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突破行业、部门的壁垒,也可以通过异地审计,充分发挥独立监督优势。打破金融市场监管边界,揭示交叉风险,关注多方面的风险。风险在不同市场传染路径与效应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确认,建设跨行业、跨市场的防火墙体系,谨防金融风险的发生。从社会客观环境来
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