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13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 精品课件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2.中国耕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坚守耕地数量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开展废弃土地复垦
提高土地 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 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升耕地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质量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1 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答案 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
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 仔细阅读表格可知该区域耕地分布主要从坡度和海拔两方面来描述, 答题时要紧扣这两方面,环境问题分析要注意题干要求“增补耕地”,可知 增补耕地分布特点分析。
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评价这一变化对
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2)列举金昌市有效利用废弃工矿用地可
能采取的有效方式。
[思维导引]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建设用地。说明金昌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 化水平的提高,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大,使其增幅最快;能够减少人地矛盾 (荒漠化、盐碱化),为生态建设提供了资金,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2)加大废弃工矿用地的修复,进行重新复种和利用(增加耕地);对废弃工矿用 地进行植被的恢复,美化环境,开发相关旅游;对废弃工矿用地进行平整,转 化为城市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增量最大的是草地和林地, 比重变化最大的是建设用地。然后再从建设用地增多的原因和积极影响等方面 分析。第(2)题,从土地资源再利用的角度分析,把废弃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矿山 用地重新利用起来,例如平整土地、修复土地、绿化土地等措施。
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r——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r——以中原经济区为例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摘要】耕地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分析中原经济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可挖掘潜力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借助ArcGIS 10.1和Stata 14.0软件,运用区域差异度量模型、复种潜力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驱动力以及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复种指数以安徽地区最高,河南地区次之,山西地区最低;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山东地区,复种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55%,河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所下降,其复种指数年均下降率为0.65%,安徽地区、河北地区和山西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较为平稳;(2)自然环境因素对耕地复种指数及复种潜力指数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呈现出西北部可挖掘性高,而中部、东南部地区可开发利用程度小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县域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表现为空间上的正相关关系和强烈的集聚效应;(4)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非农化比重和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负向作用,人均家庭纯收入、农业政策和人均经营性耕地面积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正向作用.依据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可挖掘潜力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区域耕地复种指数,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6【总页数】7页(P249-255)【关键词】复种指数;潜力指数;时空差异;可挖掘潜力;中原经济区【作者】何坚坚;庞博;张鹏岩;闫宇航;岑云峰【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1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中国农业课后作业
中国农业·课后作业一、单选题通辽市农科院在科尔沁沙地(见左图)建设占地500亩的沙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主要采用沙地衬膜(经拉沙造田平整后采取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如右图)技术种植水稻,并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试验基地沙地能种稻的主要原因是A.种植技术先进B.劳动力充足C.日照时数长D.土壤腐殖质多2.沙地衬膜种植水稻会A.加剧盐渍化B.抑制土地沙化C.改善地下水质D.降低植被覆盖率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山区相关资料格栅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地出产的农产品最有可能是A.甜菜B.苹果C.茶叶D.棉花4.对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为山脊B.山谷大致呈南北走向C.丙处宜开垦成农田D.丁处可设火情瞭望台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2000~2014年油菜、小麦、豆类、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总量区域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农作物④是A.水稻B.玉米C.油菜D.小麦6.福建省各类农作物秸秆占比相对山东省较均衡,表明福建省A.农业经济效益高B.自然环境更复杂C.农业专业化明显D.农业种植结构合理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与乙、丙、丁3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A.苏、鲁、粤B.京、吉、苏C.吉、苏、鲁D.粤、京、吉8.与全国相比,戊地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耕地面积逐年减少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复种指数的大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读1999~2013年我国局部地区平均复种指数图。
完成下面小题。
9.①地是( )A.东北区B.甘新区C.华中区D.西南区10.长江中下游区复种指数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土壤D.海拔“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提要:利用国家、省、县三级行政单位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特征和驱动因子。
揭示出:1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分布在东部地区质量较好的耕地,而增加的耕地主要是质量较差的边际土地;2非农产业占地的多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减仍十分敏感;3城市化和乡镇企业的分散程度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建议重新检讨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提出了应尽快从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向“基本农田的有效保护”转移等政策措施。
关键词:耕地损失/驱动因子/政策启示进入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1].由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更为侧重对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因而对森林和湿地等类型的土地覆被变化投入了较多的精力。
其实,另一种土地覆被变化可能对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威胁更为直接,这就是有限的耕地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丧失。
就这种变化来讲,中国大陆在近20年来成为全球最为突出的地区。
考虑到下个世纪初人口高峰到来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压力,耕地资源的变化无疑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
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
在“谁来养活中国”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2、3].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
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
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
第37卷第1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7 No.12021年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an. 2021 267 近10年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及演变态势袁承程1,张定祥2,刘黎明1※,叶津炜1(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193;2. 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国耕地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通过分析2009-2018年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掌握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特征与变化态势,有助于制定差别化的区域耕地保护政策与管理策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基于2009-2018年土地调查格网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数学指数模型等方法,从耕地数量、空间以及立地条件等方面研究近10年来中国的耕地时空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1)2009-2018年间中国耕地数量总体稳定,但是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
全国耕地共减少39.37万hm2,减少幅度为0.29%。
2)从市域尺度分析,呈现以“哈尔滨-郑州-昆明”带为中心的东-中-西分异特征,该中心带内耕地净减少面积与全国耕地净减少总量基本持平,而该中心带以东地区的耕地净减少量与中心带以西地区的耕地净增加量相近。
3)耕地空间变化率在长江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黄淮海平原区以及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相对较高,表明这些区域人为调整耕地空间布局的强度较大,但其市域内净增加耕地面积总量却不大。
4)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距离主要城市中心30 km以内的区域,而耕地增加主要发生在离城市中心40 km以外区域,这进一步说明城市化发展仍然是当前耕地减少的主导因子。
此外,石嘴山、延安、雅安、榆林、张家口、丽水和泉州等地的耕地平均海拔增加较大,说明这些地区耕地“上山”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今后应根据耕地变化“热点地区”的动态识别,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督察的精准定位和因地施策的能力。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分析
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分析摘要: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土地整治时空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挥土地整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表明,2001-2008年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分别占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21.8%、63.2%和15.0%;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在区域与年际方面变异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01-2011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逐渐向中国西部移动,2010-2011年与2001-2006和2007-2009年相比,向西移动的距离为769.59和603.44km;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在2001-2006年位于中国地理重心的北部和西部,且有从西部往北部移动的趋势,2007-2011年呈从东部往西部移动的趋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移动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中国进行生态建设和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应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减少土地开发项目,并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土地开发项目,防止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向西部移动;土地整治应以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农田为主;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对局地的生态修复及建设作用。
关键词:中国;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时空变化;分析自1997年有组织、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层面,土地整治作为实现耕地补充的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在省级层面,新增耕地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利用地)开发、(农用地)整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工矿)复垦作为实现新增耕地的主要方式,在不同区域及土地整治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差异。
随着中国土地管理政策要求和土地整治重点的变化,对新增耕地的数量、来源结构与空间分布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增耕地数量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前提的要求逐步淡化,土地开发在新增耕地总量中的比例逐渐降低,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渐东移。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演变与展望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演变与展望作者:耿丽娟黄宏胜何亚芬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07期摘要:耕地占补平衡自1997年提出以来,逐步从“数量平衡”发展到现今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平衡”,对于稳定我国的耕地面积成效突出,但在补充耕地质量、生态及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等导致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强劲,而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少且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难度越来越大。
该研究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回顾和相关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从耕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项目市场机制建设及耕地占补生态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保护;演变;展望中图分类号:S27;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7-231-05Abstract: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s occupationcompensation,presented in 1997,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quantity balance” to today’s “quantity,quality and ecological balance”,and it has great benefits to the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s food production.However,the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s occupationcompensation system also generated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n ew cultivated land quality,environment protection,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demand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ation caused by the fast urbanization increasing rapidly while the less reserv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has nonuniform space distribution in China.It beca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s occupationcompensation system in some area of China.On the basis of review and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s occupationcompensation system in China,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mainly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construction,cultivated land developing market construction and dynamic ecological evaluation for new cultivated land,to improve the 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s occupationcompensation system.Key words:Balance of cultivated land’s occupationcompensation; System;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Evolution; Prospect耕地是土地之精华、粮食生产之根本。
近35年中国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6,No.5 Oct.,2019
近35年中国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娟1,2,张济舟1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应用经济研究中心,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 :为 对 比 分 析 全 国 各 地 区 耕 地 集 约 利 用 时 空 变 化 特 征 ,探 索 耕 地 集 约 度 变 化 关 键 节 点 ,利 用 1985—2016 年 省 际 面板数据 ,构建包含17项指标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研究区域耕地集约利用 水平 ,运用动态变化模型分析耕地集 约 度 变 化 差 异。 结 果 表 明:(1)在 国 家 尺 度 上,耕 地 集 约 度 总 体 表 现 为 “缓 慢 上 升 —迅速增加”的趋势;(2)在区域尺度上,耕地集约利用水 平 具 有 明 显 的 分 异 特 征,东 部 地 区 耕 地 集 约 度 最 高,中 部 地区次之 ,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升;(3)在省域尺度上,耕地集约度受自然地理 条 件 和 经 济 发 展 状况影响较大 ,区域差异明显;(4)随着耕地集约度增速变缓、生产要素集约度降低和国家政策调 整,“产 量—生 态”平 衡下的可持续集约化将是耕地利用的发展 方 向 。 因 此,未 来 应 关 注 耕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生 态 环 境 效 益 及 风 险,更 好 地 促 进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 关 键 词 :耕 地 集 约 利 用 ;时 空 特 征 ;变 化 趋 势 ;主 成 分 分 析 ;中 国 中 图 分 类 号 :F30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5-3409(2019)05-0353-06 DOI:10.13869/ki.rswc.20190613.001
农村耕地分布不均等性的变化:1988—2013
农村耕地分布不均等性的变化:1988—2013作者:罗楚亮梁晓慧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01期关键词:人均耕地面积;基尼系数;Oaxaca-Blinder分解摘要:农村土地分配对于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可能具有先决性的影响。
采用CHIP1988、1995、2002和2013年的数据考察了农村耕地分配不均等性的变化,发现1988—2002年人均耕地面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2013年有较小幅度的上升。
以基尼系数衡量的土地不均等在1995年出现了略微的下降,之后年份保持持续上升趋势,且2013年不均等程度已超过1988年。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论是采用农业收入还是总收入,整体上均显示随收入水平提高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增加,这说明土地可能更多的集中在富人手中。
此外,本文还发现户主为女性、家庭人口规模越大则人均耕地面积越小,而家庭收入与县均值的比率以及县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其人均耕地面积越大。
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显示,家庭规模和家庭年龄性别结构因素随时间变化对人均耕地面积变动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21)02-0123-012Changes in Land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 from 1988 to 2013LUO Chu-liang1,LIANG Xiao-hui2(1.School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2.Business School,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Key words:acreage per capita;Gini coefficient;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Abstract:Land allocation may have a prerequisite impact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rural stability and farmers’ incom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arable land using data from CHIP 1988,1995,2002 and 2013.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some decline in acreage per capita in 1988-2002,while in 2013 there was a small increase. Land inequality,as measured by the Gini coefficient,declined slightly in 1995 and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the following years,and the land was allocated more unequally in 2013 that in 1988. Further, whether using agricultural income or total income,both of them indicate an increase in the area of arable land per capita with income,suggesting that land may be more concentrated to the rich. In addition,the larger the female-headed household size,the smaller acreage per capita while the higher the ratio of household income to county avera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unty agricultural income,the larger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per capita. The 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 indicates that household size and age-gender composition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land inequality changes.——————————————————————————————————————————一、引言土地分布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可能具有先決性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
黄淮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演变李卓;刘淑亮;孙然好;刘维忠【摘要】耕地复种指数是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表征,时空动态特征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以黄淮海地区2001-2015年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时间序列曲线平滑重构后,结合研究区物候信息设置含有阈值的二次差分算法提取复种次数,最后在R环境下绘制复种指数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河南省复种指数最高(169.3%),山东省次之,天津市最小;(2)各省市年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经历了升高-降低-升高的过程;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耕地复种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二熟制主要集中于南部,东部和北部受地形和纬度影响,主要以一熟制为主.研究结果对于黄淮海农耕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辨识、人类活动方式确定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更大尺度推广的潜力.【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12【总页数】7页(P4454-4460)【关键词】Savitzky-Golay滤波;复种指数;时空格局;黄淮海地区【作者】李卓;刘淑亮;孙然好;刘维忠【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阜新 123000;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黑龙江第二测绘工程院,哈尔滨 150000【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大量耕地持续向建设用地转换的窘境,解决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紧缺的突出矛盾、确保耕作效率是当务之急[1-2]。
1998_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_谢花林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70卷第4期2015年4月V ol.70,No.4April,2015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谢花林1,刘桂英1,2(1.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南昌330013;2.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45)摘要:从国家、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上分析了1998-2012年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Theil 指数探讨了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差异,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人文视角探讨了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在全国尺度上,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总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②在区域尺度上,复种指数最高的为中部地区,最低的为东北地区;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东北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
③中国31个省份复种指数各不相同,且差距大,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新疆、宁夏和云南。
④由Theil 指数值的大小可知,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差异呈缩小态势,其主要原因为四大区域间的差异。
⑤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负向作用,产业非农化比重、农业政策、人均经营耕地和农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了显著正向作用。
最后,本文认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及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惠农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的诱致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国耕地复种水平。
关键词:耕地;土地利用集约度;复种指数;粮食安全;Theil 指数;中国DOI:10.11821/dlxb2015040081引言耕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中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面积锐减,已成为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耕地面积的减少将成为长期发展趋势[2]。
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下,耕地集约利用状况、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值得高度关注[2-3]。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耕地复种指数=某地区全年播种(或移栽)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复种指数大,说明耕地利用率高;反之,耕地利用率低。
下图是1998—2012年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东北和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进步B.城市化的发展C.降水增多D.耕地增加【2】2006年到2007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略有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台风、洪涝和旱灾严重D.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3】东部和中部地区耕地复种指数高于东北和西部地区的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水热条件好C.土壤肥沃D.耕地面积大2.总部位于广州的某大型集团,引进德国生产技术,在吉林延边州的长白山区原始森林中建立矿泉水加工厂,目前其瓶装矿泉水已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28个国家,形成“一处水源供全球”的产销格局。
据此完成下题。
【1】欧美经销商普遍看好该瓶装水的市场前景,主要基于其。
A.品质优良B.技术先进C.成本低廉D.品牌知名度【2】为了控制该瓶装水的成本,目前应主要改善A.加工环节B.营销环节C.物流环节D.宣传环节【3】该工厂的建立,对延边州的积极影响主要是A.提供众多就业岗位B.促进城市化发展C.提升城市知名度D.繁荣商贸服务业3.图是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从图中可知A.①地是背斜B.②地是断层C.③地是火山D.⑤地可能是某次地震的震源【2】②、④为某一河流的剖面,结合其堆积物可判断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二、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图11949-1986年的耕地总量变化情况[1]收稿日期:2007-06-18;改回日期:2007-09-06作者简介:傅超(1982-),男,副主任科员,从事土地经济与城市经营研究。
①虽然也有学者认为该数据由于受各级利益关系和调查误差等多方面的影响而质量不高(郑云阳,2003)。
但已是当前所能获得的相对精确的耕地面积数据。
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历史考察与启示傅超1,郑娟尔2,吴次芳2(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100013;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摘要:分三个阶段对我国建国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动史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耕地数量的变动情况及相应的政治、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参考,同时提出耕地减少分析对宏观调控的意义以及耕地保护政策需要严格执行的必要性。
关键词:耕地;耕地数量;历史考察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用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耕地,并采取了用途管制、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等措施,但耕地总量仍呈逐年递减之势,这成了耕地保护中的怪现象。
“耕地保护”在“两会”被如此重视,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本文将对建国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递减史进行回顾并总结相关经验,以史明鉴,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工作参考。
一、耕地面积变动的历史足迹(一)数据标准在国土资源部成立以前,我国存在两套数据:国家统计局数字和1979-1985年组织的全国范围(除港、澳、台、南海诸岛外)的土地概查数据。
耕地问题研究组认为概查数据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部门规划的主要依据[1]。
本文以此为准,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分析1949-1995年耕地面积变动的历史数据。
1996年以后的数据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详查数据为准①。
(二)耕地总量变动史耕地面积的变动包括总量的变动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动,这里先分析总量的变动。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州第一中学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州第一中学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图3),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流量丰富 D.两地区河水大致同时进入汛期8.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人文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多地少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C.乙地工业化体系完备 D.乙地盛产黄麻参考答案:D A2. 图10中XY -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
回答第16—17题。
16.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B.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D.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17.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参考答案:16.D 17.A图示XY一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在山脉处弯曲,表明弯曲方向应该为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方向,故得出该地地处南半球,PQ为锋面,则可知该处存在一个低压中心,PQ一线为低压槽,低压西侧应该为冷锋,冷锋降水在锋后,结合指向标,故雨区位于PQ东南侧,故第16题D选项正确。
与X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地区,离山脉越远,线速度越小,故可以得出山脉东侧西高东低,A选项正确。
3. 下图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x100%),读图回答日本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A.1950年~1970年B.1970年~2000年C.2000年~2030年D.2030年~2050年参考答案:B4. 下图是某自西向东河流平原河段剖面图,下表是该河流上、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月份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
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32分)1. (2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末)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 . 70% 鼓励生育B . 60% 计划生育C . 15% 采取移民政策D . 30% 鼓励人员出国2. (2分) (2017高三上·宁波模拟) 二战之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得益于()A .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B . 政策支持,生育放开C . 战争结束,难民回归D . 灾害减少,农业发展3. (2分) (2014高一下·江门期末)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A . 规模的大小B . 重要的程度C . 付出租金的高低D . 人数的多少4. (6分)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的大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据此结合1999~2013年我国局部地区平均复种指数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①地是()A . 东北区B . 甘新区C . 华中区D . 西南区(2)长江中下游区复种指数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 热量B . 光照C . 土壤D . 海拔(3)华南区复种指数比黄淮海区低,其可能原因是()A . 水源短缺B . 旱涝灾害频繁C . 经济水平高D . 科技水平高5. (2分)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A . 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深刻而长久B .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C . 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D . 人口数量过于庞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 (4分) (2020高一下·沧县期末) 下图表示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
1999年至20XX年我国土地收入13年近13万亿-土地估价师考试.doc
1999年至2011年我国土地收入13年近13万亿-土地估价师考试-考试吧1999年至2011年这13年是中国土地资产化最为迅猛的年代,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约12.75万亿元,几乎年均1万亿元。
出乎意料的是,即便2011年重点城市楼市成交低迷,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却仍高达3.1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北京、上海等地已经进入土地收入“千亿”俱乐部。
然而,这笔巨额资金的使用去向,由于鲜有城市政府对外公开,公众难以知晓。
加之近年来频频有政府官员因在“土地出让”环节上贪腐涉案,有关“土地钱”的监管争论日渐升温。
土地收入比例逐年攀高自上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后,土地出让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地方的第二财政。
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的比例逐年攀高,一些城市甚至会超过50%,如果加上其他相关收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国土资源部2010年2月曾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2008年10年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5.3万亿元。
其中多数为2004年土地出让实行“招拍挂”以来所获得。
2008的楼市调控直接冲击了土地市场,当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9600亿元,同比下降了20%。
但2009年楼市突然转向,土地市场上“地王”接连出现,当年全国土地收入增加至约 1.59万亿元。
而到了2010年,这一数据又随着楼市的火爆猛增至2.71万亿元,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透露,2011年土地出让合同价款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有较大幅度下降。
不过,他并未像往年那样公布具体数据。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农民日报》上撰文称,2011年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已经超过3.15万亿元。
这是官方人士首次披露这一数据。
1 2 3 下一页。
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及优化路径
第35卷 第12期2021年12月Vol.35 No.12Dec.,2021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收稿日期:2021-10-19;修稿日期:2021-11-2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0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73053)。
第一作者:刘蒙罢(1994-),男,江西吉安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
E-mail: liumengba940312@ 通讯作者:张安录(1964-),男,湖北麻城人,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
E-mail: zhanganlu@doi:10.11994/zgtdkx.20211129.101527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及优化路径刘蒙罢,张安录(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摘要:研究目的: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的演变过程,探析其演变特征,提出新时代下优化耕地保护利用政策的路径。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
研究结果:中国耕地利用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革命战线”的耕地利用政策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粮食为纲”的耕地利用政策,再到改革开放前期“耕地数量保护为主”的耕地利用政策及改革开放深化期“耕地数量+质量”双重保护演变过程,最后在新时代演变成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耕地利用政策体系。
整个政策演变过程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强制型变迁特征,是多重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
研究结论:新时代下中国耕地利用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加快形成“系统法律保障+保护补偿新机制+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发展路径,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关键词:耕地利用;政策变迁;演变特征;优化路径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158(2021)12-0019-101 引言耕地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不仅具有生产粮食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生产功能,还具有涵养水土、维护生物多样等生态功能[1]。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集训:(五十) 第六讲 中国的产业活动
考点集训(五十)第六讲中国的产业活动对应学生用书p340一、选择题复种指数即一年内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也就是一年内同一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
下图是1998—2012年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图。
读图完成1~3题。
1.①、②、③地区2007年复种指数较2006年均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A)A.灾害损失大,农民的播种积极性降低B.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C.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出口量减少D.推广农业机械化显著提高了单产量[解析] 2007年①、②、③地区(东、中、西部)复种指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这在图示年份是极为少见的。
同时2007年后,这三个区域的复种指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可推测2007年复种指数下降为偶发事件带来的影响。
四个选项中,A选项自然灾害最为符合。
2.图示期间,①地区复种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D)A.气候变暖变干旱B.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C.国家惠农力度减弱D.非农产业发展迅速[解析] 1998—2012年,①地区(东部地区)复种指数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第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占用耕地,部分农业人口从事非农生产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下降带来的。
选D。
3.影响④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最可能是(B)A.地形崎岖,耕地零碎分散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C.气候干旱,水源短缺D.土壤贫瘠[解析] ④地区为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气温偏低,热量不足,所以复种指数低。
选B。
在我国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多省市,人们都有喜食槟榔的习惯。
海南盛产槟榔,但95%的槟榔运往湖南加工,海南吃到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于湖南,“海南槟榔湖南加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读海南槟榔产地分布图,完成4~5题。
4.推测槟榔树的生活习性是(B)A.喜阴坡,怕低温B.喜缓坡,忌积水C.分布在高海拔地区D.喜高温干燥[解析] 依据图示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槟榔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侧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区,说明槟榔树喜欢生活在缓坡地区;槟榔树在地势平坦的沿海平原分布少,说明槟榔树忌积水,故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值;② 波峰的 NDVI 数值要大于 0.4,该值是一个经验值,参考相关研究[38]以及大量试
验后确定;③ 将前一年 11 月初后的 NDVI 序列接于当年 1 月份之前,使之形成一个完整
的峰,同时将峰值出现的时间限定在 2 月中旬至 11 月初,以消除冬前峰的影响。
2.3 地形因子的提取
地形起伏度是指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最大高程差,是较好的区域尺度地形指标。
坡耕地由于地形起伏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生产力水平降低,从而引起耕作制度
的改变 。 [25] 本研究以中国的 DEM 数据 (1 km×1 km) 为基础,以 5 km×5 km 为分析窗
口,提取耕地地形起伏度,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地形起伏度
小于 20 m 的地区为平原,大于 20 m 的地区为丘陵山地[40]。
1 引言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粮食安全正逐步成 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2]。土地利用作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已 引起广泛的关注[3],焦点多集中在耕地面积变化[4-6]。但在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 程中,大量耕地被转化成建设用地[7-9],保证 18 亿亩耕地面积及 16 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的 “安全底线”面临重大考验。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尤显重要[10]。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基础性指标[11],也是区域粮食增产 最简单直接并且行之有效的方式[12],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13]。研究耕地 复种指数时空格局演变过程,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NDVIi
NDVIi - 1
(1)
1082
地理学报
70 卷
S2i
=
ì-1,
í î
1,
S1i < 0 S1i > 0
(2)
S = S - S 3i
2i + 1
2i
(3)
式中: i 代表序列中第 i 个元素。作物生长曲线的波峰出现在序列 S3 中元素值为-2,且
前后元素值皆为 0 的位置。
这种算法对离散点的峰值十分敏感,但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裸地平滑后的 NDVI
泛,主要有 S-G (Savitzky-Golay) 滤波[36]和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简称为 HANTS) 。但 [35] HANTS 方法受频率设置影响较大,频率过小,重
构曲线过于平滑;设置过大,则起不到平滑曲线的作用。同时,该方法采用相同的阈值
1080-1090 页
7期
丁明军 等:1999-2013 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
1081
目前,世界上关于复种指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均耕地较少、复种措施较为普遍的 亚非地区[14-20],尤其是亚洲地区[21]。在中国,区域尺度的复种指数研究相对较多,但大部 分研究基于统计数据[6, 10, 22-23]。统计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忽视了统计单元内的空间异质 性,不能准确地表达其空间分异特征;同时,在数据的获取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 [24]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通过遥感反演复种指数成为可能。此方法以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 (NDVI) 为基础,采用平滑方法重建作物年内植被指数变化曲线,进而获取复种指数。 该方法已成为获取大尺度复种指数的最有效手段,并在许多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13, 。 25-31] 目前基于遥感的全国耕地复种指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25],尤其缺乏最近十年来城市化高 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过程的研究。
本文基于 1 km×1 km 分辨率的 SPOT-VGT 旬 NDVI 数据,利用 S-G 滤波方法对 NDVI 数据进行去噪,重建作物生长植被指数 (NDVI) 曲线,用峰值特征点反演提取全国尺度 的复种指数,研究 1999-2013 年全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过程,为中国农业政策制定 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和参数不能很好地反映复种指数的区域差异,从而使其在大尺度分析中受到较大限制[38]。
而基于滑动窗口最小二乘法拟合的 S-G 滤波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本文采
用 S-G 滤波对 NDVI 曲线进行平滑重构。
根据平滑后的 NDVI 时间序列曲线与复种指数的关系,可知复种指数就。文中采用二次差分算法进行波峰频数的提取。每一个像
第 70 卷 第 7 期 2015 年 7 月
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Vol.70, No.7 July, 2015
1999-2013 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演变格局
丁明军 1,陈 倩 1,辛良杰 2,李兰晖 1,李秀彬 2
(1. 江西师范大学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与环境学院,南昌 330022;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据共享平台,比例尺为 1:25 万。为了与 SPOT-NDVI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一致,研究中对耕
地数据进行了栅格化处理,重采样为 1 km×1 km。
综合农业区划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编制的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该 [33]
区划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特点,将全国分为 10 个一级农
利 用 ArcGIS 中 的 Fishnet 工 具 , 以 0.5° 为 间 隔 , 基 于 全 国 均 匀 格 点 采 样 原
模型提取
人工解译 休耕 一季作物 两季作物 总计 用户精度
则,在遥感数据上获得位于耕地上的 101 休耕
69
6
3
78 88.46%
个 像 元 , 每 年 一 期 , 15 年 (1999- 2013 年) 共计 1515 个样本。基于经验知识,对 样本原始 NDVI 时间序列曲线进行目视判 读,参照经纬度坐标和农作物总体分布图 进行确认,获得样点的复种指数。将结果
收稿日期:2014-10-23; 修订日期:2015-03-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1161140352); 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
资 助 项 目 (JXS- EW- 00);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41440004, 41101085) [Foundation: Project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NSFC, No.4116114035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ajor Ecological Security Issues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 No.JXS- EW- 00;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1440004, No.41101085] 作者简介:丁明军(1979-), 男, 湖北谷城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E-mail: dingmingjun1128@ 通讯作者:李秀彬(1962-), 男, 河北固安人,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相关研究工作。 E-mail: lixb@
1083
将基于遥感数据反演得到的耕地复种指
数与统计数据中同时期复种指数进行相关分
元的 NDVI (下式表示为 V ) NDVI 时间序列可视为若干个元素的离散点序列。二次差分算法
原理如下[39]:首先,由公式 (1) 计算相邻 NDVI 之差,得到序列 S1;接着由公式 (2) 判断
S1中数据的符号。若为正则记为 1,为负记为-1,得到序列 S2;最后求 S2前后元素之差。
S = V - V 1i
摘要:耕地复种是中国普遍的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分 必 要 。 本 文 基 于 1999- 2013 年 1 km × 1 km 旬 SPOT- NDVI 数 据 和 3 期 耕 地 数 据 ,利 用 S- G (Savitzky-Golay)滤波方法,重建了农作物生长 NDVI 曲线;基于二次差分算法及相关阈值限 定,提取了各时相复种指数;分析了 1999-2013 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 明:① 中国耕地复种指数从北到南逐渐增加,其中种植制度上 43.48%的耕地实行一年一熟, 56.39%的耕地实行一年两熟,仅有 0.13%的耕地实行一年三熟。② 1999-2013 年间,中国耕地 复种指数整体上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加约为 1.29%(P < 0.001);但空间差异明显,复种指 数显著降低(P < 0.1)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 2.12%,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交界地区,安 徽中部,四川的成都平原,江西的鄱阳湖平原,湖南的北部和南部以及广西的中部;16.40%的耕 地复种指数显著上升(P < 0.1),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东部,陕西的渭河平原,山西的西部,河北、 山东和天津交界处,山东的山东半岛和湖北的江汉平原。③ 耕地复种指数年际变化率与地形 起伏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起伏度增强,复种指数上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复 种指数降低。 关键词:NDVI;复种指数;时空演变;格局;中国 DOI: 10.11821/dlxb201507005
曲线并不规律,每一个 NDVI 值的波动都将构成一个“峰”,导致提取结果错误;二是生
长季之外的“峰”以及越冬作物的冬前峰也会造成提取结果的不准确。为了减少复种指
数提取误差,针对已有方法的不足,本文设定了 NDVI 峰值频数的提取规则,具体如
下:① NDVI 时间序列曲线 2 个峰值之间至少间隔 2 个月,即间隔 6 个 10 天合成的 ND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