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高职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果科类:中医学类(1005)申报等次:二等奖
成果名称: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高职中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成果主要完成人:如下表
姓名专业技术
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
年均教学
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田维珍教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20 负责制订课题的实施方案,撰写研究成果,成果推广应用
吕文亮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60 指导研究工作,制定研究方案,分析研究结果
马维平教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20 负责中医学专家咨询、学生测评及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孙权主任医师
副教授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20
负责中医骨伤专家咨询和
学生测评
吴正兴副教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0 组织协调
刘世红主任医师
教授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544
负责针灸推拿专家咨询和
学生测评
张金沙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544 数据分析
林涛副教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20 校院结合事宜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基于系统科学理念、中医学教育、职业教育、人才结构等理论,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原则,通过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数理统计、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因素分解等方法探讨了高职中医学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以及反映这些能力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指标,丰富了医学教育的理论体系,为高职中医学类专业人才能力的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与思路。
2.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由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组成,科学性好、导向性强、是量化可比、中医药特色体现明显、简化易行的高职中医学类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学校与荆州市中医院将院校教育与师徒制相结合;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学校与公安县中医院实施“1.5+1.5”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本成果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以能力本位为导向的高职中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为:ZJYJ12007。
1.理论研究成果
该课题以构建科学的、简易可行的高职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假设为出发点,在确定评价目标、了解中医学类三个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三
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经多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及其内涵,最终确立了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组成的高职中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找出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一套较科学、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
并运用二级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及信度、效度检验,表明该评价体系客观、合理、可靠,为高职中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数理分析、实证分析,通过对5届专科生毕业后工作成绩之间的比较,毕业生无论在认知能力、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都较好地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能将基础理论知识较好地指导临床医疗,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并具备较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结果证明:毕业生从能力发挥到成绩的取得,需要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约4-5年。
2.实践探索成果
2.1教研成果一是承担相关课题10余项;二是教师发表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论文7篇,其他100余篇;三是获得2015年湖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二五”中医药职业教育研究项目二等奖;四是多篇论文获奖;五是主编教材3部。
2.2质量工程建设成果一是中医学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二是针灸推拿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三是省级精品课程1门;四是参与了全国针灸推拿专业资源库二个子项目的建设。
2.3 人才培养成果一是中医学专业与荆州市中医院实行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中医学专业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子项目;二是中医骨伤专业与公安县中医院实施“1.5+1.5”人才培养模式;三是5年共培养毕业生约2800名;四是学生年均就业率97.45%;五是全国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学生频频获奖,第一、二、三届分获高职组团体二、二、一等奖;六是进一步完善了符合“产教融合、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1.校内应用情况
1.1 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1级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采用模糊评价和系统聚类分析,证实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
1.2 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本校往届毕业生(2006-2010级)人才培养质量,再次证实此评价指标体系能反映毕业生的质量状况。
与医学生毕业后工作实际情况相符,具有合理性,选择的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
1.3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本校毕业生(2014级-2016级)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修订中医类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就业质量明显优化。
第三方机构新锦成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调查表明,我校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好于同类院校。
学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中医骨伤100%、中医学98.24%、针灸推拿90%;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90.09%,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目前的工作与自身期待的吻合情况牌一般及以上水平,其中“很符合”上比为1
2.29%,“比较符合”占比为39.26%;工作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为9
3.49%,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为92.05%,对工作薪酬的满意度为80.58%。
二是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课程的把握更加准确,对每次课的组织更加到位,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是教学资源明显丰富。
教师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自主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图片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
四是学生成果明显增多。
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数量与等级明显高于同类院校。
五是社会培训项目明显增加。
比如全国第二届亚健康产业技能大赛湖北赛区选拔赛和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有关培训项目均在我校举行。
2.校外推广情况
2.1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院校目前借鉴我校的作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年会上介绍经验。
2.3 通过论文辐射向全国推广。
2.4 通过校际交流向他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