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个人课题结题报告“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市级个人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背景。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据平时检测和作业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
现在的学生做计算题是一种任务,不是错写、漏写,符号写错就是小数点点错,对计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得无所谓,改正就可以了。
其实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社会对学生生活的一种要求。
虽然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电脑、计算器代替了繁锁的计算,但是正确的计算方法,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在生活中,如工厂、银行、商场还比比皆是,有的是无法代替的。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所以有必要在本班开展这种主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提高认识,找到错误的原因,大面积提高计算能力。
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第2条指出:不要过分要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的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
这便迫使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让学生从单调重复的、枯燥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在主动、愉快参与计算的过程中体味计算思维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克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在计算的练习中来培养自己耐心、信心,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名称: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
2、小学高年级学生是指小学五年级学生。
3、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份,它是指在面对需要计算问题时,能选择适当的计算形式和方法实施计算,并有效地完成计算任务的一种心理特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不仅注重方法的多样化,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形优化算法,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和阶段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13.07——09)
根据教学中遇到的情况选择课题,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到书刊、网络中检索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借鉴已有成果,了解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课堂教学现状,初步拟定研究方案,准确界定课题的关键概念,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撰写实验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13.10——12)
通过对高年级数学教材的梳理,了解高年级计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通过问卷设计、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等形式,剖析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实施对策阶段(2014.01——2014.02)
采用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方法,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中,一边行动、一边研究、一边修改、一边完善,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的教学策略,撰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4.03——2014.06)
运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围绕小学高年级计算课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提炼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撰写研究论文与结题报告,接受市教科所专家的评估、验收,完成结题。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原因。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计算题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
导致高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存在问题。
◇知识难度增加通过对五、六年级数学教材中的计算课的整理,发现学生由于进入了五,六后级后,计算的学习由单纯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发展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还加入了方程的计算。
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拓宽、加深,数学计算的步骤增多,计算量越来越大,计算的难度也明显加强,但学生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都很难提高,甚至有的学生对计算感至厌烦。
◇基础不够扎实一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也导致计算错误率较高。
进入高年级后,计算变得复杂繁琐,通常一个计算题就是以前多个简单计算的叠加,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例如:87×0.25+23×0.25,一些学生由于100以内加法不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将87+23算成100,再成0.25得25。
◇概念、算理未掌握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
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除法中,有部分学生只注意如何试商,忽视了商的数位,所以出现调位和空位的现象。
如:出现以上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不明白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以下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的重要性,(包括0,因为0也是一个数),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
◇技能未形成新课程提倡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有的教师因未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出现了算用颠倒现象,学生基本算理未理解,急着进行大量生活应用;还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大量时间化在探究算法上,不注重算法提炼,最终学生连基本的方法都不会,更不用说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
2、习惯、态度方面原因。
一些学生,计算方法掌握,但还是经常将会做的题做错了,我们常说学生“粗心”,其实“粗心”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缺乏兴趣、耐心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
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感知粗略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如,把“+”误作“-”,把“3”写成“5”,把“56”写成“65”,把236×103抄成236×1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做出行为反应。
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
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如,简便计算时,看到125×8就想着要先算,得1000,当学生计算125×8÷125×8式题,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算成
125×8÷125×8=1000÷1000=1,“凑整”因素对学生产生了强烈刺激,使他们在计算时忽略了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
◇不良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计算正确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书写潦草、马虎,例如题中给的数据是0,写着写着就变成了6。
再有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计算结束后,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还有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过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展开,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
策略一: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消除计算畏惧感。
首先,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如每次口算检测及平时的测验,
都要统计计算全对的同学,及时表扬,利用涂星星的方式进行评比及奖励。
学生的兴致很高,经常问老师,什么时候又要考计算了,再考两次我就可以涂满星星了。
从学生自豪的口气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计算已经没有畏惧感了。
策略二: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形成过程。
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
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
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其次,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
策略三:适当练习,熟练技能。
首先,重视口算的训练,所有的笔算计算,都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一次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至关重要。
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
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
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
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
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
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
每组有18道,大家先
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
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计算需要经常训练,但量有不宜太多,以防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
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本学期,我准备在班内开展了两次计算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在竞赛后,注意把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整理起来,分析归类,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扫清障碍。
策略四:分析错误原因,警醒勉励。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
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
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
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
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
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
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
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
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
“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策略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就草草了事。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着手。
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次研究我主要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
1、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
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
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
在教学中,让学生审题时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培养验算的良好习惯。
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
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
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
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3、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研究中我严格抓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不写草书。
(三)实施“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初见成效。
通过积极的计算教学改革实践,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1、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和积极鼓励,学生书写有了较大进步,很少再有抄错数字的现象,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审题习惯,也养成了及时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除计算外,其他部分内容的学习习惯也有了改变。
2、计算正确率有显著提高。
现在学生的口算正确率和笔算正确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解决问题中经常出现列对了算是,但计算错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有了显著的改变。
3、深化了课题研究者的思想,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课题研究促进了本人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科研意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几点理性思考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一年,了解了高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寻找了一些解决的策略,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两点思考需在这里提出:现在班级学生数比较多,有时关注学生的面还不广,如何正确把握学生运算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优化课堂计算教学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除了做好以上的几项工作以外,还有哪些更有效地措施呢?这还需我们继续观察、发现和研究。
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我还须脚踏实地,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