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魏伊孔令伟鲁君悦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09期
摘要:生态旅游业作为哈尔滨市新兴产业,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投入力度小、资金缺乏、环境破坏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科学规划、突出生态旅游特色、加强投资力度、注重环境保护以及完善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制度等,对哈尔滨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对策;哈尔滨市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9-159-0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生态旅游发展比较迅速。
在此背景下,哈尔滨市不断加强生态旅游建设,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推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在带动了哈尔滨市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
本文主要对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1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地处于我国东北边陲,其地貌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也分布有山地和丘陵。
其森林资源丰富,城市森林覆盖率达51.57%,全市共有6个省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如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和全省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太阳岛湿地公园。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组织建立了96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114个生态示范区、48个自然保护区和50个环境优美乡镇,初步完成了市区生态功能圈建设。
这对哈尔滨市的田园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其中以农家乐、采摘园为主的田园旅游发展比较迅速。
由于哈尔滨市气候条件的特殊,冬长夏短且降雪多。
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其中以观赏冰雕、冰灯、雪雕、滑雪为主的冰雪旅游业也不断兴起,成为哈尔滨市冬季旅游业的支撑项目,如哈尔滨市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的建立。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具有便利的交通枢纽,哈大、拉滨、滨州、滨绥、滨北5条铁路线连通国内外,直通俄罗斯的松花江黄金水道,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有航线6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近600万人次。
哈尔滨目前有80多家星级宾馆和酒店。
随着哈尔滨市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全市共建立了140多个经典旅游景点和30多个国家A级以上景区。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了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系列条件,但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2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哈尔滨市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其相对落后的管理模式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
第一,缺乏科学规划的管理模式。
当地政府为了追求不断增长的利益,盲目批复开发旅游项目,不但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哈尔滨市的城市品牌形象。
第二,缺乏一条龙的管理模式。
旅游业管理者缺乏对旅游者吃、住、行、游和娱等方面的引导,这对旅游者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同时又降低了旅游者的消费水平,降低了当地旅游经济收入。
第三缺乏规模化、集中化的管理模式。
由于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其旅游部门缺乏一种统筹、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了各县市区各自为战的管理情况;旅游业经营者缺乏与当地的餐饮业、住宿业和娱乐业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形成了一种分散的管理模式。
由于哈尔滨市生态管理的不合理、不规范化,导致了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形成了一种恶性循坏,直接影响哈尔滨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2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哈尔滨市冬季旅游可以算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但是其旅游产品与辽宁、吉林和北京等地的冰雕、冰灯和滑雪等项目大多雷同,由于其地理位置偏远,因此其竞争力也随之下降。
缺乏特色化的生态旅游产品,缺乏一种登山、滑雪冒险和冰雕迷宫智力闯关为主题的一系列专题活动。
夏季旅游为主建设的自然保护区和城镇为主建设的绿色生态园,其旅游项目和功能也比较单一,不具备特色化的生态旅游。
没有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创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或项目,缺乏以户外探险、垂钓、休闲、养生以及湿地观光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项目,满足不了游客不同的心理需求。
2.3 投入力度小,资金缺乏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其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分布于哈尔滨市中心之外的城郊和山区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通设施落后。
各景区之间分布相对较远,且大多分布在郊区和山区,各景区之间的交通条件比较差,从而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影响游者的心情,这对将来哈尔滨市生态旅游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二,接待设施落后。
只有市中心分布有星级宾馆,处于市中心之外的生态旅游景区的住宿条件落后,宾馆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设施质量差,且设施不齐全(如:无单独的洗浴区,无因特网等)。
第三,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缺少专项资金。
生态景区的基层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居民,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具备专业技能和多种语言交流的水平,且普通话水平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来客源,对其以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现如今,由于资金的缺乏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处于停滞状态。
2.4 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加剧由于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开发不当,极易对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然而,哈尔滨市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大量开发项目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和调查,就匆忙上马,这种轻保护重开发的模式,对生态景区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由于其规划不合理,景区内的建设布局比较乱,建筑用地和娱乐用地对景区内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浪费。
加之景区内游客素质不一,出现随意吐痰、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也同样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不能为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无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有序的开发,这既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旅游管理上,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来管理生态旅游资源,并能同时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并将生态旅游规模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大的破坏。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才能实现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3.2 突出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哈尔滨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且雪质好、雪量大,而且受到的污染少,这为以冰雪资源开发为主的生态旅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哈尔滨市建立了冰雪大世界、欧亚之窗、亚布力滑雪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等多个以冰雪资源为主的旅游项目,但是这些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与北京、沈阳、吉林的旅游产品相比其竞争力较弱。
因此,应开展以空中滑雪技巧表演和体验式空中滑雪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更直观的感受滑雪带来的艺术美,能够亲身体验空中滑雪带来的刺激与挑战,这样既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能够提高其竞争力。
因此,哈尔滨市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资源特色,开展主题各异、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项目,由此提升哈尔滨市生态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3.3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建设要不断加大对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区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位于郊区和山区的生态旅游区。
通过不断地资金投入改善景区之间不利的交通条件;改善景区周围的住宿条件,如统一合理的建设设施齐全的宾馆;改善景区周围的餐饮条件,如开设以当地特产(经专业部门认证的食用菌、山野菜以及乳制品等)为主的生态饭庄;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素质水平,通过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只有经过不断的投入改善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才能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提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3.4 注重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在生态旅游开发时,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避免在开发过程中对生态资源造成浪费和破坏。
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使用环保材料,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尽可能降到最小程度。
采用有利于环保的太阳能发电或沼气发电,在景区内提供游玩的电动车和自行车,禁止机动车驶入。
对景区内产生的垃圾要进行合理的回收和利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倡生态文明,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 完善生态旅游区规章制度和法规生态旅游区的管理对象是多群体的,包括当地居民、游客以及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的企业等。
他们之间存在不同的权益关系,因此不同群体之间可能造成利益分配不均、责任混乱等纠纷。
然而,针对生态旅游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比较简单,并不全面。
因此,亟需通过健全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维护不同旅游群体的权益,同时又要对消费者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其在生态旅游景区做出一些不文明和违法行为。
4 结语
在人们追求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哈尔滨市生态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保持一种良性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局部方面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在未来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和相关管理者会不断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和规划,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提升哈尔滨市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实现哈尔滨市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善风.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33(4):111-117.
[2]张海鹰.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的宏观对策[J]. 高师理科学刊,2007,27(4):72-74.
[3]陈继红. 推进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建设的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2,1:38-39.
[4]梁晓明.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5]李高峰.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498):79.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