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直接投资(FDI)理论
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与当地竞争者相比,面临一定的附加成 本。这些成本可能是由于文化、法律、制度和语 言差别引起的误解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 当地市场的了解以及东道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歧视 甚至敌意心理影响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远距离 交通和通讯的开支造成的、或可能是因为东道国 的国有化征管或汇率波动等风险造成的(国际旅 费、翻译费用、电讯费用、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费 用、公共费用、文化冲突、汇率风险、没收风险 等等)。 。在如此众多的不利条件下,跨国公司仍进行对外 直接投资.其必定拥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
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前提上:
(1)、由于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各种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一种把生产要素,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加以 内部化的动机,也就是说,对那些原来被外部市场联系着 的各种活动实行企业内部共同所有权控制; (2)、当各个市场的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 司; (3)、跨国公司在一个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投 资和贸易活动。 所以,跨国公司对市场不完全实行内部化的动机与中 间产品的性质及相应的市场结构有关。由于中间产品(主要 是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和相应市场风险,跨国公司对此内 部化的动机最强。
4、
组织管理优势。 如优越的组织和管理技能、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及有效运行 机制等,可以通过对外投资,驱动更多要素,释放更多能量; (合资); 5、 全球视角战略的优势。 易于得到廉价的劳动力、特殊原材料等造成的优势。
2.竞争跟进理论
海默的学生,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 Kinickboker)沿着与海 默不同的思路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20世纪70年代,他写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一书中,尼 克博克认为垄断优势理论不足以全面解释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战后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 寡头公司进行的。 所谓寡占是由少数国家大企业组成,或者几家大企业占统 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在这种行业或市场中,每一家大企 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几 家企业,因此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互依 赖性。 寡占反应即指这种行为,其目的在于抵销竞争对手首先采 取行动所得到的好处,避免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保 持被此之间的力量均衡。所以,尼克博克的理论又称为“寡占 反应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三种市场不完全性使得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从而抵 销跨国竞争和外国经济所引起的额外成本,第四种市场的 不完全性则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其优势。
以后的学者进一步分析认为 构成跨国企业的垄断 优势由以下5个方面构成:
1、技术优势。 包括生产秘密、知识、信息、决窍、无形资产、市场技 能等,这是垄断优势的核心内容。其中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 产品特异化能力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构成部分。 以哈佛大学的凯夫斯(R.E.Caves,1974)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产品差异性是诸多垄断优势的核心,即跨国公司创造差异性产 品的能力。(在技术已经标准化的东道国-跨国公司的产品特 异化能力,对产品少量的更改或者通过广告形成商品标识,生 产异化产品-控制和打击模仿的产品特异理论论 )(高级数 控机床)。 以约翰和梅杰为代表的另一派强调信息资产(技术、知识) 的专有性,即跨国公司对信息资产的独占能力。核心资产论者 都强调,跨国公司只有独占核心资产,才能形成垄断优势,据 此在海外投资设厂,跨国公司才能在国外环境中战胜当地企业, 求得生存和发展。 对知识产权掌握-知识在公司内部转移成本低-可以在 东道国轻易获得垄断优势)。(手机生产)
尼克博克将跨国投资分为两类: • 率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为进攻性投资; • 随后跟进的为防御性投资。 尼克博克认为海默的理论可以解释进攻性投资, 而寡占反应理论可以解释防御性投资。在跨国投资 中,如果竞争对手到外国进行投资,这样可能会扩 大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对自己形成威胁。所以, 其他企业会紧随跟进。如果双方都能成功,可以继 续保持竞争地位的均衡,即使双方都失败,竞争对 手之间的相对地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所谓的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指 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信息形态产品的市场不完全;另一种是上 下游投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市场不完全。在很多情况下, 前者将导致横向一体化,后者将引发纵向一体化。
2、
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 和传统理论强调的规模经济不同,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 要来自于非生产活动的规模经济,如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 立大型销售网络、进行集中的资金筹措和全球性的统一管理等 造成的规模经济;
3、
资本和货币优势。 对外投资的跨国公司往往是资金雄厚、或者有比较强的资 金筹措能力和来源广泛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 这些资金获得更高的回报。其二,外汇市场的不完全性。跨国 公司拥有的货币比较坚挺,可以通过跨国投资获得坚挺货币通 货溢价的收益。例如美元的高估是刺激美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 要因素;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 (Stephen· Herbert· Hymer)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 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investment)中,率先提出以垄断优 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 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的 P· 发展,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因此又称“海默 一金德尔伯格”理论。
海默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两个条件: • 一是企业必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销在与当地 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 二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拥有和保 持这种优势。 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 •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跨国公司并不具有市 场势力,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美国跨国公 司在海外市场中才能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取 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垄断利润。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跨国公司,所以,研究对外投资的 理论实际上也就是研究跨国公司投资的理论。 跨国公司的投资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学者从 不同角度,围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动因和结果展 开了讨论。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主要在三个层面发展并自成体系: 一是从微观角度,秉承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决定论范式, 分析跨国公司垄断优势、寡占反应的海默—金德尔伯格和尼克 博克理论; 二是以研究跨国公司通过外部市场替代,实现其生产、交 易行为的内部化理论。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芝加哥学 派有关制度和企业行为学说的某些结论,其开创者为巴克利和 卡森; 三是从宏观层面探讨一国如何参与对外投资和市场交易的 小岛清模式。这些模式为跨国公司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从事各 种投资和交易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及讨论了东道国情况的邓宁 的理论。
•
内部化理论强调,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市场 的不完全,阻碍了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顺利让渡。 通过建立 跨越国界的内部化组织,资源可以在跨国公司网络中实现内部 转移,从而克服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 跨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适应国际分工新模式的一体化国际生产 体系。
竞争跟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寡占市场中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突发性 地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但领头到海 外投资的跨国公司究竞持什么样的动机却 无法解释。
3.内部化理论
•
内部化理论是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 (Peter.J.Buckley)和卡森[M.Casson)在1978年出版的 《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以后,加拿大 学者拉格曼(M.Ragman)于1981年出版《跨国公司内幕》 一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内部化理论形成之时, 正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其国际分工与生产之 日。 • 该理论的出发点是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不利用既 存的世界市场实现国际分工,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贸易来协调公司的国际 分工。
(3)与对外投资寡占行为负相关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使企业具有 多种产品选择,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 采取寡占反应行为的必要性。 从事产品差异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可通 过海外市场的多种产品来维持或扩大企业的活 动,不必紧随竞争对手亦步亦趋。企业产品多 样化程度越高,它们同竞争对手采取各种行动 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投资的寡占反应与产品 差异化呈高度负相关。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的企 业则比较趋向于采取寡占反应行为,这类企业 多分布在纵向一体化经营的行业。
金德尔伯格指出市场的不完全性可以分为四类: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包括产品差异、商标、市场技能(广告、 促销、服务等)或价格联盟;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管理经验上的优势 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差异等; 在企业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上的不完全竞争,具有规模经济的 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如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 汇率政策可能造成市场得到不完全性。
•
内部化理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学说基础上的。 美国学者罗纳德·科斯(R.H.Coase)在他1937年发表的 《论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曾经指出,由于市场失效、市场不 完全,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 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科斯指出,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除了生产还必须 从事研究开发、采购、招募启用、人员培训、营销和售后服 务等活动。这些活动离不开市场。然而,利用市场是有代价 的,交易对象的选择、讨价还价、拟订合同并付诸实施以及 监督执行等都是有成本的,即交易成本。由于市场的不完全, 交易住往缺乏效率,交易成本很高。如果将交易纳入企业内 部,以统一的行政管辖取代市场,则可节省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0liver E.Williamsom) 等发展了交易成本学 说。
•
(2)、寡占的群生现象与东道国市场容量呈正相关。行业 利润率高的企业才有可能具备迅速作出反应所需的能力,同时, 寡头企业相继走向海外市场,它们能在当地市场迅速建立起与 国内市场相似的寡占市场结构,从而又保证这些寡头企业在该 市场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 尼克博克在分析东道国市场和海外投资的关系时指出, 在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容量大并且投资环境良好的市场,美国 寡头企业“群生”进入的程度较高,因为在这些市场中进行投 资,可使它们获得扩大市场份额以至重构市场结构的机会,同 时还可灵活地实施各种寡占行为,达成寡头企业之间的默契和 联系。 • 对市场容量虽大但缺乏预期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寡 占行业中的多数企业主要靠产品出口来占领市场,投资的“群 生现象”不太可能发生 。
这些成本可能是由于文化法律制度和语言差别引起的误解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以及东道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歧视甚至敌意心理影响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远距离交通和通讯的开支造成的或可能是因为东道国的国有化征管或汇率波动等风险造成的国际旅费翻译费用电讯费用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费用公共费用文化冲突汇率风险没收风险等等
•
在一般贸易理论中,假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各国生产价格是由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决定,资本 从供给丰裕,利率低的国家流向供给稀缺,利率高 的国家。 • 海默则认为,这一理论说明的是证券投资的国 际流动,它无法解释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 资(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 • 海默对美国跨国公司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后发 现,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一般集中在少数几个行 业。这些行业对利率的差异不敏感,在美国跨国公 司的海外资产构成中,相当一部分资产是通过举债 方式在当地筹集的。这些情况证明了国际资本流动 理论不能科学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动。故 不能正确地解释国际直接投资。
竞争跟进理论对FDI群生现象的解释 •
(1)、对外投资的“群生”现象与企业集中程度呈正相关。 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同一行业少数几家大企业一致行为的 结果。在行业集中程度高的市场,寡头企业之间有一种天然 的相互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促成了投资的群生。 • 一旦某个大企业从事海外投资,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就 会相机抉择,而且大都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但是,当企业 集中程度超过一定界限(60一70%)以后,寡头企业的相互仿 效,反而会给双方造成损失,此时寡头企业可能会形成某种 隐蔽或公开的谅解与默契,使各自海外投资的市场重新配置。
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与当地竞争者相比,面临一定的附加成 本。这些成本可能是由于文化、法律、制度和语 言差别引起的误解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 当地市场的了解以及东道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歧视 甚至敌意心理影响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远距离 交通和通讯的开支造成的、或可能是因为东道国 的国有化征管或汇率波动等风险造成的(国际旅 费、翻译费用、电讯费用、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费 用、公共费用、文化冲突、汇率风险、没收风险 等等)。 。在如此众多的不利条件下,跨国公司仍进行对外 直接投资.其必定拥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
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前提上:
(1)、由于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各种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一种把生产要素,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加以 内部化的动机,也就是说,对那些原来被外部市场联系着 的各种活动实行企业内部共同所有权控制; (2)、当各个市场的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 司; (3)、跨国公司在一个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从事生产、投 资和贸易活动。 所以,跨国公司对市场不完全实行内部化的动机与中 间产品的性质及相应的市场结构有关。由于中间产品(主要 是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和相应市场风险,跨国公司对此内 部化的动机最强。
4、
组织管理优势。 如优越的组织和管理技能、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及有效运行 机制等,可以通过对外投资,驱动更多要素,释放更多能量; (合资); 5、 全球视角战略的优势。 易于得到廉价的劳动力、特殊原材料等造成的优势。
2.竞争跟进理论
海默的学生,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 Kinickboker)沿着与海 默不同的思路对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新的见解。 在20世纪70年代,他写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一书中,尼 克博克认为垄断优势理论不足以全面解释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战后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 寡头公司进行的。 所谓寡占是由少数国家大企业组成,或者几家大企业占统 治地位的行业或市场结构。在这种行业或市场中,每一家大企 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几 家企业,因此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互依 赖性。 寡占反应即指这种行为,其目的在于抵销竞争对手首先采 取行动所得到的好处,避免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保 持被此之间的力量均衡。所以,尼克博克的理论又称为“寡占 反应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三种市场不完全性使得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从而抵 销跨国竞争和外国经济所引起的额外成本,第四种市场的 不完全性则导致企业对外投资以利用其优势。
以后的学者进一步分析认为 构成跨国企业的垄断 优势由以下5个方面构成:
1、技术优势。 包括生产秘密、知识、信息、决窍、无形资产、市场技 能等,这是垄断优势的核心内容。其中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 产品特异化能力是最具有实质性的构成部分。 以哈佛大学的凯夫斯(R.E.Caves,1974)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产品差异性是诸多垄断优势的核心,即跨国公司创造差异性产 品的能力。(在技术已经标准化的东道国-跨国公司的产品特 异化能力,对产品少量的更改或者通过广告形成商品标识,生 产异化产品-控制和打击模仿的产品特异理论论 )(高级数 控机床)。 以约翰和梅杰为代表的另一派强调信息资产(技术、知识) 的专有性,即跨国公司对信息资产的独占能力。核心资产论者 都强调,跨国公司只有独占核心资产,才能形成垄断优势,据 此在海外投资设厂,跨国公司才能在国外环境中战胜当地企业, 求得生存和发展。 对知识产权掌握-知识在公司内部转移成本低-可以在 东道国轻易获得垄断优势)。(手机生产)
尼克博克将跨国投资分为两类: • 率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为进攻性投资; • 随后跟进的为防御性投资。 尼克博克认为海默的理论可以解释进攻性投资, 而寡占反应理论可以解释防御性投资。在跨国投资 中,如果竞争对手到外国进行投资,这样可能会扩 大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对自己形成威胁。所以, 其他企业会紧随跟进。如果双方都能成功,可以继 续保持竞争地位的均衡,即使双方都失败,竞争对 手之间的相对地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所谓的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指 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信息形态产品的市场不完全;另一种是上 下游投入的原材料、零部件等的市场不完全。在很多情况下, 前者将导致横向一体化,后者将引发纵向一体化。
2、
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 和传统理论强调的规模经济不同,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 要来自于非生产活动的规模经济,如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 立大型销售网络、进行集中的资金筹措和全球性的统一管理等 造成的规模经济;
3、
资本和货币优势。 对外投资的跨国公司往往是资金雄厚、或者有比较强的资 金筹措能力和来源广泛的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 这些资金获得更高的回报。其二,外汇市场的不完全性。跨国 公司拥有的货币比较坚挺,可以通过跨国投资获得坚挺货币通 货溢价的收益。例如美元的高估是刺激美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 要因素;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 (Stephen· Herbert· Hymer)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 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 对外直接投资研究”(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investment)中,率先提出以垄断优 势来解释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 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的 P· 发展,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因此又称“海默 一金德尔伯格”理论。
海默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两个条件: • 一是企业必须拥有垄断优势,以抵销在与当地 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 二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使得企业拥有和保 持这种优势。 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的产物。 •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跨国公司并不具有市 场势力,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美国跨国公 司在海外市场中才能拥有和维持各种垄断优势,取 得高于当地企业的垄断利润。
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是跨国公司,所以,研究对外投资的 理论实际上也就是研究跨国公司投资的理论。 跨国公司的投资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学者从 不同角度,围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动因和结果展 开了讨论。 跨国公司投资理论主要在三个层面发展并自成体系: 一是从微观角度,秉承哈佛学派的市场结构决定论范式, 分析跨国公司垄断优势、寡占反应的海默—金德尔伯格和尼克 博克理论; 二是以研究跨国公司通过外部市场替代,实现其生产、交 易行为的内部化理论。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芝加哥学 派有关制度和企业行为学说的某些结论,其开创者为巴克利和 卡森; 三是从宏观层面探讨一国如何参与对外投资和市场交易的 小岛清模式。这些模式为跨国公司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从事各 种投资和交易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及讨论了东道国情况的邓宁 的理论。
•
内部化理论强调,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市场 的不完全,阻碍了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顺利让渡。 通过建立 跨越国界的内部化组织,资源可以在跨国公司网络中实现内部 转移,从而克服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 跨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适应国际分工新模式的一体化国际生产 体系。
竞争跟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寡占市场中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突发性 地大量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但领头到海 外投资的跨国公司究竞持什么样的动机却 无法解释。
3.内部化理论
•
内部化理论是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利 (Peter.J.Buckley)和卡森[M.Casson)在1978年出版的 《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以后,加拿大 学者拉格曼(M.Ragman)于1981年出版《跨国公司内幕》 一书,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内部化理论形成之时, 正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其国际分工与生产之 日。 • 该理论的出发点是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不利用既 存的世界市场实现国际分工,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贸易来协调公司的国际 分工。
(3)与对外投资寡占行为负相关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使企业具有 多种产品选择,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 采取寡占反应行为的必要性。 从事产品差异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可通 过海外市场的多种产品来维持或扩大企业的活 动,不必紧随竞争对手亦步亦趋。企业产品多 样化程度越高,它们同竞争对手采取各种行动 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投资的寡占反应与产品 差异化呈高度负相关。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的企 业则比较趋向于采取寡占反应行为,这类企业 多分布在纵向一体化经营的行业。
金德尔伯格指出市场的不完全性可以分为四类: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包括产品差异、商标、市场技能(广告、 促销、服务等)或价格联盟;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管理经验上的优势 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差异等; 在企业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上的不完全竞争,具有规模经济的 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如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 汇率政策可能造成市场得到不完全性。
•
内部化理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学说基础上的。 美国学者罗纳德·科斯(R.H.Coase)在他1937年发表的 《论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曾经指出,由于市场失效、市场不 完全,导致企业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 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科斯指出,企业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体,除了生产还必须 从事研究开发、采购、招募启用、人员培训、营销和售后服 务等活动。这些活动离不开市场。然而,利用市场是有代价 的,交易对象的选择、讨价还价、拟订合同并付诸实施以及 监督执行等都是有成本的,即交易成本。由于市场的不完全, 交易住往缺乏效率,交易成本很高。如果将交易纳入企业内 部,以统一的行政管辖取代市场,则可节省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0liver E.Williamsom) 等发展了交易成本学 说。
•
(2)、寡占的群生现象与东道国市场容量呈正相关。行业 利润率高的企业才有可能具备迅速作出反应所需的能力,同时, 寡头企业相继走向海外市场,它们能在当地市场迅速建立起与 国内市场相似的寡占市场结构,从而又保证这些寡头企业在该 市场取得高额垄断利润。 • 尼克博克在分析东道国市场和海外投资的关系时指出, 在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容量大并且投资环境良好的市场,美国 寡头企业“群生”进入的程度较高,因为在这些市场中进行投 资,可使它们获得扩大市场份额以至重构市场结构的机会,同 时还可灵活地实施各种寡占行为,达成寡头企业之间的默契和 联系。 • 对市场容量虽大但缺乏预期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寡 占行业中的多数企业主要靠产品出口来占领市场,投资的“群 生现象”不太可能发生 。
这些成本可能是由于文化法律制度和语言差别引起的误解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以及东道国政府和消费者的歧视甚至敌意心理影响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远距离交通和通讯的开支造成的或可能是因为东道国的国有化征管或汇率波动等风险造成的国际旅费翻译费用电讯费用重新建立销售网络费用公共费用文化冲突汇率风险没收风险等等
•
在一般贸易理论中,假定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各国生产价格是由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决定,资本 从供给丰裕,利率低的国家流向供给稀缺,利率高 的国家。 • 海默则认为,这一理论说明的是证券投资的国 际流动,它无法解释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 资(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 • 海默对美国跨国公司进行了大量实证分析后发 现,美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一般集中在少数几个行 业。这些行业对利率的差异不敏感,在美国跨国公 司的海外资产构成中,相当一部分资产是通过举债 方式在当地筹集的。这些情况证明了国际资本流动 理论不能科学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动。故 不能正确地解释国际直接投资。
竞争跟进理论对FDI群生现象的解释 •
(1)、对外投资的“群生”现象与企业集中程度呈正相关。 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是同一行业少数几家大企业一致行为的 结果。在行业集中程度高的市场,寡头企业之间有一种天然 的相互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促成了投资的群生。 • 一旦某个大企业从事海外投资,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就 会相机抉择,而且大都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但是,当企业 集中程度超过一定界限(60一70%)以后,寡头企业的相互仿 效,反而会给双方造成损失,此时寡头企业可能会形成某种 隐蔽或公开的谅解与默契,使各自海外投资的市场重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