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走进高效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初中物理电学教学走进高效课堂
摘要:在很多学生眼中电学部分的学习最为头疼,这也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

我们不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再难学习的内容,若能够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领,再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积极思考,善于总结,成绩的提高也不为难事。

关键词:高效课堂;幽默感;电路故障;物理实验;主动性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我们的生源大多为学习习惯差,懒于动手动脑所致的成绩不乐观的学生,单凭教师紧跟其后的追、查、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甚至将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

尤其在初三这个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就尤为重要。

本人从电学知识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望大家斧正。

一、使学生在跨入电学门槛第一步时做到胸有成竹,不要被一个基本的电路判断打得心灰意冷。

电流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在讲解时常用水流进行类比,只是它不像水流那么直观,虽然也用到动画、视频来辅助教学,但在实际处理问题过程中,一些形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依然存在很大困惑,若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处碰壁,就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电学部分学习的积极性,在分析电路时,我们一贯教授的方法有“电流法”“拆除法”“短路法”和“节点法”,很多学生的理论也有一套,对串联
电路的判断还比较有把握,但分析并联电路时,就会出现分不清干路和支路,更不知道哪几个元件处于一条支路,在连接实物图时,问题就更多了。

大部分学生分析电路的体会是,按照教师提供的思路方法,如电流法,从电源正极出发,开始阶段干路和支路还很清晰,而复杂电路当分析到负极时,思路就乱得一团糟,这对学生学习电学部分内容的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之外,若话语中略带幽默感,也会给原本古板的理科课堂增光添彩。

如:分析干路时,我时常用这样的语言讲解:“除了选择‘我’,你就‘无路可走’”,“我”就是干路;分析支路时,这样讲:“牛郎织女”从分支点a处分离,终将在b处“再次相遇”;在分析短路现象时,这样讲:电流很“聪明”,选择经过“平坦大道”的导线走,才不去和用电器们“凑热闹”。

用这些有趣的话语吸引学生,不仅可以使其紧跟思路,还能形象理解电流的路径。

此外,这样的教学不只是在教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给学生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也会使复杂的电学内容变得简单化。

在教学生判断并联电路时,要求每个人用红笔在电路图和实物图中把从正极和负极出发的“唯一”干路描绘出来,这样分支点a、b
就清楚的呈现在眼前,再从a点出发寻求支路,并标注1、2、3等路径,画上箭头表示电流方向,同时在本子上记录每条支路上对应的元件。

出现在红笔描绘的干路上的开关为总开关,电流表测总电
流。

出现在同一支路上的元件因为已被“分组”似的写在了一起,支路开关、支路电流表的“职责”就一目了然了。

用这种方法分析完成后,就会使学生对已知电路图和实物图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也会较容易的再次转化为题目中要求的其他形式的图形。

授课时将这种方法逐渐渗透,使其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改变部分学生懒惰的毛病。

二、在解决电路故障和教师的表扬中引导学生去找寻自我价值。

物理学科最大特点和优势有两点:一是物理实验,二是物理知识生活化。

物理实验是最吸引学生的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来理解物理知识,再应用于生活。

作为物理教师,精心设计物理实验,在实验目地、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下功夫,往往却忽略了学生在“观察—发现—分析—结论”中的亲身体验,终止了学生对奇妙物理世界的探索热情。

本人在电路初探的几个实验中得到以下两点体会:
1、放开手让学生去做不见得比手把手教出来的效果差。

本校学生实验器材有限,如:导线老化、电池电量不足、开关灯座电池盒上螺丝松动、金属片断裂所致的接触不良现象给分组实验带来很大麻烦。

第一次实验前就告知学生连接正确开关闭合也会存在其他元件导致的断路,要细心检查,不要急于求成。

并交给学生用一根导线完成“短路法”测电路的断路故障。

掌握了此方法并能熟练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首先对此类习题的处理就会得心应手,不至于理论和实践脱节。

以后的几次实验就不用再负责帮学生排查断路
故障了,放手让组内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并对及时解决了问题,未影响实验进度的小组进行当堂表扬,将此种做法当成一种探究精神去弘扬,打消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

每次实验结束时,让突出小组学生代表上讲台发表自己实验心得,也会因此得到小组与小组间的共鸣,即使未出现故障的小组也会借鉴此方法,从而优化以后的实验。

2、让学生从“分享”实验故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时,难免会出现无示数或示数过大等现象。

如:串联电路的电流表无示数,灯泡不亮;串联电路的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另外一个灯泡发光等。

让出现此类问题的小组成员将电路图画到黑板上的“故障空间”区域,实验结束后,组内已经分析解决的小组代表上讲台,讲解造成此次故障的原因和排查方案,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肯定,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如果不做这个实验,不经历这些问题的考验,学生就永远只会纸上谈兵了,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中的故障会充实他们学习的过程,此类活动推行下去,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电路故障的恐惧,而且会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分析思考、探索事物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物理电学教学不仅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还应最大程度的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能力。

只有教师积极打造
高效电学课堂,才能真正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

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以后的教学中,本人还需积极学习,及时反思,努力找到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以上是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研听课中总结得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全面或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