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青大附七上语文月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四组词语读音中,只有一处错误的是( ) (3分)
A.搓捻(niǎn) 贮(zhù)蓄粗犷(g uǎng) 发髻(jí)
B.应和(hè) 着(zháo)落整宿(xiǔ) 咄咄(duó duó)逼人
C.絮(xù)叨卖弄(nèng)喉咙(lóng)黄晕(yūn)
D.披蓑(suō)澄清(chén)一霎(chà)姊妹(z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挟窄
..,城外又那么宽敞。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
D.双腿瘫痪后,我变得爆怒
..无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一一“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
....的崇高理想,オ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词性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
..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暦。
真的,
只有这一场
..了姿容。
..,才使世界改变
..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
A.芳甜一一形容词
B.一场一一数量词
C.冬天一一代词
D.改変一动词
6.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东汉末年诗人曹操的《观沧海》借景抒情,直陈其事,写登山所见,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B.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第一句点出暮春时令,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指柳絮,暗喻王昌龄被贬飘零无依。
C.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颈联运用対偶,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的哲理。
D.元戏曲作家、散文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古道西风瘦马”通过写马衬托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
7.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语近情遥”意思是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说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8.根据上下文填写句子(20分,每题2分)
①,应傍战场开。
②乡书何处达? 。
③,崔九堂前几度闻。
④夜发清溪向三峡,。
⑤《观沧海》中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⑥《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两句是,。
⑦水何澹澹,。
⑧,受降城外月如霜。
⑨,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⑩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9.学校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小题。
(6分) (1)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名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3分)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2)以下是学生会宣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部书叫《①》。
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
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也出来了。
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字,就蓝得很可爱。
10.上面文段中“我”是______ ,①书是《_____》,选自《_ _》,是《朝
花夕拾》中的一篇。
下面选项正确的项是( ) (3分)
A.鲁迅《天演论》《无常》
B.迅哥儿《鉴略》《无常》
C.鲁迅《天演论》《琐记》
D.鲁迅《鉴略》《琐记》
11.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B、《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秉持“中庸之道”的人,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C、《无常》通过描写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D、《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2.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
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因为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舍弃
D.友人惭,下车引之引:拉,牵引
13.下列选项中出现倒装句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未若柳繁因风起因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元方入门不顾
14.下列选项中出现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 俄而雪骤.
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曰
..讲论文义 D.公欣然
.. C.与儿女
1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⑤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注释: 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
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③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④迨:等到。
⑤或:有时。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患记问不若人患:生病
B.迨能倍诵乃止乃:才
C.其所精诵精:精心 D:温公尝言尝:曾经
17.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A.白雪纷纷何所似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D.公大笑乐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幼时学习就比别的小朋友刻苦努力。
B.司马光精读背诵过的书,终身不忘。
C.司马光读书,只是注意背诵,并不去了解书中的含义。
D.勤学苦读“用力多者收功远”对我们现在学习依然很有教育意义。
1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默读冬日
①冬来了,起初是星显点点的凉,而后密密匝匝的,明晃晃的,似乎铺成一线
银河,又渐次满溢,四散,向下滑落。
天与地凉成一个透亮的琥珀,人在凉意里蠕动着,像一粒粒行走的小彩珠。
②边的小路,被流水牵引,讶异地向远方奔跑。
夹岸的树,枝梢上干干净净,季节抹去了它们的身份,让人辨认不出它们各自的前身,喊不出它们的乳名,也想不出他们曾经的花容与叶貌。
树们安分地站着,为数不多的寒鸟,裹挟着风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鸟儿偶尔的光顾,让树们颤动起来,狂欢不已。
鸟儿给这孤独的大地,带来了一些暖意。
③脱去了暖软、丝滑与温润,变得老态而焦躁,它时不时张开粗糙而冰凉的手,四处抓挠,与树纠缠,与云朵纠缠,与人纠缠。
但它亘古未变的老套路,已豁了牙,没有多大的威慑力。
人的外壳愈来愈厚实与精致,风最多让他们打个寒噤缩下脖颈,摇晃几下又挺直了,匆匆忙碌去了。
④一层薄冰如绢,撒在湖面上,并且带着精细的花纹。
雪如约而来,洋洋洒洒,有经年未见的刚烈。
瞬间,眸子仿佛被擦亮,江山一片雪白。
回忆起小时候用车运雪、用箩筐抬雪的喜悦,以及红脸蛋红鼻头的模样,如今,似乎已难以触摸到雪的丰腴,它是那样清瘦。
⑤此时,漫步于旷野,踩着琼花碎玉,走得很慢很慢。
静默中,足以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和斑驳,也足以让人的思绪远走。
想象自己走向一个雪国,远处是一个被风雪半掩的毡房,挑帘而入,暖意扑面而来。
此处适宜静修与冬眼,等着春天来叩门。
⑥冬日,内敛而静穆。
它多像一本线装的竹质典籍,呈现着季节的骨骼与灵魂。
它,本身就是一个静修的好去处。
走在它乳白冷艳的花蕊中,我们不再需要春日的朗诵,只需要默读。
它让我们的气息向内回暖,让我们的思想向深处攀爬。
⑦默读,是一种轻托下颌,目光平和,气定神闲的静美状态。
此时,冬日的一切静谧而安然。
20.文章②——④段通过干净而安分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风和_________的雪来展现冬天的景象。
(5分)
21.文章写冬天,却处处透着暖意,从全文看,暖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8分)
(1)鸟儿偶尔的光顾,让树们颤动起来,狂欢不已。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漫步于旷野,踩着琼花碎玉,走得很慢很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通读全文,说说看作者为什么要“默读冬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A(3分)
解析:A.发髻(jì) B.着(zhuó)落咄咄(duō duō)逼人
C.卖弄(nòng)黄晕(yùn)
D. 澄清(chéng)一霎(shà)
2.C(3分)
解析:A.狭窄 B.诀别 D.暴怒
3.C(3分)
4.C(3分)
解析: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5.C(3分)
6.B(3分)
7.这句话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的情怀,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3分)
8.①遥怜故园菊
②归雁洛阳边
③岐王宅里寻常见
④思君不见下渝州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⑦山岛竦峙
⑧回乐封前沙似雪
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⑩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9.(1)①拟人②比喻③引用
(2)D
10.C
11.B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2.B
13.C
14.C
15.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他就走了,他走后(友人)才到。
16.A
17.C
18.C
19.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4分)
(二)现代文阅读
20.树老态而焦躁清瘦而精美
21.①鸟儿的啼叫给孤独的大地带来了暖意。
②在风雪纷飞的天地里,进入一间毡房,暖意袭来。
③默读冬日的静穆、内敛让人的气息向内回暖。
22.(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鸟儿带给树的欢腾,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琼花碎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精美,表达了作者于冬天漫步的享受。
23.冬天是万物修养生息的季节,外面的一切景物都突出了一个“静”字,而“默读冬日”恰好与此呼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日的静谧与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