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_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文化传承”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传统 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广义的文化传承还可以扩展到文化 流等知识。
• 角度四 文化创新的考查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时,多以人类 背景,强调实践活动对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推动作用 现类和启示类试题。解题时要注意分清文化创新的源泉 根基和渊源等易混淆知识。
• 某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 术,开发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 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 台上拥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 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 进行探索性学习。
• 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 意义。
• (2)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 (3)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不同文化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 文化竞争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 不同民族文化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 (4)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 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必修3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5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考查角度及解题
考纲要求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全国卷考 查的重点。从命题内容上看 ,考查的重点有:文化多样 性与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 创新的意义等知识点。从考 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 择题兼顾,非选择题对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与串联整合要 求比较高,依托古今中外的 各种素材切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 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 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 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 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 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 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 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 答案 (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 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 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 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 (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多以人们进行文化产品 理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为背景,设置说明 启示类试题。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通常以 同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时存在的问题为背景 试题;也会以某种文化创新的过程为背景,综合考查其 其他途径,设置体现类、启示类、措施类试题。
真题剖析
• 角度三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一般以人们对传统文 做法为背景,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继 化传承”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涉及体现类、原因类、 类等题型。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文化继承与传承的关系,主要从区别与联系两个方面 者的区别主要从原因、态度和做法的角度展开分析。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 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
•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题目类型 题指向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题中材料 提出了礼堂文化的前身——祠堂文化本身的积极作用与消 推进礼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祠堂文化等传统文 同时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准确分析和解读能力。
考情分析 (2017·全国卷Ⅰ,19)(2017·全国卷Ⅰ,40) (2017·全国卷Ⅱ,19)(2017·全国卷Ⅱ,20) (2017·全国卷Ⅲ,19)(2017·全国卷Ⅲ,38) (2017·北京卷,41)(2017·江苏卷,20) (2016·全国卷Ⅰ,19)(2016·全国卷Ⅱ,19) (2016·全国卷Ⅲ,19)(2016·全国卷Ⅲ,39) (2016·北京卷,41)(2016·天津卷,11) (2016·天津卷,14)(2016·海南卷,25) (2015·天津卷,14)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时,通常以某种具体 容或形式上创新取得良好效果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和说 解题时应注意理解和区分文化创新的作用。
•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一般以特定的文化产 和做法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试题,涉 实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意义和措施等知识。解 别文化创新的途径。
解题策略
• 角度一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的分析应用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通常以不同民族、不同 化交流活动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常设置一些 错误的说法作为干扰项,加大思考难度。以非选择题形 点时,通常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单独考查文化交流的 化交流的措施,即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 要求分析其意义或要求回答推进文化交流的措施。二是 文化多样性、文化借鉴、融合(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的 通常涉及的考查角度是怎么办。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 主体
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 改革
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 3.把握好四对关系
• (1)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 准。
• 解析 解答第(1)问可以分解设问,即分析该节目能做到 和“不冷”的原因。该节目之所以能做到“高”,是因 的美文均属中外优秀文化,满足了观众高层次的文化需 做到“不冷”,是因为该节目“接地气”,即人民群众 第(2)问为开放性探究题,解题时要注意设问的主体是国
• 答案 (1)依托大众传媒朗读经典美文,传播中外优秀文 足了观众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文化需求;创新节目内容 众在共享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设立场外 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途径与方式,发展真正为 的大众文化,增强了文化自觉与自信。(若从“优秀文化 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 (2)示例:加强节目版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完善娱乐 在内容、形式和数量上加以规范;严格控制黄金时段的 鼓励和支持播出原创综艺节目。
再见
• 答案 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 分。W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 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 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 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 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角度二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判断及应用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涉及知识点时,往往以科技、教育、 响文化发展的素材为背景,涉及说明类、体现类选择题 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 展的作用的频次呈上升趋势,这类题往往以科技运用于 为背景,考查对科技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的 应用,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 [例1] (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 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 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们用来排斥外姓、 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 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 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 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 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
• 策划者将该节目的成功归结为两个“决心”——“一定要做 “一定要做成精品的决心”,并且认为,国家媒体人应 扬优秀文化的职责和使命。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朗读者》节 到“高而不冷”。
• (2)目前娱乐类综艺节目不但充斥荧屏,且存在相互抄袭 严重的现象。请就国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两条可行性
• 解析 本题可先从科学技术对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角度 后再从科技进步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
• 答案 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改进学习 质技术条件;智慧学习平台为全民学习提供了优质教育 学习条件;有利于人们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索性学习和 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值:4~16分
合“ 化交 化的 例等 交流 文化 结合 继承 关注 健康 和对 。
栏目导航
知识建构 解题策略 真题剖析 突破训练
知识建构 • 1.图示
• 2.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
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要立足于社会
古今 (纵向)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 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要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 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 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 解析 第(1)问,解题时要结合材料中《中国诗词大会》 组织答案。“比赛诗词涵盖《诗经》……”说明该节目选 诗词代表性强;“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说明 们向美向善;“应用新媒体互动……”说明该节目运用现 段;“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说明该节目引导民众广 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应结合学校生活实际,围绕中华 的继承、传播和发展提建议。
突破训练
• 1.(2016·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 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 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 道。
• 2017年,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 在全社会掀起了阅读、朗读的热潮,同时引发人们重新 趣和价值。
• 《朗读者》倡导朗读经典美文,追求将值得尊重的生命 文字完美结合,用声音打通情感。节目现场,主持人通 谈,将所有人的情绪提升到一个需要借文抒怀的时刻, 点评嘉宾对文本的解析使情感顺势而出,让观众也参与 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真正实现了“共情”。为了 与阅读,栏目组还在全国多地设立“朗读亭”,络绎不 队数小时只为3分钟的朗读。该节目在新媒体和年轻群体 爱,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被评为“高而不冷”
• 角度五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的分析
•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多以人们进行文化产品 理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为背景,设置说明类、体现类、启 常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选项,以增加思考难度。 式考查此知识点时,常与文化创新的其他途径综合考查 措施类、启示类、评析类试题。
• 角度六 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的考查
中外 (横向)
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 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
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要立足于社会
方向
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 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 ,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