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贡菊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2)
黄山贡菊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方胜伟
(休宁县海阳镇为民服务中心,安徽休宁245400)
摘要:该文介绍了黄山贡菊大田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母株选择、菊苗移栽、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植株
管理等,为大田贡菊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山贡菊;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22-0038-03
黄山市休宁县地处安徽省最南端,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日照适宜,温暖适宜,无霜期长,四季交替明显,农业生产条件较优越,特别适宜贡菊生长。
新世纪以来,在“一村一品”和“三茶一叶一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菊花大田栽培技术在全县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以县城海阳镇为中心,周边万安、齐云山、蓝田镇等乡镇贡菊的种植日益兴盛。
但由于黄山贡菊管理难、病虫害发生多,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花的品质与产量,导致经济效益直接受损。
本文总结了黄山贡菊大田栽培与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1母株选择与移栽前管理
1.1母株选择黄山贡菊大田繁殖多选用无性繁殖分株法,分株法能保证品种优良特性、操作简便且能满足大田种植菊苗用苗量大的需求,菊农一般都会选择此法。
分株法要在头年菊花采摘结束后,选择植株健壮、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植株根蔸。
选好根蔸,剪去菊枝,留下根部。
注意剪去上枝要及时清理运出田块作无害化处理,可减少越冬病菌,有效降低病害来年再发生的几率。
1.2田间管理休宁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母株越冬,此时母株不需做特殊的管理。
开春以后春水动,加强大田管护。
田间管理主要是及时清沟防渍水,苗芽萌动生长时,可使用腐熟的淡粪水浇灌1次达到催苗的效果,同时对种苗灰霉病、霜霉病进行预防,可喷75%百菌清1500g/hm2。
一旦发现杂草要及时人工清除。
2栽培大田管理
2.1菊苗移栽
2.1.1移栽前大田准备大田要选择适宜菊菊花生长特性的土质,不宜选择粘地与低洼地,同时尽量避免连年种植。
移栽前深翻种植大田20~25cm,在阳光下暴晒,时间最好能达到30d以上,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基数,降低杂草危害,提升菊花抗性。
起垄前,用20%草胺膦750g/hm2兑水喷雾田块防除杂草。
在起垄时将基肥与田土均匀充分混合,基肥选用腐熟的饼肥1500kg/hm2、51%硫酸钾复合肥10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
垄面宽80~100cm(两臂宽左右),垄沟深30cm、垄沟宽30~40cm,以利于排水与田间耕作。
起好的垄面上要覆盖黑色地膜,覆盖地膜有助于防止杂草滋生和土壤保湿增温,促进基肥分解与释放,利于定植苗的复壮。
覆盖好地膜四周田土压实,防止风吹地膜飘离地面。
2.1.2菊苗移栽定植起垄后10~15d,选择非阴雨天进行定植。
选择茎粗、叶茂、株壮、根白须多、无病虫害的菊苗,用苗量4.2万~4.5万株/hm2。
植入前用50mg/kg生根剂快速蘸沾根部,以促进新根萌发与生长,提高植株成活率。
定植时,按株距30~35cm在覆好的地膜上挖洞栽入,栽种深度以根部全部入土为宜,然后用土压实稳定植株。
每垄栽植2行,行距40cm左右,栽后要浇透定根水,根据菊苗壮实情况每穴用苗1~2株。
2.2病虫草害防治贡菊的病虫草害防治是大田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2.2.1主要病害
2.2.1.1锈病锈病是由病菌孢子传染的,最早可在6月底出现,以8、9月发病最为严重。
在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空气湿度大,温度10~24℃等条件都会促进菊花锈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一是进行科学栽培管理。
大田密度适中、通风透光,适当用肥,特别追肥时可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菊花的抗病能力。
大田严防积水,在梅雨季节尤为重要,应及时清沟沥水,恶化病菌传播环境。
二是物理防治。
发现病叶、病枝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枝要作无害化处理,以防蔓延。
三是药物防治。
发病前初期喷洒8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苯
作者简介:方胜伟(1970—),女,安徽休宁人,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8-09-20 38
24卷22期
甲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7~10d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3~4次。
2.2.1.2霜霉病该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所引起,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少、通风不良、昼夜温差10℃左右时最易感染发病。
主要危害茎叶,受害时叶片上呈白色粉末状病斑,由点成片,如同白霜;严重时在叶和花蕾上可发现灰白色菌丝,使嫩枝花叶皱隆缩变。
防治方法:一是注意田块通风透光,适度保湿;二是物理防治,摘除早期病叶病枝,摘除的病枝叶要作无害化处理;三是药物防治,发病前喷洒32.5%苯甲·嘧菌脂800~1000倍液,40%嘧霉·百菌清1000~1500倍液,25%嘧菌脂800~1000倍液或50%代森联1000倍液,每7d1次,交替使用,连续喷施4~5次。
2.2.1.3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菊花地上部位,受害时叶片边缘呈褐色,叶面有细微略的轮状波纹,叶柄和花柄先变软,后外皮腐烂,温度高、湿度大、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以及土壤质地粘重等,极易引发灰霉病。
防治方法:一是改善田块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严防大田积水,在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恶化病菌发生环环境;二是及时清除病叶及病重株应,病叶病株要集中焚烧或深埋,以防传播蔓延;三是发病前期与初期可喷洒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40%嘧清·百菌清,50%腐霉利,80%多菌灵或50%异菌脲等杀菌剂1000~1500倍液喷雾。
2.2.1.4白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白粉,以叶正面居多,叶柄和幼嫩的茎叶易感染。
在温湿度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会连接成片的白色粉状斑块,叶片和嫩梢卷曲、变形,甚至凋萎死株。
移栽后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病,8—10月是发病高峰期。
在湿度大,光照弱,通风不良和昼夜温差在10℃以上时都会发生。
如果浇水多、植株太密或干旱影响,会进一步加剧。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越冬杂草,合理浇水施氮肥,防止猛长突发。
整枝打叶,保证通风透光。
二是药物防治。
可用50%烯酰·锰锌1000倍液,25%嘧菌脂1000~1500倍液,40%氟硅唑1500倍液喷洒,或用0.3~0.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每隔10d左右喷1次,连喷3次。
2.2.2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斜纹夜蛾、地老虎、蜗牛等。
虫害在整个生长期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防治措施:一是物理防治。
在降水量多季节,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结合人工除草及时摘除被虫卵危害的叶片,叶片要清出地块集中深埋或焚烧。
二是药物防治。
防治蚜虫可用20%啶虫脒可溶水剂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地老虎,可用3%~5%阿维菌素1000~1500倍液或5%甲维盐兑水喷雾;防治蜗牛可用6%四聚乙醛颗粒撒施在根部周
围。
防治虫害忌用甲胺磷与敌百虫。
总之,防治病虫害
时,一定要加强田块巡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
此外,可辅助物理防治方法,在菊花的生长期可以用灯
光、粘虫板均匀地摆放在田块里,以捕杀羽化成虫。
2.2.3杂草防除在整个营养生长期间,除草尽量做有草必除。
在移植前,大田进行地膜覆盖,一定程度上防止
杂草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膜分化,田间杂草还是会发
生。
杂草发生情节轻时,除草可结合其他田间作业一同
进行人工铲除,做到有草必除,以防成势,铲草宜浅不宜
深。
如果情节严重可用草胺(甘)磷加罩喷雾,喷雾时喷
头要低,严禁喷洒在植株上。
大田周边的杂草只要不影
响菊花生长,可以不用防除,有影响时人工割除或加罩喷
用除草剂。
2.3肥水管理
2.3.1施肥管理除施足基肥外,在贡菊整个生长期间,一般情况需根下追肥3次,叶面肥2~3次。
第1次基本上是第1次打顶后,用硫酸钾复合肥1000kg/hm2根施或浇施,将肥埋在离植株10cm左右的外围,也可挖沟埋施,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条件好的可用腐熟人畜粪肥1000kg/hm2加75kg/hm2尿素浇施。
第2次追肥是在2次打顶之后进行,可施饼肥7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20kg/hm2,采取根外埋施法,方法与操作要领与第1次相同;第3次在现蕾前期(一般在9月底10月初),为促进花蕾生长,此次追肥宜重不宜轻。
施饼肥1500kg/hm2、75kg/hm2硫酸钾复合肥根施。
在花蕾期可用叶面肥0.3%磷酸二氢钾,每隔10~15d 喷施,喷施2~3次,在开采前10d左右,停止喷施。
整个追肥过程,不可偏施氮肥。
2.3.2水分管理休宁雨量一般较为充沛,而菊花忌水渍,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需浇灌。
但是休宁每年都有梅雨季,要注意清沟沥水,保持根部土壤适度湿润即可。
在遇到三伏天极度干旱时,可进行浇灌,慎用漫灌。
2.4植株管护
2.4.1植株稳定性管理一是结合除草,一旦发现贡菊植株部土壤被雨水冲刷时导致不稳时,要及时培土,尽量保证植株的稳定性。
二是在植株经过3次打顶长至70cm 左右时,采用桩木捆绑法捆扎植株,防止风吹或田间耕作碰撞而造成植株倒伏。
桩木要结实、入土要牢固,桩木的地面高度要低于采摘面25~30cm,便于田间管理与采摘,捆绑植株时注意不伤害植株。
2.4.2植株分枝促发与生长高度控制一是植株分枝。
为了保证采摘面和花朵数量,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打顶(摘薹)操作。
打顶视植株生长情况,一般分3次,操作宜在晴天进行,在大暑前后停止,打顶过后的新芽要保护好。
第1次在植株移植成活后10d左右、真叶6~7片进行,将植株离地5cm左右以上部分摘(剪)除。
第2次打顶(下转44页)
方胜伟黄山贡菊大田栽培管理技术39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22)
2大棚荷藕1年双茬复种模式高效配套栽培技术2.1产地选择选择稻麦茬口,土壤免少耕6年以上,耕作层15~18cm,有机质含量18~20g/kg,pH6.5~7.0。
田块平整、水源充足、排灌便利,具有保持5~20cm水层条件。
2.2土壤耕翻冻融前作让茬后设计预留棚间1.0~1.5m空地土壤(棚间沟),12月中旬土壤持水50%~60%时选择晴天用双驱耕翻机耕翻,深度25~30cm,秋冬季低温冻融晒垡,隔月多功能旋耕机旋翻兼顾平整1次,以团径大于4cm土块占耕作层重量不超过10%为宜。
2.3棚室建造1月下旬至2月初在预留未耕空地插管,架设以薄壁热镀锌钢管为骨架、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拱圆型装配式单体大棚。
单管长度5.2~5.3m,外径22~25mm,厚度1.2mm,插入土中净50~60cm。
单棚宽度6m,拱管间距0.75~0.80m,长度100~120m,棚内净高2.0~2.2m,棚顶中间直拉杆连接固定。
覆盖材料以多功能长寿无滴膜为宜,棚膜宽度8.5~8.8m,厚度0.08mm,边设裙膜高度1.2~1.5m,厚度0.04mm,覆水地膜厚度0.015~0.02mm、宽度6m。
稳固建设棚头设施。
2.4春藕栽培
2.4.1温度调控布种前20~25d覆膜封闭大棚提高土温,下种后贴土面平铺地膜。
立叶出现前1~2d撤除地膜,立叶齐全后叶面空间温度通过开关边棚膜控制在28~32℃,最高不超过35℃。
5月气温稳定后,棚膜少关多开,外界最低气温达20℃以上时可揭去棚膜降低物损。
2.4.2品种选择春藕以菜藕上市,宜选择座藕节位低早熟品种,如鄂莲8号。
该品种生长势较强,藕段短筒状,节间均匀,藕肉厚实,皮色白,煨汤、炒食、凉拌皆宜,春夏交叉季节上市接受度高。
种藕顶芽、叶芽完整,整枝2节左右。
2.4.3布种要求2月下旬至3月初,土壤5㎝深度地温15~17℃,达到莲藕萌芽最低土温要求定植,行距1.5m、穴距1m。
每hm2布6000~6750穴芽藕,用种量6000~6750kg,各行种植点要交错排列,种藕顶芽要左右相对,分别朝向对面行的株间,大棚边行种藕顶芽朝向棚内。
2.4.4肥料运筹施足基肥,稳施立叶肥,重施座藕肥,新茬每hm2施腐熟菜籽饼或棉籽饼3000~3750kg,冬前耕翻入土。
隔月每hm2施45%(N15-P15-K15)红三角牌硫
酸钾复合肥750kg,旋翻入土。
首次追肥一般于田间出现少数立叶时追施发棵肥,每hm2追施46%尿素225kg。
田间长满立叶基本封行、部分植株出现高大后栋叶时,重施座藕肥,每hm2追施尿素375~450kg、60%硫酸钾225~300kg。
2.4.5水分管理闭棚后上水,土壤持水饱和以利熟化。
隔3~4d灌水保持2~3cm浅水层以利增温,布种浅水增至5cm覆盖地膜,立叶逐渐长高至完全封行,逐步加深水层至5~8cm。
田间出现少数后栋叶时,恢复3~5cm的浅水层,促进结藕。
2.4.6病虫防控早春棚式栽培荷藕操作不当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诱发斑枯病、炭疽病,可每隔7~10d弥雾70%甲基托布津、25%苯咪甲环唑、18%病环唑防治。
常见蚜虫为害,可弥雾20%吡虫啉、5%阿维菌素等喷治。
2.4.7采藕5月底至6月初采收,优选熟练人工淘藕,选择大藕上市,主藕节完整,子藕配套,孙藕无损,芽头齐全。
田间同步预留较小径藕做种藕,6月上旬采收结束。
2.5二茬藕栽培
2.5.1留种栽培利用前茬预留在田较小径藕做种藕,一般6000穴/hm2左右,留种量6000~7500kg/hm2。
2.5.2肥料运筹增施基肥,平衡立叶肥,巧施座藕肥,基肥每hm2施用45%(N15-P15-K15)红三角牌硫酸钾复合肥750kg,立叶前期追施45%(N15-P15-K15)红三角牌硫酸钾复合肥225~300kg,立叶中期追施尿素(46%N)300kg,座藕膨大期追施尿素375kg。
2.5.3水层管理前茬采后正值本地高温,应适当增加水深,水层控制在6~10cm;7月下旬至8月中旬保持水层15~20cm,8月下旬新藕膨大期水层降至10~15cm,采收前保持3~5cm浅水。
2.5.4采收霜降后至来年3月均可采收二茬藕。
参考文献
[1]赵有为.水生蔬菜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48.
[2]孔庆东.中国水生蔬菜品种资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58.
[3]柯卫东,刘义满,黄新芳.水生蔬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22.
[4]王付彬,姬长瑞,马井玉.济宁地区莲藕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
长江蔬菜,2017(18):97-98.(责编:徐世红)
(上接39页)待分枝长到25cm左右时进行,2次打顶注意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操作,遵守植株旺者多打、弱者少打的原则。
第3次打顶参照第2次方法进行。
二是高度控制。
将植株控制在100~110cm,以防狂长、耗费养分和便于田间作业。
打顶有控制高度的作用,但是不可滥用。
除了打顶和控制好水肥控制高度,另1种方法是药物控制,在植株分枝数达到25~28枝时,可用25.5%多效唑500mg/kg 喷施。
注意用药时间与用药量,过早与过量会导致植株矮化,现蕾期之后禁用。
(责编:张宏民)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