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
YUWEN KETANG
2021年2月
Feb.2021
教师・TEACHER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
文凤军
(湖南省桃江县近桃小学,湖南益阳413400)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学情来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与设计教学思路,从而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既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立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坚持整体性、综合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四项基本原则。

文章以实践教学为研究基础,探究 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致力以科学的语文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设计;整体性;综合性;主体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8-07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4-0035-02
关于教学设计,加涅在其著作《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是这样定义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一堂新课描绘蓝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教情、学情进行分析;然后从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设计,这是教学预设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于模板化设计,即以一份"标准化"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再将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设计,更有甚者直接"拿来主义”,照搬照抄。

这些都是徒有其表而无其里的形式主义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在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下进行自主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就是要建立相互独立的课文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着眼于语用技能培养的全局,不以孤立的视野来对待;把握单元教学的主题与目标,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视作有机整体统一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之中。

一是坚持单元教学目标的延续性。

部编版的单元主题教学编排思路愈发凸显,同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内容、主题、风格上存在紧密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将其中任何一篇课文以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对待,都要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来体现整体性与延续性。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该单元人物描写的单元主题来进行设计。

该单元的几篇课文《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还有《刷子李〉,都要贯穿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所以,教师在单元最后这篇课文《刷子李》的教学设计中,也要延续前面几篇人物描写课文的教法,围绕人物的细节刻画来设计。

通过群文阅读、对比教学的运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强化认知和理解。

二是坚持语用技能培养的全面性。

基于小学语文的学科整体特征,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字、词、句、段、篇,都不应作为独立的语用技能来培养,而要综合训练、整体提升。

在语文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一个衔接点,这个衔接点就是阅读。

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主要技能中处于中间环节,衔接前后,无论是□语表达,还是课文朗诵,抑或书面表达,也无论是字词的学习还是语段篇的整体衔接,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

所以在语文教学设计中,阅读教学的设计始终要作为重点。

比如,六年级上册《桥〉一课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通过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的刻画来感受老汉的形象。

教学设计以阅读来串联—
—初读疏通文义、细读体会语言、范读体会形象、对读体验情境,在反复、多形式的阅读中,建立起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的整体关联,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综合性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推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当前,大语文教育理念逐步被认识,语文教学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突破课堂乃至校园的限制,将语文学习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和放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的就是学科融合理念下的跨学科教育,这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得到体现,如此方可在课堂中得以落实。

坚持语文与德育的融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强调德育目标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渗透。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课程内容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给予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文凤军(1981—),女,湖南桃江人,湖南省桃江县近桃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035
语文课堂2021年2月
一方面,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贯彻落实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比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就要突出课文的德育目标—
—学习少年周恩来的正确远大志向,树立为民族和国家的繁荣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题,也是课文的核心与主旨。

另一方面,要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与落实。

大多数教师在制订教学设计时不会忘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但是与教学却是"两张皮”,完全没有落实甚至没有体现德育目标。

仍以上述教学案例为例,教学中以德育目标为主线来实施教学,重点围绕文章具体语境来体会与感受少年周恩来回答校长的那句话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课堂对话的形式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

在课堂中,教师应进行德育目标的拓展,如通过谈自己的读书观与人生理想来开展口语训练,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来开展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写作等。

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都紧扣课文的德育目标而设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的。

比如,〈琥珀〉《纳米技术就在身边〉中蕴含着科学技术知识;《观潮》《蝙蝠和雷达〉等课文中蕴含着自然科学知识;《将相和》《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中蕴含着历史知识等。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好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突破学科本位主义,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实效性,就必须注重对学情的充分考虑与研究,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的语文发展为本,坚持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导者,更多的是发挥“导”的功能,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一是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基于现实学情。

尊重学情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因为教材内容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是不变的,而学生的学情却是时刻变化着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千差万别。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

比如,五年级上册□语交际课"讲民间故事”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考虑到学校自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更缺乏民间故事的积累。

于是提前一周的时间进行任务导学的教学设计—
—通过走访、征集、查询等不同途径进行民间故事的搜集。

在掌握一定的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主题的教学活动。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故事积累,□语教学过程才不至于缺乏素材。

二是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知识构建。

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学过程的设计坚持以学生的自主知识构建来取代教师的知识灌输。

比如,在《将相和》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章节主题的概括,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根据文中所给的提示来总结。

课文在第一个故事中明显地提示道:"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那么,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可以如何概括,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和提炼为"滝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总结提炼,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与发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实践性原则
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

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以知行合一、教学合一的理念为指导,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建立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的联系,多为学生设计语文学习活动。

比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利用好教材中所给的材料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和拓展教材内容。

又如,在"汉字真有趣"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一些好玩的字谜、有意思的谐音、添笔变字等材料。

围绕"日”字进行添加一笔,看谁能够写出最多的新字。

学生捜索自己的汉字库,发现可以写出"目、由、甲、申、田、电、白、旧、旦"等字,无不惊呼汉字的神奇有趣。

在"我爱你,汉字”这一框中,笔者带领学生剪纸,剪出不同形状、不同字体的“福”;通过刻印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自己专属的私人刻章。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融入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与能力,这对学生语用素养的发展十分必要。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不能有其形而无其神,重要的不是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与主要内容,而更要融入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不做样子,不重表面,做好内在设计,坚持科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立足整体设计;要突破学科的界限,着眼于综合性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主体性设计;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实践性设计中构建知识。

只有做到紧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才能发挥其教学功能,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帅泽兵.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四个维度[J].语文建设,
2020(4):43-45.
[3]王从华,黄金丽.语用:语文课程的学科特质与实践品
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116-120.
[4]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
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26-131, 150.
[5]陈星.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
管理,2020(14):28-29.
0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