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1
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摘要:红桥村唐宋墓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201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此发掘清理了40座砖室墓葬,出土了陶瓷器、玉器、铜器、铁器等随葬品百余件,墓葬年代从唐代晚期至南宋时期。
墓葬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室墓、双室墓和小型火葬墓,还发现有土葬与火葬合葬的习俗,可能与四川地区元代墓葬中的长短双室合葬墓具有承袭关系。
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墓葬形制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温江;红桥村遗址;唐宋时期;合葬墓
Abstract:To cooperate with 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Chengdu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and Wenjiang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hengdu jointly excavated the Hongqiao Village Cemetery in 2015, which is located in Hongqiao Village of Gongping sub-district, Wenjiang District, Chengdu. A total of 40 brick-chambered tombs and over 100 pieces of funerary objects were unearthed, including ceramics, jade wares, copper wares, iron pieces, etc. Despite the lack of chronological record in the tomb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hape and form of the tomb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funerary objects indicate that the site had been used as a cemetery from the late Tang Dynasty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tombs of the Tang Dynasty were all small brick-chambered tombs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Take M7 and M8 for example, they were dated to the late Ta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unearthed coins. Among the Song Dynasty tombs, M11 was a cinerary tomb, which was dated to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nearthed artifacts. M20 was a single-chambered brick tomb dated to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ccording to its structure and the unearthed porcelains. M27 was a double-chambered tomb dated to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nearthed objects. M15 was a special joint burial which yielded pottery figurines and porcelain with Southern Song characteristics. Its unique structure of combining inhumation and cremation might be the early form of the double-chambered joint burial tombs with a long chamber and a short chamber in Sichuan region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The excavation of the cemetery provides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ombs and funeral customs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Chengdu region.
Key Words:Wenjiang District, Hongqiao Village sit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Joint burial
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红桥村唐宋墓葬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花都大道与凤凰北大街交界处南侧,南距江安河300余米,地理坐标北纬30°
东经103°53′
图一 红桥村唐宋墓葬位置示意图
二 墓葬概况
(一)M7
1.墓葬情况
墓圹平面呈梯形,长3.25、宽1.43~1.65、残深0.19米。
墓向165°。
墓室平面呈梯形,内部长2.6、宽0.4~0.8米,分为前、中、后三段,分别长0.9、0.9、0.8米。
侧墙基本全部破坏,仅剩一层顺砖。
从残存痕迹来看,侧墙可能为一层顺砖、一层十字丁砖的结构。
底砖采用人字形铺法(图二)。
墓室用砖均为素面,以青砖为主,还有少量红砖。
墓砖长36、宽19、厚3厘米。
2.出土器物
墓室内人骨破坏严重,葬式不明,头向南。
032
图二 M7平、剖视图
1. 铜钱
2.瓷碟
3.瓷四系罐
图三 M7出土器物
1.瓷碟(M7∶2)
2.瓷四系罐(M7∶3)
1 2
图四 红桥村唐宋墓葬出土瓷器
1.四系罐(M7∶3)
2.双耳罐(M15∶3)
033
034
图五 M7、M8出土开元通宝
1、2.Aa 型I 式(M8∶2-1、M8∶2-5) 3~5.Aa 型II 式(M7∶1-14、M7∶1-15、M8∶2-16) 6、7.Ac 型(M7∶1-1
2、M7∶1-19) 8.Ab 型(M8∶2-9) 9~11.Ba 型I 式(M7∶1-7、M8∶2-2、M7∶120) 12.Ba 型II 式(M8∶2-3)
破坏。
底砖采用人字拼接的铺法(图七)。
墓室采用素面青砖建造,墓砖长36、宽19、厚3~4厘米。
2. 出土器物
墓室内人骨不存。
墓室中部略偏南有1枚小铜镜,墓底散布数枚铜钱。
在墓室南端还有1件瓷四系罐置于西南角,1件瓷碟置于东南角。
瓷四系罐 1件。
M8∶4,微敛口,口部外斜,尖唇,弧肩。
肩部有四个竖耳。
红胎,肩部以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
施半釉,釉已基本脱
乾元重宝 2枚。
M7∶1-9,直径2.2、穿径0.7厘米(图六∶5)。
M8∶2-4,直径2.2、穿径0.7厘米(图六∶6)。
(二)M81.墓葬情况
墓圹平面呈长方形,长2.99、宽约1.53、残深0.26米。
墓向165°。
墓室平面呈梯形,内部长2.5、宽0.6~0.8米。
墓室整体分为前、后两段,前段长1.07米,后段长1.43米。
侧墙及后墙采用一层顺砖、一层侧砖夹丁砖的砌法,前端墙
落,器表流釉严重。
口径9、最大径18.6、底径10、高27.6厘米(图八∶1)。
瓷碟 1件。
M8∶3,敞口,圆方唇,底微凹。
红褐胎。
内部施一层褐色釉。
口径9.7、底径3.8、高2.9厘米(图八∶2)。
铜镜 1件。
M8∶1,圆形镜,圆钮,钮外为一圈莲花纹。
直径5.3、边缘厚0.2、中间厚0.1厘米(图八∶3、图九∶1)。
(三)M11
1.墓葬情况
墓圹平面近凸字形。
长1.95、最宽约1.3、残深0.27米。
墓向175°。
前端呈斜坡状,墓室略小于墓圹,平面呈梯形,内部长1.1、宽0.46~0.53米。
前端墙为一层顺砖,一层十字丁砖的砌法,外部有八字形砖加固;两侧墙为一顺一丁的砌法;后墙为一平一侧的砌法。
墓室中部砌出两个壁龛,左右对称分布。
壁龛宽0.2、深0.18、高0.19米,亦为一顺一丁的砌法。
地砖错缝斜铺(图一〇)。
墓室采用素面青砖建造,墓砖长38、宽19、厚4厘米。
2.出土器物
墓室中部置一瓷罐,已残,罐内及周围散
图六 M7、M8出土铜钱
1.Bb型开元通宝(M7∶1-1) 2、3.Bc型开元通宝(M7∶1-4、M8∶2-12) 4.Bd型开元通宝(M8∶2-15、6.乾元重宝(M7∶1-9、M8∶2-4)
图七 M8平、剖视图
1. 铜镜
2.铜钱
3.瓷碟
4.瓷四系罐
图八 M8出土器物
1.瓷四系罐(M8∶4)
2.瓷碟(M8∶3)
3.铜镜(M8∶1)
035
036
落着烧成白色的人骨,靠近前端墙处有几件陶瓷器,其中西侧为一敛口陶盆,东侧为一瓷双耳罐,口部有一瓷碟。
在东、西两侧的壁龛内各有3个瓷蟠螭提梁罐。
在墓室中部底砖以下,有一圆形小腰坑,坑内放置1件瓷小瓶。
瓷双耳罐 1件。
M11∶2,残次品,肩部塌陷,变形严重。
肩部有两个横耳。
肩部以上施化妆土。
器表下腹以上施酱釉。
口径9.4、底径
图九 红桥村唐宋墓葬出土铜镜
1.M8∶1
2.M20∶7
图一〇 M11平、剖视图
1.陶盆
2.瓷双耳罐
3.瓷碟
4.瓷残罐 5~10.瓷提梁罐 11.瓷小瓶
图一一 M11出土器物
1.瓷双耳罐(M11∶2)
2.陶盆(M11∶1)
3.瓷碟(M11∶3) 4、5.瓷提梁罐(M11∶7、M11∶8) 6.瓷小瓶(M11∶11)
1 2
图一二 M15(南→北)
图一三 M15平、剖视图
1、9.铜镜
2、4、5、7、8、10、11.陶俑
3、17.瓷双耳罐 6.铜钗 12.瓷碟 13.陶俑座 1
4、15.红砂石碑 16.铁钱
037
西侧墙之下有1件瓷双耳罐。
侧龛内有1件铜镜,
以及1块方形红砂石碑,其下叠压着一堆烧过的
骨骼,应是火葬痕迹。
红砂石碑均保存很差,难
以提取,字迹难以辨认。
在棺的底部及周围还有
一些锈蚀的铁钱。
腰坑内有1块残砖覆盖着1件瓷
双耳罐。
图一四 M15出土器物
、2.瓷双耳罐(M15∶3、M15∶17) 3.瓷碟(M15∶12
陶匍匐俑(M15∶11) 5.陶俑座(M15∶13)
长16.1、宽16.4、镜缘厚0.5、镜面厚0.2厘米(图一七∶2)。
(五)M20
1.墓葬情况
墓圹平面呈梯形,长3.22、宽1.67~1.86、深0.48米。
墓圹西端有一长方形斜坡墓道,长1.77、宽8.6、残深0.45米。
墓向247°。
墓室略小于墓圹,间隙填以花土。
墓室平面呈梯形,内部长2.68、宽0.55~0.77米。
墓室封门墙紧接墓道,底部为平砖,之上为八字形侧砖夹立砌丁砖,反复两组。
墓室两侧墙为一顺一丁的砌法,亦存两组。
其中丁砖层通过整砖与残砖交替的砌法形成壁龛。
每层各有8个壁龛。
壁龛规格大致相当,宽0.2、深0.1、高0.18米。
后壁采用一平一侧的砌法,侧砖层由两端向中间叠涩。
底砖采取人字形铺法。
墓底中部下置一腰坑(图
图一五 M15出土陶文官俑
1. M15∶2
2. M15∶8
3. M15∶7
图一六 M15出土陶俑
侍女俑(M15∶10) 2.生肖俑(M15∶5) 3.官俑(M15∶4)
039
一九)。
整个墓室采用素面青砖建造,墓砖长36、宽18、厚3~4厘米。
2.出土器物
墓室内棺木不存,但保留了大量铁质棺钉。
人骨保存较差,仅存下肢和头部,为直肢葬,头向墓道。
在墓室前端中部偏北放置1件瓷碟、1件瓷盏、2件瓷小罐、1件瓷小瓶。
南壁西数第四个壁龛处有1件瓷碟、1件铜镜。
腰坑内为1件瓷盏覆盖着1件瓷四系罐。
瓷四系罐 1件。
M20∶9,直口微敛,唇部较厚,弧腹。
肩部有四个竖耳。
红胎,口部外侧施黄色化妆土。
外施透明釉,釉多脱落。
口径7.4、底径4.4、高14.6厘米(图二〇∶7)。
瓷盏 2件。
M20∶8,侈口,斜腹,平底,底略凹。
釉已基本脱落,磨砂质。
口径11.4、底径3.5、高3.9厘米(图二〇∶1)。
M20∶1,口微侈,斜腹,底略凹。
器表原有一层青釉,已基本脱落,呈磨砂质。
口径11.4、底径3.4、高3.9厘米(图二〇∶2)。
瓷碟 2件。
M20∶2,口部微折,斜腹,平底。
内壁及口沿外施白色化妆土。
釉已脱落。
口径11.2、底径4.5、高3.1厘米(图二〇∶3)。
M20∶6,敞口,斜腹,平底。
内壁及口沿外施白色化妆土。
釉已基本脱落。
口径11、底径3.8、高3厘米(图二〇∶4)。
瓷小瓶 1件。
M20∶3,敞口,折肩,鼓腹,平底。
褐胎。
未施釉。
口径4、底径3、高6厘米(图二〇∶5)。
瓷小罐 2件。
敞口,垂腹,平底。
肩部有两个竖耳。
M20∶5,灰胎。
耳部以上施深色釉。
口径3.7、底径4、高6.4厘米(图二〇∶6)。
M20∶4,肩部竖耳已脱落。
红胎。
耳部以上施深色釉。
口径3.4、底径3.3、高5.8厘米(图二〇∶8)。
铜镜 1件。
M20∶7,圆形,外缘稍厚。
圆钮。
钮外饰有一圈花卉纹,其外有六角形弧纹,两角之间各有一朵菊花纹。
纹饰很浅,不甚清晰。
直径12.4、镜缘厚0.2、中部厚0.1厘米(图九∶2、图二一)。
图一七 M15出土铜器
、2.铜镜(M15∶1、M15∶9) 3.铜钗(M15∶
图一八 M15出土陶文官俑
1.M15∶2
2.M15∶4
1 2
040
(六)M271.墓葬情况
长方形双室墓,仅存底部。
墓圹残长3.01、
图一九 M20平、剖视图
1、8.瓷盏
2、6.瓷碟 3.瓷小瓶 4、5.瓷小罐 7.铜镜 9.瓷四系罐
图二〇 M20出土瓷器
1、2.盏(M20∶8、M20∶1) 3、4.碟(M20∶
2、M20∶6) 5.小瓶(M20∶3) 6、8.小罐(M20∶5、M20∶4) 7.四系罐(M20∶9)
宽1.95、残深0.47米。
墓向255°。
墓道情况不明。
双室中间应有一道砖墙相隔。
南室保存稍好,平面呈长方形,内部长2.4、宽0.7米。
南
侧墙采用一平一侧的砌法,侧砖之间间以丁砖;西壁的砌法也大致相同;东壁为一顺一丁的砌法;壁仅存一层顺砖。
底砖为一顺丁平铺为主,中部偏西铺有两块大方砖。
北室破坏更甚,仅存部分底砖。
两室连通,共用一圹,建造方式也基本一致。
应是同时修建而成的同坟异穴合葬墓(图二二)。
整个墓室主要采用素面青砖建造,另有少量素面红砖。
墓砖基本长36、宽18、厚3~4厘米。
2.出土器物
人骨保存不好,仅能看出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
头部北侧
放置1件玉钗,靠近西壁有1件瓷碟和1件铁器,铁器锈蚀严重,无法辨识。
墓室东端有1件黄釉瓷钵。
人骨
图二一 M20出土铜镜(M20∶7)
图二二 M27平、剖视图
1.瓷钵
2.瓷碟
3.玉钗 4、5.砖券 7.铁器
胸腹下有2块方形砖,上有浅刻的字迹,难以辨认。
北室出土1件被扰乱的瓷碗。
瓷钵 1件。
M27∶1,敛口,圆腹,底内凹。
口沿外有一圈凹弦纹。
红胎,器表施一层粉白色化妆土。
上半部挂一层酱釉。
口径17、底径10.4、高11.1厘米(图二三∶1、图二四)。
瓷碗 1件。
M27∶6,侈口,下腹急收,小基本一致
M8所出瓷碟均为厚缘唇。
综上分析,M7、M8年代当为晚唐时期。
M15是一座特殊的合葬墓,出土的双耳罐(M15∶3)与成都市二仙桥宋墓
的金鱼村M11
近。
随葬釉陶俑多制作粗糙、表情呆板,匍匐
042
图二三 M27出土器物
瓷钵(M27∶1) 2.瓷碟(M27∶2) 3.瓷碗(M27∶玉钗(M27∶3)
图二四 M27出土瓷钵(M27∶1)
图二五 M27出土玉钗(M27∶3)
俑头部上扬,均为南宋陶俑的特征[6]。
墓中出土八出葵花形铜镜(M15∶1)与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M1[7]出土的铜镜形制基本一致。
亚字形铜镜(M15∶9),铭文“湖州念二叔家照子”,字体反铸,印文与邛崃市羊安墓群24号点M8[8]出土的葵花形湖州镜相似,但与大多数湖州镜印文不同,可能是仿造品[9]。
一致,出土器物也与保和乡、成都西郊元墓
出土的器物较为接近,因此本文将其年代推定为元代)。
这类墓葬与红桥村M15结构虽不完全相同,但均为土葬与火葬结合的形式,且以土葬为主,火葬为辅。
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应有一定的承袭关系,现在这类资料尚不多见,但应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