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亿美元,是2001年的2
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分别是1978
年的倍,倍和倍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
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五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开放国内市场,而且要适应国际贸易相关规则,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
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经济安全.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是我国的市场上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城乡两元经济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区域经济蕃篱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垄断局面尚未改变,金融、证券、贸易、投资等政策法规和配套规章不健全,没有真正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面对经济全球化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是区域经济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西部内陆省份经济基础薄弱.而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回报率高的行业.这样,进一步拉大了区域之间的差距.
三是外贸出品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我国国出口劳动密集产品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一旦遇到世界经济衰退,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冲击,企业破产倒闭风险加大.如我国三分之二的纺织品企业利润率平均只有%,就业人数约1500万人.
四是民族工业受到冲击.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民族工业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外资和跨国公司的涌入,主要凭借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不断抢占国际国内市场,这样对民族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一些资源开发型外企的涌入,消耗我国宝贵资源,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
经济全球化资本技术超越国家界限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经济一统天下.贸易迅速增长,资本加速流动,技术迅速扩张,各国经济相互
依存,特别是新技术,新发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推广应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一是市场体制基本建立,但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经济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目前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但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市场经济的认知度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遵守规则的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理念的相对滞后.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保护本地企业,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封锁本地市场,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设置贸易壁垒,增加外地产品进入本地成本,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欺行霸市,恶意竞争时有发生.从整体上看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没不够健全,配套规章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过了一系列考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区域经济呈现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中部地区争相崛起,西部地区奋力缩小差距.为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地区之间工业结构相似程度呈现不断提高趋势,如汽车,机械,化工冶金等成为大多数地区的支柱产业.盲目投资和引进,重复建设,无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致使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无法提升.产业结构趋同,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业过多,造成能源、原材料紧张,生产能力过剩,致使部分企业停产,甚至倒闭,降低全社会整体经济效益.
三是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但科技含量不高.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每年都以20 % 的速度增长,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2004年进出口规模突破1 万亿美元,2007年出口总值达亿美元,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的 %,传统大宗产品占21%.在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出口总值的28%.同期进口
总值9562万美元,进口初级产品占进口总值的%,工业制成口占总值的%.进口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四是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城乡两元经济格局仍未能改变.目前,我国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一方面,以城市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星罗棋布;另一方面,以手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遍布全国.城市现代经济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吸纳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导致城乡差距拉大,造成内需不足.1998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比为2:1,而2007年为:1.城乡两元经济结构还造成城乡市场分割,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严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我国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了障碍.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区域之间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动态区域分工协作体系,通过相互带动和辐射,逐步缩小之间差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保证.协调发展并不是硬性地把地区之间的差距完全拉平,也不是抑制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是通过大力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加快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差距.因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必须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区域经济济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处于转轨时期,改革处于攻坚节点,经济处于发展关键阶段;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 ,工业基础落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吸取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差距.
第二,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以发展促协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在贸易活动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挤压,获取利益最大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浪潮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不能因此闭关自守,必须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缓解资金瓶颈,提升和改造民族工业.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企业不仅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创业投资,而且要在国内市场上与国际企业竞争.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区域差距,特别是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以发展促协调.
第三,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协作体系,加快发展步伐.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区域人才,资金技术和资源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瞄准国际市场,加大产品出口的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相应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外市场动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未雨绸缪,不断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策略,完善进出口商品经营管理地,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必须坚持以科技为引擎,以企业为载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要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创
新,掌握尖端产品的核心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潮流.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区域经济济发展的重要性的必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
一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组织构成了国民经济整体,各种生产要素基本上由市场配置.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政府不恰当的干预经济活动的问题,在局部地区、某些领域仍很突出,地方保护主义在一些地方还很严重,部分行业垄断的格局仍未打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按照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要深化改革,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特别是地方政府要优化服务,进一步减化审批事项和程序,调整对经济调控的思路和手段,避免对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干预,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坚决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垄断,为市场配置资源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公平有序竞争创造基础性条件.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加强生产消费流通环节的市场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杜绝不正当竞争,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市场经体制.
二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尽相同,构建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一要坚持分类指
导.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而中部地区崛起的任务依然繁重,西部地区尚未走出欠发展阶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县域之间经济实力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找准发展经济的突破口.二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既要立足于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也要充分利用区域自身优势,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用于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既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动态的合理区域公工协作体系,也要着力打造特色经济,各自拥有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企业,并相互协作,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布局既要符合国家政策,也要有利于提升发展水平,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样才能逐渐壮大.产品结构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也要在质量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而且要不断创新,这样才会有生命力.要着力打造品牌效应,造就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要按照国际规则和通行惯例,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仅要让国外市场认可和接受,而且能起引领作用.三要有分工协作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但要有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不能一轰而上,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四要积极培植产业集群.各种大小不一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群,不仅具有规模效应,而且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垄断能力.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重要的板块和亮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能够带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相关产业的集中,而还会带动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三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有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目光,充分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掌握各种信息,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特别是WTO的相关规定,合理规避市场国的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巩固市场份额,维护出口企业利益.二要以国家利益为上,防止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企
业之间相互抬价或压价,损害民族利益,扰乱国内市场.要深刻反思2009年我国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谈判的教训,有效发挥企业协会或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对外贸易中协调国内企业的原则立场,维护国家利益.三要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控制进出口品种和数量,当国内紧缺的资源性产品价格低迷时,可以增加进口,充实国家战略储备.注意关键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提升我国技术装备水平.要重视关联效应强、收入弹性大的消费品进口,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对国际市场紧缺的资源性产品,要控制出口价格和数量,避免争相出口,以免影响既得利益和长远发展.四妥善管理外贸,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亿美元,外汇的增加,在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便利同时,也加大了缩水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的汇率动荡,对大量持有美元资产的我国来说,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损失.要认真研究外汇投资办法,增加外贸储存币种,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农业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现代农业转变,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农业的工业化是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二三产业的需求中.建立城乡统一的大市场,使商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鼓劲引导城乡之间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和辐射效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使之成为城乡之间的连接点,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政府适时用有形的手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一要优化服务.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
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组织经贸洽谈会,产品交易会等,搭建企业合作的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制定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落后地区的政策措施,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扰,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事项,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调节收入分配.按照初次分配讲究效益,再次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公共财政财政体系,对经济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给予补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共利益的稳定实现.三要增加对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投资增长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劳动力、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的流入,加快区域经济规模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资本和民间投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这样,长时以往,必然会导致区域间的差距拉大.调节区域投资分布是政府影响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到后发地区投资兴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改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品牌给予信贷扶持或直接补贴,增强落后地区的发展后劲,加快发展步伐. 二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微观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达到一个临界点以后,将使生产收益呈现下降趋势,出现报酬递减,并持续地起作用,从而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不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但采用引进技术的创新方式,会使落后地区的生产技术落后条件和产业结构在起步时就达到相对较优化的状态,使这一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不至于因起点高低不同,使落后地区丧失追赶发达地区机会.因此,只要资源禀赋较好.地域分工合理,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不懈的源泉.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重大
技术装备工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和应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市场化的区域经济协作应是企业处于主体地位,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搜寻信息,自主决策,开展的区域合作,实现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而各级政府应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为企业合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几年来,各地政府为使经济合作常态化,先后自发地成立了一些经济合作组织, 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是推动经济合作的主力军.中小企业为适应竞争,努力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要素,向产品和技术的专门化和专业化向发展.而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做大做强的企业,也会集中在某一领域或几个产品种类上,向系列化,集团化发展,尽可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对于一个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只有它的原材料供给和产品的销售市场扩大了,才会有更大生产能力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这样的企业就有可能走出去开展合作.一要建设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对企业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程序,依法打击违法经营活动,规范市场秩序.二要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包括中央政府指导,地方政府协商和市场中介组织协调服务.三个层面.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战略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并协助解决与国家规划,有关政策的衔接事宜.地方政府组织企业对相关投资项目进行考察论证,搭建合作平台,对共同利益的基础设施和维护市场秩序做出规划和决定.中介服务组织主要是商会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借助相关信息平台沟通行业信息,筹划行业内或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事项.协调行业发展规划,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相关信息,提出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