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课堂简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现代诗的一次亲密接触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课堂教学简说
资阳市雁江区第四中学罗娅莉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与现代诗的一次亲密接触”,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课堂教学解说。

下面我就分别从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教材简说
诗歌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灵魂的栖息地,是诗人生命精神的宣泄。

诗人对青春、生命、理想、信念、自然的讴歌,化为火焰,可以点燃我们的生命激情;化为醇酒,可以沸腾我们全身的血液;化为清泉,可以荡涤我们心中的尘埃。

诗歌的光辉照耀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黑暗中享受光明的喜悦,在严寒中寻找关切的温情,在颓丧、低迷时增强前进的动力。

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由此,诗歌成了文学女神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读诗使人聪慧”。

可见诗歌对于我们的文学品味及思想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现代诗歌,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

通过朗读本单元作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揣摩编者的意图,是希望以诗歌积极的思想、明快的旋律、炽热的情感鼓舞新时代的少男少女们,让新时代的少男少女们肩负起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的时代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朗读中体会、理解诗中形象所表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中质朴形象的语言,增强对语言的鉴赏分析能力;
3、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与诗歌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感受诗人的激情,感受诗歌的魅力,希望学生能象因为爱一棵树而爱上一片森林那样,因为爱一首诗而愿意徜徉在诗歌的园林。

对于初一学生,这是他们与现代诗歌的初次接触,不管他们对关于诗歌的知识背景了解多少,我想所有诗歌的教学都应该把情感、情谊、美丽的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课的学习,重点应该让学生体验到诗歌炽热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谐婉转的音韵,优美动听的语言,明动空灵的意象等特点。

而教学的难点,是要让学生领会到诗人情感,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这一点可以通过品读一些含有丰富想象力的诗句来进行突破,因为丰富的想象力不但能令诗歌生动形象,还能让诗人的感情流露得更加真切。

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
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诗意的理解、诗人情感的领悟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充分体验诗歌积极的思想、明快的旋律、炽热的情感。

教法初探
何其芳的代表作《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感情奔放、浓烈、深情的现代诗,其诗情思悠扬,语言甘美,意象空灵。

虽然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为延安的少男少女而作,撇开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不讲,单从诗歌的艺术、思想和情感,这首诗就具有超越时空的豪迈。

因而对这首诗不宜讲得过多,仅对作者及背景资料作些简略的介绍即可。

要引导学生多朗读,读出节奏,读好重音,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诗人的想象,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诗歌是时代风云和个人命运的“化合物”。

最后通过片断练习同构学生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法指导
1、诵读感知法。

诗歌的欣赏离不开朗读,正所谓“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使觉草隶神”,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自主探究法。

由学生质疑学生来解答,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真正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3、延伸拓展法。

“课程标准”中规定“在表达中应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

学了诗歌,不妨让同学们也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精练准确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锻炼创作诗歌的能力,同时在写作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特点。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播放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大声的歌唱。

就像歌中所唱的一样,我们是花海,我们是太阳,我们是早晨,我们是希望。

因为我们都是少男少女!下面就让我们跟现代诗人何其芳一起来为我们自己大声的歌唱吧!(多媒体展示本课课题及教学目标)
二、学会诵读,整体感知:(8分钟)
1、明确学好诗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诵读,首先让学生解决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学生讨论后会得出不同的见解:要读好一首诗就要读出节奏、要读出感情、要读出重音、要读得抑扬顿挫等等。

2、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要求学生评论老师朗读的优劣,鼓励学生仿读。

(评论提示:感情基调、感情基调、语速、语调、停顿、
重音等)
3、自由朗读体会,然后再分组讨论如何划分停顿及重音,最后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最好!
4、根据朗读提示,全班同学激情朗读。

(多媒体展示)
小结:诵读诗歌,要读得有感情,要读出个人的体会,个人的理解,就要读出一首诗的轻重、高低、疾缓、快慢、抑扬、颤音、延长、表情、声调、目光、姿态、手势等等,要把诗中之意化为如出己心己口,这样诵读的效果才会更好,因诵读诗歌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才会更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我认为让学生充分的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自主探究,感悟诗情。

(20分钟)
分小组自学诗歌。

指导学生理解诗歌,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
(诗歌的第1句就紧扣标题,接着排比四句,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比喻成这4种事物。

其间的相似点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

何其芳说:“我感到早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女,这些都是有着共同特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

”《关
于写诗和读诗》)
2、“所以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一句中的“像草一样颤抖过的”是什么意思?“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一棵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作者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

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使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向上,永葆青春的活力。

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3、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
(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老当益壮。


补充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诗人。

重庆万州人。

早在学生时代就从事诗歌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
集《画梦录》等。

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那里,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

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生活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

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由学生质疑学生来解答,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

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

知识本身是枯燥无味的,但探索知识的过程却是精彩万分的,这种方式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一旦放开,他们的思维就具有了无穷无尽的活力,因而他们在阅读思考后一般都能很快找出诗中的疑难。

真正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四、提炼主题,把握情感。

(5分钟)
诗人在不停的歌唱,他的歌声、快乐和思想还长上了翅膀飞到四面八方,你知道诗人这样写究竟表达什么意思吗?自由诵读诗歌,通过感受诗人的想象,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

)(结合作者在特殊年代的生活便于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

并激发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尝试写作:(10分钟)
1.读完本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写出几个,并尝试仿照课文第一节写一段文字。

思考讨论交流。

比如“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绚烂的春天(生机勃勃)初生的牛犊(英勇无畏)雨后的春笋(茁壮成长)”等都是新生的事物,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2、十五六岁的你,正值花季人生。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青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

(让学生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通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提高品味诗歌的能力,进而锻炼创作诗歌的能力。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


教手段的合理运用,也增强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