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最新作文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最新作文资料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体育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策略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它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以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传统意义上是上体育课,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各年龄班通常每周安排1~2次,大多采用基本动作加游戏的方式进行。
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讲解示范法、练习法、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游戏法、比赛法等,也通常遵循经常化、适量负荷、多样化、全面发展、循序渐进等原则。
它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
在给儿童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儿童人格和个性,为儿童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一、体育教学活动主要的指导策略
要熟悉活动目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活动前的场地,器材和玩具的置备与布置,熟悉活动计划及做好活动前幼儿及场地的安全、卫生工作。
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
既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又发展幼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建立活动常规,利用活动的有关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注重活动的游戏化,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情绪、语调和姿态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情绪兴趣的影响和感染,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去,并有执行活动计划的高度责任心和灵活性。
教师在幼儿活动时,要扮演好自己的各
种角色,更要灵活自如地做好各种角色的转换,通过游戏的方式指导儿童在玩中学,提高学前儿童的活动兴趣。
组织形式多样,手段、方法合理有效。
可以按照学前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活动也可以采用活动区,活动前应提要求,区内材料要不断补充更新;讲解时要用精彩的放松吸引儿童注意,教学方式要形象且直观,课堂气氛要活跃;活动中应启发学前儿童多动手。
活动即面向全体,又应注意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做好个别教育。
多让儿童发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儿童从操作中学习。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控制好活动的时间。
一般小班为15~20分钟,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30分钟左右。
注意做好活动后的复习辅导和检查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指导能力和教育质量。
二、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建议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和知识、技能准备。
活动前,教师要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置场地,方便活动,还要做好安全检查。
同时,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幼儿知识、技能的准备情况。
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的。
如,体育活动《有趣的气球》,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气球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
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另一种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的。
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对自己的认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场地、器材的性能有充足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开展活动前选择适合运动的服装,并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状态出
现在幼儿面前,用自己的活力带领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创设问题的情景和轻松、自由的氛围,引起幼儿参与锻炼的兴趣
体育活动教学很特殊,它具有空间大、活动强、无关刺激
多的特点。
因此,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的指导策略应着重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准备。
教师首先要运用语言或环境的创设、角色的分配和选择等手段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
如:“今天我们来做哪吒,练本领,去战胜敌人?”其次,带领幼儿运用律动、模仿操、小游戏等做热身运动,提高机体的活动状态,以便于尽快适应较大运动量额活动。
在活动练习过程中同样要设置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来激发调动幼儿活动运动能力的兴趣,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
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善于组织,精心设计。
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教师与幼儿的态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引起师生积极态度的重要方法。
如,在“穿过小树林”的体育游戏中,教师在操场放置障碍物,让幼儿练习曲线运动,模仿小白兔、蝴蝶、小鸟、蜻蜓的姿势,就能引起的兴趣。
新鲜、活泼的情境,将会给体育教学带来轻松、欢快的教学气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能力、个性的差异,安排不同的难度,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如在练习跨跳时,可以让幼儿自行设计不同的宽度和高度,使活动内容具有难度和负荷量得差异。
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给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活动结束时要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轻松有趣的模仿动作、小运动量的游戏,
或收拾玩具、整理衣服等使幼儿的身体和情绪逐渐恢复到状态。
让幼儿在这样的融洽、安全的心理氛围中身心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完成动作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新动作技能时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机械的模仿,而是要让幼儿在比较轻松自由的体育活动情景中,通过独立的观察、
模仿、探究、发现、相互学习和相互纠正等方式去进行学习。
以幼儿学习踢足球为例,一开始教师并不示范,而是启发幼儿动脑筋:“足球可以怎么玩?”由此引出幼儿多种创造性的玩球方法。
然后进一步提出:“你会用脚玩球吗?” 带着问题,积极地尝试着学习踢、运、停球等,经过练习,观察,最终掌握了踢足球技能,获得成功。
这样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又使其身体各部位得到了锻炼,动作水平得到了发展。
又如我们在幼儿对某一活动建立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往往通过增加活动量或活动难度的办法,给幼儿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幼儿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潜力和功能。
以从高处往下跳为例,一开始,只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高度较低的平台,然后请几位能力强的给大家示范,再由教师把要求示范给幼儿,诱导幼儿练习。
随后,教师出示各种高度的平台,放在场地四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高度。
这样,不管能力强弱,还是胆量大小,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都对自己产生满意的感受。
(四)加强基本动作练习方法的指导
体育教学活动中应使幼儿在练习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首先应注意指导幼儿学习分析动作。
如新学动作与哪些已经掌握的动作有联系;完成该动作时身体哪些部位和器官参与,身体各部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
第二,想与练结合,它是提高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很注重直观教学,采用动作示范、运用教学挂图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运动表象。
教学中十分重视动作练习与表象练习的结合。
表象练习是在头脑中演练动作技术(主要指动作的速度、力量、方向、路线、节奏、时空等多维因素在大脑中的再现),这有利于幼儿记住所学的动作,增加了幼儿思维形象的保存量。
而大量的形象是创造思维的基础。
在教学中将动作练习与表象练习相结合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先进行动作练习,再进行表象练习;二是先进行表象练习,再进行动作练习。
练与想结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教一个动作,教师都有意识地采用讲解、提问、评价及语言强化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记住所学动作的名称、要领、连接方法、动作节奏等。
幼儿一旦将运动表象与
一词语联系后,对运动表象的回忆、加工、理解、修正与重复处在语言指令的制约下,对运动表象的形成与要领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五)合理调控活动过程中的运动量
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与健康,影响到
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
如果活动量太大,超出了幼儿的生理负荷,会有损于幼儿的健康;如果活动量太小,对幼儿施加的刺激太小,就不能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
因此只有在体育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宜的运动量,才能达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所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和幼儿生理机能的特点――活动量上升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差,必须合理调节控制幼儿体育活动运动量。
运动量的调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体质、季节、器械、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做到高密度、低强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使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六)注意安全和保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给幼儿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去参加各类活动,又要保证活动场地、器械的清洁、平整、稳固,同时对幼儿活动的方向、路线做以选择,教师还要对幼儿的着装、情绪、擦汗、喝水的适时适量进行指导和调控,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能有序、安全地开展。
(七)组织形式多样,手段、方法合理有效
体育教学活动不一定都要集体进行,而要灵活加个人、小组等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活动不一定在幼儿园里进行,可以在社区、公园、社会机构等等。
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充分使用各种媒体手段,多途径,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内容与材料不一定统一,
即使同一内容也可多种层次,以便幼儿选择。
活动内容不一定全部指定,可让幼儿充分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实现因材施教最基本的方法。
每一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形式、时间、空间等要有较大的开放性和教育活动的弹性,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提出的“计
划外”问题以及出现的其他意外,就能够很好解决,同时要抓住一切有意义的可生成课程的契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注意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讲解和示范。
由于学前儿童学动作、做游戏大多凭感觉学习,而不是先议论以后开始学习。
如果看见同伴玩跳橡皮筋游戏,自己便也想玩。
例如,在学习跳橡皮筋时,儿童不是先让教师或同伴介绍怎么玩,而是边看边学边跳。
当跳得不顺利时,同伴不会去讲解,而是跳着说,“你看,就这样跳”,以此进行身教。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较差,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不能抽象地进行思考训练,必须用具体的行动、动作直接做示范才有效果。
示范动作是最生动、最具体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儿童直接地感知动作的全貌,能够实现儿童模仿的愿望,容易被他们接受。
例如:让学前儿童排队,虽然喊出“面对黑板站成一排”,儿童还是手忙脚乱打转转,不知如何是好;如果组织者面对黑板一站,并说“大家像我这样排好”儿童就会立即排成一行。
总之,儿童与成人不同,对语言的指示不太理解,必须直接做给他们看,即先示范,后讲解。
但是,示范动作不宜过多,否则也会影响他们用脑思考的锻炼,限制他们的创造性。
最好在有助于学前儿童理解的范围内进行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要适当地穿插上讲解,并进行适当的提问,以启发儿童积极思维,同时又能检查他们理解的程度,便于针对性的教学。
讲解应力求简明扼要,口齿清楚,突出重点,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专业名词术语。
(八)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回顾与反思
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回想整个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行为得失,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掌握自己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优、劣势,从而能有针对性地改进缺点,有利于自己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同时,当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对自己的经验作系统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常的方法是勤思和多记。
反思的方式:对照自己之前的活动设计,回顾活动的过程;抓住活动中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
为提高反思的有
效,教师要多与人交流;多看他人的教学活动;多看书学习;自己多思考。
对于幼儿的评价,要看幼儿的参与情况,获得的锻炼和发展情况,及时肯定和鼓励。
培养兴趣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注意为幼儿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